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蠻王 正文 第十四章 董式傳銷

作者 ︰ 冷戟聖將

第二天不韋城全城狂歡,慶祝張任一行的到來,太守府外面擺起了流水席,供百姓任意享用,食物都是米飯饅頭之類,肉食目前還只能供給新兵訓練。說起饅頭,一經董懿推廣,馬上就被不韋城上下接受,現在已經成為大家的必選早點,尤以城東頭的老徐饅頭最是美味。來吃流水席的百姓絡繹不絕,大多是剛遷進來,還沒安頓好。一開始他們還不敢去吃,見到有人吃才壯著膽子去試下,早有小吏在熱情接待,人們私下轉告,全家齊上陣,小吏伺候地反倒越發恭敬。

太守府內也熱鬧非凡,不韋城頭面人物都到齊了,連那些遷來的酋長長老也在董懿的要求下,被允許入席,張任自是坐在主席,左邊是太守呂凱。費忠雖只是個管家,由于代表的是費詩,被安排在張任右側,其他武將依次坐開,儒生單獨列一席。董懿本來想坐在費忠下首,跟他打听下費彤的消息,怎奈酋長那席無人肯作陪,又是董懿要招來,只得委屈他了。

「座下均為我永昌精英,蒙大家賞臉替我接風洗塵,某無以為敬,先盡此爵。」張任雖不喜排場,永昌郡的一切卻讓他發自內心的興奮。

眾人均站起來聲稱不敢,陪飲了一爵。

呂凱也站起來說了下場面話,「永昌郡百廢待興,賴諸公用命,務必要造福一方生靈!」大家又是陪飲了一爵。

董懿的注意力完全被這「葡萄酒」吸引,才一個月時間,真難為呂義,這野果釀成的酒微黃帶綠,入口微甜,酒香潔淨優雅,比之烈酒又是一番滋味。

「此酒可有名頭?」說話的是一儒生,「甘而不捐,脆而不辭,冷而不寒,除煩解渴。想不到來永昌能品到絕世佳釀。」

「此酒名葡萄酒,葡萄美酒夜光杯。若有翡翠制成的酒器,口味尤佳。」說話的自然是董懿,若想對人進行同化,除了文化上的改造,生活習性也非常重要。

「這葡萄酒已是極品佳釀,那夜光杯能令滋味更甚,真是令人神往。」張既也是一臉陶醉,他博學多聞,知武帝時自西域引進過葡萄酒,滋味在書籍中有記載,尋常人根本嘗不到。

蠻人倒是直接,葡萄酒的滋味看樣子是半點沒品嘗到,鯨吞牛飲,真是暴殄天物,滿桌的菜肴均是董懿設計,漢代的食譜太過單調,尋常百姓能吃飽肚子就不錯,哪有功夫去研究菜肴。董懿這桌菜讓城外的不少禽獸遭殃,以後只怕再無寧日。蠻人也顧不上漢人鄙棄的眼神,一個個大快朵頤,董懿也嘗了幾口,味道一般,這時代沒有那麼多調味料,董懿也不是什麼大廚。眾酋長現在是真的很欣賞董懿,這個漢人不像別的漢人,是真的將蠻人視為一體。

席間大家都吃的無比暢快,呂凱也趁機把商量好的措施安排下去,李三狗和李柱子被任命為警備司正副司長,李鐵牛被任命為稅務司司長,董懿嫌三人名字太土分別取名李宇、李軒和李剛(這個有點搞),三人當然是喜出望外。其他司長暫時沒合適人選,由呂凱兼任。張既雖覺得不妥,他初來乍到,也不好指斥。

張任也借機把軍隊的改革措施推行下來,方案是董懿連夜寫好的,雷銅冷苞楊懷高沛均為團長。永昌新兵的名字也想好了,董懿推薦了幾個名字,張任最後拍板為「無當飛軍」。這支部隊9成士卒由蠻人充任,這麼安排實在是居心不良,永昌蠻人本就稀少,抽調這麼多壯丁入伍,算是釜底抽薪,那些酋長就算想鬧事也沒辦法。當然安撫的工作肯定要做,酋長們願意入伍者都從營長干起,不願入伍者引導他們經商,給予優厚政策。

招兵的工作異常順利,當天就有2000人報名,篩選的事由呂義全權負責,標準還是以前那樣,只選樣貌樸實,身體健壯者。以前想參軍的只為管飽,現在不一樣,凡參軍者均不用納稅,兵餉不減,這政策太具煽動性,以至于被篩掉的百姓聚集不肯散去,呂義把民兵的招募政策說了一遍,大家見這個民兵待遇雖比無當飛軍差不少,好在也能免一半賦稅,平時能照常生活,紛紛表示願意應征民兵。

