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七劍 正文 第一回 三朝是非付茶閑,一朝悲恨由閨怨1

作者 ︰ 未了生

「托」的一聲,一支紅纓鏢扎入了一名瘦形漢子的肩頭。[我搜小說網]瘦形漢子嘴上沒吭一聲,只左掌在中鏢的右肩上一按。「撲」地聲響,紅纓鏢便從他肩頭應力而出,向身右空處一跳,橫里飛去,徑直插入到路邊的一顆柳樹身上,沒入寸許。瘦形漢子腳下不停,踢草疾行,直向月影深處投去。

「往哪跑你?」瘦形漢子身後不遠處緊緊地跟著一人。那人生得手長腿長,清 健碩,卻一身短打扮。只見他靴底生風,正自奔行緊追。他身後十幾步外,前後相隨著還有三個,裝束相似,都提了兵刃,凶煞著面孔,飛也似的急追。

「嘿,老房喂的好鏢!」那四人中一名臉上蓄著重髯的漢子高聲叫道,「留神,要活的!」

瘦形漢子身後緊隨的那人應道︰「知道。你瞧好。」說畢,送一聲斷喝︰「呔,吃我一掌!」身形猛地向前急竄一步,右手收刀向後背一架,左手迅疾一掌拍出。這一記頗有開碑裂石之勢的一掌平平實實地落在那急奔中的瘦形漢子背上。

瘦形漢子早似油盡燈枯。這堅韌剛勁的一掌拍到身後,好比石頭砸了豆腐。只听「撲」的一聲響,他重重跌了下去,泥一樣軟在地上。出這一掌的那人心下頓喜,連忙上前,俯低了身子,出手便來拿他。不料,瘦形漢子倏地轉身,口內道了聲「著」。就見一柄不到半尺長的匕首疾入那人咽喉;「嚓」的一聲,透頸而過。一股殷紅的鮮血從他後頸筆直射出。射出的濃血,頓作一根柱子。血柱子在慘淡的月光掩映下顯得格外陰惻淒怖。匕首滑著血柱子飛上空去,躥了尺許遠近;隨那一灘濃血,一同摔落地上。卻看那人哼沒哼一聲,仰頭即倒,斃死在路邊野草叢間。

此時,靠後的三人方才奔近,見此情狀,都大吃一驚。

那滿臉留著重髯的漢子顯得十分激憤,白煞煞的臉膛立時漲得通紫。他口里一聲暴喝,手下單刀便應聲送出。

倒在地上的瘦形漢子動也不動,十分萎頓。

眼見鋼刀便要落在他頭上,忽見他將身子一側,便在地上滾開二尺遠近。重髯漢子這一刀便走了空。

旋即,就看瘦形漢子揮出右掌,迅速地在地上一撐,整個人居然便彈了起來。他身子尚在半空里,還未著地起身,卻見那重髯漢子已把鋼刀橫了過去,徑直遞向他腰側。

哪知這瘦形漢子也甚了得!只一瞬間,他便把手在遞過來的刀的刀背背上一按;借這一按的力道,人便翻身一躍,穩穩地落于地上。這瘦形漢子更不停手,「啪」地拍出一掌,擊向重髯漢子肩頭。

這時,重髯漢子身後兩人縱進,一個尖臉長身地揮著一對判官筆,分從左右點向瘦形漢子兩肋。另一個國字臉的卻提著一柄長劍,但見劍身亂顫,已然罩住瘦形漢子周身七大要穴。與此同時,重髯漢子肩頭一縮,躲過了對面拍來的那一掌;隨即,手中把刀一縮一伸,扎向對面心口。

瘦形漢子「嘿」地一聲冷笑,收掌一托,掌上如同生了磁鐵一般,立時吸住扎向自己心口的單刀;同時,另一手扣出,在身前轉了一圈。在這轉的一圈中,便把遞在兩肋處的判官筆給卸了下去。

