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均還沒有動身前往荊州,卻先要為人送行了。
自會稽郡前來的虞翻在完成太守王朗交付的使命後,又在諸葛家的盛情挽留下住了幾天,終于還是要動身回本郡了。經過這些日子的相處,諸葛均已經知道虞翻非但精通周易,對于政治、謀略、醫術其實都有一手,是個難得的人才,因此更是刻意結交,加上闞澤從旁替他穿針插線,因此漸漸地虞翻和諸葛家的關系也就親厚起來。
王朗的意思其實很簡單,他認為袁術野心太大,擅奪州郡只是一個開端,早晚會有大逆不道的事情。諸葛玄既然心向朝廷,那就應該早日和逆賊劃清界限。如今會稽、豫章兩郡邊界相連,他願意和會稽郡一起發起義兵,恢復郡界的秩序,匡扶漢家朝廷。
這個提議有點出乎諸葛均的預料之外。他對王朗的記憶最深刻的那還是演義里被諸葛亮「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的形象,雖然他多少也知道歷史上自己兄長和王朗那根本就沒有這種交集,人王朗也不是這麼死的,可那不忠于漢家的印象倒是深入了心中。但諸葛均回頭仔細一想,王朗如今好歹也是一方名士,名聲很不錯的,又當著漢朝的官,總不可能這時候就已經考慮要投靠那還根本不存在的魏國吧?再說人誰沒有個心理轉變的過程,估計這時候的王朗對漢朝心里應該也還是抱著希望的。
不過站在諸葛均如今的立場,當然不可能就這麼答應了王朗。但他依然命呂岱為他寫了一封回信,信里說明袁術雖然得州不正,但對于諸葛玄始終有提拔扶助的恩情,何況當年袁術起義兵對抗董卓,匡扶朝廷不無功勞,如今他並沒有展現違背朝廷的意思,豈能貿然以逆賊來看待他?如今朝廷為董卓余黨所把持,天下有心的義士更應該同氣連枝,聲討奸賊以匡扶社稷,如今揚州之內自相攻擊,實在讓人失望。諸葛玄雖然勢力孤單,但依然願意保郡安民,貢獻朝廷,不使豫章一郡落入李傕等奸臣任命的人手中!既然王府君有心一起輔助漢家,那麼諸葛玄自然樂意從命,願意和他一起合作,調節袁術、劉繇的矛盾,合揚州一州之力,聯系天下英雄,討伐真正的逆賊。
這封書信卻忽略了王朗對袁術的指責,完全不肯提及。以諸葛均的立場,他自然是不可能把讓袁術憤怒的把柄留在書信上的。如今還不到和袁術翻臉的時候,因此他在信中反而多方為袁術解說,又極力流露出拉攏王朗的意思,為的都是日後不至于留下把柄,在袁術那里有個退步。
但暗中諸葛均卻又對虞翻暗示︰自己這豫章郡不過新近才到手,郡內百廢待興,實在難以抗衡袁術可能的憤怒。而且袁術如今反跡並不明顯,貿然背叛是一種忘恩負義的舉動。若是袁術日後真的要做那大逆不道的事情,諸葛家定然會主動斷絕和袁術的關系,並起兵聲討他對朝廷的大逆不道。其中因由,還請王府君能體諒,並且代為對劉繇解釋一二。
虞翻倒也不是一個拘泥死板的人物。而且這些時日听說豫章郡大敗黃射、鄱陽賊的事跡,心中更是對豫章郡的軍事力量高看起來。因此就一口答應下來,願意在王朗面前分析利害,為豫章郡解釋。
諸葛均心頭大喜,于是又為他虞翻和王朗都準備了不少禮物。他知道這種名士一般都有清高的脾氣,你要貿然送錢糧那還會被看得輕了,因此送的除了最近制造的白糖、冰糖這些稀罕物事,卻又特意準備了一些手抄的紙質書籍和上好的紙張筆墨送去。這其中頗有一些珍貴的書籍,讓好學的虞翻為之大喜,連聲稱謝,並說王使君一定也會喜歡的。
