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清 第一卷 夢回清朝 第四十章 改革軍制的時機

作者 ︰ 鬼師之淚

江西大戰結束後,朱玉山把復國軍的軍事政治機構,全數遷往南昌府。大江西初定,自從喇布和岳樂兵敗,從鄱陽湖敗退九江後,清軍暫時在短時間內沒有大的軍事行動,畢竟清廷全國得兵力就這麼多,要防範處處烽煙的帝國,根本是有心無力。接到岳樂兵敗的消息,康熙坐在龍椅上,久久沒有話語。

現在他才明白前明崇禎的苦楚,大清就想以個漏洞的篩子一樣,處處漏風。內有三藩作亂,外有蒙古準格爾叛亂。大清這是怎麼了,一股深深的絕望彌漫在他的心頭。

「聖上,你要保重龍體啊!」自從听到陝西兵敗,莫洛被殺,康熙的就突然病倒了,而現在岳樂平定江西的戰斗,也無疾而終,數萬大軍,全軍覆沒。御書房里,李光地望著臉色蒼白的模樣,不由嚇得跪在地上,猛烈磕頭道︰「叛軍不過是一日囂張,只要聖上勵精圖治,不怕叛軍不除,還天下一個太平。」

「岳樂該殺,勒布該死。數萬精銳竟然被一群烏合之眾打得全軍覆沒。這還往日里吹噓的過萬不可敵的八旗精兵嗎?都是些騙子,騙子。」康熙蒼白的臉上,抱起一絲潮紅,猛然拿起桌面上的折子,摔到地上。

這番病態,讓旁邊的魏東婷,臉上有些慌張,上前撿起地上的奏折,放在桌上,輕聲勸道︰「聖上不可喪失人君儀態。」

「吸呼!」康熙輕呼了口氣,沉寂心神望著地下的李光地道︰「你說的綠營編練真的可行?」

「來了!」李光地強忍心里的激動,伏身拜倒,跪在地上,朝康熙道︰「綠營之兵,戰力強勁,所需餉銀頗少,只不過這些綠營平日里…………………」李光地話說到一半,看著康熙的臉色,卻止住了話頭,康熙一看連忙,頓時心里明然,擺擺手道︰「現如今,國家正值多事之秋,有什麼話你就說出來吧!這里沒有外人。」

「是,奴才遵旨」李光地繼續開口道。「綠營士卒平日里被八旗國族欺壓,地位甚低。而且到手的餉銀常常被克扣,久而久之,綠營士卒軍心渙散,對朝廷充滿了怨氣,所以每逢接戰之計,紛紛一觸即潰。不僅達不到攻敵的效果,反而潰敗之兵沖擊本陣,造成混亂,為賊軍所乘。」這番話把清朝的奴才等級制度剖析得入木三分。讓一籌莫展的康熙豁然開朗。

這些綠營有戰無心,滿洲勛貴們,往往仗著以往的功勞,搶功掠財。如果論起戰斗力,恐怕還不如綠營之兵。只見李光第繼續說道︰「要想平定天下亂局,就得收漢人之心,用其綠營之勇,召八旗往日之勛績,然綁起綠營之家家屬為人質,視為威。賞起綠營之勇,撫其心,視為恩。此謂威恩並重,方能收綠營之勇,平天下亂局也。」

編練綠營,早在八旗士卒,接戰一潰之際,康熙早就有編練之意。只是如果重用漢人,勢必會影響滿洲勛貴的議論,畢竟八旗是愛新覺羅,掌握天下的國之柱子,大意不得。

而如今李光地之策,卻是解決了兩者之間的矛盾。听到這里,康熙臉上大喜︰「李光第,你真是國之棟梁啊!」說完,連忙走下御椅,連忙上前把李光地從地上扶起來。

「奴才能蒙皇上如此恩重,就是死了也值得了。」李光地看到康熙如此厚待自己,嘴里語氣哽咽,順勢站起身來。在清朝當官,不禁要學會裝糊涂,還要學會拍馬屁,要不然,你永遠只能當小吏,被別人永遠的踩在腳下。這是李光第當官以來的感悟。

果不其然,李光地這記隱蔽的馬屁,拍得康熙感到有些暈眩眩的。心花怒放的康熙連忙把李光地拉起,臉上和顏道︰「有00」

事後,康熙召集朝臣商議過後,兵部尚書明珠等滿人勛臣,極力反對。可是耐不住康熙堅決的態度,朝臣迫不得已同意了康熙整編綠營的計劃。李光地被康熙任命為編練大臣,而明珠被委任為編練副大臣。

同李光地一起整編綠營事宜。表面上,是李光地作為主事,其實不過是當個擺設而已,滿人骨子里對漢人的防範,卻是怎麼也抹殺不了的。于是,因為戰事的改變,康熙提前重用漢人,進行圍剿反抗勢力,整編綠營的行動。

**********************************************************************************************

大戰過後,需要處理事情太多,統計人口,收羅戰俘,治理傷員。一樣樣的壓在朱玉山肩上。還好,不久之後,駐守後方的李光良帶著管理人員來到南昌,幫助朱玉山處理這些事務,讓朱玉山能夠輕呼一口氣。

「大元帥,這是我們統計這次撫州大戰的戰果。」大軍來到南昌十幾天後,李光良也來到了南昌,並且帶來了這次大戰的統計結果︰「這次大戰,我軍俘獲的俘虜有四萬多綠營,一萬多的韃子,都是滿洲漢八旗的人。至于馬匹糧草,無數。」

