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大漢飛將 正文 第一百零三章︰分化

作者 ︰ 一壺青茶

這邊廂,呂布父親呂良和隨軍軍事賈詡南征,大軍在朔方郡河套地區與姜族騎兵匯合後,十萬大軍號稱十五萬漢姜聯軍浩浩蕩蕩以泰山壓頂之勢向南一線平推。[蟲不知小說網]

善戰者無赫赫戰功,呂良和賈詡手擁強軍,無論戰將、官兵還是軍械與南匈奴相比都佔據絕對優勢,無需復雜戰術,只要能夠在平坦的草原牧場上正面一舉擊潰敵人即可。

東漢末戰場之上漢軍只要兵器也就矛、戟、槍、長刀、劍、弓、弩等,當時代表最高冶煉水平的漢朝剛剛煉出百煉鋼,僅為鐵器時代中後期罷了。匈奴、鮮卑與羌族等胡人尚且處于青銅時代,能夠自行打造出來的兵刃大多為狼牙棒、青銅劍、青銅矛頭、三角箭頭等落後兵器,甚至長刀匈奴自己都難以制造出來,就別說大漢如今正規軍配備的百煉鋼環首刀了。而五原如今擁有代表當今最高匠作工藝的鄭渾、蒲元以及馬鈞三人,這些年嘔心瀝血不斷試驗探索‘包鋼法’‘覆鋼法’鍛造出來堪比後世的蒙古彎刀比環首刀就更勝一籌,另外還有三稜帶血槽的狼牙箭頭、槍頭等等利器。就連漢軍中披帶厚重盔甲都未必能夠抵擋住五原邊軍裝備攻擊,匈奴騎兵那薄薄的皮甲根本就起不到任何防御作用。匈奴弓沒五原邊軍強、刀沒五原邊軍利就連引以為豪的馬術也沒裝備了‘馬中三寶’之後的五原邊軍好;再加上五原邊軍秉承了漢軍一貫優勢的陣法、紀律,兵員素質亦遠比匈奴那平時牧民戰時騎兵的兵員強上太多。

可以說現在這個時候兵強馬壯的五原邊軍與南匈奴騎兵作戰就像拿著AK47解放軍與拿著小米加步槍的國民黨壯丁新軍之間的戰斗,所以呂良和賈詡統率的大軍完全不必設計復雜的戰術對待,復雜的戰術同時也意味著各部必須如同零配件般精密配合放能達到戰術目的,其中一部配合上如果稍有差錯就會導致嚴重後果,現如今漢姜聯軍姜族騎兵兵力上佔據大部,姜族騎兵也是平時牧民戰時臨時聚集在一起的騎兵,其紀律性、服從性都達不到五原邊軍這樣專業軍隊的水平。後世可是有句名言‘不怕身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賈詡作為隨軍軍師采用簡單的一線平推戰術其中一大重要原因也是顧慮姜族騎兵與五原邊軍配合默契度以及其紀律性、服從性。

國人部在多年前趁鮮卑大舉南犯大漢北部防線之時,就起兵進犯並州南部,一度攻到並州治所太原郡城下。國人打小就立志恢復匈奴冒頓單于鼎盛時期盛況,取得部落首領位置之後一直想一統南匈奴,上次配合鮮卑族禍亂並州南部就是想以軍功增添自己爭取南匈奴單于之位,遭到五原邊軍強力阻擊潰敗之後,在南匈奴內並沒有偃旗息鼓而是變本加厲,在南匈奴內不停串聯其余部落。(神座)原本國人部就佔據著南匈奴最肥美的河套牧區,實力在南匈奴是為最強大的部落,在國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狼性下,南匈奴各小部落敢怒不敢言,唯有遵從祖先在漠北大草原上的生存法則逐漸依附國人部落這個南匈奴實力最為強大的頭狼。

