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秦皇 正文 秦國將帥

作者 ︰ 彷徨214

本篇只列舉在秦國秦始皇時期的將領

蒙驁︰齊國人,戰國後期秦國名將。秦昭王時自齊入秦。三年,攻趙榆次、新城,狼孟等地,取三十七城;又攻佔趙重鎮晉陽,合置太原郡。秦王政三年,領兵攻韓,取十三城。前247年,蒙驁率軍東向攻魏。屢敗魏兵,後被魏公子信陵君率聯軍擊敗。五年,秦聞魏公子死,使蒙驁攻魏,取二十城,置東郡,使秦國土與齊相接,對韓、魏形成三面包圍之勢。因屢立戰功,官至上卿。秦王政七年,蒙驁卒。其子蒙武、孫蒙恬均為秦國名將。

蒙武︰中國戰國時秦國名將。蒙武出身于名將世家,其家族原本是齊國人,其父蒙驁在秦昭襄王時來到秦國,成為秦國的著名將領。公元前224年作為裨將軍和王翦帶兵六十萬進攻楚國,擊破楚軍主力于蘄,楚國大將項燕于此役戰死。公元前223年又和王翦帶兵擊楚,再次擊破楚軍,虜末代楚王負芻,滅亡了楚國。原屬楚國的土地被劃分為三個郡。

蒙恬︰姬姓,蒙氏,名恬。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將領,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漢族,祖籍齊國,山東人。傳說他曾改良過毛筆,是祖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也是古代開發寧夏第一人。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齊,因破齊有功被拜為內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長官),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寵,蒙恬擔任外事,蒙毅常為內謀,當時號稱「忠信」。其他諸將都不敢與他們爭寵。

王翦︰戰國末期秦國著名戰將,與其子王賁一並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杰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使其與白起、李牧、廉頗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關中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美原鎮古城村,頻陽源于本地頻陽河(今天的富平順陽河))人,是繼白起之後秦國的又一位名將。除韓之外,其余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王翦少年時期就喜愛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戰。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領兵攻破趙國閼與(今山西和順),拔九城,奪取趙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趙國,歷時一年,攻陷趙都,虜趙王遷,趙王降,趙成了秦的一個郡。次年,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秦王于是派王翦將兵攻打燕國,擊破燕軍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遼東,王翦平定了燕薊,得勝而歸。王翦又代替將軍李信,幫助秦王打敗楚軍。秦使王翦子王賁擊楚,還擊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王賁︰漢族,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東北)人,秦代名將,名將王翦之子,與其父是秦滅六國戰爭中的主要將領。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將兵代楚。次年率兵攻魏,引黃河水灌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市西北),大梁城毀,魏王投降,盡取魏地(參見秦滅魏之戰)。秦王政二十五年,率兵攻燕國遼東地,俘虜燕王喜,滅燕(參見秦滅燕之戰)。又回師攻代國,俘代王嘉。秦王政二十六年,又率軍從燕南下攻齊,俘虜齊王建,遂滅齊(參見秦滅齊之戰),統一中國。因功被封為通武侯,曾隨秦始皇東巡瑯邪。

王離︰秦將,王翦之孫,王賁之子,字明。始皇時封武城侯。始皇東巡至瑯邪,與其父賁均從,與議于海上,誦皇帝功德,刻于金石。蒙恬北逐匈奴時為裨將,居上郡。二世三年囚殺蒙恬後,以其軍屬之,戍守北疆。公元前207年,章邯擊趙,秦命其圍趙王歇及張耳于巨鹿城中。時人評曰︰「王離,秦之名將也。今將強秦之兵,攻新造之趙,舉之必矣」。客曰:「不然。夫為將三世者必敗。必敗者何也?以其所殺伐多矣,其後受其不祥。今王離已三世將矣。」不久,項羽破釜沉舟,渡河救趙,與秦軍遇,絕甬道,斷糧餉,九戰秦軍,大破之,被項羽所俘,其將蘇角被殺,涉間不降,自燒死,其軍遂降。

李信︰戰國末期的秦國名將,在滅燕國之戰中立有大功。後領兵二十萬攻打楚國,先是一路凱歌,後被楚將項燕大破之,之後李信是行蹤便不見于史書。另外,李信是漢代「飛將軍」李廣的祖先。

屠睢︰秦朝武將。公元前214年,屠睢被拜為國尉,領三十萬大軍出征。分為五軍,進攻鐔城(今湖南靖縣境)、九嶷(今湖南寧遠南)、番禺(今廣東廣州)、南野(今江西南康境)、余干(今江西余干境)趙佗被封為副將,率領三萬兵馬先行出發。並動用二十萬刑徒,輸送輜重糧草。率軍平定嶺南地區,一路所向披靡。屠睢對當地抵抗的人大開殺戒,當屠睢來到西江畔的三羅地域時,路經一個大樹林,當地土人早已埋伏在林中,一聲 哨,亂箭齊發。屠睢揮劍擋格,無奈射來的箭又多又密。屠睢的面頰與身子中了兩支毒箭。這些毒箭是浸泡過蛇蠍劇毒的,屠睢當場從馬背跌落幕,墜地死亡。此次出征因水土不服以及後勤給養不便而幾慘遭全軍覆沒。後秦始皇派任囂接替他與趙陀平定嶺南。

