爭宋 第十四章 建議印紙幣

作者 ︰ 金坐佳

那個梁乙倒是嘴硬,問他為何持刀劍欲傷人?梁乙回答,那人騙了他銀兩,承認自己非法攜帶了冷兵器。又問他劍是哪來的,梁乙回答是從一小販手中買來的。判他持刀傷人?當事人不見了。民不舉官不究,沒有傷人者狀告他。

包大人不再繼續審問,打了他二十大板,關押起來擇日再審。王旁一旁奇怪,為什麼包大人只審傷人之事。

退堂之後,王安石也听說王旁幫著捉了一個人,便也來見包大人,父子三人坐在包拯的書房密談。包拯問王旁詳情,王旁又將當時情況仔細的說給包大人。當然,自己給包拯算年薪的事,他不能說。只從那女子進來之後說起。兄弟二人議論女扮男裝之事說起。

說完便問包拯︰「義父,為何只審兵器之事?」

包拯問「旁兒,你可知此人是誰?」

王旁答道「孩兒不知」

包拯說︰「梁乙乃是化名,此人本名叫梁埋,便是兩月之前火燒邸店的書生。」

王安石問到「傳聞此人逃到西夏,不知可有此事。」

包拯回答「確有此事!」

王旁心下納悶,便問包拯︰「那義父既然都知道,為何不再繼續審問?」

包拯沒有回答,喝了口水說到「王大人可知?」

王安石皺著眉頭點點頭說到「我明白了。」

王旁听的納悶,忽然心頭一亮︰「哎呀,我知道了」

包拯和王安石見他說知道了,王安石說到「小小年紀,你能知道什麼?」

包拯一笑︰「王大人此言差矣,旁兒雖然年紀小,但甚是聰明,不妨听听他怎麼說。」

王安石一笑︰「您老這義父比我這親爹更要寵慣他,旁兒,既然包大人讓你說你就說說看。」

王旁站起身來在屋中間來回走了幾步,看看兩個父親都和顏悅色看著他,自然膽子大了一些.拱手說到︰「義父是想捉住同黨,不想大堂之上逼問太緊,打草驚蛇。」

見兩個人都點頭,王旁知道自己說對了,心里松了一口氣。

包拯說到︰「你說了一半。」頓了一下他又說。「此人還有膽回到汴京,應是很重要之事。旁兒說的對,我是懷疑他有同黨,暫時不打草驚蛇。而且我懷疑城中有人接應,若他真是奸細,接應之人必定非平民百姓。此事就非同小可了」

