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南沙帝國 正文 第八章 四路大軍匯大理,滇境獻地為漢地

作者 ︰ 他鄉隨人

第八章四路大軍匯大理,滇境獻地為漢地

這邊25萬大軍殺奔滇西而去,那邊秦王卻在艱苦守城.

起初秦王年輕氣盛,以蠻夷之人稱呼城中居民,城中百姓不穩跡象屢屢出現,所幸晉陽侯潘陽馭民有術,先是宣揚大漢國威,後又寬刑減賦,繼而任用蠻人首領李沖為迪慶太守,城中百姓漸漸人心歸順大漢.

此時為永昌五年四月末也.獻國部隊圍城已經兩月有余,秦王也收到陽帝斥責詔書,懸置床頭,每日睡前醒後必看一遍,脾氣變得謙和,深得官吏將士之心.又與城中百姓親近,百姓皆以秦王為賢,自願投軍守城,得新兵五千,以驃騎將軍潘陽訓練並率領之.

秦王每日率軍巡視城池,與士卒共患難,所以雖然此時城中已經糧草不足,軍士多有損傷,但是士兵依然頑強抵抗,蠻兵始終拿迪慶不下.于是蠻兵改變戰略,只是圍城,不予進攻,等待秦王彈盡糧絕,自己投降.

再說自永昌五年三月,秦王告急文書傳到蜀宮,帝即遣征南將軍王志偉率軍10萬來救,經歷一月,于永昌五年四月中旬到達獻國國境,破涼山,率軍長途奔襲,來援迪慶.

獻國主劉章問說涼山丟失,迪慶不下.大怒,便下令召集大理城中各部禁軍十萬,親自來爭奪涼山.

護國大將軍王闖建議:"漢國勢力強大,我國不可與之力抗.臣看漢國之通告文書,漢軍本不欲與我為敵,先前只是來找我國,欲與我國通好,怎奈我國涼山太守侮辱漢國秦王使者,王爺一怒而加兵我國.後來秦王被圍迪慶,漢國皇帝大怒,于是率軍幾十萬分數路來救.臣估計破涼山之軍即為解迪慶之圍而來之漢軍一部.我國兵少將微,是無法抵擋漢軍數路幾十萬大軍的,不如令軍士解迪慶之圍,秦王自然率領漢軍北去;然後我國遣使與漢國通好,割漢軍所佔之迪慶與涼山兩城于秦王,暫時依附漢國,之後陛下秘密遣使者往身毒帝國,求阿育王援兵,緩圖恢復."

獻王劉章不屑一顧:"王將軍何故長漢軍志氣,滅自己威風?漢軍又不是三頭六臂,那自稱的大漢帝國秦王不是很厲害嗎?還不是被圍于迪慶之中,苟延殘喘,朝不保夕?幾十萬漢軍數路來犯我又如何?我大獻國百萬人民,使15歲至50歲俱為士兵,可得軍士三十多萬!寡人先去滅了劉坤小兒,之後打敗破涼山之漢軍,其他各地軍馬自守地方,嚴陣以待,任他漢國數路來犯,于我何加焉?將軍老矣,貪生怕死,你就留在城中吧,看看我如何打敗漢國小賊!回來再與你計較!"

王闖無奈的說:"十萬大軍傾巢而出,倘若滇國自東來犯大理,怎麼辦?陛下一定要慎重!"

獻王說:"要你護國大將軍留著干什麼?不就是給孤王好好守城嗎?"

王闖說,"那陛下率精銳全軍出動,城中只剩下老弱殘兵,臣無兵無將,如何守耶?"

獻王不耐煩的說:"哪里就這麼多廢話呢?城中居民,不都是你的兵嗎?身為臣民,守土有責,不加入你的麾下的,不听你調遣的,殺無赦!"

王闖還想再說,獻王瞪了他一眼,"將軍你真是老了.安心在城中享受吧,哪里來的敵人啊,滇國自先祖武王以來,哪次不是被我國打敗,丟失了那麼多城,只能據險以守,你是知道的,滇國人膽小,他們哪里還有力量和膽量反撲我國!"

王闖:"恕老臣多嘴,為人臣子,見國君將身遭覆滅而不諫者,不忠也!陛下不如直接打破涼山之敵,然後放秦王回國,兩國結盟.萬萬不可得罪秦王!且不論城中秦王與城外王志偉所帥援軍里外夾攻我軍,勝負未分,這還算好的,還有和大漢求和的可能;如果打敗漢將王志偉,捉了秦王,那麼漢國必然會有更大的報復,我獻國亡國指日可待!"

獻王劉章大喝一聲:"好了,孤知道你的忠心了,好好呆在城中,更好的為寡人盡忠心吧,吉時已過,寡人大軍要出發了,不得再言此等擾亂軍心的話!"

于是獻王率軍出發,前往迪慶.

這邊獻王軍隊尚未到達迪慶,那邊原來圍迪慶的滇西軍隊潰不成軍,在路上與獻王大軍相遇.獻王問道:"你們是那部分的?如何成這般狼狽模樣?"

