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飛出生在北方的農村,確切的說是山村。這里兩山夾著一水,名為麗水。麗水兩旁各有一個村落,河東的村子就是李振飛的家鄉——楊家營子,另一個村子名為西山。
李母講過楊家營子這個村名的由來,據祖輩所言,最初一戶姓楊的人家定居這里,就起了這個名字,代代相傳,難辨真假。
麗水發源于南部山區,由南及北,貫通全縣,流經這里時卻已流量衰微,村子里的孩子們就常常到河里嬉鬧,多半人帶著罐頭瓶,在河里模魚,帶回家去烤食。天氣熱的時候,有的孩子索性在河里洗澡,直到一次上游發了大水,河濤洶涌,卷走了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家長們方才如夢初醒,嚴禁自己的子女再到河里去。但孩子畢竟是孩子,盡管有著沉痛的教訓,隨著時間的推移,腦海中的記憶很快淡去,便又到河里嬉鬧玩樂,家長們雖也口中呵斥,管得卻也漸漸松了。
楊家營子東面臨山,山勢雖然算不得險峻,但卻重巒疊嶂,連綿不絕。李振飛的祖祖輩輩就生活在這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俗語有雲︰「日久生情」,可是李振飛的父母非但對家鄉的山水毫無感情,反而大有厭惡之意,極為渴望逃離這個山里的世界,不料天違人願,雙雙出山未遂,于是這個重擔就壓在了下一代身上。振飛的含義是振翅高飛,振飛還有一個哥哥,名叫振遠,含義自然是振翅飛遠,足見李父李母用心良苦。
也許是受了父母的影響,振飛從小就對山外面的世界有著強烈的向往,終于在四年級時奮勇登上了一座在村子里看起來最高的小山包——大鬧包,然而他還是失望了,因為在山頂上,他所看到……依舊是山,山連著山,一眼望不到盡頭。
「二心很聰明。」幾乎人人這樣對李母說,每次李母都謙虛地笑著,說上幾句客氣話,盡管心里已經樂開了花。小振飛卻不這樣認為,因為他總是忘掉過去的事,而且很難記得起來。
二心是振飛的小名,李母從小一直這麼叫他,使得別的老師也這樣叫他,再使得連同學都這麼叫。振遠的小名則是大心。
振飛上初中時,曾努力回想小時候的事情,只可惜兒時的記憶有如得手後的小偷,早已消失地無影無蹤。對此小振飛很是遺憾——畢竟一個人的童年是最為純真美好的,也是最值得回憶的。倒是李母常常緬懷過去,給振飛講講他小時候的趣事,稍微給他一絲安慰,但令人泄氣的是他對李母所言毫無記憶,就當是听別人的故事。
李母是一名小學教師。近年來教師有了地位,被尊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又稱「陽光下最崇高的職業」,熟知歷史的振飛後來以自己的強項做出解釋,在十年文革中,除了那些鳥盡弓藏的有功之臣外,被整的最慘的怕就是教師了,雖然時過境遷,但國家領導還是有愧于心,所以才給了教師一個虛名,以表安撫。振遠則比較客觀或是主觀地從事情的本質上說,因為當今社會是人才的社會,國家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而人才是教師培養出來的,若是不把教師團結好,後果不堪設想,出于這種深遠的考慮,才給了教師這個光榮的稱號。無論怎麼說,李母終歸得到了「名」。
古來名利不分家,但凡事都有例外,振飛幼時,李母的月工資極低,形同古時的九儒十丐,還得說是小城市的乞丐,可見古今聯系之緊密。對此李母不顧自身利益,反而為國家考慮再解釋,說是因為自己屬于民辦教師,算不上正式教師,得轉為公辦教師後,才能漲工資。
小振飛根本不了解民辦教師和公辦教師有什麼區別,只知道媽媽一天到晚辛苦受累,所得到的工資卻稀少地可憐,就為媽媽很抱不平。幸虧李父拼命多干活,賺的錢比李母多上幾倍,才使得這些年盡管坎坎坷坷,但總算熬過來了。李父是一名木匠,每日騎著一輛自行車早出晚歸,去離家十幾里外的廠子里做工,賺取薪水。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教師的生活水平也水漲船高,隨著物價的不斷提升,促使國家大發慈悲,為教師加了薪水,基本趕上甚至超過了人均生活水平。李母也因教齡時間長,順利轉為公辦教師,所得的工資芝麻開花節節高,于是李母終于得到了「利」。
