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國去種田 正文 第四十一章 挖角司馬徽

作者 ︰ 易月半

諸葛均本來倒不是為司馬徽準備的酵母。他自從把小麥種植列入郡內農業改革必要事項,也就在考慮要怎麼解決人們看輕麥類食物的難題。因此對酵母的培養他一直都在準備,即使到了荊州也在設法培養。

不過他當然也不可能對古人解釋什麼微生物、化學反應、沉澱物之類的東西,于是他索性瞎掰什麼天地精華自然釀就,旁邊的所有人都被他忽悠得一愣一愣地,呂蒙等人直接投以崇拜的目光︰看看,咱三公子做菜都能做出天地精華來,所謂「天授才智」就是這麼牛。

「這些法子听起來都很容易做到,但要想到可就不容易了。真不知道公子小小年紀,是如何想到這些巧思的。」車內的少女听得很仔細,過了片刻,這才嘆息著說道。這時候她聲音里已經帶著幾分佩服了。

「不過啊,均賢佷,你對我們這麼坦誠真的好麼?如今天下大亂,你的方法對于民生、軍糧都有好處,而且美味難道,若是以此為憑借,就是如那易牙一般獲得高官顯爵也是難說啊。」司馬徽忽然問道。

諸葛均很沉著地答道︰「這些東西我原本就打算日後在豫章一郡推行,並不打算藏起來。一人之利與萬民之利,這點小事均還是分得清的。若江南人民都能喜愛面食,樂于種麥,那麼稻谷之外,江南就又添一樣主食,其中利益,遠勝于均一人的官爵。」

他這話並非說謊。如同稻麥輪作、推廣面食這些方法,瞞你是瞞不住別人的。這和造糖、采礦等技術不同,都是需要人民集體出力,很容易就會被偷師。遠的不說,根據回報,豫章郡的制糖業就已經不止被一撥人盯上。

可以想見,當稻麥輪作有了好成績,附近的諸侯一定都會把目光投過來。中原地區推行的是二麥輪作,這個已經很成熟了,倒是不用擔心。但是荊州、江東、乃至于淮北地區都有可能適合這種技術,由不得他們不動心。

司馬徽也想到了這一點,因此長嘆道︰「賢佷你雖然好心,可惜人心不善啊。你這法子能養活更多的人,那就意味著更多的兵。只怕屆時天下戰亂只會更為頻繁……」

「戰亂一時頻繁和戰亂一直持續,是那一邊比較好呢?這天下如今就如病人,只有挖開創口,流出膿血才能得救。既然如此,何不養成氣力,一鼓作氣,以短痛拯救長痛?何況無論如何,讓人民吃飽,總比讓人民饑餓來得好吧?」諸葛均卻如此說道。司馬徽雖然眼界開闊,可惜思想總是比較消極,這種隱士的風格和諸葛均的思維並不對路。

司馬徽只是點了點頭,也不再多說。以他的人生閱歷,早就過了激情燃燒的歲月,自然不會被眼前少年的幾句話打動。只是對于諸葛均的激昂言辭,他反而隱隱有些欣賞。

眼前的少年和他的手下看起來都是精干利落、充滿活力與野心。而且他們都很年輕,最年長的也不過是壯年而已。這就是如今豫章郡的新一代麼?看起來和荊州世家子弟的自傲、浮夸、講求風雅的格調真是完全不同啊……這些孩子不是屬于閉守的格局,而是進取的一代人。

那一天,司馬徽騎著驢子,和諸葛均一行人緩緩而行,邊走邊講。越說越是投機,結果到了分路的地方,他索性停下來不走,就和諸葛均二人席地而坐,談論了兩個多時辰,全然不管天寒地凍。那牛車就停在附近,車上的少女一直都在靜听,偶爾還會插上一兩句話。

司馬徽越談越是驚奇。諸葛均的學養不算深厚,很多地方在司馬徽看來甚至粗淺得有點可笑。但是他偶爾露出的只言片語卻處處透著智慧的鋒芒。更難得的是,諸葛均的思維總是從一些新奇的角度出發,卻落在最現實的層面上。

水鏡先生自然不會知道諸葛均的思考習慣更多是接受了前世各種科學和哲學要求的精密、細致、現實的燻陶,這一點和中國傳統的人文思想是大不一樣的。他如今和諸葛均的對話,從某種程度上也是中國思維和西方思辨的一種間接交流了。

