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清 第一卷 夢回清朝 第十一章 局勢

作者 ︰ 鬼師之淚

公元1674年,隨著吳三桂軍勢壯大,隨後孫延齡叛于廣西,羅森、鄭蛟麟、吳之茂叛于四川後,在福建耿精忠也起兵反叛。

台灣鄭經乘機渡海進兵福建漳州、泉州和廣東潮州。接著陝西提督王輔臣又叛于寧羌,擊殺清陝西經略莫洛。四方震動,人心動搖。

康熙听聞消息,本欲親征,可是在經議政內大臣秘議阻止後,康熙只得作罷。這場席卷天下的叛亂,讓清軍東征西討,顧此失彼。

也讓康熙明白了漢族的反抗意識,面對浩海的反抗浪潮,康熙退卻了,他下令除吳三桂,其余兩藩暫停撤藩,可是尚之信根本不買賬,隨後尚之信又叛于廣東,總督、巡撫俱附之,清廷隨即調兵兩江,至此清廷對南方地區的統治失去控制。

「廢物,都是些廢物!我大清養你們這些狗奴才是干什麼的。啊!竟然連叛軍都打不過,耗餉費時,大軍出征兩個月了,卻和吳三桂那個逆賊在湖南糾纏,寸地未得。真是丟朕的臉,丟我大清的顏面!「金碧輝煌的朝堂上,康熙滿臉怒色,大發雷霆。

剛剛親政的他,原本以為,再除去鰲拜這個權臣之後,就能大有作為。可當他搬開鰲拜這個權臣,獨掌大權的時候,康熙才發現,事情原比想象的還要嚴重許多,大清帝國各種矛盾,似乎在一夜之間,全部都爆發出來。

三藩之亂,滿漢矛盾,前明余孽,貪污腐敗。

各種層出不窮的麻煩接踵而至,讓大清帝國,這個剛登基的康熙皇帝,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一陣無力當中。

雖然這期間有孝莊太後,在後面默默的支持,可她畢竟是個女人,在男人社會里,過多的干涉政務,將會給天下人一種,武則天第二的詬病來。

所以國家大事,大多數還是康熙自己拿主意。可三藩暴亂以來,各地的封疆大吏不是依附吳三桂造反,就是宣布自己起義。

特別是清朝賦稅重地,南方。更是烽煙四起,四萬雲動。而清軍卻只得雲集荊州、武昌、宜昌,清軍將帥每日駐守觀望,曠日糜餉,卻不敢渡江與其決戰。

這種情況,讓康熙徹底的感到失望,當年席卷天下的大清鐵騎,到哪去了。這才入關多少年,八旗的戰斗力,咱們就淪喪到這種地步。只見康熙咆哮過後,滿臉無力靠在龍椅上,發著愣。

「皇上恕罪,臣等罪該萬死!」對于康熙的咆哮,站在大殿里的滿漢大臣,紛紛跪倒稱罪。只不過大家心里對此都不以為然!誰叫你挖人牆角的,就是你想要削藩,你也等人家吳三桂死了再說啊!現在好了,把人家逼反了,卻又把責任推下來了,這關我們什麼事情啊!

滿人大臣如此想,而漢人大臣卻是一個個木訥著表情,自從吳三桂起兵後,在京城里那些清水衙門的官吏,都紛紛南逃而去。這讓康熙對漢族官吏抱著很大的戒心。

本來以前清朝朝堂上,哪個滿洲貴族不是對漢族官吏抱著打擊,猜忌的態度,漢人嘛!在他們看來,不過是自家圈養的一條狗,什麼時候想打想殺,不過憑主人高興而已。

君不見,縱觀清朝歷史,有那位漢人做到手握實權的,還不是都像抹布一樣,想起的時候就用,用完,隨手丟到一邊,反正這抹布是自己的,他能有什麼想法!

「你們都退下吧!」康熙對于這些大臣們默然的表情,心里感到一陣沮喪!自從除掉鰲拜後,滿洲勛貴們和康熙的關系處在一個微妙的境地。

大家雖然面上不說,可是對于鰲拜的下場,大家心理還是有些埋怨的!都說鰲拜雖然囂張跋扈,可畢竟他為大清朝立下了赫赫功勛。

可是臨老,卻得了個囚禁到死的地步。奸賊?哼!歷史不過是勝利者用來裝點門面的東西,鰲拜已經是權傾朝野了,難道他還能做皇帝不成!這些不過康熙急于掌權,弄出來的借口而已。

而漢臣官僚呢!在他們看來,不管誰上台當皇帝,大家都不過是滿洲人的奴才,沒什麼區別,為了那點俸祿,去和叛賊拼命,別傻了。還是好好當自己的官,多撈些銀子才是真的。

所以明面上,康熙已經掌控了朝局,可是事實上,他的命令發出去了,卻沒有誰什麼指出來,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大家都高呼皇上盛名,什麼事情都得他親歷親為,這樣下去,就是鐵打的身體,誰又能不感到沮喪,和辛苦呢!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隨著一聲齊呼,大殿里的滿漢臣工,涇渭分明退了出去,大家討論著該去哪里消遣,游玩,卻沒有誰擔心南方發生的叛亂!