李光良遞給朱玉山,一張統計表,坐在一旁徐徐說道。自從南昌巡撫將軍希爾根跟著喇布逃到九江後,這座修建得富麗的巡撫衙門,就成了復國軍的指揮中心,來到南昌後,復國軍將士修繕了下,朱玉山帶著侍衛就住進了元帥府。

「那些韃子都砍了!綠營照老規矩,殺官挑精壯先去給老子挖幾個月的礦,老實的收編入軍。」朱玉山大致看了下,然後把那張紙遞給李光良。方雷分軍而去之後,連下二十余縣。周圍縣城,看到方雷的大軍,紛紛開城投降,得兵三萬,在加上他手里的一萬多人馬,總共四萬人朝撫州而來,如果是不是岳樂見機得快,恐怕他早已命喪撫州城了。

「看來你這次功勞不小啊!」朱玉山望著方雷笑道。「這都是大元帥英明,我復國軍威名遠播,那些綠營看到屬下的旗幟,才不戰而降的。」

「狗屁!怎麼扯上老子了?這都是你和忠字軍兄弟們征戰的結果,我朱玉山絕不會沒人功勞的。」朱玉山嘴里咧著嘴笑罵︰「這些日,你也累了,先下去休息吧!你得家人我已經把他們接來南昌了。」

「多謝元帥!」方雷臉上有些感動,這些日子征戰沙場,他還有些想家里的妻兒了。「屬下告退!」

望著方雷遠去的背影,李光良有些思索道︰「元帥,現在咱們是不是可以進行軍隊的正式改革了?」

朱玉山臉上一愣,雖然軍隊改革整編,他早就有這個打算了。可是由于復國軍,一直沒有一塊穩固的地盤,貿然進行軍隊整編工作,對當時的復國軍有些不利。可現在復國軍剛站穩腳跟,就進行軍隊整編改革,似乎有些操之過急。

「元帥多慮了。現在正是軍隊整編改革的好時機!」李光良搖搖頭,說道。

「為何!」朱玉山面上有些疑惑。

「現在如今我軍剛佔據江西,軍隊繁雜,人員參差不齊。大元帥正好趁此勝利的機會,淘弱存強,進行軍事改革。」李光良分析道。

听到李光良的話,朱玉山想了想,面上逐漸凝重起來,說實話,撫州大戰,讓朱玉山親自站在戰場的最前沿,也讓他發現了許多軍事問題。

比如,復國軍軍令的傳令,有些滯後性,還有各軍的配合欠缺。如果不是這次岳樂粗心大意,小瞧了復國軍的話,這戰的結果可能就要改寫了,以及情報問題。凡是種種,朱玉山這才發現,復國軍全身上下都是漏洞,能走到如今這番局面,不得不是一番運氣了。

「恩!軍師先弄個章程過來,等準備好了,我就進行軍隊的整編工作。」朱玉山想了想道︰「對了!這次軍師送來的一窩蜂,威力如此巨大,是何人所鑄造的。」

朱玉山突然想到,朝李光良問道。「呵呵!這是屬下的一個好友徐正明所鑄,他根據明朝火器一窩蜂所改進的。大元帥效果如何?」

徐正明,清初發明家,吳縣香山人。年輕時候,曾經學做過木匠,特別擅長改進火器,喜歡思考和想象,極富創造力。據說,因為江南水鄉,多湖河港汊,非橋梁、渡船不能過。

他花了10余年的時間,終于制成了一架原始的飛行器棗飛車。這飛車用木材作原料,形狀象兩側有扶手的太師靠背椅,下設機關,其中「齒牙交錯」(相當于今日的齒輪),在用兩腳踏板後,「上下之機轉風旋疾駛而去,離地尺余,飛渡港汊」。這可算是直升機型式飛行器的最原始試驗。甚至有人把它視為世界上最早的「飛機」。

自從復國軍起事後,徐正明听聞好友李光良,在復國軍任軍師。立馬收拾行裝來到江西,被李光良安排到了後方鍛造火器,這次撫州大戰,李光良為了以防萬一,徐正明剛剛仿制改進的一窩蜂,給朱玉山送去,誰知道,這改進的一窩蜂,竟然在大戰中大放光彩。

「真是太好了。有如此人才,何愁我漢家不復興。馬上把徐正明帶到南昌來。朱某要建造一個開物司,讓徐先生來掌管,多研究出許多的火器來。」听見李光良的話,朱玉山臉上興奮的站起來高興道。

「大元帥何必心急呢!徐老友已經在路上,這次他和鍛造所的工匠一起來,把鍛造局搬來南昌,也是為了富國局的前途著想。」听見好友能得到朱玉山贊揚,李光良也覺得臉上十分的有光彩。

「呵呵!本元帥心急了!」朱玉山臉上有些吶吶道。

正在這時,門外的林嘉山走進大堂,稟告道︰「元帥,門外一個自稱是謝逸的人,說有要事要見元帥。」

「謝逸?」李光良和朱玉山互相看了下,臉上有些疑惑,這個謝逸他听趙三娃提過,是個做事剛斷的漢子,只不過這時候他來見自己有何要事。

PS:碼字真不是人做的,好辛苦。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噬清最新章節 | 噬清全文閱讀 | 噬清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