但諸葛均卻也對這位名士心服口服了。司馬徽年紀雖大,但思維一點也不僵硬,而且他的博學並非是單純對書本知識,而是對吏治、民生、軍務甚至農活都很了解。最後他忍不住嘆道︰「難怪先生能教出徐元直、向巨達這樣的門人。若我是劉使君,定然要請先生出山的。」

司馬徽道︰「劉使君可不怎麼看得上我。前幾日曾去拜見,後來听人說他對我的評價也不過一儒生罷了。」

諸葛均皺眉道︰「想來那是劉使君錯看了先生。若是均的話,先生主動來見當然立刻起用,便是不來,我也是會三天兩頭去煩你,直到你肯出山為止。」

司馬徽听得失笑︰「你倒是會磨人。不過沖著你那文房四寶,如果還能經常吃到你那蒸餅,老夫倒也不是不能考慮的。」

諸葛均听得心頭一跳,立刻長身而起,對司馬徽行了一個大禮︰「先生,您一代名士,可不能食言!均答應您,只要您肯移駕豫章,無論您願不願意出山,諸葛家都以上賓待之!如果您願意,你就是豫章郡學的主官。你喜愛的筆墨紙硯、琴棋書畫、各種面食,只要能辦到的均都會為您準備!」

他這麼隨著桿兒往上爬,司馬徽听得有趣,不由得笑了起來,心中忽然一陣輕松。他避難到荊州,又知道劉表外寬內忌,因此一直小心翼翼。如今和諸葛均相遇,二人雖然交談不久,但是相處很是愉快,心里覺得去豫章似乎也不錯,至少沒有荊州的諸多顧忌。于是他便點了點頭,算是答應了諸葛均。

咦?水鏡先生答應了?我該不會听錯了吧?諸葛均不敢置信地看著司馬徽,想問又不敢問。司馬徽見他如此,反而好笑,就說道︰「老夫等你議婚完了,隨你去豫章郡。賢佷可不要食言,老夫每日都要吃到蒸餅。」

諸葛均卻不知道,名士也是喜歡好待遇、好生活的。只不過如司馬徽這等人,他們更看重自己的德行,不會為了這些好處就賣了自己。豫章郡不見得比荊州危險,而諸葛均比劉表容易相處,言明不會勉強司馬徽出仕,又有好吃好拿,這種條件他自然也想去看看。

何況豫章郡郡學的情況司馬徽也有听說,雖然如今剛起步,可招生範圍已經包括了貧民子弟。雖然荊州豪門對泥腿子讀書引為笑談,可司馬徽看來這正是「有教無類」的最好證明。日後豫章郡學的規模一定會超過襄陽學業堂,對于想要開辦學業的司馬徽來說,這是一個難以抗拒的誘惑。

諸葛均不想竟然成功得如此輕松,不由得心頭大喜︰這可不是挖角一個水鏡先生那麼簡單。這位先生名頭響亮,門下弟子眾多,隱隱然就是一個學校校長,把他給挖走,非但自己的學校多了名師,按照古人尊師重道的習慣,說不定就還會有學生願意跟來——你不見向朗當初直接從襄陽跑去潁川求學麼?

別人挖都是一個個挖,咱直接從根子挖一個學校!這下不怕正太哥哥沒有名師教導了。

他正在打著如意算盤,就听見有人冷冷道︰「恭喜諸葛公子,成功把司馬先生從我荊州給挖走了呢。真是可喜可賀。」

听聲音正是牛車中那位少女。

諸葛均吃了一驚,正打算分辨時,又听那少女淡淡說道︰「不過這既然是先生的決定,那我倒也不好為難你們。只是諸葛公子,你來荊州似乎另有正事啊?只顧著交接朋友,那可也不太好呢。」

一邊說著,她就一邊催牛車啟程。司馬徽在諸葛均旁邊搖了搖頭,輕聲對他笑道︰「這就不見怪了?真是女生外向啊……」

水鏡先生一邊笑一邊翻身上了驢子去了。諸葛均听得一頭霧水,站在原地發愣。直到司馬徽一行人都消失了身影才回過神來。他心中隱約有個猜測,可又覺得要是真的那可太巧了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回到三國去種田最新章節 | 回到三國去種田全文閱讀 | 回到三國去種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