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秋屏覺得自己的這個想法非常有意思。
關于從漢獻帝的角度開啟整個三國故事這一點。
不過就像是所有涉及年齡較小的演員時一定會出現的問題一樣,小孩子,大部分時候是不會看大人的眼色的,神煩。而成秋屏是個脾氣不算好的人,她最討厭的事情就是在自己劃下道道之後別人還有意無意去踩線,在這樣的情況下,她是一定會發飆的,不管對方是小孩還是什麼人,她的感情沒有豐沛到對太皮實的小孩子產生太多的包容。
所以在之前試鏡漢獻帝的表演人選的時候,成秋屏給出的先決條件第一條就是听話。不是所有小演員都能做到馬蒂爾德那樣驚艷的程度,但是至少他們可以不要太煩人。
漢獻帝其實活了不少年,這個人物經歷的時間跨度不少,從九歲登基到五十幾歲死去,成秋屏並沒有打算完整地拍攝他的一生,作為一個引子,最關鍵的就是漢獻帝的少年,幾歲到十幾歲的這段時間。所以小演員這方面,就非常重要了。
第一階段的登基前後時期的漢獻帝,是一個叫做李喬伊的孩子來表演的。
一听這個名字就知道這個李喬伊是個混血兒,一開始成秋屏知道的時候,還有點擔心對方的外貌是否會顯得過分西化,和三國的要求出現差距。不過在見過本人之後,她就放下了這份擔心。李喬伊是一個相貌干淨,輪廓分明的小帥哥。他的長相是典型的混血兒相貌,比起東方式的五官略顯深邃一些,倒沒有什麼太過出頭的西方特色。關鍵是李喬伊的性格很好,乖巧懂事,不用別人說太多,很多事情他自己就已經明白。
總的來說成秋屏對于李喬伊的好感挺高的。當然這並不排除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李喬伊明擺著是她的fans的緣故。
在他進入劇組之後,經常見到的就是一群怪叔叔怪阿姨偷偷圍觀小帥哥,看小帥哥以各種方式接近導演企圖說上兩句話之類的。更有甚者專門拿這件事逗弄小帥哥,逗得他面紅耳赤,被一群怪阿姨親了又親。
幾乎大家都樂于見到李喬伊,除了少數幾個人。
比如說易水輿,比如說寧朗,比如說曹桓,比如說越離瀾。這幾個人的統一思想是,把成秋屏這麼一個根本就具有了成熟思想的人和那麼一個小孩子牽扯在一起,根本是拉低平均水準嘛。
且不提這是什麼邏輯,也不管各人心中的想法。總而言之,在經歷了好一段時間的波折,甚至是全國性的大型試鏡,甚至試鏡內容也掀起了風波,讓一群從前根本沒有任何知名度的人居然開始有了自己的fans之後,這部成秋屏版本的三國,總算是開始了它的拍攝。
有一件事,成秋屏在真正開拍之前對于三國的軍隊人數這件事非常猶豫。因為事實證明,除了大秦,沒有任何一個朝代能夠在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拉起幾百萬人的軍隊呼嘯滄桑。所謂曹軍八十萬,純屬作者吹牛皮,也不排除有內不知道多少人,對外號稱多少萬人的情況。如果處于考據和真實的話,成秋屏就勢必要精簡原著中對于軍隊人數的描述,而且冷兵器時代的信息傳播速度,也不可能通過指揮的方式操縱幾十萬人。
但是如果要削減人數的話,真實的人數是多少呢?有什麼證據呢?成秋屏在這一點上徹底卡殼。沒有什麼好說的,成秋屏敢說就是自己開了過目不忘的金手指,也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她對于這方面太過陌生,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去推論。甚至基礎的能夠拿來推論的信息她也是沒看過多少的。如此這般,就算是她想考據也沒地兒考據去啊!沒辦法,最後成秋屏果斷還是采用了原著的大略數字,至少這個她記得一些,而且還可以拿「號稱」這個詞來解釋一切是怎麼回事。
不過戰爭是後期的事情了。當前的劇情,還是文戲多。
面對小孩,成秋屏習慣性地講戲講得更加細致,以免對方僅僅憑借他的理解能力無法展示出更加真實的細節。
成秋屏的三國的開頭,是從何進掌大權之後開始的。不過前面的情節展現得比較簡略。關于靈帝在劉辯劉協之間猶豫,最後選擇了劉辯為帝這一點在影片中多半會用旁白和字幕來表現。所以故事一開始就是少帝劉辯的舅舅何進執掌大權,為了爭權和宦官們產生的一系列斗爭。
