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車臣大山賊納赫切金的指引下,炎漢鎮軍將軍蕭銎三箭射死車臣酋長薩米利。薩米利的部下驚呆,納赫切金的部下向他們高呼招降,于是許多人投奔了納赫切金。
趙矜立納赫切金為車臣與印古什大酋長,將先前俘獲的車臣、印古什人民與若干牲畜移交給他,叫他招聚車臣、印古什各部,佔據與格魯吉亞相鄰的地區。納赫切金既與阿塞拜疆王子額爾欽姆有交情,又佩服趙矜厲害,果然听命,漸漸把車臣與印古什各部重新統合起來,實際上成為炎漢的附庸國,與阿塞拜疆相呼應。如此一來,屬于炎漢一邊的阿塞拜疆王國、車臣酋長國與屬于伊兒利一邊的格魯吉亞王國、亞美尼亞王國基本上旗鼓相當,炎漢在高加索地區的勢力得到鞏固。
趙矜立了納赫切金,辭別額爾欽姆,留下龍驤將軍李圭鎮守曠州,使鎮軍將軍蕭銎于贊州屯兵,這便結束南征戰役,打道回府。路上白雪飄飄,一派「千樹萬樹梨花開」、「風掣紅旗凍不翻」的壯麗景象。
回到安漢府,犒賞將士,酬答客人。從中國遠道而來的幾位名士,趙矜這才有空與他們設席烹茶,親切敘話。
關漢卿與趙矜相交已熟,不必贅述。其余諸位,乃是周密、劉辰翁、余景仁、汪元量。
周密號為華不注山人,不僅學問深厚,而且精通藥理。他是南宋吳興人氏,曾任義烏縣令,宋亡後不仕于元,隱居山野,行醫為生,作詞消遣,是南宋雅詞派首屈一指的領袖人物。
劉辰翁號為須溪先生,江西廬陵人,是文天祥的同鄉。他是進士出身,精于文學評論,曾任臨安府教授,宋亡後不仕。
趙矜問劉辰翁臨安如何,劉辰翁感慨莫名,悵然起立,吟誦一首《柳梢青》︰——
鐵馬蒙氈,銀花灑淚,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
那堪獨坐青燈,想故國,高台月明——
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
詞未吟畢,聲淚俱下。趙矜為之動容,撫著劉辰翁的肩膀,安慰道︰「先生忠義之人,不忘故國。且莫感悲。有朝一日,我引大軍光復故土,與你重游臨安城。」劉辰翁深深拜謝︰「倘能如此,我輩死而無憾。只願大王早日成功。」
汪元量號為水雲道人,錢塘人,原是南宋宮廷樂師。房氏兄弟早已聞其大名,皆道︰「不意汪君到來我國!這真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汪元量雖是一介樂人,卻深有愛國情懷。臨安淪陷,謝太後出降時,汪元量想要逃出去,投奔張世杰、楊太妃。然而元軍將宮廷圍困,月兌身不得。汪元量在一眾妃嬪、宗室、宮女、樂師之中,被押送到大都。他不願為元廷彈唱,終于想了個辦法,出家為道人,這才得以月兌離元廷,逃出大都。
現在對著炎漢大王,汪元量才樂意重展他的清越歌喉,為君王歌唱一首《滿江紅》︰——
天上人家,醉王母、蟠桃春色——
被午夜、漏聲催箭,曉光侵闕——
花覆千官鸞閣外,香浮九鼎龍樓側——
恨黑風吹雨濕霓裳,歌聲歇——
人去後,書應絕——
腸斷處,心難說——
更那堪杜宇,滿山啼血——
事去空流東汴水,愁來不見西湖月——
有誰知、海上泣嬋娟,菱花缺——
趙矜听罷,嘆道︰「好一個‘更那堪杜宇,滿山啼血’!」
汪元量道︰「此非小人心裁。乃是有感于文丞相詩詞︰‘從此別卻江南岸,化作啼鵑帶血歸’。每每吟此,悲不自勝!」
在座眾人感傷莫名。房氏兄弟皆嗚咽,平時拿手的逗樂話兒都說不出來了。孟氏兄弟的黑紅臉膛都被淚水浸過似的。他們都是南宋遺民,听到汪元量如此淒絕的歌聲,身為男子漢也不禁淚如雨下。