這些書籍是諸葛均恢復豫章郡學以來就開始著手辦理的一件事情。諸葛均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很高,他首先大規模收購各種書籍,並且鼓勵郡里的世家、儒生、官吏們出借家里的藏書給郡學抄寫謄錄,又命令郡錄事椽史帶領手下官吏將郡內行業工匠們的技術經驗整理成書,並且由淺到深分門別類,然後傳授給學生們。
當然,其中高深的技術,比如麻沸散或者糖類制作之類,那是受到學習限制的,就不是人人都可以學習了。即使是挑選好的培訓工人,往往掌握的也不過其中一個步驟,不能得窺全貌,而關鍵的部分,更是只有少數諸葛家的心月復方能掌握。這卻是諸葛均受到後世關于商業保密的啟發。不過既然采用了這種類似流水線的作業方式,產品指標統一、質量檢測把關、工種分類配合卻也就必然要跟上來,其中麻煩的程度遠遠超出了諸葛均的想象。
于是豫章郡在諸葛均的推動下,陷入了一種學習的熱潮之中。村中稍微識字的亭長之流往往也是人手一本農業書籍,他們要負責對農民們講解種植、飼養乃至于清潔衛生等方面的事宜。而農民們本來是沖著近幾年不用交稅的種麥事宜來的,結果听著听著慢慢就覺得這書里的東西不只是種麥,其他的也大有道理。于是一個個都羨慕起亭長們手里的寶書來。而當他們听說入郡學非但能識字,也能學到這些東西的時候,不少人就下定決心,明年也要送孩子去學一學。
而隨著人們對于書籍和紙張需求的增加。在雇佣工人,恢復造紙的同時,諸葛均也開始埋頭考慮印刷術的問題。其實要印刷書本問題本身不大,雖然我國古代的印章、墨拓石碑等技術可以看做雕版印刷的先驅。只是這技術的流行需要兩個前提︰一是紙張的大量普及;二是社會對于書籍的大量需求。
在這東漢末年,連紙張都處于稀缺的狀態,而各類學校也都在停辦狀態,因此雕版印刷術術自然就不會推廣流行起來。但如今豫章郡光想要做到學校學生人手一本,社會上有需求的人也能及時買到的話,光靠手抄明顯是不可能了。為了滿足需求,小規模的印刷是必須的。雕版印刷的技術也不過是墨拓更進一步,因此倒也不難弄出來。
只是如今的雕版印刷在清晰和工整的程度上面那還是不如由書法好的人一筆一劃勾勒出的手抄本的。諸葛均要用來送人的書籍,那都是請郡里的書法高手花費心血寫成,字跡清晰美觀,看起來就很舒服。他非但通過虞翻往王朗那里送書,同時也準備了不少珍貴的書籍紙張筆墨,預備這次前往荊州用來送禮。——荊州才子名士更多,這東西不怕沒市場。
虞翻高高興興地滿載而歸,闞澤卻還是和他一起回去了。諸葛均在把闞澤留下發揮才能和讓他繼續回去充當自己的伏子一事上猶豫再三,最後還是決定讓他回去會稽。闞澤如今已經是孝廉,回去怎麼也能混個縣長當當,換句話說不費吹灰之力會稽郡等于就有一個縣的土地入了自己的掌握。如今再會稽的官場有他這個和虞翻關系極好的內應,在民間又有吳範這個神棍幫著打好群眾基礎,會稽郡方向的工作又推進了一大步。
