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清 第一卷 夢回清朝 第五章 復國軍的未來

作者 ︰ 鬼師之淚

雲南昆明,環境優美,典雅奢華的平西王府內,這里園林枝繁葉茂,鳥語花香。

大江南北各種名貴花草樹木,安靜的排列在平西王府的花園里,幽靜的湖水里透著清新的氣味。雖然深秋已過,可是這里依然一片幽蘭。

每年的這個時候,平西王吳三桂,總要坐在庭院里,看著初冬的風景,喝著遞解上京的貢酒,想想以前的往事,感觸他的一生。

可今年,吳三桂卻沒有以往的興致,只見他呆呆的坐在書房里,望著窗外凋落的樹葉,考慮著未來的路。

「老夫就就像這些掉落的枯葉啊!」吳三桂有些傷感的望著窗外掉落的枯葉。

自從四月份接到清廷的撤藩諭令後,六十多歲的吳三桂對清廷已經徹底的失望了。想想戎馬一生,為大清朝,他吳三桂可是背負著天下的罵名。為清廷賣命一輩子,到最後,換來的卻是徹底的不信任和撤藩的舉動。

想當年,為了清廷,他剿滅前明余孽,為表心跡,絞殺永歷皇帝朱由榔。他的所作所為,那一樣功績,不是代表著滿洲的利益,可是到頭來卻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豎子!韃子都是一群毫無信用的畜生!」吳三桂臉上憤怒的指著北京的方向破口大罵。這麼多年來,他兢兢業業為清廷鏟除前明余孽,可是現在到老了,韃子竟然卸磨殺驢,連個晚年都讓過不安穩,可笑啊!!真是可笑!

「王爺!王爺!」雲南提督張國柱拿著堆諜信才跑進吳三桂的書房。

「怎麼回事!」吳三桂皺著眉頭,看著神情有些慌張的張國柱。都這麼大的人了,做事還是這麼毛毛躁躁的。

「王爺!這心水從京師發來的密報,這個玄燁真的下定決心要削藩!而且清廷已經任命禮部侍郎哲爾肯赴雲南,戶部尚書梁清標赴廣東,吏部侍郎陳一炳赴福建宣布撤藩諭令了!王爺,咱們反吧!這日子沒法過了!」張國柱念完從北京發來的諜報,一臉悲憤的跪倒在地。

「朝廷這是斷絕咱們的生路啊!沒想到咱們為朝廷賣了這麼多年命,換來的卻是這樣的對待!王爺!咱們不能再等了!」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吳三桂怒氣通天的猛拍打著桌面,韃子欺人太甚。只見他臉上著急的來回走動著!

「好!玄燁,既然你不仁,我就不義!國柱!明天給本王召集四鎮十營總兵過來,老子讓韃子知道我吳某人不是好欺負的,既然人家刀都已經架在我們脖子上,老子還跟他媽客氣個鳥!」涵養功夫早已練得如火純傾的吳三桂,嘴里突然冒出一句髒話來。

「是!屬下尊令。對了,王爺。這是從湖南發來的諜報,晃州府傳來消息,一個叫朱玉山的綠營把總,因為被縣官林關年陷害,糾集了一個營的兵力,沖擊縣衙。

殺了縣官和駐守的正白旗駐軍,這家伙自號復國大將軍,他還在晃州舉起反清復明的大旗。據說他身邊聚集了上萬青壯!聲勢浩大。」張國柱得到吳三桂的答復,立馬高興起來。清廷已經把斷了大伙的生路,這仗不反也得反。

「什麼!竟然有這樣的事情!」吳三桂臉上有些吃驚的接過張國柱遞來的密信。仔細一看,只見上面寫著朱玉山起事的詳細信息,以及事情發生的經過。

「哼!紅巾軍?這家伙還想學朱元璋。不過是些烏合之眾,他還真是自不量力啊!」吳三桂面上一沉,不喜道。

「那,咱就不管他?」張國柱試探問道。

吳三桂沉吟了下,「不!相反,你找人和他接觸一下,如果這個朱玉山能投到我們的麾下,做我軍起事的馬前卒,多少能幫給咱們的起事壯大些聲勢。對了,你現在馬上就把人派出去,凡是願意听我吳三桂號令的,無論黑白兩道,只要能和本王起兵反清,本王高官厚祿絕不吝嗇.」