康熙垂頭喪氣來到慈寧宮,以前,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有孝莊為他出謀劃策,可現在在這緊要的關頭,孝莊卻病了,這讓康熙有些措手不及。

「怎麼了?皇帝又遇見什麼煩心的事情了?咳咳!」孝莊躺在布滿黃幔的床上,歲月的痕跡在她臉上留下了幾許的滄桑,望著欲言又止的康熙皇帝,她又怎會不知道他心里的想法呢!畢竟這個孩子可是他看著長大的啊!

「老祖宗,孫兒,我,我唉!」康熙話到嘴邊,卻什麼也沒有說出來。看著憔悴的孝莊太後有些蒼白的臉龐,康熙沒由來的說不出話來,只得發出一聲嘆息,然後坐在旁邊的凳子上,接過宮娥遞過來的毛巾,為孝莊換上!

「呵呵!皇帝!是不是朝堂上的事情解決不啊!」孝莊輕呼了口氣,慢慢的說道!年紀大了,身子骨就不行,誰能想到半夜睡不著,起來念經的孝莊,竟然會染上風寒!這在以前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老祖宗,你不知道,那些大臣,唉!!」提起那些大臣,康熙就一陣頭痛,這些官場的老油條,康熙愣是沒什麼辦法!

「你們都下去候著,哀家和皇帝說會話!」孝莊對大殿里德宮女太監擺擺手道。

「是!奴才告退。」那些宮女太監施了禮,徐徐退了出去。

「皇帝啊!你啊!還是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現在滿朝的文武大臣,誰都希望看你的笑話,滿州貴族呢!是怨你停了圈地之利。斷了他們的好處,而漢人官僚呢!則是閉眼菩薩,得過且過。因為這大清朝,始終不是他們當家,他們不過是咱們滿人的奴才,你想啊!那有奴才替主人做決定的。所以,你才在朝堂上感覺孤立無援。處處受牽制!」孝莊徐徐道出事實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利益之爭。

自從滿人入關後,大肆在中原各地實施跑馬圈地,把各地土地分給滿洲貴族,雖說那些土地原本都是明朝皇室貴勛土地,佔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可是入關後的八旗勛貴們卻貪得無厭,私底下勾結當地的官吏,大肆侵佔百姓良田。造成各地的百姓天怒人怨!

民怨沸騰,這也是為什麼,三藩之亂爆發之後,民間有這麼多人響應。就是因為大家對清朝充滿了失望!**的慘烈,滿人婬威,官吏的貪婪,讓百姓決得人生充滿了絕望!既然大家都活不下去了,何不拼一拼,爭一個希望!

「這些滿洲貴人們,他們佔得利益還少嗎?自從入關以來,我大清對八旗上下,哪個不是封賞厚重。這跑馬圈地,原本存在了二十幾年,滿洲勛貴們的土地是越來越多,可是百姓們,卻連立錐之地都沒有,再這樣下去,我大清能坐這花花江山多少年。」提到這,康熙不禁激動起來,這些滿洲貴勛們,為了蠅頭小利爭得是頭破血流。

卻沒有人想過,要是大清朝破敗了,他們有再多的錢,再多得土地又有什麼用。可是卻沒有人能體諒他的苦心,反而用往日的功勞來向朝廷要賞,動不動就提起往日的光輝事跡。

而次三藩造反,八旗軍隊一潰千里,綠營紛紛降敵,堂堂大清朝竟然連剿滅反賊的軍隊都沒有。昔日的八旗精銳竟然連長江都不敢過去,消息傳到北京,康熙感覺被人欺騙了一般!

從小到大,他听身邊的人,都說八旗是如何如何的厲害,可是當他長大後卻發現,以前那些都是狗屁!要是八旗真那麼厲害,為什麼叛軍的聲勢越發強大,各地起義越來越頻繁。而八旗卻是聞敵而逃,這都什麼事啊!

「唉!皇帝你何必激動呢!這人吶!永遠只記得你付出的,卻從來沒有想過他得到的。這些八旗勛貴們,總是認為當初為大清朝立過汗馬功勞,多要些賞賜,也是必須的,你就多擔待點就是了!」孝莊一想起這些年來,八旗的戰斗力越發墮落,不禁眉頭一皺!