送走了會稽的使者,諸葛均並不急著回太守府,而是換了便裝,由樊阿、步騭領著幾個人護衛著在南昌城里繞了一圈。回想起當初夜入南昌時的全無把握,再看看如今南昌城里逐漸繁榮起來的景象,諸葛均的心中頗有一種老農親眼看見自家播下的禾苗茁壯成長的成就感。只是再一想到接下來去荊州也不知道能夠順利歸來,他心中又有些不安起來。
就這麼走了半個多時辰,諸葛均又信步繞回了太守府,卻听見那邊一陣吵鬧。諸葛均遠遠地站定觀看,說來也巧,這次又是鄧大那名叫「小孟」的親戚。不過這次和他起沖突的卻是太守府門口一個守門的小吏。諸葛均饒有興趣地听著,只听那小孟怒氣沖沖地說著什麼不要小看人之類的話,而那小吏似乎也火氣漸漸上來,二人之間就有些肢體沖突。小孟年紀雖輕,可是矯捷有力,幾個推搡,那小吏反而被推得倒在地上。這一下另外幾個一起看門的小吏可就沒辦法看熱鬧了,一起圍了上去。
諸葛均見小孟要吃虧,眉頭微微一皺,示意樊阿過去把人帶過來。那幾個小吏一見是樊阿,那里還敢做聲,趕忙乖乖地跟了過來拜見三公子。小孟倒也乖覺,一見小吏行禮稱呼,立刻就反應過來,連忙也來對諸葛均行禮。
「你們為了什麼事情在門口吵鬧?」諸葛均口中詢問小吏,眼楮卻在打量那小孟,見他今日換了一件光鮮的衣物,又刻意打扮過,人看起來就精神耐看許多,和那天看到那個鄉下貧窮少年大不相同。
「這位少年人備了名刺,說要來拜見三公子您。我就告訴他說三公子每日里事務繁忙,就算郡里官吏要見面也要事先約好,等閑輕易不見外人。他听了很不服氣,于是就大吵大鬧起來。」小吏連忙回答道。
「哦?還準備了名刺?」諸葛均不覺有些好笑,心里隱約猜到小孟的打算,心想這個少年人真是有沖勁,就是脾氣還需要磨煉一下。
那小孟也在偷偷打量諸葛均,見這位傳聞中的三公子面容看來比自己還小,穿得也不如何華貴,可是一身收拾得干淨整齊,氣度沉穩,看來反而比起周圍的大人更有架勢。他此刻听諸葛均提及名刺,連忙畢恭畢敬地把手上備好的名刺送了上去,口中說道︰「吳下呂蒙拜見三公子。之前多有失禮,還玩三公子海涵。」
「嗯?」諸葛均剛伸手接過名刺,聞言臉上笑容一僵︰「你說你叫什麼?!」
「小人名叫呂蒙。」那「小孟」見諸葛均一臉驚奇,倒有些莫名其妙起來。
諸葛均側頭細看名刺,那上面果然工筆寫著呂蒙二字。他一時間倒有些不敢置信,側頭揉揉眼楮,看看眼見恭敬行禮的少年,再看看手上的名刺,忽然覺得世事真是變幻難測︰「你就是那個吳下阿蒙,呂蒙呂子明?」
「三公子您知道小人?啊,是姐夫對您說過麼?小人如今的確家在吳下,周圍的人也的確叫我阿蒙。可是小人如今還沒有字。」呂蒙的思維倒是轉得快,只不過他卻猜錯了諸葛均驚訝的原因。
「啊……是的。我的確是听你姐夫說過。」諸葛均也發現自己的失態,連忙調整表情。這不會是做夢吧?東吳四杰之一的呂蒙就這麼自己跳到了眼前?該不會是同名同姓?可是都住在吳下,都叫呂蒙,又都和孫策的部將有關系……要說同名也巧合也太多了。話說呂蒙那姐夫叫什麼來著?諸葛均一時之間還真想不起來了。
不管了,這種事情寧肯殺錯不可放過。諸葛均于是很和藹地笑著看向呂蒙︰「那個,我說子明,哦,不,阿蒙啊,你吵鬧著要見我所為何事?」
「小人听說三公子廣招人才,于是特地前來投奔。不想您的府門高大,竟然輕易見不得尊面。小人雖然人微言輕,可三公子如此只怕會寒了天下人才的心啊!」呂蒙直起身子,理直氣壯地分辨道。