王旁心里暗暗贊嘆,雖然說自己是現代人,但還是沒有包大人想的周全。

王安石說到︰「旁兒還需多向大人學習」

包拯倒也不謙虛,他說到︰「我已經派出密探去西夏,此人和西夏有何關聯,估計有十天半個月就會有結果。」

王安石說到︰「大人安排的及事,只是旁兒所說那被梁乙追逐的人,也有嫌疑。」

包拯點點頭說到︰「他與梁乙說的什麼,會讓梁乙如此。」說完轉頭看看王旁。「旁兒,此人你見過,可否再認得出?」

王旁說到︰「孩兒定會認得,我兄听我說那是女扮男裝,就不再看人家了,孩兒盯著看了半天。」

王安石說到︰「你這淘氣孩子,知道人家是女還盯著人家看,豈不是不顧斯文。」

包拯卻哈哈哈大笑︰「盯的好,男兒本性,只要不做**出格之事,倒也無妨。更何況旁兒也說他是扮了男裝的。若要破案,必須要有此細致觀察。」

王安石干咳兩聲︰「包大人就是慣了此子,大人即是贊你,你到記住,往後要做正人君子。而且……觀察,你要偷偷的觀察嘛。」

王旁嘴上稱是,心中好笑︰這文人就是腐朽,自己還是高雨的時候,天天調戲前台小妞,這要是讓王安石知道,還不知道他是啥樣子。

包拯說到︰「即是如此,旁兒,你可上街時都留意,若再踫到此人,盡快回來稟報。不許跟蹤!」

王旁心想︰「那還不丟了,一轉眼不就沒了。」

包拯到︰「自會有便衣跟隨于你。」

王旁忽然明白,自己絆倒梁乙怎麼會有人七手八腳的幫忙按住,開封府差役很多,他認識的也不過是包拯幾個貼身侍衛。

「義父,您這是跟孩兒也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包拯被他逗的大笑,自從有了王旁,每日包拯都覺得歡樂很多說到︰「若他們是一伙,你處境危險。若他們不是一伙,她如此舉動也有很大嫌疑。」

說完,吩咐家人拿出一個包︰「旁兒,這是二十貫銅錢,你這幾日酒樓邸店,勾欄瓦肆你想去哪就是哪。」

王安石搖搖頭︰「唉,包大人,再慣下去此子都不認我這親爹了。」

包拯到︰「親爹自然是親的,我這義父也是親義父啊!」兩人笑吧,王安石略顯無奈,包拯接著說到︰「旁兒年紀輕,好好培養前途是不可限量,但若貪財那是自毀,他不比元澤,元澤滿月復孔孟之道,培養旁兒就是要他拿錢不當錢。日後再有行賄,他自然就看不上。」

包拯說完,看見王旁不去接銅錢說到︰「旁兒,你又有何歪批?」

王旁說︰「爹爹,義父這叫高薪養廉。」

王安石說到︰「還不快謝謝義父,你且記住,煙花之地不宜去。」

王旁點點頭,見他並沒去拿錢,兩人很奇怪,王旁不是不想哪,只是發愁每天上街身上一掛一掛的。別說身上,自己房間的錢匣也都快裝不下。宋朝沒紙幣嗎?不是吧,他想起那日初次來開封府路上見到人因兌換爭吵。便說到

「義父,孩兒有一事,不知道當問不當問」

包拯答到︰「說來听听。」

王旁便將疑惑說與二位大人。他看看王安石心下,于是又接著說到︰「我覺得這貨幣的事,是大事,如果流通不便,就會影響經濟發展。如果兌換不標準,就會引起沖突,還可能有人借機牟利。二位大人為何不上奏朝廷,改革貨幣制度呢」

他本以為會得到贊揚,得意的看著堂上的親爹好干爹。卻見王安石說到︰「小小年紀,一派胡言。國家制度怎能亂改。眼下因為銅緊張,才會出現錫幣和鐵幣。當然兌換要有比例。」

王旁心里有點奇怪,這完善個貨幣制度,王安石反對,于是說到

「不僅這樣,以後爹爹當了宰相,還會主張很多,青苗法,免稅法」

「住口!」王安石喝了他一聲

包拯看著他父子,忽然一陣疑團,怎麼王旁會說起王安以後做丞相,莫非梁乙和王安石有關?但一轉念念頭就打消了,王安石做事兢兢業業,且憑他的才學就算做到宰相也不稀奇。況且若有關,王旁也不會去捉來梁乙。

王旁心里有點不服,王安石第一次這麼聲色俱厲的喝自己住口,這倔老頭說他會當宰相他還不高興。更加困惑的是,這是以後會進行變法的王安石嗎?他看看包拯,包拯正看著他和王安石對話。

見親父子有些僵持,包拯說到︰「王大人無需介懷,童言無忌。倒是旁兒說的也是有理,近日幾宗官司涉及民間私銀紙鈔叫做「交子」,私開「交子鋪」兌換,托管,汴京往來商賈甚多。有的帶不動就放到私人交子鋪。還要交些管理費。不過再回來時,有的奸商溜之大吉。確實是個問題。」

