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曲 第七章 歲歲年年人不同(下)

作者 ︰ 皓月未央

幾人仔細盯著他手上的筆,第一筆左上角「豎」,

第二筆先是一「橫」,

然後頓住回折,

再下面拉長的一個「萬」字……

不用看下去,眾人也猜到這是個什麼字,陳越之父陳立的臉馬上沉了下來,他就是用腳趾頭都能想到接下來寫的會是什麼。好小子,都敢回嘴了!

看著一旁老父親似笑非笑地望著自己,眼中似乎還帶著一點幸災樂禍,更是覺得顏面無存,只是自己又不好當眾發作,只能咬著牙瞪著自己的兒子。

這時第二個字已經寫好,是一個「別」字,稍稍與後世的「別」有些不同,不過意思大致是一樣的。

一二兩個字寫完,就是一旁的張小乙也能說出後面寫的會是什麼——「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果然,不過片刻,陳越寫完最後一個字,收了筆掛在筆架上,對著宣紙吹了吹未干的墨跡,九個大字赫然在目,正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滿意地看著桌上剛剛完成的作品,陳越得意地抬起頭來,剛好對上陳立那雙要吃人的眼楮,嚇的打了個寒噤,連忙拱手肅立到一邊去。

也是陳越習慣了前世的思維,對繼承來的記憶不夠在意,不然他就會知道在這個以孝治天下的大宋,家長的訓斥絕對不是如他前世一般可以隨意反駁,這一幅九個字不論在場的誰看來,都是他對陳立之前的斥責心存怨望,以之來諷刺陳立。

陳岩仔細看了一遍陳越寫的字,滿意地點了點頭,首先發話︰「尚文啊,字確實寫的精妙,但是汝父先前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孝經》聖治章第九中聖人雲︰‘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可曾記得此句的意思?」

陳越聞言面色一肅,恭聲朝陳立行禮道︰「孩兒知錯了。」雖然他前面寫這句話的含義只是想告訴別人他不再是從前那個陳越了,完全沒有想到這麼九個字就可以提高到上綱上線的程度,不過這時候解釋還有用麼?這種時候明顯是「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見兒子態度還算不錯,陳立的臉色稍稍好看了一點,不過還是哼了一聲︰「念你今次字練的有些長進,我也就不為己甚,回去用宣紙公公正正地把《孝經》抄一遍,然後裝訂成冊,過兩日元宵燈會時寫不好就別去了。」

書法練字的時候其實一般不會直接用宣紙,一來價格太高,二來也有為了讓人養成好習慣的意思,所以平時練字多用毛邊紙,這時候讓他用宣紙來抄,是要他當做正式的作品來完成了。

「咳咳,那個……裝訂好之後送到我房里,老夫要親自驗看。」陳岩適時補充了一句

陳立偷偷翻了個白眼,然後換了副表情恭聲道︰「父親大人年事已高,應該多多休息調養,怎麼可以再理這等煩心事?還是兒子來吧。」若是自家兒子把整本《孝經》都抄下來還能保持今日的水準,那還真是一本好東西,若是被老父親拿去了,那可就不好再開口討要了。

「嗯?你可是嫌老夫老的不曉事了,管教不得孫兒?」陳岩眉毛一挑,長年做官留下來的威嚴自生。

「兒子不敢……」

見自家父親有些尷尬的站在一邊往自己這邊看過來,再看看老爺子顧盼自威的樣子,陳越趕緊上前一步,好歹先緩解一下氣氛將功補過,于是便硬著頭皮道︰

「文字一道,向來是型由心證,各人有個人的看法,所謂兼听則明,不如我就一式抄兩份,祖父與父親分別訓斥教導如何?」這話可是言不由衷到極點了,其實他最想說的就是把祖父陳岩用《孝經》教育自己的話重復一遍給父親大人听一听……

「嗯,也好,你先回去吧,過幾日抄好了送過來便是。」陳岩點頭,又揮手讓陳奇和張小乙一起出去。

等三人行了禮退出房去,陳立立馬皺著眉頭道︰「大人,你怎麼看?」

陳岩模了模胡子,眯起眼楮看了桌上陳越留下的字好一會後道︰「以前尚文見了你我都是兢兢戰戰,吾觀他今日今日氣度不凡,言語有據,倒是和從前大不相同了。」

陳立望了望門口的方向,接口道︰「豈只大不相同,簡直月兌胎換骨,若非之前有小廝來報說他在福泰樓當眾羞辱了鄭家的小兒,我還不曾在意,現在想來,自尚文大病初愈之後所言所行便如同換了個人兒一般。」

陳岩擺了擺手說︰「吃一塹長一智,想來經歷了前些日子的幾樁事後總是該有些曉事了,只是這字……平日尚文的功課都是你驗校的,從前可有這般筆力?」德用是陳立的字,名立,字德用。

陳立搖了搖頭︰「別說寫得如今這般精深,怕是連中平都算不上。」

「這……」陳岩拿起桌上的宣紙,用手抖了一抖,「不合常理啊,這字布局精妙,寫的也是大氣磅礡渾然天成,若非親眼所見我也不信會是家中小兒寫的,難道是被那香爐砸的開了竅?」

「也只能這般解釋了……」

「也罷,是以前深藏不露也好,如今開竅也好,終歸是好事,你這些時日多看著點,若他當真是浪子回頭,找個時間去與韓家說和說和,早日把婚事重新安排一下,省得再生出什麼是非來。」

「好,過了元宵兒子便去辦。」

「還有,今日福泰樓上尚文說當日是那鄭家小兒做出來的好事,你也去查清楚,若是當真如此,少不得要他們給個說法!」陳岩之前說的平平淡淡,說道這里的時候突然目光一凝,使得一旁的陳立也為之一凜,「須得讓人知道,我陳氏一族也不是好相與的!」

「是,兒子知道了」陳立拱手回道。

=========================================

ps︰宋代有很多稱呼與自稱和現在的語言習慣差別很大,之前查資料的時候搜集了一點,到時候找一篇簡單明白的貼到作品相關吧。

ps2︰要是還看的過去的話麻煩各位看官收藏一下,這個真不要錢,拜謝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宋曲最新章節 | 宋曲全文閱讀 | 宋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