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日,在一位族叔和十數名兵士的陪同護送下,姜維遠涉千里,歷時一個半月,終于從冀城趕到了襄陽。
從姜冏返回涼州,至姜維來到襄陽,其間僅只相隔三個半月。原本我以為,至少也得到今年下半年姜維才有可能來到襄陽。
算上這來回的路程,便可見姜冏想讓愛子求學的心情是多麼的渴切。
可憐天下父母心!
帶著幾分期冀,我暫時放下手邊的軍政事務,親自將姜維一行接入襄陽城。
或許是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在影響,第一眼看到姜維時,我就感覺到此子不同凡響——雖然同是八歲,但姜維的個子要比苞兒矮上半個頭,或許是因為長途跋涉的緣故,人看起來也有點偏瘦,不過精氣神卻是十足。與一般涼州人的粗獷豪放不同,姜維的相貌里帶著幾分南方人的柔秀。雖然樣貌身量還未長成,但可以預見,姜維日後應該會是一個不遜趙雲、陸遜的美男子。
不過,比之樣貌,更引起我注意的,卻是姜維身上那種似乎是與生俱來的高傲。即使在我面前,這小家伙也是全無懼色,甚至以一種審視的眼光上下打量著我。
是夜,我特地在府邸里設宴為姜維叔佷接風,鄧艾也列席作陪。
「小子無知,有一疑惑想請教張君侯……」宴至一半時,姜維終于向我「發難」。
我放下手中的酒爵,轉頭看向姜維。
「敢問張君侯。究竟何為名將?」
「名將者,善將兵,善將將,善省時度勢,善用天時、地利、人和,善運籌帷幄,善攻心、善伐交、善攻城,善……」還未等我回答,與姜維對面而座的鄧艾就已先行開口。
經過求學鹿門的磨煉,鄧艾地口吃毛病已經完全糾正了過來。說起話來鏗鏘有力,條理清晰。
姜維看向對面這個比自己略大幾歲的少年,頗為詫異于對方的縝密的回答。但他並沒有被嚇住,收回凝視鄧艾的目光後。又沖我問道︰「皆言張君侯為當世名將。不知張君侯自謂如何?」
到了這個時候,任誰也知道這小家伙是在針對我。
姜維族叔姜圖輕聲咳嗽,想要提醒自己的族佷莫要失禮。
笑了笑,我饒有興致地盯望著姜維,同時思索著他針對我的緣由。照理講,我給了他一個世人皆夢寐以求的進入鹿門書院求學的良機,姜維該當感謝才對……
「既是世人皆謂。還不足以說明問題?」鄧艾一改往日的沉穩,與姜維針鋒相對,「又何必多此一問?」
鄧艾大概也是看出姜維對我的「敵」意,才會如此激動。
「世人皆謂,便為真乎?」姜維也被激起了好勝心,高聲駁斥道,「世人也曾謂王莽為誠摯君子,實際如何?」
兩個小家伙宛如天生的冤家對頭一般,從一開始就爭論得面紅耳赤,誰也不願退讓。不過。年長五歲,又在鹿門就學三載的鄧艾還是略勝一籌。
宴散之後。姜圖私下里誠惶誠恐地向我請罪,稱姜維年幼無知,希望我不要怪罪。他也解釋了姜維針對我的原因——身為家中獨子地姜維,不願遠離父母,跋涉千里到荊州來求學。或許,他還對龐德公存有疑惑……正因如此,姜維就對提議讓他南下襄陽求學的我心生怨憤。
休息了一日後,我專程陪同姜維叔佷去一趟鹿門山。
青山依舊。幽泉長流,鹿門山仍然是荊州、乃至天下最聞名的求學聖地。但龐德公卻明顯衰老了不少。
再有四年,這位博學善授的鴻儒就將至古稀之年。最近這一年,龐德公的身體狀況並不如前些年那般健康,所以才有了收山閉院的意思。若非為了姜維的未來,我也實在不願再叨擾龐德公。
不過,姜維這小子似乎還不太領情,與龐德公一老一小相互以挑剔的目光審視著對方。
觀察了近半盞茶的工夫,龐德公突然轉頭對我說道︰「張征西,勞煩諸位先到罔殆草堂去歇息片刻,老朽想考教此子一番!」
雖然龐德公面色古井無波,但我卻留意到他眼角浮現出一絲笑意。看來,他對姜維第一印象並不差,這也讓我放心了一些。
縱然是我,也無法強迫龐德公收徒,只能推薦人選。
