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不宣而戰無故囚禁大唐使節殺戮大唐士兵的消息傳陽城大驚,隨著樞密院派出傳信兵將這個消息傳到大唐的各府各州,所有的唐人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憤怒。
「戰爭,宋國既然選擇了戰爭我們就給它戰爭,我們要給無故被殺的兄弟們報仇。」
樞密院發布了二級征召令,征召所有在役和預備役士兵補滿編制開始備戰。背插三色小旗的傳信兵到得哪一府哪一府便有無數的丁壯奮勇而起。農夫放下手中農具、牧民拴好牛羊、商人關閉店鋪……光是遼東一尹四府就有七萬原本已經解甲歸田的丁壯重新披甲帶刀去往各地兵營報到。
與此同時,蘭台協同總理院和樞密院聯合發行戰爭債券,以唐王的信用作保以遼陽尹東北和鴨府西北四百里沃土為抵押向民間發行一千萬金幣的債券。
唐王的信用如何?看看債券的認購情況就知道了。
那四百里土地雖然肥沃,但大唐地廣人稀,缺的就不是土地,更何況只要是在籍的唐人,哪怕是剛出生的嬰兒,官府也會按人頭給無償分配土地,四百里土地,要按照價值來說倒是值得一千萬金幣,但唐人會去買土地麼?
不會。
「以大王的信用作保?」無數人開始是不敢相信,隨即卻是大恐,「只要大王一聲令下,我等自當追隨于大王的聖龍旗拼死向前,性命尚可交付,何況區區銀錢?」
按說,大唐現在整個情況都是百廢待興,農夫需要購買農具耕牛。牧民需要馬匹牛羊,作坊需要擴大生產,商人更需要擴大經營規模,整個大唐民間並無多少余錢,不過,蘭台發行戰爭債券的主要對象也不是大唐本土。
「大王,慶州租界地戶認購三百萬金幣,不過,更多的是那些高麗戶籍的商賈富戶,那些人足足購買了六百余萬金幣地債券。蘭台原本計劃在長崎發行兩百萬金幣的債券,但實際上發行的還不到五十萬金幣,現在那些扶桑人都吵著要蘭台增發債券。」
林靖文對這個情況正有預料,他下令發行債券的主要目標就是慶州還有長崎,那些還是高麗國籍的富戶他也考慮了進去,這種盛況正在他的意料之中,只不過他沒想到的是那些高麗富戶的購買力會有如此之大罷了。
而王散對此的解釋是︰「高麗海域為我大唐水師縱橫,慶州現在是高麗唯一的通商口岸,整個高麗地富戶商賈十之七八都在慶州有所經營——其實要說我大唐最富庶最繁華所在卻是慶州這個租界。」
「那些高麗人買了這麼多債券是不是有什麼要求?」
「正是。」王散的臉色顯得頗為怪異,那是一種想笑又笑不出來——這麼說吧。王散現在很想笑兩聲,可一是不敢。二是他不知道該如何笑。大笑?恥笑?嘲笑?還是象抽風那樣的笑?「那些高麗人只有一個請求,他們甚至自己提出不要我大唐償還這些債券,只要大唐允許他們自由出海貿易。」
「不行。」林靖文想也不想就拒絕了︰「掌握了海洋就掌握了世界。現在是我大唐掌握了中原以東的這幾千里海疆,正是應該壟斷海洋貿易,外人不能參與進來。那些高麗人的請求不能答應,寡人寧願如數償還債券給他們。」
想了想,林靖文突然問道︰「對了,現在高麗人經營的主要是什麼?絲綢布匹漆器陶瓷這些行業他們有沒有參與?」
「這個微臣不知,大王可宣詔西廠提督前來垂詢即可。」
「宣。」
林忠很快就來了,高麗可謂是大唐的後花園。他這個西廠提督要說對宋遼的情況可能還不怎麼熟悉,但說起高麗那可是了如指掌。
「啟稟大王,要說高麗的產業結構,我大唐實行的是大工業化生產。雖然現在規模還不夠大匠藝也有些還達不到要求,但壟斷整個高麗扶桑市場還是能做到地,因此只要我大唐重點發展的產業高麗人都無力插手。絲綢、布匹、漆器、陶瓷、鹽、茶、紙張、兵甲、鐵器等等。這些高利潤地行業高麗人沒有市場份額,反而是在糧食、棉麻、礦業、木材特別是藥材等行業高麗人卻幾乎做到了壟斷,本來這不是什麼好事,但我大唐兵威鼎盛,即使讓高麗壟斷了原材料行業也沒什麼。」