他掌勢不收,連著粘在臂彎里卸下的判官筆又一轉,「當」地一聲響,判官筆竟撞在了國字臉那人伸進的長劍上。「嘩啦」聲響,筆、劍一齊跌落在地。

他只轉瞬間工夫,就奪下圍在身周三人手中的兵刃。當真令人難以置信。

然則,他早已內力衰竭,身負重傷。適才這幾下子已是竭盡余力而為。

就見正對面的重髯漢子一掌擊出。這一掌,那瘦形漢子再難化解。他只得拼出性命,揮掌相迎。不料,這重髯漢子的這一掌卻不拍實,手掌只在對方掌面上一蹭,便即挪開。「 嚓」聲響,瘦形漢子的胳膊已經被掰折。卻原來是被對方一手硬功硬生生地將胳膊折斷。

這時,那重髯漢子又踢來一腳,結結實實地點在對方腰間。瘦形漢子悶哼一聲便即跌倒。重髯漢子迅速抄起單刀,「啪啪啪」地連揮三下,竟是用刀的刀背封了瘦形漢子的穴道。隨即,他把刀一收,長舒一口大氣,回過身對另兩人道︰「他姥姥的!終于得手了。」

那兩人中尖臉長身的那個,不由分說即上前一步,伸腳踏住地上那瘦形漢子的頭,朝地啐一道濃痰,開口便罵︰「你逃的出如來佛的五指山,也逃不出咱們的十指關。(神座)咱哥兒弟兄十人死你手上七個,真了不得!不愧是御林軍里正兒八百的頭牌教頭哇!啐!你能逃得出刑部的死囚大牢,嘿嘿,您可真有本事!咱哥們兒可算拿住了你!哼!甭瞪我,告訴你,你起不來!老老實實的。甭廢話,一會兒麻利兒地跟咱們走。你是被大人們點了名的死囚,跑的了一時,跑不了一世。橫豎你都是零碎的死!」

那個國字臉的漢子撇嘴道︰「唉唉,我說老賈,你費那麼多話干嘛!趕緊帶他走是正經。回北京,把灰孫子往衙門里一送,這叫早完活早拉倒。喏,繩子給你。」

那尖臉長身的伸手接過對面擲過來的繩子。嘴里又斥罵了一通,才提起那瘦形漢子,把他往自己臂彎下一架;繩子繞幾個大圈往他身上一纏。回頭一兜眼,卻道︰「我說爺們兒,怎麼著,咱們是先回鎮上,還是就連夜兼程北上?」

「回鎮上?不怕惹人耳目嗎?」重髯漢子睨了他一眼,說道,「咱們是密差,能驚動地方衙門嗎?咱幾個白天在鎮上這出打斗,已經鬧下很大動靜了。再鬧騰,誰都該知道咱是干嘛來了。這出買賣要是張揚開了,即便是咱把這人帶了回去;末了,咱弟兄也都得是個死。我說老賈啊老賈,把差事辦砸了,回去掉了腦袋,就不嫌脖子上空得慌嗎?得了。還是趕緊連夜往北京回吧。你瞧瞧這天色兒,這殘月……慎得慌!」

「老何怎麼著?」尖臉長身的那人朝地里草間的那具尸體一努嘴。

「嗨!爺們兒由得風蝕雪浸日曬雨淋鳥啄狗啃雞刨蟲叮化作草木歸于大地干干淨淨地去吧。」重髯漢子嘆了口氣。

「得。」尖臉長身的一歪腦袋。這三人不再多言,架住那瘦形漢子,起身便走。四條人影徑向月影深處投去。密密扎扎的林子里,卻剩下一具尸首橫暴野外,淒風拂過,徒有長草輕曳。

這幾個人都是從北京來的錦衣衛高手。他們一行共是十人。這十個人俱是紫禁城中錦衣衛里的佼佼者,與另外八個奔赴山東即墨的錦衣衛高手,並稱「京師十八羅漢」。那重髯漢子叫作鐵雲飛,原是八卦刀門出身,早年中過武舉,本事非凡。他人雖生的粗魯,心思倒十分細密。「京師十八羅漢」里最屬他文武雙全。那尖臉長身的漢子叫作賈長嘯,一身藝業出于關西鷹爪門。他平素以出手狠辣聞名。另一個國字臉的叫作房德坤,很會使暗器,曾是唐門弟子。之前放鏢留人的就是他。至于剛剛死在道邊的那人,北京城的武官們都叫他何老鬼。這人武功最高,一雙肉掌、一套輕功,橫行京冀武林二十年,沒遇著過對手,不想卻死在這瘦形漢子的手里。