「是!屬下遵令!」張國柱威風凜凜的得令退了下去。吳三桂望著張國柱離去的背影,眼里閃過一道很狠厲的寒光,玄燁,就讓老夫讓你明白,這天下老子幫你們滿清打下來的!!現在你想卸磨殺驢!老夫就讓嘗嘗你自己種下的苦果!

公元1673年,吳三桂首先于這年11月誅殺雲南巡撫朱國治,頒布反清檄文,在文中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將矛頭指向清廷,號召天下有志之士共同推翻滿清。消息傳到天下,四海為之震動。

××××××××××××××××××××××××××××××××××××××××××××××××××××××××××××××××××××××××××××××××××××××××××××

「里面的人听著,如果再不繳械投降,就不要怪我復國軍不給你們改過自新的機會了!」晃州府的董澤鄉,一百多人的復國軍將士把董澤鄉依附韃子作惡的李家莊牢牢的包圍住。眾人的目光中都透露出仇恨的目光。旁邊還有許多聞訊而來的百姓自發拿著打獵的標槍和弓箭在他們身後。

「這家伙,真是冥頑不靈。想要給韃子陪葬,那我們就成全他!兄弟們殺進去!」為首一個校尉抽出腰間的鋼刀臉上冷笑道。

「殺!!」早已按耐不住的仇恨的復國軍將士揮舞著武器,抬著撞車朝李家莊大門沖過去。那些站在圍牆上李家莊莊丁,知道要是給這些人沖進來,恐怕李家莊真的完了。

連忙把手里的弓箭朝莊園外的強人射去,可惜這些莊丁手里的弓箭都是些竹箭,根本沒有多大殺傷力。在射翻幾個人之後,舉著木盾的掩護復國軍將士抬著撞木沖到了大門。

「嗨喲!嗨喲!」隨著一聲聲整齊的號子聲,那李家莊的大門搖搖欲墜,仿佛什麼時候要被推倒一般。

「頂住!給老子頂住!」莊園里,一個穿著綢緞褂子,提著刀的中年男人,臉色有些驚恐的喊道。只見他臉上驚慌失措的望著搖搖欲墜的木門,祈禱它能多撐一會,早知道投降就好了!哪里像現在提心吊膽的。李家莊莊暗道。

原來,自從晃州府衙里被一伙叫復國軍反賊佔領了之後,各地的百姓聞風而動,人心浮動,讓各地鄉鎮的土豪劣紳紛紛膽戰心驚。

沒想到,今天這些復國軍真的出現在李家莊門前,那個帶隊的頭領,大嚷著讓李有財放下武器投降。

李有財是誰啊!平日里在這董澤鄉,他就是天,就是皇帝。還怕一些反賊,那些韃子老爺可是好惹得!

可沒想到這復國軍更不是好惹,一听說他不投降,好嘛!個個就像吃了豹子膽似的,不要命的沖上來。這不,剛才還大言不慚的李有財此刻嚇得面無人色。

「要倒了,要倒了!轟!「隨著莊丁們的高呼聲,那倒搖搖欲墜的大門終于忍受不住撞木的撞擊,轟的一聲倒在了地上。幾個來不及的莊丁被木制的大門壓在底下變成了肉餅!