潰軍一看是大王,急忙跪拜,稟告到:"漢國士兵頑強抵抗,我軍始終拿迪慶不下.于是我軍改變戰略,只是圍城,不予進攻,等待漢人彈盡糧絕,自己投降"

獻王說:"以前漢人流行一句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你們此計不錯啊,如何這樣?"

潰軍說:"原本圍的好好的,誰想昨日夜里,城北山林之中沖下十萬漢軍,我等措手不及,于是潰不成軍,逃難到此,得以遇大王,我等願為先鋒,回去報此喪君辱國之大仇!"

獻王大喝:"好,不愧為我大獻國的將士,就以你們為先鋒,帶領我們全去報仇!"于是繼續行軍.

再說滇王劉剛所帥部隊,出楚雄,三日之後到達大理城下,圍之.孟虯率諸多滇將連日挑戰,大理城門之上只是終于高掛免戰牌.獻王將領王闖遍搜城中男子,編為10萬,堅守不出.孟虯日夜攻城不息,王闖只是率軍頑抗!

王闖招募敢死之士夜縋而出,偷偷溜出被圍之城,欲以消息告獻王並調全國軍隊來救大理.怎奈勇士剛剛被縋下城,既被巡夜之漢軍發現,帶來見滇王.

滇王問勇士:"夜縋而出,意欲何往?"

勇士對答:"兩軍交戰,各為其主,既然我被你們抓到,殺了我吧.我是不會告訴你們任何消息的!"

左右在其身上搜到帛書一封,言大理被圍,請滇王率軍回救如此如此.

滇王得以一笑:"求滇王回救,怕是滇王現在自身難保啦,派各地率軍來大理勤王?現在你們還有城池在手嗎?"

勇士大嘆:"我辦事不利,又不願眼見國家覆滅,大王,王將軍,小臣先走一步也!"撞到左右衛士,以頭撞柱而死.

再說隨王部隊,大軍壓境,出玉溪,拿臨滄,下普洱,舉保山,獻國各守將望風投降,除保山縣守城三天被攻破外,沒有大的抵抗,于是也率軍來圍大理.

隨王說:"我25萬大軍匯聚大理.何不強攻之?"

滇王回答:"不可以,得大理城易,得西滇人心難也!大理守軍乃是老將王闖所抓城中百姓,不得已而于我為敵.一旦破城,城中數十萬百姓玉石俱焚.大理為我滇國故都,以大理在西滇與我滇國人民心中的神聖地位,王闖在西滇之威信,毀壞大理,再想得到滇西人心,就難如上青天了,此時所降州郡復叛,斷我歸路,我軍危矣!反之,招降王闖,兵不血刃入住大理,不僅得到王闖這員虎將,更是得了滇西的人心,攻心為上,破城最次.望陛下徐徐圖之!"

隨王曰:"善!皇兄計謀,弟不及也!"

滇王說:"愚兄以為,城中不降,為有期待獻王戰勝秦王,率軍回援,又以為各地勤王部隊不日將來解大理之圍,是以拒不投降,寡人即日率軍前往包圍獻王,殺之,斷城中念想,如何?"

隨王:"此計甚妙,只是皇兄圍大理數日,軍士勞累,不如弟前去救援秦王,殺獻王,如何?"

滇王:"非也,獻王,我世仇也!秦王為我皇弟,而寡人尚未見之,寡人請速見秦王殿下也!"

隨王:"難得皇兄如此大義,就依皇兄!"

于是滇王率軍15萬前去迪慶.隨王傳檄城中,言:"大漢隨王劉怏拜王將軍闖閣下:我大漢蜀軍、滇軍、黔軍三路合圍,爾獻國各地皆降,請王老將軍早日認清時務,勿與大漢天朝作對,以城中百姓為念,以免城破之日,生靈涂炭!"護國大將軍王闖回帖:"臣護國大將軍王闖再拜隨王殿下:臣固知得罪天朝,必有亡國之禍,然而我王尚在,王對我有知遇之恩,命我守城,為國之將,不可不忠也!況且我大獻尚有數十萬將士,勝負未分也!恕臣不能出降!"

隨王大呼:"忠臣也,然而為愚昧自大之獻王盡忠,不分形勢,與天朝為敵,豈不愚乎?"然而敬重王闖之忠義,對大理是圍而不打.

那邊獻王率軍欲攻秦王,正遇著秦王並王志偉大軍來攻大理,獻王軍隊猝不及防,戰潰,往大理逃潰,秦王緊追不舍.

這邊滇王所部往救迪慶,過麗江,滇王只是以秦王為念,沒有攻打麗江城,只是催士兵速速通過麗江天險.麗江城中蠻人襲擊滇王.劉剛大怒,率軍圍之,克.以滇將守之,直率大軍往救迪慶,正遇著獻王所部,又是一陣激戰,獻王寡不敵眾,潰敗,再逃.