想當初為了保持八旗的戰斗力,清朝規定,凡八旗子弟都不事生產,由國家贍養!也就是大家俗稱的鐵莊稼,原本以為,這樣一來八旗子弟們能專研武藝,做個職業軍人。

卻不曾想,入關後,這些八旗子弟貪圖享樂,整天游手好閑,斗鳥斗蟲,竟然連當值都可以出錢找人代替。這樣的士兵怎麼能剿滅叛軍呢!

「對那些漢人,你不禁要威,還要給他們一根骨頭!這樣他們才能站在你這一邊!」

「哦?請老祖宗明示!」康熙聞言大喜。

「現在的明史應該繼續修一修了吧!我大清都立國三十幾年了!是該為前明修史書了!」孝莊不答,反而說著不著邊際的話!康熙听玩,臉上一愣!停頓了片刻,臉上欣喜到︰「孫兒明白了!老祖宗你休息吧!」

康熙說完,大步朝慈寧宮外走去!看著康熙離去的身影,孝莊心里有些欣慰,我大清的皇帝越發的穩重了。在他的身上,孝莊仿佛看見了太宗皇帝的影子。我大清有福了!

康熙十三年,也就是吳三桂起兵後的第二年,為了緩與八旗勛貴的關系,康熙封世祖第七子隆禧為純親王。廣西孫延齡和福建耿精忠反叛的消息傳來,京師上下無不震動,原本以為就算三藩暴亂也不鬧不到哪里去,可是隨著戰事的擴大,南方地區陸續有些漢人將軍官僚暴亂,這讓清廷上下無比惶恐,在加上國庫空虛,平叛大軍止步不前,軍心渙散。為了安定軍心,孝莊太後,頒出內庫銀犒賞平三藩前線將士,頓時軍心稍安。當吳三桂等人反叛消息的傳到北京,舉朝震動。大學士索額圖提出殺掉主張撤藩者的人頭,取消撤藩令。

**喇嘛也暗助吳三桂,提出「裂土罷兵」。

而康熙卻力排眾議,堅決打擊叛亂。他看出這次的叛亂主要是由吳三桂發動的,所以軍事集中主要力量打擊吳三桂。康熙下令剝奪吳三桂的王爵,殺其子,吳夢熊于北京。不給予吳三桂可以進行妥協講和的機會。

而對其他叛亂分子采取招撫拉籠的手法,暫時停撤耿、尚二藩,其他叛變者只要肯降,不咎既往,以此來分化敵人,削弱吳三桂的羽翼,從而孤立吳三桂。在這個方針之下,康熙把湖南作為軍事進攻的重點,命勒爾錦等統領大兵至荊州、武昌,正面抵住吳三桂,並進擊湖南,又命岳樂由江西赴長沙,以夾攻湖南。

戰場上的吳三桂一開始在戰略上犯了保守主義的錯誤,以致陷于被動地位。

當他以銳不可當之勢席卷西南,佔領湖南全省時,卻立即收住了攻勢,不再渡江前進,擴大佔領區,反而在湖南采取守勢,沿江布置防御工事,與清軍對峙,結果不能出湖南一步。

因為吳三桂當初叛亂的目標,即趨向在西北陝甘和東南閩浙,他原本想佔領南方地區和清廷劃江而至,于是他遣兵一路由長沙犯江西,企圖與耿精忠合;一由四川犯陝西,企圖與王輔臣會合。這樣一種打法,就給予康熙帝以調兵遣將、從容布置應付的機會。

歷史上就是這個策略的錯誤,讓原本因為撤藩引起的反清大好局面,就這樣破滅了,可是現在的歷史中卻多了一個朱玉山。

旌旗招展,兵勢如風,放眼望去一條條長龍盤踞在崇山峻嶺之間。雖然復國軍成軍並不長,可是朱玉山通過分土地,殺韃子貪官,得到了民心。

這支軍隊的凝聚力比這個時代所有的軍隊都要強,特別是韃子入關後的這二十幾年來,韃子的橫征暴斂,亂殺無辜,讓天下的百姓早已怨聲載道,當有一天他們獲得人了自由,美好生活的希望,反而熱情是最高昂的,為了自己的家人,為了子孫後代不在受韃子的奴役,復國軍上下的全體將士,都抱著必死的決心。

寧可站著死,也絕不跪著生!幾千年來流淌著華夏兒女身上那股不屈的血脈,被朱玉山給引出來了。

PS︰汗!終于簽約了,淚奔中。可是沒有存稿啊!郁悶!只能邊碼邊傳了。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噬清最新章節 | 噬清全文閱讀 | 噬清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