錦衣衛是明朝時期設立的、由皇帝親自統御的情報特務機構,全名「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其功能在于侍衛內廷,並掌巡查緝捕、處刑斷獄之職,而「恆以勛戚都督領之,恩蔭寄祿無常員」,其統領慣稱作都指揮使。錦衣衛侍衛悉著飛魚服、佩繡春刀,宿衛、儀仗,可見其威武整肅。而密緝暗省,乃衣便服,形容與市井販夫走卒無異。至于民間巷議風聞,悉能為其所掌。另者,錦衣衛侍衛各個武藝高強,能飛檐走壁,能通諸般軍器;其中多是武林名家子弟出身。至明末,錦衣衛還配給火器,堪為裝備精良。錦衣衛機構設在北京、天津兩處,地方各省、府都布有其秘密辦事機構。錦衣衛本是與刑部、都察院及大理寺相互獨立的刑事機關,「凡承制鞫獄錄囚勘事,偕三法司。」是以,其刑獄之權,常在「三法司」之外;而所斷之罪,不依律條,獨奉密詔。至于暗殺、刺探等執事,又與「東廠」相同。是故,民間合稱錦衣衛與東廠為「廠衛」。而嘉靖、萬歷兩朝後,錦衣衛多阿附閹黨,其沆瀣一氣、狼狽為奸,自不必細言。特別是天啟年間,因皇帝無為,魏忠賢弄權,錦衣衛實際上已由宦官把持。

那瘦形漢子叫作褚君寶。他本是御林軍官,卻因明朝三大懸疑要案之一的「梃擊案」而被牽連其中,三司會審後,斷了個死刑。本等著秋審過後,死刑復核了,再就地正法。誰料,他不知如何竟從刑部的死刑大牢里逃了出來。之後,朝廷遣出十大錦衣衛追蹤,一路循著線索,查到了江西。後來在一座酒樓里遭遇。雙方一場惡斗,褚君寶仗著武功卓絕和機智,竟然連斃七名大內高手。但也由此受了重傷。

褚君寶因是「梃擊案」中的要犯。是案關系重大,不止牽連朝野間浙黨、楚黨與東林黨各官宦集團之間的利益紛爭。更牽系到皇家冊立太子的「國本之爭」。這里面的文章,重疊繁復,曲折詭譎,非一言能盡。以致其後另兩宗懸案相繼發生,三案相並,成為明末內廷第一等懸疑。後魏忠賢印發《三朝要典》,顛倒黑白,罪名反指東林黨。且說︰

「梃擊案」發生在萬歷四十三年。原來,大明萬歷皇帝「神宗」朱翊鈞當年立儲東宮,依著立長立賢的規矩,立的是長子朱常洛作太子。然而據野史謠傳,這位太子朱常洛來歷稀奇,卻是神宗皇帝朱翊鈞臨幸宮女所生。是以,神宗皇帝很不喜歡這位出于偶然而降生于世的兒子。朱常洛當了三十九年太子,便遭了神宗皇帝三十九年的冷遇。這太子之位,坐的真是風雨飄搖,朝夕不保。加上神宗皇帝寵幸鄭貴妃,一心喜愛幼子福王朱常洵。所以,神宗晚年,便有更立太子之念。所幸,得賴眾大臣保本力爭,誓死抗諫,才保住了朱常洛的太子之位。

但是鄭貴妃一心只想要自己兒子福王做太子,將來好當皇帝。是以儲位之爭一日未停。便是在這樣的特殊背景下,發生了一件大事。一天晌午,太子東宮中忽然闖進一名刺客,那人手持棗木棍,竟把護衛東宮的侍衛打死。後在一眾太監的圍擊下,才擒住了刺客。這便是「梃擊」的由來。然而,「梃擊案」的蹊蹺在于,刺客被拿住後,竟然瘋瘋癲癲。案犯名叫張差,本是尋常農戶。如此身份,如何能夠輕易進入太子東宮?刑部主審又是誘逼又是拷問,竟始終問不出個結果來。而案犯張差,觀其言語舉止,與瘋人無異。而該案主審官員恰系**重臣,遂逼案犯供認為鄭貴妃手下太監龐寶、劉成主使。瘋子張差渾渾噩噩地就在主審官擬好的供詞摁上了手印。于是,刑部將龐保、劉成下獄。之後三司會審,將二人斷為主謀。張差判了凌遲。當時值班戍衛太**的便有褚君寶在內,結果被指摘為內謀,亦判作死刑。