後面秦王率軍正追著獻王,只見前面出來一軍,寫著大大的"滇"字,秦王以為是獻王援軍,于是急忙來戰.

這邊孟虯大呼:"秦王殿下休要再戰,我乃大將軍孟虯也!這位是滇王殿下,前來援軍大王您的!"

于是秦王與滇王相見,共敘兄弟之宜,各以秦王如何守城,滇王如何攻地相告.大將軍孟虯也與征南將軍王志偉、新街侯馮超相見,自孟虯與馮超出征,征南將軍來餞別之今日起,三將分別已一年又兩月也!

于是大軍前往大理追獻王,這邊獻王剛到大理城下,見大理被圍,便欲往西而奔,隨王急忙率軍追之,那邊秦王滇王大軍自西而來,圍之,獻王左奔右投,正好撞入秦王陣中,與秦王交戰,二人相見分外眼紅,獻王劉章不敵秦王劉坤,欲逃,滇王趕來,一槍刺死.獻國士卒見獻王已死,漢軍勢眾,于是紛紛投降.城上王闖見獻王身死,余部投降.大嘆:"悔王不听我也,城中尚有數十萬百姓,當以百姓為念!"于是開城投降.

漢軍入城.

隨王急忙在人群中找老將王闖,不見,于是找人問之,有人說王闖神情沮喪,回大將軍府中去了.

于是隨王急忙縱馬來到大將軍府,正看著王闖著朝裝,面部威儀.望著獻王戰死所在之西遙敗,于是拔劍欲自刎.隨王急忙以所配玉石拋之,王闖手中之劍墜地,隨王疾步向前,抓住王闖,說:"老將軍不要想不開,獻王自大,不听你勸,又妄圖致秦王于死地,于是有今日之死.獻國本為我大漢滇國部屬,獻王叛滇國自立,如今漢軍只是前來助滇國平叛,解救秦王而已.老將軍當以滇西人民為意,不可輕生,權且做我大漢大理太守,輔佐滇王管理滇西地方,以將軍之威信,滇西人民必然不復叛,寡人實在不想看滇西生靈涂炭也!望將軍圖之!"王闖大嘆:"陛下,非臣不忠也,只是人民江山社稷大于一切,臣不敢不以人民為念,留此殘軀!"于是為大理太守.

諸王上表歸報陽帝自是不用說.

黔王處理完黔地政事,思念諸王,也自黔地來往大理與三王相聚.半月之後,陽帝詔書到,大肆褒揚諸王一番,下令以滇西之地加封滇王;以王闖為大理太守,封滇西侯;王志偉為迪慶太守,以潘陽為昆明太守,以馮超為滇西大將軍領軍十萬協助滇王守滇西地區;以孟虯為滇東大將軍,留軍八萬守之;以貴州太守徐虎為黔西大將軍,領軍八萬協助黔王管理地方.隨王、秦王、滇王俱劉姓,黔王雖為外姓,然而功勞甚大,又與滇王結為兄弟,故爾等四王即親兄弟也,當相親相善,不可互相攻伐!

四王大喜,皆曰:正和孤意也!當日即在大理宮結拜為兄弟,以皇兄皇弟稱呼.滇王劉剛最長,其次為黔王陳功,再者隨王劉怏,最少者為秦王.

四王一起聚了半月有余,各將領率所部軍隊各回封地,隨王和秦王也領著其余漢軍並滇王、黔王一起回永昌帝都,過黔西郡,章傳才甚情招待自是不用說,一面遣使先將四王回國喜訊報于朝廷.

兩四王至南雪山,陽帝領妃嬪大臣並太子太子妃親往山頂雙王城迎接,言四王開地數千里,果不辱使命也!對四王加封有加,四王所部將士亦多有封賞.兩王回城,百姓夾道歡迎,爭睹兩王風采.

回宮後,陽帝下令大赦天下;在宮中大宴群臣,又在永昌城設流水宴三日,各地紛紛效仿,舉國士民同慶!東吳亦遣使來賀,時永昌五年九月(公元268年,東吳寶鼎三年,晉泰始四年)也,四王並太子一起游玩談心論治國數日,滇王、黔王返國,陽帝並太子送至雙王城,賞賜無數自是不用說了.

是年,晉青、徐、兗、豫四州大水.吳國趁機攻取晉國江夏、襄陽、合肥等地,邀請漢軍出蜀中以為牽制,于是席洪生並林志寬領20萬大軍出兵蜀中,拔資陽、樂山兩城.本欲乘勢攻取成都,怎奈東線吳國戰敗,晉國襄陽等地軍隊得以騰出手出巴東來救成都,林志寬率軍回救巴東,擊退晉軍。成都守軍也擊敗席洪生大軍,于是蜀軍各留三萬守資陽、樂山,其余回國,蜀漢與晉吳數年無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南沙帝國最新章節 | 大漢南沙帝國全文閱讀 | 大漢南沙帝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