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天歌 061 伴皇孫

作者 ︰ 喝壺好茶嘎山糊

收費章節(12點)

那時的李棣雖然還小,但嘴皮子並不女敕,當下回了句,讀書是不會不生病,但最起碼,讀書能讓人明理,說著還看了看王掌院。

這王掌院自然是听出了李棣話中之意,當下就跳了,說道,小孩兒,看著樣子,就是個自視甚高的,看來自以為是很聰明嘛,要不,就打個賭吧?也不賭別的,小孩兒不是認為自己聰明嘛,那就賭背書,也不難為他,一個時辰,就背五十張書頁好了。小孩兒贏了,能背完五十張,他就收這孩子為徒,一身醫術傾囊相傳,若是老頭兒他贏了,就讓小孩兒寫一百張大字,就寫︰我雖讀書,但未明理。

李棣當然不肯,無端端為什麼要與人做賭?而且,今日他可不是進宮玩兒的。

王掌院相當皮厚,只說小孩兒肯定是怕輸,算了算了,他也不為難一個沒有血性的小屁孩兒,只要李棣對他道個歉,這事就算完了。

李棣年歲還小,這又是沒血性,又是小屁孩兒,就被激得性子起了,一口應承了。那想到那王掌院立馬扔了本藥經給李棣,說是現在開始計時。李棣不干了,他今兒個是來考試的,怎麼能為這事耽誤了呢?

哪想到王掌院譏笑李棣出爾反爾,還明理呢,說不定是看見這本藥經,明知道要輸了,故意推托的。

然後?然後自然是李棣應賭,開始背書,然後就是一干人狂找李棣了。

元慶帝窮搖頭,明顯是李棣年紀小,被人算計了也不知道,因為不管李棣打不打賭,打賭是輸是贏,都是這王掌院佔便宜了。

最後,李棣倒是背出了五十張藥經,王掌院樂得哈哈笑,收了這個看來天分很高的徒弟。而至于李棣的選考,自然是泡湯了。雖然元慶帝可以再讓李棣考一次,但這樣看著太過偏了。

當然,對于李棣的缺考,以及在宮內的不規矩,元慶帝一點兒都沒提。皇帝都沒提,其他的人,也就選擇性失明失聰了。

于是,李棣就在這杏林的康莊大道上一路狂奔起來。至于詩書禮樂,君子六藝,李棣倒也沒放下,只是不再如以前那樣花那麼多時間了。

女乃娘是說得繪聲繪色,秋水相信,這里頭有很大的成分是人為加工並夸大其辭的,只是沒想到自己的爹爹竟然真是拜了個杏林高手。至于詩書禮樂這類的,秋水心知肚明,爹爹也是信手拈來的,可見爹爹那長的是什麼腦袋啊!

這故事听得秋水嘖嘖稱奇,玉鸞是瞪大了眼楮,就連春熙也不再是那麼雷打不動了,雙眼明亮,猶如小星星。

細柳不知京中事,這時听得意猶未盡,車內氣氛又好,不由插嘴問到︰「嬸子,那最後十三王爺最後的伴讀是誰啊?」

李棣不在伴讀名單之列了,那麼除了李家二少爺李楷之外,就多了個名額。原本眼熱的,都覺得有了機會,只是沒想到,事到最後,這事情又有了變化。

女乃娘嘆了口氣,繼續說故事︰那十三殿下不知從哪兒听到這這些,感到很生氣,覺得李棣這是輕慢他。因而,最後在圈人的時候,把李楷也給拉下了,說是看著李楷,就會想到李棣,那太礙眼了。

就為了這事,秋水的爺爺,現在府里的老爺李嵎,還很是訓斥了李棣一頓,差點兒就要動板子了,還是老太爺李鼎給護下了。

不過後來沒隔多久,太子的嫡長子,也就是皇長孫,也要進上書房讀書了。先廢太子嫡長,也就是如今的理親王,跟十三皇子、李楷等都一邊兒大,那時都是七歲,只是月份小上一點兒。這回元慶帝沒有出選考這事兒,而是直接圈人,太子推薦李楷,于是就這麼定了。

細柳也不知怎麼了,拖長了聲音「哦」了一下。女乃娘忽覺得故事說下去有點兒不太妥,馬上接著道︰「二爺是極會讀書的,當日京城中有人贊天資聰慧,後來,更是名列京城三大才子之一。玉鸞,春熙,你們剛從京里出來,京中是不是還有這樣的說法?」