「大門破開了!兄弟們殺啊!」看到大門的倒塌,復國軍的將士們興奮的沖進李莊,凡是膽敢反抗的一刀解決了事!那些跟著後面的董澤鄉百姓們,跟在復國軍後面亂哄哄的沖進了李家莊。而早已下癱在地的李有財,被兩道鋒利的刀劍圍在脖子上帶走了。

像這種攻打土豪劣紳的事情,在晃州府六鎮十八鄉都發生著。只要是平日里依附韃子作惡,殘害的百姓的士紳,無一幸免。這也是朱玉山籠絡民心的辦法。

晃州府衙內,那些看著其他被復國軍抄家的士紳,紛紛來到縣衙里,向朱玉山求情。「大將軍,希望您老給小的們一點生路啊!」

「是啊!求大將軍給小人們留一條生路,我等願意奉上全部家產!」這些士紳,被連日來復國軍的行動嚇得面無人色。那些被抄家的士紳不但人頭部不保,全部家產被充公。就是他們的家人由于作惡太多,大多數人都被心懷怨恨的百姓打死,男人基本上都死絕了!這能不讓他們膽寒嗎?

「諸位父老放心,我朱玉山又不是枉殺之人。前些日子那些被抄家徒,竟然幫著韃子禍害咱們漢人。你們說說!這種人,能活在世上嗎?我朱玉山是個恩怨分明的人。只要有人和我一起反抗韃子,他就是我的朱玉山的兄弟,如果他不識時務幫助韃子和我們漢人為敵,那麼他就是他朱玉山的敵人。

對待敵人,哼哼!三娃,你說對漢奸我們復國軍怎麼處理的啊!」坐在主位上的朱玉山眉毛一挑,看也不看站在堂下的土豪士紳,專心致志的擦拭著手里的鋼刀,語氣不善的問著旁邊的趙三娃!

「千刀萬剮!凌遲處死!」趙三娃凶神惡煞一字一句吐露著話語,面上不善的看著堂下的那些士紳。

「咯 。」那些士紳被趙三娃看得心里一陣心虛,其中一個士紳連忙道︰「小的家有存糧五百擔,白銀一千兩願意贈給復國軍的兄弟們作糧餉。」

「小人也願意奉上糧食三百擔。」

「我願出豬三十頭」

「…………………」這些士紳爭先恐後的朝朱玉山表明心跡,看到這里朱玉山和趙三娃會心一笑,這下軍費不是有著落了!自從朱玉山起事後,一個月來,在復國反抗韃子的這面旗幟下,朱玉山在晃州府拉起了差不多兩萬人的青壯,這些人都是韃子有仇恨的青年。

本來在朱玉山想來,在這晃州這個地方能拉起五千人的青壯就算不出錯了!可沒想到,來應征的人竟然這麼多。後來趙三娃告訴朱玉山,由于連年的戰亂,和韃子的迫害,無數的百姓紛紛舉家避入深山結寨自保。

有的地方甚至整村的人逃離自己的家園,跑進深山,從這可見韃子禍害之烈。隊伍拉起來了,可是軍隊糧餉就成了問題,這兩萬多人每天吃喝咀嚼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光憑繳獲的那五千擔糧食,恐怕還不夠這兩萬人吃上一個月的。而且朱玉山是想把手里的這兩萬人訓練成軍,那消耗的糧食就更多了。

後來,在一個投奔復國軍的讀書人的提醒下,朱玉山就想到這些士紳。平日里這些士紳仗著韃子的勢力為非作歹,早已民憤極大,如果除去,不緊取得民心,而且還能查抄他們的家產糧食補充糧餉,更深沉的原因是,復國軍要想發展壯大,民心軍心就得爭取過來。

而爭取民心就得給實利,如果光談空話,卻沒有給百姓們帶來實利,那麼復國軍永遠也不可能發展壯大,又談何把韃子趕出中原呢!于是在復國軍的勢力範圍內,一場轟轟烈烈的除奸行動開始了。從現在的成果看來,除奸成效頗大!

「只要大家同心一致,何愁他日不能把韃子趕出中原,光復我漢人江山!你們都跟著趙兄弟下去登記吧!」朱玉山收起臉上的嚴肅的表情,開口笑道,臉上一福溫文爾雅的表情。望著朱玉山那變幻臉色,在場的士紳的心理,忐忑不安,臉上強顏歡笑道︰「那是!那是!」然後跟著趙三娃推了下去!

