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風雲 380 二地爭功(下)

作者 ︰ 孤舟六百

天啟八年十月,正在南直隸和湖廣一帶視察四級輔政制度的楊漣接到聖旨,要他立即到貴州去一趟轉達朝廷的旨意,同時調查了解西南諸省的實行情況。跟楊漣在一起的是錦衣衛都督劉僑,劉僑主管軍情處原本是跟楊漣一同在南直隸湖廣一帶了解軍事訓練情況,接到通知後也隨楊漣一同去了貴州。楊漣管都察院屬于文事,劉僑管軍情處跟軍事有關,同時讓兩人去貴州是因為這次貴州的事需要文武結合。

西南地區不斷有人反叛,萬歷時的楊應龍叛亂,天啟初年的奢崇明和安邦彥叛亂,雖說都有各自的原因,但主要是因為朝廷的力量沖擊了原來的平衡。最開始歷代統治者對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采取的手法都是恩威並重,如三國時諸葛亮對孟獲的七擒七縱,主要是想降服其心不讓其搗亂,免得自己在中原征戰中後方受騷擾。也就是說歷代朝廷都沒有把西南作為擴張方向,只把那地方當著大後方只想保持現狀。

從三國開始對西南地區的勢力采取安撫住就算勝利的辦法,一是那地方沒有什麼價值,連諸葛亮都說渡過瀘水是深入不毛之地,二來是因為那地方的人心實,說反就反說不反也就不反。到了明朝時期人口漸漸變多,人口需要生存空間于是不斷向外面遷移。漢人不斷向西南地區遷移的同時,官府的政令也在不斷加強和增多,漢人和原來在當地生活的苗人彝人等少數民族的接觸難免會有所增加,矛盾也在所難免。

當然人都是在不斷進步,當地人也逐漸認同遷移來的外來人口並遵守朝廷的法令,一個是外來人口會帶來一些新工具和新知識,能夠給當地的發展帶來動力。另外一個是因為都知道朝廷的力量很強大,不好拒絕也不好反抗,這就是百姓心實的好處。當然也有對這種遷移持仇視態度的,認為外來人口會破壞他們的生活,對這種有仇視態度的人漢族人有區分,對那些只仇視不攻擊的人叫熟番,對那些見面就要砍人的稱為生番。

漢族人雖然沒有當地苗人彝人那麼心實,但大家有個堅定的認識,就是人的心都是肉長的所有人都可以慢慢轉化。喜歡砍人的生番可以慢慢轉化為不砍人只恨人的熟番,態度不好的熟番也可以通過利益轉化為熟人,他們也一直這麼做的。對這些永不放棄不斷涌來的漢人當地人也沒有辦法,只有逐漸接受慢慢融合,但是當地人認死理還是有所堅持,他們堅持的東西就是漢人朝廷對他們的承諾,哪怕這個承諾是幾百年前的。

比如說原來播州的土司楊應龍,本來也是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土司,誰知道朝廷不斷增加索取力度,其中還有地方官員借朝廷之名的勒索,當楊應龍的兒子被殺時他才奮起反抗殺官造反。後來楊應龍叛亂被平定了,找原因時就有一種說法就是漢人說話不算,以前的漢人朝廷曾經說過什麼有什麼承諾,別人拿得出文字上的東西來證明。官員們一看上面確實白紙黑字寫著不干涉不欺壓的承諾,只不過寫這承諾的是好幾百年前宋朝官員寫的。

為了不被當地人認為是騙子,也為了立即獲得當地人的信任,朝廷告訴當地人他們手中的東西已經一錢不值,並決定重新給予一些承諾。這一下當地人不干了他們也不傻,比說過去的不算數因為隔了很多時間,那你現在的承諾是不是過一陣也會遺忘呢?白紙黑字都不算數那還有什麼算數?朝廷一想也對,想了半天發現從古代一直遺留的現在不變或者說變化不大的只有地名了,于是撤銷播州的叫法改稱遵義,意思就是我們大家都要遵守道義。

楊應龍叛亂平定後剛剛過了二十年,奢崇明和安邦彥又開始叛亂了,這次是少數民族不遵守道義,畢竟誰都不傻都有在條件成熟時先下手為強的想法。現在奢崇明和安邦彥被殺死了,為了不再有人前赴後繼參加到反叛隊伍里來,朝廷需要一個新辦法來促使大家都遵守道義。白紙黑字不算數改名字也不算數,那只有確立一個長久的制度,而且依天啟的意思這個制度還要讓大家都見得到長久利益,只有長久的可見利益才有長久的和平。

因為是快馬得到的聖旨而且離得近,所以楊漣和劉僑到了貴州時西南軍區的督軍朱燮元剛剛送呈走他的建議。在給天啟的奏報里朱燮元的意見是依古制,還是用當地土司管理當地人,說這辦法最經濟最簡單只要找對人了可保持幾百年平安。朱燮元听說這麼快天啟就派來了欽差略感詫異,也沒有多想接旨後立即安排人接待住處,並于當天設宴款待欽差並打听消息,其中西南軍區的監軍魏大中跟楊漣是老朋友,兩人見了面又是一番親熱。