王安石趕緊說到︰「還是包大人體察民情。在下佩服。不過這旁兒如此張揚,這般旁若無人我怕他日後會惹禍。」

包拯點點頭︰「旁兒,你父說的對,你要學會低調收斂,關于錢幣之事你還有何想法。」

王旁听這話,也覺得自己太過張揚,也難怪一個十三四的孩子,如果不是踫到包大人,所說都是童言無忌,哪會有人听他說什麼。于是說到︰「義父,為何不上奏朝廷,朝廷印制統一規範幣值紙幣,既可以回收銅鐵舒緩緊張,又可比民間信譽,同時,朝廷在個各路各州,開辦官方的鉸子鋪;使用交子的人可向交子鋪兌換現錢,若是現錢太多不得攜帶,可換成交子便于商賈攜帶。來回換都收一定費用即可,這樣朝廷還可多些收入。」

王旁本來想把銀行的做法說給包拯,但轉念想這是宋朝,要朝廷付利息給存款的人,那是不可能的,而且貸款這事他們更弄不懂,干脆先在現行的規矩上小小改動一下。

包拯听他說完,說到「你去休息吧,我與你父詳細商議。」

王旁一邊走一邊想︰義父這是啥意思,你歇著去吧算了,讓他們深沉著,自己也著實累了。但他卻不想回包拯府房間,去給義母道了晚安,在包拯府轉出來,溜溜達達走到王安石府,家丁見他回來,天色已經黑了,就提這燈籠引路,他先到吳夫人那也請過晚安,然後回到自己最初的小院,小院每天都有人打算,就像他每天都住在這里一樣。

他坐在房間門前的長廊上,靠著長廊柱子,抬頭望著月亮,中秋以及過去十多天,越來快要半彎狀,空氣干燥清爽,稍有些微涼,一晃已經到這兩個月了,如果不是今天踫到那件事,那個女扮男裝之人,他也許還沉浸在驚喜不斷中,可是那個直接看到他心里想什麼的人,就像沈括形容的那樣。他不由的想起他出事時候的那個女的,是否和他一樣也穿越過來了呢?

院門吱呀一聲推開,柔兒走了進來,王旁不在不需要她侍候的這幾日她就去夫人房間,晚上休息的時候就和萍兒他們幾個一起。免得自己在這院子害怕。正和其他幾個丫頭說話,家丁去告訴他二公子今晚這邊休息,趕緊趕過來,推門看見王旁坐在門前月光下,心中直跳,那身影幾日不見淨好像強健了許多,她哪懂得,十三四正是男孩子進入青春期,正是發育最快的時期。

王旁看見柔兒臉紅心跳的站自己面前,知道柔兒的心思,見這姑娘單純,想好盡快說服吳夫人給柔兒找個人家,也快到定親年歲了。更何況自己是過來人,若自己回不去了,也不能因小失大自毀前途。若自己能回去,也不能害了這還沒成年的小丫頭。

想到這便對柔兒說,你回房歇息吧。有事我叫你。柔兒答了聲是轉身走開。

王旁見柔兒走開,又繼續想他自己的心事,拿出那黑色水晶看著,腦子里卻閃現出仁和樓那個女扮男裝那種俊俏的臉。

此時最慌張之人就是趙宗實,他在房間來回的踱步。一個一身黑色夜行衣的人,從房檐躍下,也不通稟直接推門進屋。趙宗實見他來了看著他。

黑衣人說到「公爺,我已經打探到了,今天捉住趙宗實的包拯的義子王旁,梁乙的關押之處和松文劍的存放之處也已經打探到。」

趙宗實說到「做的好,又是這小子,還打探到什麼?」

那人回到「此子與狄青相交甚厚,拜師狄青學騎馬射箭之武術。」

趙宗實沉吟片刻,一個惡毒的計劃在他心里逐漸生成。「冷青,你捎信給梁乙讓他堅持到重陽節,到那日你需救出梁乙;取回松文劍,不要給我,記得要放到狄青府上。」

黑衣人走後,趙宗實坐在椅子上,他冷笑了一下,重陽日,包拯身邊侍衛各個厲害,不與你硬踫硬,那天調虎離山開封府內防守空虛。正式下手之日,更何況我有「冷青」,這個藏了很久的京城第一殺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爭宋最新章節 | 爭宋全文閱讀 | 爭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