春熙笑著應道︰「嬸子,還別說,這都多少年了,咱二爺的名頭,還是那麼明晃晃的呢。」

切,又不是月亮!秋水只在肚子里嘀咕,面上是笑嘻嘻的一點兒不顯。這會兒,她的心思,很大一部分已經轉到別的上頭去了。

要說,剛剛開始,秋水還只是當個傳奇話本來看,可當听到十三王爺連一個李家的人都沒選後,就覺得不對了,這越听到後面越覺得驚心動魄。

傳說,自成為傳說,就是因為無法考據,而且其中也有些不合理的地方。想想,那是紫禁城,是皇帝的地方,禁衛森嚴,又不是誰家的菜園子,怎麼就讓一個九歲的孩子弄出這麼大的事情來?事隔這麼些年,到底如何,只怕已經說不太清了,反正秋水決的不會那麼簡單。

再說,那麼明顯吃虧的賭,若不是爹爹心甘情願,怎麼會應承?別人都道,爹爹那時年幼,被人算計不自知,可秋水明白,爹爹那是什麼腦子。九歲?九歲又如何,就是吳進寶、甄小五九歲時都沒那麼好糊弄,更別睡顧橫波了。

這些時日,李白氏、女乃娘給李秋水普及一些京里人際關系,禮儀常識。這讓秋水知道,十三王爺,那是當今聖上,雍和帝的鐵桿助力。嘶,難道爭斗,那麼早就開始了?

只是,那次事情背後的策劃安排,是太爺李鼎,還是年才九歲的爹爹李棣?

可爹爹為什麼奔入杏林之道?要知道,雖然李家是高門,弟子蒙蔭,不用像寒門,必經科舉才能入仕,可不弄文舞,只醉心于岐黃,出仕上也是不好听的,總不見的去太醫院做官吧?那樣就是成了掌院,又能如何?而後又把弟弟李楷推出來,這些,到底是為了什麼?

秋水隱隱有些答案,只是嚴謹的治學態度,一向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更何況是這種失之毫厘謬之千里的人心算計呢?所以,秋水只能強壓下這些,等日後有了十足的證據,再去問問爹爹。

京城,城東,鐵帽子胡同,因近紫禁城處,又有幾座王府,因而得名。不過,這鐵帽子胡同雖然是佔了個胡同的名兒,但這寬敞,直比幾條大街。胡同里除了王府,還就是一些公侯人家,這每每早朝之前,趕著上朝的車馬轎子,紛紛從各府里冒了出來。這胡同要是不寬敞,這些車駕可得堵上了。

李府,就在這鐵帽子胡同里。就算是在這豪門作堆的地界兒,李府的氣派、大小,雖比不得王府,也是數一數二的。

此時,李府的當家人,老太爺李鼎,正在這正堂松濤堂的書房內。

李鼎已經六十五了,歲月,已經在他的臉上,頭上,可下了無法磨滅的痕跡。此時的他,正端坐在書房當間的大闊書台的後頭,因為在家,所以沒穿正服,身著一件深藍色團福字厚棉袍,未束腰帶,松垮跨的垂著,躋著雙翻毛厚靴。雖如此居家隨性的打扮,可這渾身的氣勢,卻讓人把頭低得更低。

李鼎這會兒正在看信。這信是李三讓人緊急先行送過來的,信中說的,自然是李棣一行回京了。

仔細看著李三的來信,李鼎臉上是喜極之色,這麼多年了,十年,長孫終于回來了,他已經老了,還能有多少個十年呢?看了一遍又一遍,才控制住了臉上的表情,慢慢流露出絲欣慰,看來這孩子是識破了自己的布局,心念著家人,這才趕回來的。好,就是好,棣兒不光頭腦好,還重情義,真是李家的希望啊。

只是想想李棣正在回來的路上,就又有些煩惱,自己實在是不想他在這個節骨眼上回來。不過,就一會兒工夫,李鼎又收拾了臉上的表情,又開始細細讀了這份信。信中其他先放一放,可對于那替身女子的安置,李鼎是不太滿意的,孫子就是心慈手軟了些,那樣的女子,留著就是個把柄。不過,算了,先看看在說吧。

李鼎細細的看完信,想了想,就讓人去請一下李嵎夫妻來。

太夫人已經亡故多年了,李鼎感念情深,並未在續弦,身邊生活事情,除了幾個以前納的姨娘,就幾個大丫鬟打理著。于是府里的內當家,就落在了兒媳婦小張氏身上了。這會兒長孫一家回來,得盡早告訴她,也方便她收拾地方。

李嵎夫妻來得不慢,才一會兒,就听見李七在外頭稟報,老爺太太到了。李鼎抬了抬手,讓兒子夫妻進來說話。

厚棉簾子掀處,李嵎先一腳踏了進來,而後回身扶了把跟在身後小張氏。李嵎四十五歲上下的人了,家世富貴,又保養得好,這會兒看來真看不出這樣的年紀。而身邊的小張氏更是只有三十出頭的樣子,臨近年底,臉上帶著喜氣。李鼎書房重地,平素不是小張氏能踏足的地方,這會兒卻被叫到這兒來,心里更是高興。(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長天歌最新章節 | 長天歌全文閱讀 | 長天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