任囂︰任不齊七世孫,秦朝將領。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首次領兵攻打嶺南,但失利。後與趙佗再率軍入嶺南,于秦始皇33年(前214年)統一嶺南。首任南海郡尉,並節制嶺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故稱「東南一尉」。以番禺(今廣州)為郡治,在今倉邊路附近修築番禺城,史稱「任囂城」(廣州之始)。前208年,正值中原戰亂之時,任囂突然病重,與趙佗共商割據嶺南以避戰亂,並委以其代理南海郡郡尉。前206年,任囂听說秦朝滅亡,病情加重,于同年病逝,葬于番禺。

趙佗︰漢族,秦朝恆山郡真定縣(今中國河北省正定縣)人,秦朝著名將領,南越國創建者。趙佗是南越國第一代王和皇帝,前203年至前137年在位,號稱「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

王陵︰戰國時秦國將軍。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任五大夫,發兵攻打趙邯鄲,以戰不善免職。秦王使王代陵將,**月圍邯鄲,不能拔。秦王復使起為將,欲使伐趙,白起適有病不能行,乃改命大將王陵,陵率軍十萬伐趙,圍邯鄲城。趙王使廉頗御之,頗設守甚嚴,復以家財募死士,時時夜縋城往砍秦營,王陵兵屢敗。

王︰戰國末期秦國大將,初為白起的鋒芒所掩蓋,白起死後也未有大功績,但是王經歷三代秦王,為秦國宿將,曾與蒙驁王陵交替征戰,始皇帝二年,王戰死。現有多部史書記載。前260年(昭襄王47年),討趙國、取上黨。趙國反擊,秦國秘密派遣白起為上將軍增援,王為副將。長平之戰,大破趙國。前259年(昭襄王48年),代武安君白起,將兵討趙國,取皮牢。前258年(昭襄王49年),為王陵攻打趙國邯鄲增軍,以王替代王陵為主將。前257年(昭襄王50年),邯鄲攻不下,王與汾城郊外的秦軍合流。其後,攻魏,斬首6千級,魏軍敗走,汾城攻克,和張唐攻克寧新中。前247年(莊襄王3年),攻韓上黨,為太原郡。魏國信陵君率領五**攻秦,蒙驁迎擊,失敗。秦軍退卻河內之南的河外,聯軍解散。

張唐︰秦將軍。秦昭王時多次帶兵攻魏、趙,奪取大片土地,斬殺甚眾,趙人恨之入骨,曾下令能得張唐者賞百里之地。秦王政時,呂不韋為丞相,曾命其出使燕國,聯合燕國共同伐趙。張唐恐遭不測,不想前往。經甘羅勸說遂行,秦、燕聯合,迫使趙獻地求和。

章邯︰秦末著名將領,上將軍。秦二世時任少府,為秦朝的軍事支柱,秦王朝最後一員大將。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受命率驪山刑徒及奴產子迎擊陳勝起義軍周文部,屢戰屢勝,使秦廷得以苟延殘喘。又陸續攻滅義軍田臧等部于滎陽直逼陳,迫陳勝遁走。後攻殺反秦武裝首領魏咎、田儋、項梁,移師渡河攻趙。巨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漳污之戰中再次被項羽擊敗而投降,隨項羽入關,封雍王。楚漢戰爭中,章邯在漢王元年(前206)八月,與劉邦軍屢戰不利,退保廢丘(今陝西興平東南)。二年六月,城破自殺。

內史騰︰戰國後期秦國將領(生卒不詳)。秦王趙政時任內史,名騰,姓氏不詳。內史騰曾作為秦國代表接受韓國割讓的土地,後又在南郡(今湖北江陵北)管理地方,為秦伐楚奠定了後方基礎。後任內史,管理京城,責任重大,可見秦王趙政對其信任。秦王趙政十七年(前230),內史騰奉趙政之命前往攻打韓國,大敗韓軍,擒獲韓王韓安,收繳韓國的全部土地,在那個地方設置潁川郡(轄今河南中部及南部地)秦王趙政二十六年(前221),秦國統一天下。不久,內史騰被任命為內史。內史是負責京都咸陽事務的官吏,但地位要比各郡郡守高。在這一任上,內史騰一如以往,恪盡職守,直到老死任上。

楊端和︰戰國時期秦將。公元前238年,秦王政9年,秦王政22歲,,王冠,帶劍,楊端和攻魏,取衍氏。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王翦、桓齮、楊端和攻鄴,取九城。

楊熊︰秦將。前207年,楊熊與奉義帝命令進軍關中的劉邦軍一戰白馬、二戰曲遇東,大敗。楊熊退守滎陽,二世使使者問罪,斬楊熊。(《史記•高祖本紀》)

樊於期(桓齮)︰戰國末期人物,原為秦國將軍,後因犯罪逃往燕國,被太子丹收留。燕太子丹派荊軻謀刺秦王時,荊軻請求以其首級與庶地督亢(在河北涿縣一帶)地圖作為進獻秦王的禮物,以利行刺。樊於期知道後,自刎而死。楊寬的《戰國史》認為樊於期就是桓齮。

楊翁子︰秦將,與蒙恬共築長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千古秦皇最新章節 | 千古秦皇全文閱讀 | 千古秦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