諸葛均見他言語便利,膽子又大,心里反而有幾分喜歡。口中卻笑道︰「哦?不知道阿蒙你是那一方面的人才?是讀書多?謀略廣?精通民事政治?」
其實他這話有些欺負人,歷史上呂蒙出身不高,讀書機會少,所以後來才有孫權勸學一事。諸葛均故意這麼問,那就是考驗呂蒙來了。呂蒙被他這麼一問,倒是毫不慌亂,立刻答道︰「小人年事雖輕,但是奔走出力,上陣殺賊,自問不輸給三公子您門下這些小吏。小人自知才能淺,也不敢奢望三公子您重任,但卻希望您能給我一個機會,讓我一展身手,三公子您也可以從中考察。而這樣也能對外顯示三公子您不嫌棄寒門下士,廣開門路的胸襟。」
諸葛均听他侃侃而談,其實卻避開了自己對他弱點的盤問,言語之中雖然沒有多少文采,但道理脈絡倒是清楚分明,不由得暗自點了點頭︰「阿蒙你說得倒也不無道理。可你如今來投我,你姐夫可知情?可同意?」
呂蒙抬起頭來,大聲說道︰「小人與姐夫雖然親近,可終究不是同姓一家。如今我呂家父親早已去世,在堂惟有老母。因此小人年事雖輕,卻就是當家之人。——這就如同三公子您執掌豫章一郡一般。關系小人功業前途的事情,小人自問可以做主,卻不用動問姐夫!」
諸葛均其實早就存了收下他的心思,此時見他面容堅毅,言語之間決心已定,反而不急于答應。先盯著呂蒙看了一會兒,直到呂蒙心中七上八下,忐忑不安時,諸葛均這才緩緩說道︰「阿蒙,你若要入我門下,那也不是不行。但我諸葛均為人處世,自有法度。你若真心要為我做事,那就要遵循我的規矩。我的屬下,首要的就是一個忠字,一個誠字。忠心于主上,誠心于事務,只要能做到這兩點,就算事情辦得差了些,我也能體諒;反之,我諸葛家的家規,豫章郡的法度,那可都是不饒人的!」
這番話雖然緩緩說來,可話語之中就透著一股威壓嚴肅的氣息。這也是諸葛均如今已經漸漸習慣了自己的位置,才能用語言做到這點;換了剛穿越時的他,這番話只怕就會說得氣勢全無。呂蒙听得心中凜然,也把心中急切的心思收了起來。
諸葛均又說道︰「你姐夫鄧大,雖然如今隨我做事,但究竟不是我的人。他的主上,乃是如今圍攻廬江的孫校尉。你如果真心跟隨我做事,就要先知道如今天下大亂,反復無常,今日為友,明日就可能為敵。或許將來有一日,你會不得不與你那姐夫刀兵相見。這一點,你要思量好了!」
呂蒙低頭沉思不語,諸葛均也不逼他,又道︰「你想好再來尋我。我會通知下人,讓他們放你進來。」說完就轉身要走,呂蒙卻猛地抬頭,揚聲說道︰「三公子,謝謝您對蒙的提點。小人雖然沒讀過什麼書,可也知道一個臣子就應該一心一意,只對一個主上效忠。蒙既然決心前來投奔您,那自然從此唯您之命是從。小人絕不會做出背叛您的事情,正如同姐夫也不會叛離孫校尉一般。」
諸葛均停下腳步,細細審視呂蒙誠懇的面容,點了點頭道︰「你既然有此決心,那我自然不會虧待了你。那麼你就先隨我做個親隨,學著處理些事務吧。」
呂蒙听諸葛均答應收下自己,心中大喜,連忙對諸葛均行過下屬之禮,然後起身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二人從此分了主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