永昌郡的各項政策都以條文的形勢頒布出來,不用說均出自董懿的大腦,主要內容無非鼓勵百姓保住現有生活。法律方面牽連太廣,暫時只好拿出高祖入咸陽的那套「約法三章」,太多了這些蠻人反而混淆;稅收方面董懿打開始就沒計劃征收人頭稅,這點錢他真看不上,不過整個漢朝都在征收,現在當做一項從軍優惠政策,效果斐然。

50名儒生被安排在新造好的軍舍里,張既非常滿意,永昌郡比他想象中要好的多,百業興旺,次序井然,假以時日成都也不過如此。今次跟他一起來的大多是張姓子弟,還有部分是張氏弟子,來之前堂兄反復叮囑過,一切听董都督吩咐,正思慮間,人報董都督來訪。

跟董懿一起來的還有呂凱,呂凱忙的要死本想推托,董懿認為他還需要徹底改造,因此強行拽著他同來。

眾人分賓主坐好,董懿開門見山,「張先生家學淵源,不知打算怎樣教化百姓?」

「子曰︰有教無類。蠻人不知禮儀不習王化,在下打算教導蠻人識字知禮,禮成則知王化。」這個問題張既早有準備,當下侃侃而談,眾儒生听得也是欣然點頭。

「那什麼叫有教無類?」

「人有智愚有賢有不肖,通過教育能消除這些差別。」張既想了想說道。

「我听說夫子的‘有教無類’只對送了臘肉而且他不討厭的人有效,樊遲請問農事,被譏為小人。」董懿神色自若,「請問何為小人?」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道德高尚,小人則寡廉鮮恥。」有個儒生忍不住,出言反擊。

「儒家口中的人不是君子即是小人,那張先生認為我是君子還是小人?」

「董都督自然不是小人,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正是君子中的表率。」張既微一錯愕,坦然說道。

「按夫子的標準我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我妄動干戈,到處征利,破壞夫子留下的禮法,這樣也算君子?」

張既一陣語塞,君子講求以禮服人,這個董都督明顯崇尚暴力,听說反抗的酋長都被處死,但也不好反駁自己剛才的話,正猶豫間,董懿上來劈手就是一巴掌。打得張既暈頭轉向,正要發怒,旁邊的呂凱也是目瞪口呆,方才听他們辯論他還覺得挺有意思。

「張先生現在覺得我還是君子嗎?」董懿笑嘻嘻地望著張既。

張既修養雖好,這下也忍不住了,「君子動口不動手。」

「人吃五谷雜糧,本無差異,硬要分出君子小人哪里分得清?」董懿正色道,「君子愛仁,對于不喜歡的人則冠以小人之名,你覺得公平麼?」

張既啞口無言,這些道理他從未想過。

「張先生認為君子的抱負是什麼?」

「齊家治國平天下,」張既想也沒想月兌口而出。

「不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個確實是君子所為。」董懿臉上又掛著招牌式的微笑,「現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張先生認為是什麼造成的?」

「朝廷奸臣當道,朝政腐敗,加上天災,因此才有黃巾暴亂。」張既對眼下的時局也很是憤慨,他一個小小儒生也沒奈何。

董懿肅然起敬,看樣子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還沒有被閹割,敢直斥君王失德,諸子百家到現在也就200年不到,儒學雖被尊為正統,遠沒有明清時代那麼有統治力。又跟張既提了幾個問題,張既覺得自幼所學的儒家經典漏洞百出,他神色迷茫,不知道錯在哪里。其他儒生也是一臉茫然,今天的辯論給他們的沖擊太大。

「當官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治下的百姓安居樂業,幸福安康。」董懿總結道,「我有一言,諸公謹記︰讀書人的使命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中國古代每到改朝換代都是禮崩樂壞、道德淪喪,東漢末年也是如此,這個時候推廣後世那套,也有點方便。呂凱聞言也是閉目凝思,他跟董懿共事的時間最久,之前一直搞不懂董懿的行為準則,今天听他這番道理,再結合他平時的言行,模模糊糊也有點頭緒。

董懿知道今天的言論實在太過激進,也是在東漢末年,如果是宋朝或明朝,準被那些士大夫唾沫淹死。當下也不再多言,留下眾儒生在那沉思,跟呂凱一道離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三國當蠻王最新章節 | 混在三國當蠻王全文閱讀 | 混在三國當蠻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