在董卓專權關東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中原一派亂象的時候,漢人朝廷對南匈奴控制極大的削弱,國人趁機殺死單于羌渠,羌渠之子于扶羅為了取得漢廷支持上位,率領部落中精銳南下尋求支持,但此時漢庭已經混亂不堪,無奈治下之下與白波軍、黑山軍勾結了在一起奢望黃巾余孽能夠助其一臂之力,可惜在東郡又遭受曹操重創,沒得到中原支持之余還粘上了勾結匪徒罪名。

國人在南匈奴見單于之子如此,趁機以單于之子于扶羅南下中原尋求支持,率漢人大軍前來報復參與殺死單于羌渠各部之名,推舉自己自立南匈奴單于。各部怕遭受于扶羅取得中原支持順利上位之後報復,勉強順從國人把其推上南匈奴單于之位。

如今,漢朝匈奴中郎將呂良親率強悍的五原邊軍聯合姜人騎兵,舉兵十數萬大舉進逼,南匈奴中各部落頭領心里打鼓不已,前些年最為強大的國人部可是在五原邊軍和姜人騎兵馬刀下吃了大虧,就連肥美的河套牧區都被五原邊軍一舉搶奪,現今漢姜聯軍比上次討伐國人部時可是增加不少兵力,南匈奴用什麼抵擋?

正在這時,賈詡指派的細作紛紛聯絡上門,表明呂良將軍此番進兵匈奴是為了平亂以及處理先單于之子于扶羅勾結黃巾余孽禍亂中原之事,只要並未參與的部落漢姜聯軍可做到秋毫無犯,作為匈奴中郎將職責之內此番進兵實屬無奈,如各部落願意配合呂良將軍形式匈奴中郎將職權,呂良將軍願意善待各部落。

南匈奴左賢王呼廚泉和右賢王去卑在五原細作誘導下,想起自己各部無奈推薦國人上任單于之位後對各部是如何高壓統治的,一切物資優先供應國人部落,對自己部落實行減縮配給,如今大兵壓境,如果尚未交戰即降漢姜聯軍,自己日後亦無法面對南匈奴各部,兩賢王密謀一番之後定計,聯絡各小部落,以物資缺乏,各部物資已經供給國人部落為由,把國人部推上前線與漢姜聯軍作戰。如勝則跟隨國人部落趁機殺進中原花花世界搶掠一番;如敗則順應大義,把先單于之死歸罪與國人,重新推舉南匈奴單于向漢庭匈奴中郎將納降。

隨後,左賢王呼廚泉和右賢王去卑把五原細作請來,把禍亂南匈奴罪名推給國人部落,把單于之子于扶羅引兵進入中原勾結黃巾余孽說成是國人部落勢大壓迫所致,總之自己因實力不敵國人部落之強勢,委曲求全不得不推舉國人為南匈奴單于,順從其統治,有多慘就說多慘,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最後表述此番漢朝王師進入南匈奴,他們是夾道歡迎的,但現今南匈奴為國人統治,人微言輕,只能承諾聯絡南匈奴各小部落不抽調牧民參與國人與王師之間的戰爭,並祝賀王師能夠早日平定國人部落之禍亂,恢復南匈奴平靜祥和的日常生活。

細作此番前來聯絡,最佳效果當然是兩賢王能夠率領各小部落在內部配合王師一舉擊潰國人部落,此等為月兌離國人部落統治冷眼旁觀,最下為未取得成效,反倒讓南匈奴內部更加緊密團結在一起。

如今得到左賢王呼廚泉和右賢王去卑兩人承諾不參與國人部落與王師之間戰爭,已經達到了初步目的。他們並親身見識過五原邊軍之強悍,要其不戰而降有些理想化了,匈奴族遵從的是強者為王的草原生存法則,唯有讓他們親眼目睹五原邊軍是如何砍瓜切菜般滅了南匈奴實力最強的國人部,方能讓其暫時收起非分之想,把狼性深埋心中做出一副狗樣。