趙矜是一個現代人,原本沒有他們那種國破家亡的切膚之痛,到現在,終于能夠感同身受了。
汪元量唱罷哀泣,觸動衷情,差點兒暈厥在地。趙矜忙把他扶住,勸道︰「你身體弱了些。來我國之後,且放寬心,從事一些鍛煉。有你和關老哥在,我要推行中華文化,便有了很好的人材。因此,你有責任的啊,不保重不行。」
汪元量听了,激動地拜倒。沒想到自己一介小小人物,竟有這樣的使命。他在宋亡之後,極度心灰意冷,詞曲中不但抒發對亡國的悼念,也自責自己一介樂人,無法為國家出力。他在長詞《鶯啼序?重過金陵》中寫道︰「慨商女不知興廢,隔江猶唱庭花,余音亹亹。」
一般的樂人不知亡國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只顧為新主獻媚。汪元量寧願出家流浪也不肯獻媚元廷,他對于搶先投降的謝太後之流十分憤恨,懷著滿腔悲憤痛斥︰「侍臣已寫歸降表,臣妾簽名謝道清」。對于身居高位而不能為國效忠的士大夫們,汪元量極度鄙視,說他們︰「揮羽扇、障西塵,便好角巾私第。清談到底成何事?」
趙矜扶起汪元量,再三勸他節哀,從此放眼光明前景,為炎漢推行中華文化服務。然後又對關漢卿道︰「關老哥,來到我這里,你可以放心了。你那些控訴元廷殘暴、貪官污吏為非作惡的戲劇,可以盡情演出,不會有人再敢砸你戲台。你可以掛個牌子︰‘王兄關漢卿在此演出,惡人止步。’」
關漢卿呵呵而笑,搖頭道︰「非也。小可不宜掛此牌子。小可寧願做個平民,專等惡人來砸戲台。若有人砸,大王便可令有司訪查,擒其主腦,必是貪官污吏無疑!」
趙矜拍手道︰「好辦法!」眾人皆笑。于是趙矜再開導他們一番用中華文化促進炎漢各族融合、豐富生活、安定社會的意義。眾人茅塞頓開,都充滿了使命感,十分振奮。
只有一人,好像無動于衷的樣子。趙矜一看,是那文載先生余景仁。因他不愛說話,一味正襟危坐,趙矜倒把他給忽略了。這時才注意到他,趙矜忙道︰「余先生,听說你才高八斗,我倒也想听听先生的佳作。」
余景仁搖搖頭道︰「詩詞歌賦,所謂藝術,乃是末學。君王若有心于治道,鄙人尚可陳說一二。」
這話一說出來,不但趙矜掃興,眾人亦覺沒趣。
藝術怎麼是末學了?誠然,君主過度專注于藝術並不可取。有些君主,文化造詣甚高,武略全無一點,往往成為敗國亡國之君。像陳後主、李後主、宋徽宗便是榜樣,又像清朝乾隆皇帝,號稱一輩子寫了幾萬首詩,超過全唐詩的總和,可是那又怎麼樣呢?所謂的「康乾盛世」,正是中國被西方趕超的時代,社會長期停滯,民智嚴重倒退,從此積弱難返。
不過,適當的藝術,有益于人的心智擴展。自古英武有為的君主,往往藝術造詣也是不淺的。魏太祖曹操、唐太宗李世民都是杰出的詩人,並且精通音樂;就連寒微出身的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也能吟幾首鏗鏘有力的詩句。
再說近代歐洲列強的崛起,可是「文藝復興」開的路。就連現代中國的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九十多歲高齡時還不忘給國務院總理提意見,建議高等教育應將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結合起來。因為文學藝術可活躍科技人員的思維,有利于培養創造力非凡的杰出人才。
趙矜鑒古通今,覺得余景仁之說有失偏頗。但看在他是關老哥帶來的人,「唔」了一聲,便不計較。