按照成秋屏之前完成的劇本,影片開始的第一幕就是何進捕殺蹇碩,而且是直接的斬殺畫面,然後將是宦官方面對此憂心忡忡,于是開始密謀,最後張讓、段珪等殺死何進。緊接著袁紹、袁術和何進的部將帶兵反攻,殺死大量宦官。由于宦官方面無力還擊,最後只能挾持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逃走。從這個地方開始,劇情的視角就會轉移到劉協方面。站在他的角度看這戰亂。
「你是劉協,自幼就是身份高貴的皇族,甚至差一點就成為了皇帝。但是你的年紀還小,雖然因為生活的環境明白很多事情,卻被這接連的事情擾亂了心緒。你不知道一切是為什麼發生的。而突然被宦官劫持,你應該是驚恐不安又帶著點糊涂,隱約已經有了一些不好的想法的。懂嗎?」。成秋屏對李喬伊說著。她個子長得慢,要到十六七歲的時候才會猛躥一截兒,不過面對一個十一歲的小男孩,她還是挺有身高上的優勢的,至少在說話的時候,俯視對方是必然的。
認真地听著成秋屏說戲,李喬伊在自己隨身的小本子上寫下他認為的重點,看著成秋屏點頭表示自己記下來了。
「一定要記清楚要點,迷茫又通透,似懂非懂。」成秋屏再度強調著。劉協登基的時候才九歲,一切實際上是在他還無力挽回的時候就已經發生了變化,所以他的視角一定要是這樣模糊的,看不出有什麼傾向,甚至不明白旁人是在為了什麼爭斗。而這樣的視角在劉協漸漸懂事之後,回憶起來才會有一種異樣的痛苦,因為回憶過去,他竟什麼也不能做,眼睜睜看著漢家天下淪落如斯。
馬上要拍攝的這部影片的第一個鏡頭,是董卓在紛亂之後迎回少帝和陳留王。說是文戲,實際上卻還是帶著點武戲的尾巴。
飾演少帝劉辯的是一個自幼學習戲劇的少年,因為他的經歷,所以在听從調配和表演上,這個人都顯得很不錯。就是有時候不自覺會展現出一些戲曲的習慣,比如說身段走位之類的。這一點在之前就經過特訓,免得在表演的時候出了岔子浪費膠片。
「《三國》第一場第一幕,開拍!」
隨著場記的聲音,第一次拍攝總算開始了。
喊殺聲響起。
按照成秋屏最開始的分鏡劇本,鏡頭先拍攝了幾個交戰的畫面。兵器交擊,士兵受傷,箭雨蓬蓬。這是鋪墊,這個開頭和以往的幾個涉及了戰場的開頭不同之處就在于,幾個簡短的鏡頭之後長鏡頭對準的方向。
飾演董卓的演員是試鏡的時候挖出來的不得志的話劇演員。混了話劇圈幾十年都沒能怎麼出頭,最後轉為幕後。但是他的表演方式就和寧朗一樣,是適合電影的,不適合話劇的。至少他在表演董卓的時候,顯得非常有神韻。
只見他騎著駿馬,並沒有站在原地不動,而是持著寶劍不時砍殺兩人。他的身旁,兵士們也在拼殺。但是這一場拼殺分明就是董卓佔據絕對優勢的。
忽而,董卓眼楮一亮,縱馬向前,放在側面的攝像機立刻開始工作,從側面拍攝著董卓向前追擊一個宦官,然後一劍從背後洞穿這宦官的心髒的模樣。
而就在這宦官前方一點,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就縮在牆下,愣愣地看著向自己兩人跑過來的那個宦官被洞穿了胸口,慢慢倒下的樣子。而抬頭,背對日光,看不清臉上表情的董卓居高臨下地俯視著應當是大漢帝國至高者的兩位皇族。
就好像有什麼東西從這一刻開始不同了一樣。
這樣奇妙的氣氛維持了片刻,然後董卓翻身下馬,理也不理那宦官的身軀,徑自向前,行禮,「臣救駕來遲!」卻沒有說自己有罪,也沒有請人恕罪,倨傲之意分明。
兩位皇族都有點愣愣地,但是在這一刻,作為少帝的劉辯似乎是受不住這樣的刺激,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董卓的臉上不動聲色,只有眉毛輕輕往上抬了抬。
而劉協卻在這個時候強自鎮定了下來,雖然生澀,卻有禮有節地說︰「將軍請起!」他還不知道董卓是誰,因為他不是皇帝,因為何皇後何將軍刻意讓他遠離政治。
董卓站了起來,眼神在劉辯身上掃過,然後停留在劉協身上,俄而一笑,「馬匹有限,請陛下、陳留王與臣等共乘一騎!」
他沒有等到這兩位皇室成員回答,將劉協抱上自己的馬,讓部下帶上劉辯,就從這里打馬離去。(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隆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