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麼雄壯彪悍的軍人啊,唉!……」張銳看到車上之人時,那人正在車上看著他。他的話語中既有贊嘆也有嘆惜。片刻,張銳消失在人群中,藤原秀真才拉上了窗簾。
藤原氏作為扶桑最大的權門貴族,長期得到扶桑小皇的優厚封賞。以接受「職分田」、「位田」、「職封」、「位封」和臨時賞賜的名義,獲得大量土地、勞力和財富,富甲一方,還通過與扶桑皇室的聯姻取得了外戚身份。
藤原秀真今年三十三歲,是扶桑國貴族藤原氏家族中的一員。他從小仰慕天朝上國,年齡越大越痴迷于漢文化,夢想有朝一日能去天朝上國。為此他發奮學習、刻苦讀書,終于獲得了到帝國中央大學留學的資格。
來之前他擔心自己是外國身份,會被帝大的漢人歧視,同時他又夢寐以求想加入漢帝國,于是給自己取了一個很中國的名字——劉效國。四年的留學生涯,讓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漢帝國。即使漢帝國現今在走下坡路,不能與往日可比,在他的心目中仍是最強大、最美好的國家。
畢業後,藤原秀真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大漢國,回到扶桑。由于他的家族在扶桑地位顯赫、高貴,他的學歷不凡,在漢帝國留學期間結識了不少漢朝廷未來的官員,所以被扶桑皇室視為明日之星重點培養。
在不到十年間,他先後擔任過彈正台、隼人正、頭、玄蕃頭,直到到現在的宮內少輔,可以說是平步青雲、年年高升。今年年初,他升任宮內少輔。宮內少輔即國家外交部的副部長,相當與漢帝國的禮部禮賓司的外郎,是從三品的朝廷大員。不久,因駐漢帝國使節任期已滿,他便被任命續任此職來到漢帝國。
五日前,他剛剛抵達上都。看到離別已近十年的上都城。心中感概萬千,激動得差一點落淚。「景物依舊在,只是人漸老。遙望上都城,方覺天地小。」他的詩詞在漢帝國來說,不能登大雅之堂。可在扶桑,卻是人人仰慕、名聲赫赫的大詩人。他的詩賦。被人奉為經典廣為傳播。此時有感而發,于是即興賦詩一首。
物還是那物,人卻非那人。劉效國來到上都之後,還沒有遇到一個往日地朋友。听說陸斐還在外地任職,現在已經是郡守。高照山,別提這小子了。當初就看他不是個好東西,現在果然成了匪首之一。劉效國對的自己的先見之明。甚是得意。
而張銳的改變是幾人中最大的,也是令劉效國最不敢相信的。往日高才學子,今日竟成了帝國內威名遠揚地猛將。而且對敵冷酷殘忍,手段血腥。劉效國剛到,就得知張銳也在上都授餃。
二十四歲的將軍,授皇家勛章,同伯爵待遇,得皇帝賜字封號,可以說張銳前途一片光明。扶桑國最崇尚的就是大丈夫氣節和男兒的血性。張銳在戰場上的表現深得劉效國的敬佩和景仰。
劉效國很想去會會這位老友,可惜剛來上都,很多事情需要交接。一直沒有得空閑。昨日有了空,卻打听到張銳去給帝國丞相拜壽,沒在驛館。
劉效國也想去給獨孤信拜壽,趁機結識一些帝國的官員。可惜他沒有接到邀請函,冒失地去。很有可能被拒之門外。他知道帝國有法令。外國使節不能借祝壽、婚宴等名義私會帝國官員。
劉效國只得等候張銳今天返回上都後,再去拜見。沒料想。今日一早,他就得到消息,說漢帝國地朝廷大員們都紛紛進入外朝,大概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劉效國等使節,除了是處理各種外交事務外,最重要的一個使命就是打探情報。
作為漢帝國屬國,扶桑打探漢帝國的情報也並不是出于惡意。得到準確地情報,就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對維持漢帝國關系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令他失望的是,漢帝國封鎖消息很有一套,幾個監察部門並不是飯桶廢物,探听了一陣,結果劉效國還是一無所知。
正當劉效國暗自猜測之時,得到了漢帝國政務院禮部禮賓司的通知。通知函上說,今日十一點,將在禮賓司向各國宣布一條消息。劉效國忙更換衣衫,出門直奔禮賓司的辦公衙門而去。
路上一直揣測,會宣布什麼消息呢?無意間看見路邊站立著一個威武的大漢,身穿帝**服,雖沒有看清他地軍餃,不過單看模樣也知道此人是久經沙戰的勇士。
劉效國擔任過隼人正,也算帶過兵。隼人是扶桑國內的一個部族,生活在九州南部。這個族地男子行動迅速,非常勇猛,所以被特征為宮城警備,隼人正也就是這支部隊的長官。
那些所謂勇猛善戰的隼人族勇士,比之帝國的軍人的威武,可就差遠了。看著那名漢軍,劉效國不由感慨萬千,什麼時候我們地軍人也能有這種氣勢就好了。他沒看出,此人正是與他近十年未曾謀面地張銳。
而張銳是將劉效國認出,卻沒有出聲叫他。一則張銳見各國使館馬車結隊而行,此去必有要事,自己也不好打擾。二則,自己現在是將軍身份,在大街上隨意叫住一個外國使節,一起高聲交談,這要是到監察部去,又會惹上不必要的麻煩。三則,太尉讓自己立即離開上都,張銳就是現在叫住劉效國,也談不上幾句話。
張銳等馬車通過之後,匆匆趕往驛館,帶上鄧三耀等親兵,馬不停蹄出上都北城而去。而劉效國地馬車,則繼續駛向自己的目的地。這一錯過,兩人又是數年沒有再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