朱燮元見聖旨中只說由楊漣和劉僑來調查了解,于是在宴會上首先詢問道︰「開始楊大人說你們是半路接到聖旨來貴州,不知道皇上有沒有什麼具體要求?我剛剛給皇上呈了一封奏折,想請楊大人幫忙看一下不知道是否合意。」

楊漣說︰「皇上沒有具體要求只說讓我們調查一下,我是實在人不願意過多謙虛,既然朱大人有意可以說一說我們大家來參詳一下,都是為朝廷辦事而且時間緊迫也就不過多客套,只不過軍事方面的就要請教劉僑劉大人了。」

朱燮元說︰「那就有勞二位了,現在奢崇明和安邦彥兩賊酋已死只剩下安位在織金一帶,有人說畢其功于一役趁機平了安位的人廢其土司地位,也有人說留著安位穩固諸苗免得再起戰火。我傾向于對安位進行安撫,在給皇上的奏報中說到了安撫比剿滅有更多的好處,楊大人以為如何?」

楊漣問︰「朱大人認為有那些好處呢?奢崇明和安邦彥兩個跟安位有什麼不同?」

朱燮元先讓手下一個參軍解釋了一下奢崇明和安邦彥被殺的過程,听完這過程楊漣才知道詳情,原來天啟看到無論南方還是北方,各地打仗都有一個毛病,就是打得順時一路砍殺勢不可擋,稍有失敗就大面積潰敗還一瀉千里,就是人們常說的只會打順風仗。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在于攻守沒有分工,進攻時所有人七手八腳一哄而上氣勢如虹,失敗後大家競相逃命甚至為了奪路自相殘殺,常常被敵人誘如伏擊圈中虐殺。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天啟成立了七大軍區,每個軍區都分為地方守備部隊和野戰部隊,守備部隊專守不攻野戰部隊只攻不守,平時互相監督戰時互相配合。這種布置本來就針對著貴州平叛,誰知道用到貴州這里時卻沒有好效果,因為貴州這些將士和四川的各路將士都已經跟叛匪斗了近十年,現在由別人來摘桃子他們想不通。軍人在戰時所爭的就是軍功,流了近十年血軍功為他人所得誰也不服氣,更別說還是個女人而且是苗人。

朱燮元是督軍自然不會把功勞全部給了秦良玉,秦良玉抗擊叛匪沒問題但真要讓她帶人作最後的殲滅她也不是很願意,因為最後的殲滅往往意味著大範圍的屠殺。朱燮元在給天啟的奏報中說秦良玉主攻的野戰軍還要一段時間才能組建好,給她一年時間組建訓練然後將最後殲滅叛匪的任務轉交給她,現在先由朱燮元自己組織貴州和四川兩地將士圍堵,其中負責的是貴州總兵許成名和四川總兵侯良柱。

因為是一年之後任務就要移交給秦良玉,所以朱燮元暗示大家最好現在把事情辦好了,這一點許成名和侯良柱都比較認同,于是在七月開始逐漸開始行動。張靜安和趙率教在離開之前建了一大批房屋堡壘訓練了一大批人,在鴨池河與三岔河邊上構築了強大堅固的防線,同時也吸引了一大批百姓逐漸投靠。見到這種情況奢崇明和安邦彥讓安位駐守河對岸嚴防死守,他們兩個在水西一帶想辦法。

見機會到了後朱燮元讓貴州總兵許成名從遵義悄悄向西佔據赤水,以弱兵之勢誘惑敵人來攻,如果敵人不來就持續性地騷擾。奢崇明和安邦彥被擾得不耐煩了就打了兩仗,發現居然明軍不經打,每次都是一觸即潰還丟盔卸甲落荒而逃,一下子就給了奢崇明和安邦彥極大的信心。奢崇明想起永寧還有很多故舊,安邦彥也想奢崇明回永寧佔住腳跟後能跟自己遙相呼應,于是決定一舉攻克永寧。

當奢崇明和安邦彥的數萬大軍來到永寧後,陷入了明軍的包圍之中,明軍于五峰山、桃紅壩等地大破叛軍,乘著大霧一路追上山又追下山,一路追殺直到將奢崇明和安邦彥斬殺。殺了敵人固然可喜但是功勞卻不好分,秦良玉沒有跟他們爭功但他們自己爭起來了,幾次三番誘惑敵人的是貴州許成名部,包圍敵人並與敵拼殺最後殺死奢崇明和安邦彥的是四川侯良柱部,怎麼分功勞就是個難題,這讓朱燮元很頭疼。

等參軍介紹完了朱燮元知道楊漣也明白了其中因果,于是說道︰「川將認為他們的功勞大但黔將認為他們付出的多,為了這事我把兩邊的將領都得罪了,楊大人可有什麼教我的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天啟風雲最新章節 | 天啟風雲全文閱讀 | 天啟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