「哈哈!李先生!你的計策真是太好了。這下我復國軍在也不用為糧餉的事情發愁了!」朱玉山來到後堂,對著一個中年人大笑道。只見那人穿著身明朝書生的衣衫,在這初冬季節還拿著把紙扇,悠然自得的搖晃起來。看到朱玉山的進來,臉上榮辱不驚的淡然道︰「都是大將軍英明決斷,在下只不過是奉上一個小計策而已,談何功勞!」

「哈哈!李先生就愛說笑。對了,先生對于我復國軍以後的發展有何建議?」朱玉山大笑著模了模已經略見發絲的額頭。

自從他蓄發後,朱玉山光禿禿的腦門已經略見發絲。真不明白韃子為什麼留辮子,你個大老爺們也搞得像個娘們似的,真是搞不懂。

「建議?呵呵!大將軍說笑了!李某何德何能向大將軍提什麼建議呢!不過是些小聰明而已!」那書生不緊不慢的放下手中的折扇,端起眼前的茶水喝了口,瞥了朱玉山一眼道。

「真的?太好了!我就說嘛!還是你們讀書人的鬼主意多!」朱玉山聞言臉上大喜,雖然朱玉山來之于後世,可對于只讀過小學的朱玉山來說,許多事情他根本就不知道,他有得只是滿腔的愛國之心,和對後世見聞的一些了解,讓一個普通百姓去管理這麼大的事情。他還真沒有什麼辦法!

李光良,原是南明的一名秀才,如果韃子沒有入關的話,他應該考上科舉,當上一方縣令,為國效力了。可隨著韃子入住中原,和南明的覆滅,他報國的願望落空了。不僅如此,原本富庶的家里,卻因為韃子的剃頭令,全家八十多口,一夜之間死在了韃子的屠刀之下。

當外出游歷的李光良,听家人死絕消息時候,傷心欲絕,舉目欲裂。為了躲避韃子的追殺,李光良跑到晃州府,當起了一個落魄的算命先生。

每當夜里,想起國仇家恨,李光良總是輾轉反側,可是他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要想報此國仇家恨,不過是為韃子刀下徒一條無辜的性命而已。但是復國軍的起事讓他看到了一絲報仇的希望,特別是後來三藩之亂的爆發,更是讓李光良欣喜若狂。這不是;老天賜個他報仇的機會嗎?

于是,報仇心切的李光良,自告奮勇的來到復國軍將軍府,找到朱玉山。投入到了復國軍的麾下。

對于朱玉山的話里玩笑的意味,李光良心里十分的受用︰「只要能給韃子找麻煩,在下不介意多想些鬼主意!況且我們這是替天行道,拯救天下蒼生,就是上天知道了,也不會怪罪于我的!」

「那我們李先生有什麼妙計,快說出來,朱某都有些心癢難耐來了!」

「大將軍。」李光良先正了正身,朝朱玉山鞠了一躬,臉上鄭重其事道︰「我復國軍要想達到拯救天下萬民,把韃子趕出中原的目標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哦,先生請說!」看到滿臉嚴肅的李光良,朱玉山臉上一正,聚精會神的望著他。「我們復國軍目前有三大問題必須要解決!」

「那三大問題?」

「聲望,軍勢,地盤!」李光良分析道。

「聲望!雖然大將軍首先高舉義旗,對于天下百姓來說,大將軍是反清的第一義勇士,可是這還不夠。須知自從韃子立國以來,我們漢族的反抗就從來沒有斷絕過,雖然大將軍首先高舉義旗,可是卻沒有統領天下義軍的威望和實力。」

「其次,我們復國軍雖然成軍,可是卻只不過打下了晃州府,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軍跡,來想天下人表明我們復國軍士是一支敢戰的虎狼之師。」李光良說得這些話,讓朱玉山頓時腦光一閃,頓時有了種茅塞頓開之感。雖然自從起事以來,他知道華夏在韃子統治下,將一步一步被拖向黑暗的深淵,可是對于以後將來怎麼做,朱玉山卻沒有多少頭緒。