誰料想,姜維似乎還很反感龐德公所說的「考教」二字,居然第一個起身要離去。
「童子知禮乎?」龐德公淡然說道。
「老朽有自知之明乎?」姜維以龐德公先前的自稱反駁道。
我沖姜圖點點頭,兩人悄然退出了書房,留下了那一老一小。
大約半個時辰後,龐德公才攜姜維來到罔殆草堂。
與先前的桀驁截然不同,姜維畢恭畢敬地跟隨在龐德公的身後,直如一個乖巧的小徒一般。顯然,他已完全被折服了。
可以想見,連諸葛亮、龐統、徐庶都景仰不已的龐德公,「搞」定一個童稚姜維自是不在話下。
「小子無知冒犯,請張君侯見諒!」姜維恭恭敬敬地向我行了一禮。
待我托起姜維後,龐德公依舊以他那平靜無波的語調說道︰「此子將為我閉門之徒!只是不知以我老朽之身,還能否等到此子德才大成之日。」
用飯後,龐德公將我邀入他的書房內。
「本以為鄧艾將為我收山之徒,卻不想張征西又送來此子!」龐德公輕捋頷下花白長髯,搖頭阻止了我致歉之語,微笑說道。
「德公以為此子如何?」
「以資質而言,或許稍遜孔明、士元……」龐德公很欣慰地說道,「但亦是天縱之才,可堪大造!若細加打磨,日後必可與鄧艾並成為社稷柱石。
老朽而今唯一之願,就只是乞上天再賜予五年壽元,能使姜維此子學有所成……」
看著眼前面帶微笑地龐德公,我心中一陣感慨——這位學貫天人的大儒,論才華,或許還要勝過諸葛亮、龐統,但卻能不為世俗功名利祿所惑,甘心隱居山林修學授徒,十余年如一日。門下弟子,三卿四太守,五百石、比五百石以上地官員更是比比。然而,他卻從來未向眾弟子索求過一絲回報。
他的所作所為,顯得那麼異類,卻又「異」得令人無法不生出敬意。
鄧艾,姜維得師如此,何其幸哉!
章和三年五月下,天子下旨,嚴斥劉、張松、孟達等人弒殺帝室宗親、益州刺史劉璋的逆行倒施,下令以王師十萬討伐逆賊,恢復西川之清寧,並詔告蜀中士族軍民,勿從賊逆,迎王師入川平叛。
同時,天子頒旨,以張任暫行益州刺史一職,晉鎮軍將軍。以嚴顏暫行蜀郡太守一職,晉討寇將軍。張翼、張嶷、雷同、吳蘭等將晉中郎將。
五月底,除遠在葭萌關的呂蒙,及鎮守南陽的龐德、鎮守安陽的呂岱外,我將黃忠、陸遜、甘寧、文聘、陳到、廖化、丁奉、朱桓、賀齊等中郎將以上的將官齊招至西陵,進行戰前的最後一次全體軍議。
此次入川作戰,我軍將動用水、步軍八萬五千人,再加上張任所部5000余人,總軍力為九萬人。
我自然是主帥地不二人選。在人員配備上,右將軍陸遜負責留鎮荊州,一方面繼續統籌南中事宜,同時整訓新軍。
鎮南將軍黃忠統領南路軍,以文聘、廖化為輔,轄下兩萬五千人。
平南將軍呂蒙統北路軍,以關平(為進行入蜀之戰,我將關憑借了過來)、沙摩柯為輔,轄下兩萬七千人(無當無前兩部飛軍共七千人正朝葭萌關開赴途中)。
我自統中路軍三萬三千人,並將會合張任。
章和三年,六月十六日晨,大哥親臨西陵主持誓師儀式,隨即大軍啟程西征。
許昌
「如今防公(司馬防)假死之訊已傳出逾月,若司馬懿當真未死,定然不會置此事如罔聞。」大司農鐘繇不太樂觀地對尚書令荀彧說道,「文若,看來我等的猜測有誤,至少助馬岱奪取西涼地謀主並非司馬懿。」
「這倒未必?」荀彧微微搖頭,沉吟著說道,「司馬懿是足智多謀之輩,且早年時便善于隱忍。或許他也已識破了我等的用意,故意隱忍不發。」
「假傳死訊一事,對防公和伯達已多有虧欠,還是暫且就此而止吧!」輕嘆了口氣,鐘繇提議道。
「既然有了開端,半途而廢實在太過可惜!」荀攸否決道,「若馬岱之謀主確為司馬懿,則西涼便不足慮了。」
「那該當如何呢?」曹丕看了看荀彧等人,請教說道。
「讓司馬季達同馬防四子司馬旭倒西涼走一趟……」荀彧沉吟了片刻,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