細作得到左賢王呼廚泉和右賢王去卑的承諾後,立刻匯報給情報總管賈詡。

此時,呂良和賈詡已經率領漢姜聯軍離開河套地區到達白于山東北,一路向南進軍,路途之上的匈奴部落牧民紛紛匆忙南撤,如今白于山以北到河套牧區這片草原上已經無匈奴牧民存在。早在單于國人得知漢姜聯軍即將進入自己地盤平亂之時,就下來與並州接壤地區實行堅壁清野,由于白于山至河套地區為平坦草原,無險要之地固守,所以在此放牧的匈奴人悉數南逃至白于山以南,在白于山各大小通道紛紛加緊修築防御工事以抵擋氣勢洶洶的漢姜聯軍。

其實匈奴人那里善守?那些修築的防御工事其實也就安放一些鹿砦,挖一些陷馬坑之類,匈奴人作為生在草原長在草原上的馬背上的民族,作戰戰術也只有對付騎兵所用的一些戰術,根本就不善于築堅城固守要地。一直以來草原上馬背上的外族既不善守亦不善攻堅,自身優勢是在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之上充分發揮草原野狼群攻擊獵物的戰術,來去如風、一旦盯上目標緊追不舍、善于在草原上隱藏自己蹤跡擺月兌追蹤等等才是匈奴人的拿手好戲,與中原漢人比固守、攻堅那是純粹找死。別的不說,光春秋戰國時期,漢人就在戰爭之中創造了無數攻堅固守戰術戰例,比如著名的墨子就及擅長固守。

漢姜聯軍在白于山山脈東北與草原交界地帶扎營,呂良和賈詡得到細作匯報,得知南匈奴現今與己作戰的只有國人部落一部。其余各部均在左賢王呼廚泉和右賢王去卑勾結下紛紛推諉不前,站在戰場之外冷眼旁觀。國人由于初登單于大位,又有大軍壓境,尚不適宜對不服從的南匈奴各部開刀,唯有硬著頭皮上前與漢姜聯軍對撼,如不戰而退的話估計國人單于之位亦坐不穩了。

漢姜聯軍帥帳之內,賈詡微笑著道︰「國人部落前些連接連被布兒率軍大敗兩次,此部落為南匈奴內實力最強部落,自從丟失肥美河套牧區之後,部落內實力受損不輕,雖然憑借其蠻橫無理在南匈奴各小部落搶奪不少物資補充,稍微恢復了些許元氣,但部落人口總共方才十萬出頭,去處老幼父女,能夠上戰陣的不足六萬,雖然擁有熟悉地理之地利並且據險而守,但匈奴人不善固守不善攻堅由來已久,前方白于山通道之中匈奴人修築的工事十分簡陋,雖然對騎兵強行沖擊會造成一定損失,但我軍除了騎兵還有臧霸山地步兵軍團、高順猛虎步兵軍團和陷陣營、以及典韋的重裝步兵軍團等步兵,在山中通道攻堅任務可交予臧霸的專業山地步兵軍團,由駐扎在上郡的五千騎射配合,以騎射壓制山地步兵攻堅,應不難奪取我大軍繼續南下之通道。」

呂良這些年已經逐漸淡出五原高層,但軍旅出身,對治下各軍種還是比較熟悉的,平時無事最大愛好也是隔三岔五的到各軍種當中和大頭兵們廝混在一起。得知敵人只是南匈奴國人部落,心中放心不小,見賈詡以山地步兵與騎射配合攻堅戰術,也覺得在現麾下各軍當中亦為最佳選擇,畢竟臧霸統率的山地步兵可是專業在丘陵、群山之中作戰的軍團,其專業技能是其他各軍中無法比擬的,有騎射來幫忙壓制匈奴的弓箭遠程阻擊,可大大減輕山地步兵攻堅時損傷。

沉吟一下,點頭命令︰「臧霸上前听令,命你駐扎上郡之山地步兵與抽調而倆的太史慈部騎射配合,明日上午一舉攻取我大營前方山中通道,並據險而守以保證我大軍順利通過白于山南下匈奴平亂。」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大漢飛將最新章節 | 三國之大漢飛將全文閱讀 | 三國之大漢飛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