「不過高麗畢竟戶口百萬地域廣大,如此多的人口和土地完全發展原材料行業肯定是不行的,因此高麗本土也有些絲綢陶瓷等高端產業,但規模都不大,對我大唐夠不成威脅。」
「
和初級加工行業嗎?」林靖文又問王散︰「那些認購人都從事的是什麼行業?」
「大部分都是不事生產的,只從事倒買倒賣,也就是完全的商業,那些認購債券的高麗人大部分都沒有自己的作坊工場,他們大多是從我大唐購買貨物然後販賣到高麗本土。另外有一部分則是從事藥材和木材、皮革等行業的商人。」
也就是說,這些高麗人從事地行業基本跟大唐本土的行業不沖突,除了那些沒有工業生產的純粹商人。
即使如此也不能允許高麗人自由出海,一旦讓高麗實力增長,那麼他們的野心也會跟著水漲船高,那麼以後地事可就不好說了。
不過,這些高麗人很有錢啊,而大唐現在缺的就是錢。
林靖文靈機一動,想起一個辦法︰「可以讓那些高麗人對我大唐的產業入股,甚至可以允許他們在大唐開辦錢莊,只不過,高麗人地股份不能佔到大頭。」
王散一愣,「大王,何為入股?」
「就是高麗人可以出銀錢跟我唐人合作開辦商棧、作坊、工場,但必須是唐人所佔比例佔大頭,此為入股。入股的高麗人出銀錢,唐人出匠藝、土地等,雙方合作,大體上就是這樣。」
後世中國也是大規模吸引外資,不過那是以市場換技術,結果換得民族產業崩潰,別說技術,毛都沒換到一根,倒是換來了中國成為新式「殖民地」,國內財富被外國瘋狂掠奪,不得不以極大量廉價的初級產品和資源去換外匯來貼補國內。
—
而現在,大唐除了錢以外什麼都不缺,無論是人才、技術、工人素質、管理經驗還是各項制度,大唐都遠遠領先于高麗,林靖文吸引外資不過是為了引進投資罷了,倒象後世那些發達國家引進外資的模式。外資進來了,但既不能沖擊大唐本土的產業,更不能把持大唐的經濟,不過是幫助大唐發展經濟罷了,而那些投資的高麗人則收獲幾倍于他們投資的銀錢,這也是一種雙贏,不過大唐獲利更大一些。
「大王的這個辦法好,」王散顯然也是想明白了其中的關鍵,大贊︰「我大唐本土正缺錢,用入股的辦法吸引高麗人的錢于我大唐殊為有利,而我大唐貨物甲于天下,雖然市場現在還不大,但利潤極其豐厚,想必那些高麗人不會拒絕的。大王英明!」
「還有,只要那些高麗人願意加入大唐,雖然他們還未能漢化,但作為特例,寡人可以特別允許他們自由出海,海洋之上照樣受我大唐水師保護。」
「喏!」
消息傳出,高麗人大嘩,加入大唐就是叛國,高麗棒子雖然不咋滴,但說到熱愛國家的程度他們還是排得上名號的,沒有多少人願意加入大唐,但第二種選擇則不是那麼難以決定。
大唐的貨物甲于天下,至少在東亞這個小***里還是數一數二的,大唐制造既有不輸于中原的技術,又有大唐特別的工業化生產,產量大成本低,可謂是物美價廉,不說壟斷了高麗扶桑市場,即使象宋人那樣賣到南洋乃至大食去也是大有可為,更主要的是︰大唐水師強盛。別看現在大唐水師只控制了中原以東的海洋,但是可以想象,以後控制南洋、西洋(南洋以西的印度洋宋時叫西洋)乃至大食海也不是什麼難事,以唐人習慣壟斷的個性,到時候整個萬里海疆除了掛著黑龍旗的商船只怕沒別的什麼船可以出海了。
有前途,大大的有前途。
大部分高麗人都選擇了放棄債券,也就是說,他們不需要大唐償還債券,這些高麗人紛紛跑到大唐去找大唐商人合作。正好,大唐缺的就是錢,現在很多民間商家正因為沒錢擴大經營而苦惱,這下跟高麗人正是一拍即和,大唐本來幾乎停止發展的商業、工業重新煥發了活力。
而扶桑人就不一樣了。愛國?別跟扶桑人說愛國,九州大名甚至鼓勵治下的富戶商賈遷入大唐。
秦元1341年元月,剛剛過完除夕,.gt;.海府營州、來蘇等港。海灣萬帆雲集,大唐水師調集了戰艦四百艘,運輸船更是有幾千之數,整個渤海東北海面幾乎只見白帆鋪天蓋地。
戰爭,馬上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