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新境 7.說“釵”

作者 ︰ 周汝昌

第7節說「釵」

「釵」者何也?

自古以來,各種詩詞曲賦里都有良例。大致是說美人頭上插戴的一種首飾,比如金釵。這個「釵」字是個增加了裝飾性的後起字,其本字就是一個「叉」。即此可知,這是一種分為兩叉的簪子類的發飾,不妨就說是古代的一種「發卡」吧!因此,你看宋詞里就說︰「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分者是說有情之人被迫離別了,無可奈何之際,把頭上的金釵取下來一折兩股,各執一份,內中還包含著「萬一」的幻想,將來若能再會可將兩股金釵復合為一……再往上追溯,好像唐明皇與楊貴妃被迫分離時,也是將釵分為兩半,各執其一。更奇的是,這個「釵」在書法上也有它的特殊地位。南宋姜夔《續書譜•用筆》中有「折釵股,欲其曲折,圓而有力」,大意是比喻書法轉折處,表現得如釵股被折斷了那樣稜角分明、力度俱在。此外,釵和簪是可以互用的,這在《紅樓夢》里就有良證——在太虛幻境里,十二釵冊子判詞中「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句中的「金簪」就是指寶釵了。

但嚴格說來,我要「挑剔」一下曹雪芹的「毛病」。他以「釵」代人不是不可以理解,問題是「釵」也叫「笄」,未成年的閨閣少女是不能稱「釵」的。在古代,女子通常十五歲才「留發」,才可以戴上首飾等待出嫁,才能以「釵」字代稱。比如《紅樓夢》第二十二回中鳳姐就曾說過「听見薛大妹妹今年十五歲,雖不算是整生日,也算得將笄的年分期了」。再小年齡的女孩兒絕對不能叫做什麼「釵」的。

再者,古時對婦女的代稱中有「裙釵」。「裙釵」是正式成年了,要改著正式的女裝了——頭上戴簪,腰下著裙;只有這樣服飾整齊才能出到屋門外去見長輩或客人。這種禮儀是不能含糊錯亂的。而曹雪芹定下的書名《金陵十二釵》,是為了漢字五言成句,完全是考慮音律格調的問題,所以把「裙」字省掉了。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再看看「作者自雲」,其中就有這樣的話︰「何我堂堂須眉,曾不若彼裙釵哉!」「裙」字就沒有被疏忽省略了。

這里既然說到「裙」,就要對它說上幾句。「裙」是指婦女的下衣,古代婦女的腰腿部盡管已有褲子,還有裹腿捆扎好,但著這種褲裝時只能在室內,只有自己的家人才能看到這樣的「兩截裝」;若出房門,那就必須再于腰間系上長裙,將已然穿了褲子的雙腿與穿了鞋襪的雙足都罩起來。

所以,你看在《紅樓夢》里,也可以見到裙子的蹤影。姑且舉上兩例。一例是賈芸進入怡紅院時,襲人親自給他奉茶,這是上等的款待禮數。賈芸不敢正眼看她,只能夠望見穿的什麼衣服、坎肩、裙子。另一例就是「呆香菱情解柘榴裙」那段故事了。大紅柘榴裙的故事我就不必多費言辭了。

提到「裙釵」,大家可能都還記得一句古語,叫做「荊釵布裙」。這個典故是說貧寒的人家,婦女戴不起金釵,穿不起白練裙(絲織的綢類),就用一根荊條來束頭發,用一塊粗布來遮蔽腿部。這原無奇特可言,但有趣的是古時讀書人卻把自己的妻子稱為「拙荊」,這可太奇了!把「拙」字省去,他的太太就變成一根草木了!可是,自古相沿已久,你若讀古代文學書札之類時遇到「拙荊」一詞,也不必大驚小怪就是了。

至于《紅樓夢》里富貴人家,在曹雪芹書的前半部里,諸位女兒還未成人,所以沒有可能多寫頭上「釵」的形狀,唯一的一例就是黛玉入賈府首次看到鳳姐迎出來︰「頭上帶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桂珠釵,項上帶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系著豆綠宮絛雙衡比目玫瑰佩……」這個「金鳳釵」大致是釵插在頭上之後,外端有鳳頭造型,鳳頭嘴餃有一串明亮的珍珠。這大概是黛玉眼中見到的最有富貴風流品格的首飾了。

我說了這麼多閑文贅語,其實不過是想告訴年輕一代的讀者「釵」是怎麼回事,什麼是《金陵十二釵》,其實不必拘看死了,視其大意也就是了。

有一種意見以為,《紅樓夢》所有的女兒都入了「薄命司」,其命運都很不幸。這種不幸有由歷史客觀造成的,也有因個人某一面的缺點、差錯而增加了不幸命運的程度的。所以,你要真正懂得雪芹的文心匠意,其層次之多、意義之富、用心之苦、筆墨之妙,都不可只以小說的態度去簡單地看過,唯有如此,你才能逐步玩味出這部奇書的深厚而美好的內涵滋味境界來。

詩曰︰

都說金陵十二釵,釵為何意問誰來?

今朝敢作登堂講,贏得方家笑口開。

己丑年十月初一

2009-11-1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紅樓新境最新章節 | 紅樓新境全文閱讀 | 紅樓新境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