余景仁見趙矜不理會自己,微微一笑,暫且把想要大談一番治道的心思收起,繼續正襟危坐。這位文載先生覺得,只有君王真的看重自己,才值得自己把帝王之道好好講給他听,讓他懂得懂得大道是什麼。
趙矜可是戎馬倥傯,好不容易趁冬天回京休養,身上還有一大堆軍務政務壓著,哪有空閑主動理會不知深淺的名士?要是昏君,只怕誰也不理,只顧陪阿嬌、阿奴或者阿若等等大小美女去了,不是麼?所以嘛,憑良心說,趙矜待這些名士們不薄。
名士們大多也知感恩。周密向趙矜獻上自己積累多年的醫方,願為炎漢克制疾病、保障軍民健康效上一己之力。趙矜遂任命周密為太醫令,請他組織現有的醫生,建立太醫院,致力于培養更多的醫生。這是一件重要工作,周密欣然領命。
至于趙矜向周密討教他做的詩詞,周密謙稱自己的詩詞太工整,不合趙矜向大眾推廣文化的需要。又道︰「陛下,當今中華詩壇真正高人,莫過于謝翱、林景熙。」
趙矜問道︰「謝翱、林景熙是何等人物?」
劉辰翁道︰「謝翱,字皋父,號晞發子,福建長溪人,高才仗義,無奈科舉不第。文丞相散盡家財,募義勇軍以赴國難,謝公亦散盡家財,率鄉兵數百人往投之。遂于丞相麾下做參軍,助丞相擊敗元軍,收復梅州、漳州。無奈元軍勢大,丞相兵敗被俘。謝公月兌身隱居,往來于永嘉、括蒼、鄞、越、婺、睦州等地,著有《晞發集》,編有《天地間集》,辭甚慷慨,為士民傳誦,勵志抗元。」
趙矜連連點頭。
劉辰翁又道︰「林景熙,字德陽,號霽山先生,浙江溫州人,曾任泉州府教授、禮部架閣。淪陷之後不仕于元,與謝翱公友善。他的詩詞,亦甚慷慨壯烈。」說到這里,吟起一首林景熙的《酬謝皋父見寄》︰——
入山采芝薇,豺虎據我丘——
入海尋蓬萊。鯨鯢掀我舟——
山海兩有礙,獨立凝遠愁——
美人渺天西,瑤音寄青羽——
自言招客星,寒川釣煙雨——
風雅一手提,學子屨滿戶——
行行古台上,仰天哭所思——
余哀散林木,此意誰能知——
夜夢繞勾越,落日冬青枝——
這詩字面樸實,意境卻深遠。趙矜听一遍就記住了,重復吟誦道︰「‘入山采芝薇,豺虎據我丘。入海尋蓬萊。鯨鯢掀我舟。’真是說盡愛國之人在亡國之後的彷徨無依。‘夜夢繞勾越,落日冬青枝。’令人如同親見,直想要與他同哭。」
劉辰翁再誦一首《題陸大參秀夫牡丹詩卷後》。這是山之戰後,陸秀夫背著小皇帝投海自盡,林景熙聞知,悲痛地在陸秀夫的舊詩後面寫下︰——
南海英魂叫不醒,——
舊題重展墨香凝——
當時京洛花無主,——
猶有春風寄廣陵——
更有一首《書陸放翁卷後》,劉辰翁念誦起來,周密、汪元量皆不由得起立齊誦︰——
天寶詩人詩有史,杜鵑再拜淚如水——
龜堂一老旗鼓雄,勁氣往往摩其壘——
輕裘駿馬成都花,冰甌雪碗建溪茶——
承平麾節半海宇,歸來鏡曲盟鷗沙——
詩墨淋灕不負酒,但恨未飲月氏首——
床頭孤劍空有聲,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發愁蒙蒙,干戈況滿天南東——
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這詩感嘆中華曾經何等輝煌雄壯,如今竟整體淪亡!念罷末句「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三人悲不自勝,不禁又潸然淚下。
孟氏兄弟按劍欷歔,淚目渾濁。房氏兄弟拱手無話,傷心斷腸。趙矜亦擱著一眶眼淚,擺擺手道︰「休矣!可將這詩傳給將士們听听,勉勵大家鼓足斗志,勿忘亡國之恨,從今卷土重來!」
待續本回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