「名」與「利」仿佛是一對失散多年的兄弟,終得聚首,使得李母振奮不已,也因此對國家感激涕零。知恩圖報乃是人之常情,李母為了報答國家這份加薪之恩,就全心全意投入到為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培養人才方面去。對此小振飛很是不平,主要是因為李母顧此失彼,放在學生身上的精力一多,放在他身上的精力就少了,李母就常常為了學生將小振飛一個人丟在家里——鎖在家里,怕他跑丟了。
小振飛六歲前的歲月幾乎都是在炕上度過的,李母總是把小振飛放在炕上,身邊放些小玩物,就鎖門去學校教課了。等到中午回來,吃過午飯,再把小振飛放在炕上,等晚上回來,如此直到振飛六歲那一年。
——這些當然都是李母後來講給振飛听的。
據李母講,振飛能生下來就是種幸運,當時國家提倡計劃生育,口號響亮而具誘惑︰「少生優生,幸福一生。」而且超生要罰款的,窮的罰一兩千,富的甚至上萬。因為家里太窮,李父李母本來都不想要振飛了,但就因為醫生一句話,改變了李父的決定,使得振飛來到這個世界上,那句話是︰「肚子里肯定是個男孩。」李父想自己倆哥哥都各有倆兒子,憑什麼自己就少一個,于是痛下狠心,堅持要了振飛,盡管被罰一千多塊錢。
李家算是個大家族,不算振飛的祖父輩,光他的上一輩就有三個伯伯,兩個姑姑。振飛的爺爺共有四個兒子、倆女兒。只是一個兒子沒養大,幼年就因病去世了;長子結過婚,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也因病英年早逝了,孩子的母親自己養不活仨娃,無奈改嫁了,帶走那個女兒,留下倆兒子,跟爺爺女乃女乃生活在一起。振飛的二伯也有倆兒子、但有三個女兒。再加上振飛的兩個姑姑各有兩三個孩子,還有從祖父輩算起的旁支、母親那一族的親戚,振飛這一輩的孩子就數也數不清了。
本來家長們都知道應該計劃生育,多生孩子大大增加負擔,但說是那麼說,想就不那麼想了,皆想如果一個孩子中途養不活,或者孩子長大不孝順,那不白養了嘛,為了增加養兒防老的安全系數,寧願被罰款,也要多生孩子,尤其是男孩子。雖然國家的口號是︰「生男生女都一樣」,但在早已根深蒂固的農村人思想里,只有男娃子才能養老送終,女娃子終將是潑出去的水,有去無回。
振飛出生後,李母李父曾有過一次爭吵,為了誰在家看孩子,畢竟孩子剛剛出生,必須有一個人照顧。李父嫌李母工資少,就讓她辭職在家帶孩子。李母一口拒絕,說自己目前雖然工資少,但工作穩定,而且一旦轉正,工資自然就高了,又說李父現在工資是高,但不穩定,廠子時有倒閉,或有黑心的包工頭卷款逃跑的事發生。李父就遇到過那樣的事,有他自己的經歷可以證明。李父被說服,一狠心就辭了職,想反正木工廠那麼多,就是再找工作也應該不費功夫。
李父只在家看了一年振飛,其間養兔子為生,希望能掙一點是一點,只可惜錢沒賺到,反而賠了。一年到頭,兔子突然得了一種傳染病,死個精光。面對著滿院的死兔子,李父李母欲哭無淚,一狠心挑個大的炖著吃了,小的只能忍痛埋掉,雖然養了一年兔子,但養大就賣,夫妻倆還從來沒吃過兔肉,趁此機會總算開了葷。
後來振飛听到這里時怕得要命,說爸媽你們也不怕得傳染病?多危險哪。李母笑笑說當時什麼都顧不得了,就想著不能白養一回兔子,白花那麼多錢,幸好後來也沒什麼事,估計那種病只能傳染兔子,傳染不上人。振飛就叮囑爸媽以後再不能吃病死的動物肉了,一次沒傳染上那是幸運,總不可能次次都那麼幸運。李母笑著應了,繼續講。
當時李父李母吃是吃痛快了,日子還得往下過。李父萬般無奈之下和妻子商量,想再出去干木工,畢竟只靠李母一人的工資,根本養活不了一家人。李母也想不出別的法子,只得答應了。幸好小振飛已大了些,性子很乖,平時不哭不鬧,總一個人在炕上爬著,擺弄李父給他做的小玩物。閑暇時候,李父給小振飛做了些手槍、機器人之類的木制玩物。于是小振飛就一直生活在炕上,在那些小玩物的陪伴下度過自己的童年,直到入學。
小振飛漸漸長大了,到了六歲那年,他終于知道要爭取自己應得的母愛了,于是每當李母上班之時,他就連哭帶鬧,借以增加媽媽在自己身邊的停留時間。李母漸漸失去了耐心,索性把小振飛帶到學校,讓他入了學。
盡管小振飛還不到入學年齡,但李母心想讓小振飛提早入學,不僅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還甩掉了自己一個包袱,一舉雙得,何樂而不為呢?雖然學校規定滿七歲才可以入學,但因李母身份特殊,學校領導自然法外開恩,聲稱凡事都有例外,于是小振飛就提早開始了他的學業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