「還有地盤,須知一直軍隊要想做到戰立行,退可守!就必須得有塊地盤來解決軍隊的糧餉問題。而晃州府衙現在不過四鎮十八鄉,目前養活一兩萬不成問題,可是復國軍要想逐鹿天下,就必須得有塊可以補充兵源和糧餉的地盤。

像目前的三藩,盤踞台灣的前明鄭經部都是因為了有了一塊退可守,進可攻的地盤,才能讓韃子忌憚,才能有恃無恐的舉兵抗清,這是目前我復國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三個問題。如果大將軍能解決能把這三個問題解決的話,我復國軍發展壯大指日可待。」

李光良說完,細細的品味著茶,潤了潤喉。看著滿臉沉思,一眼不語的朱玉山。此人梟雄也。李光良從復國軍起事後,一直就觀察著朱玉山。

雖然他不明白,為什麼從前幫著韃子為非作歹的人,突然大發善心反清。可是從那天在菜市口場景,讓李光良知道,這個朱玉山是個善于隱忍的梟雄,而從復國軍頭包紅巾來看,他額野心還不小。梟雄,歷史上都曾經出現過無數次。自古以來時勢造英雄,想當年朱元璋不過也是個放牛娃,可他卻在歷史的推動下成就了一番帝業。這卻是梟雄的本色,歷史上,哪個成就大業的不是梟雄?

學得濟世才,賣與帝王家。中國的讀書人,每一個人都曾經有過指點江山,輔佐明君聖王成就大業,青史留名。而李光良也不例外,從他看到朱玉山的那刻起,他就知道命運已經把機會擺在自己的面前,只是看世人誰能夠把握住而已。

「先生高論,我朱玉山佩服!只是朱某不明白,這軍勢,地盤容易辦到!可是這聲望嗎?我朱某不過是一介草莽,又有什麼本事號令天下呢!」朱玉山感嘆一聲道,誰說古人不聰明啊!雖然他們對未來的發展沒有朱玉山看的遠,可是對于許多事情來說,卻也不要小瞧了古人。

「呵呵!這還不簡單!我想以大將軍明聖祖的血脈,一定能好早天下有志之士,共同光復我大明江山,達到我聖祖當年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大好宏遠的!」李光良臉上胸有成竹的望著朱玉山笑道。

「聖祖血脈?光復大明!」朱玉山一頭霧水,卻見李光良笑吟吟的望著。頓時他才恍然大悟,這樣也行?「這個,這個能行嗎?」朱玉山臉上有些遲疑,雖然他也信朱,可這話說出來要有人信啊!

李光良搖搖頭道;」大將軍放心,韃子入主中原以來,倒行逆施,百信們早已心存怒火,要不然為什麼吳三桂舉兵反叛後,為什麼天下義旗紛舉,這就是韃子不顧百姓死活的結果!只要有一個希望,就算是假的,天下百姓都會當他是真的。」

「干!為了把韃子趕出去,老子這條命丟了都不怕,有何況是個虛名呢!李先生,以後你就是我復國軍的軍師了!咱們一起把韃子趕出去,就百姓于水火。」朱玉山興奮的站起身大叫起來。

「哈哈哈!韃子,你看到了嗎?今生我李光良必能屠盡你滿人一族,為我全家八十幾口報仇!」听到朱玉山話的,李光良舉著茶杯的手,稍微的抖了下。正滿臉高興的朱玉山根本沒有發現李光良的異樣,反而為得到一個好軍師而高興。

李光良知道從這以後,他將徹底的融入到復國軍,成為了這造反大軍的一份子。可是他不後悔,從家人死在韃子屠刀之下後,他報仇的機會終于來了。只見李光良站起身來,雙手朝朱玉山鞠躬施禮道︰「屬下一定鞠躬盡瘁,幫助大將軍拯救萬民于水火!讓天下百姓月兌離苦海!」

PS︰今天下班得早爆發一大章,兄弟們給點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噬清最新章節 | 噬清全文閱讀 | 噬清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