然而這個案子里,那瘋子刺客張差竟瘋言瘋語,從口里連番供出了無數朝廷大臣,上到六部侍郎,下到在京四品,俱是各部要員。一樁案子竟然牽出的官員是越來越多,牽出的人的官階是越來越大。然而,一個獵戶如何能識得這些朝中大臣的名字?這就是最蹊蹺詭譎之處。是以後黨大臣和力保太子的諸臣子紛紛攻訐對方為幕後主使。一時間,朝野震動,政局混亂不堪。而神宗皇帝昏庸糊涂,最是個蟬翼為重、千鈞為輕的人。也不查明案情真相,便把一干大臣下獄治罪。不分青紅皂白,悉數午門問斬。殺了個把大臣後,便草草了結此案。至于誰是主謀,案件真相如何,便誰也不知。萬歷四十八年,神宗皇帝于**臥榻內,因酒色過度,龍馭上賓,一命嗚呼。于是,太子朱常洛登基稱帝,改明年年號為泰昌,便是明光宗了。

光宗皇帝朱常洛在位就只一年,但是發生在他身上的奇事不少。明朝「三大懸案」無一不和他有關。一個人做皇帝就只做了一年,卻牽出一朝三大懸案,當真也算得震古爍今了。

所謂明朝三大懸案,便是「梃擊案」、「紅丸案」和「移宮案」。光宗皇帝即位後,已是人到中年。他三十九年太子生涯都是在驚愕、恐慌和孤獨中度過,如今到了中年,人不免變得十分神經緊張,精神恍惚。身體也是憔悴多病。自作了皇帝後,竟全然無心打理朝政。白天便是煉丹服藥,修道求仙;晚上則**懷柔,顧問春色。是以,身體愈來愈糟糕,精神愈來愈不正常,病況愈來愈加重。掌管御藥房的太監一日忽然進了一劑湯藥,之後皇帝便狂瀉不止。連著月復瀉了好幾日,本就瘦比黃花的光宗皇帝便就此起不來了。這時,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獻兩枚紅色丹丸給聖上。朱常洛吃了一枚,頓覺精神大好,病況見愈。于是,龍顏大悅,宮女太監歡騰。當晚他便把第二顆紅丸吃了。哪知,轉天便暴斃龍床,駕崩宮中,也龍馭上賓了。這可是天大的案子,那李可灼進獻的紅色藥丸是否有毒?如果有毒,又是誰主使的他?種種疑問,卻誰也解答不來。只因當晚那李可灼便悄然失蹤,活不見人,死不見尸。皇帝身邊的相關宮女太監又都一個個突然暴斃。其詭譎之處,難以言盡。是案最終也無從定讞。這便是「紅丸案」的由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且說康妃李選侍得光宗皇帝生前寵幸,連朱由校——也就是後來的明熹宗,其生母王才人也都因此含怨而死。而年幼的朱由校也是一直被李選侍把持在身邊;諸般侮慢凌虐,不堪之甚。光宗皇帝突然駕崩,一直把持操控朱由校的李選侍便在乾清宮內,意圖挾持幼主,然後垂簾听政。眾大臣們自是料到事態嚴重,情形危急。于是,以左都御史楊漣為首的一干文武,便在皇帝駕崩當日,一齊直奔乾清宮,殿外慟哭求謁,要臨拜亡帝。李選侍如何不知道眾大臣們的意思?自是堅決阻攔。然而,眾文武誓死力爭,李選侍最後只得無奈順從。眾大臣臨拜駕崩了的光宗皇帝後,便求謁皇長子朱由校。見了朱由校後,眾大臣不由分說,便山呼萬歲。于是,朱由校便被眾臣子擁立,數日後文華殿上接受群臣禮拜,登基稱帝。改明年年號為「天啟」。朱由校便是天啟帝、明熹宗。

之後,李選侍依舊死心不改,仍欲控制乾清宮,妄圖垂簾听政。于是,眾臣子奏疏上議,要求李選侍移出乾清宮。李選侍迫于無奈,只得移出了乾清宮,遷住噦鸞宮。不料數日後,噦鸞宮忽然失火。李選侍和她帶在身邊的一位八公主,都不幸遇難。于是,後黨官員便出來紛紛攻訐,指責幼主不道,大違孝悌人倫,致「選侍投繯,其女投井」。並極力彈劾曾經主張太後移宮的眾大臣。因此,雙方派系矛盾漸漸激化,斯須勢成劍拔弩張,朝野間爭斗竟愈演愈烈。可謂︰長安棋局何日了,鼎上烹臠誰先焦?最後,還是朱由校親自定案,駁斥了後黨大臣們的奏議。這便是「移宮案」的由來。

本來明朝三大懸案,雖然案情真相都沒有結果,但也都定案了結。不料,天啟年間,魏忠賢因遭到以楊漣為首的一群東林士子以二十四大罪為名的彈劾,于是魏忠賢惱羞成怒,閹黨便重新挑起了這三大懸案,指責東林黨人是三大懸案的主謀。于是,東林黨人被紛紛下獄。楊漣、左光斗等人悉數被害,慘遭凌遲極刑。魏忠賢對東林黨人極盡迫害,搗毀各地東林書院,波及牽連甚廣。一時,士子無聲,但噙恨淚。君子被刑,豺狼當道。而前文中那御林軍官褚君寶便是被「梃擊案」牽連到其中的。而追捕他的那鐵雲飛等錦衣衛,便是閹黨爪牙。

所謂東林黨,是指明代後期,以江南士子為主的政治集團。推其由來,那是萬歷三十二年,革職還鄉的顧憲成,在太湖無錫,得當地士紳資助,修復了宋代講學的東林書院,與高攀龍、錢一本等一干名學大儒,一起日日講學其中。這些人不止講經論道,鑽研程朱理學;更暢議經緯,宏論天下,評點當世人物,讜言嘉論。一時間,三吳士子爭相趨附,湘楚名流紛紛拜慕。東林書院外有一名聯,世人皆知,便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自萬歷年到天啟年,幾十年間,東林士子廣布朝野,形成獨立的政治集團。他們大多是方正不阿的清廉耿介之士,對朝局多所諮議,對閹黨極力攻擊,發奸?`伏,極得天下間那些有正義觀念之人的敬慕。

然而明朝的皇帝便是,沒有誰最混蛋,只有誰更混蛋。粉墨登場的明熹宗朱由校,那更是中國五千年里皇帝中難得一遇的混蛋。他在位八年,朝政一任不理,全都委系給親信太監魏忠賢。自己則躲在御花園里,成天干木匠活。中國歷代的昏君,凡那等誕謾不經的,往往都會沉湎于某些物事。其中有愛歌舞的,有名的比如陳叔寶;有愛美人的,比如唐玄宗;有愛詩詞的,比如李後主;也有愛書畫的,比如宋徽宗。但是愛做木匠活的君王,古往今來、瀛寰世界便只他明熹宗朱由校獨一個。不過,他的木匠活倒也做得十分精巧出色,藝術水準頗高,假使活于當世,依其才具,或可去倫敦劍橋大學進修,亦未可知。如此說,此君也算生不逢時之至。總而言之,大明朝正是有了這樣的一位昏庸混蛋至極的皇帝,才會有以魏忠賢為首的閹宦集團的阿黨比周、飛揚跋扈、翻黃倒皂、倒行逆施。

自古皇權至尊,天下權柄操于一人,乾綱獨斷。一旦君王昏庸無能或者不作為,便有大權旁落的危險。一旦弄臣掌權,由此必定國亂;致天下動蕩,可綿連數年,能撼社稷根基。漢唐以來,周始反復。所以,大明江山,誠敗于萬歷,亂于天啟,而亡于崇禎。此乃後話。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金陵十七劍最新章節 | 金陵十七劍全文閱讀 | 金陵十七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