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時空之中國崛起 正文 第一百二十章 喜訊

作者 ︰ 天花板

一封電報,讓劉一飛的獵艷大計化為了泡影,讓臉色潮紅、害羞不已的黃鶯飛也似地逃到自己的房內,關緊房門,打死也不出來了。不過,劉一飛倒是一點兒也不惋惜,他完全被這封電報的內容吸引住了。

今天下午,固定翼飛機的第三次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這說明,活塞式發動機的性能已經得到了檢驗,完全可以達到實戰的要求。現在活塞式發動機的功率已經達到了七百馬力,這在整個世界,幾乎無出其右者。排名第二的搶先得到中國技術的美國佬,其發動機的功率也只有八十馬力左右,跟中國人相差實在是太遠了。

如此的馬力,雖然無法研制出足以讓哥幾個滿意的飛機來,不過,在這個年代,是完全夠用了。由于現在空中幾乎沒有對手,敵人的固定翼飛機想要研制並投入實戰,不知道得等到猴年馬月,所以,第一架飛機並不是戰斗力,而是低空俯沖轟炸機。這種飛機,其設計靈感來源于原世界德國的斯圖卡低空轟炸機,那可是原世界二戰時有名的空中凶神,在二戰初期,給英法等國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可以說,二戰初期,德國人之所以能夠長驅直入,除了其裝甲力量雄厚外,斯圖卡低空轟炸機所起的作用,一點兒也不比坦克差。

斯圖卡低空轟炸機的發動機功率是一千一百馬力左右,以中華共和國現在的發展水平,起碼得再過半年左右才能夠達到,甚至于更晚。畢竟,發動機的研制,每提高一些功率,所耗費的精力就要大上不少。也因此,這架實驗機的性能,跟原世界的斯圖卡相比,還是差了一大截。

這一段時間來,劉一飛一直在關注著飛機的試飛,他對這架轟炸機的性能,自然是了如指掌。最大速度三百五十千米每小時,最大巡航速度兩百五十千米每小時,常規巡航速度一百五十千米每小時。在常規巡航速度下,這架轟炸機的巡航半徑是四百五十公里。也就是說,從台灣出發的轟炸機,不但可以控制整個福建,而且,往北可以打到浙江中部,往南可以打到廣東的潮汕一帶。武器裝備也相當不錯,擁有兩門三十七毫米機關炮,一挺七點六二毫米輕機槍,還可以攜帶六百公斤重的航空炸彈,端得是威力非凡。

經過近半年的建設,飛機生產線所需設備也已經完全生產出來,並且已經到位,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能力。只要實驗成功,這條生產線就可以直接投入使用。按王衛國的話說,只要實驗成功,他們馬上就可以組織生產,一個月生產出質量保證的十架轟炸機,是完全可以保證的。至于飛行員的訓練,早在幾個月以前就開始進行了,只要有了足夠多的飛機,他們馬上就可以投入實戰訓練,一個月左右就可以出師。

更讓劉一飛滿意的是,此次以及先前的兩次試飛,都沒有引起西方國家的注意。共和國有意識地把西方各國的外交官安排在山清水秀的新竹一帶,而在其它地方,則對洋人進行某種程度的控制,使得他們不能如在大清那樣,想上那兒就上那兒。飛機試驗場以及其它高精尖武器的實驗,都是在飛來峰下的小塊平原上進行的。飛來峰及周圍幾十公里內,嚴禁外國人進入,就連山高林密的台灣西部,也不允許外國人隨意進出,這就保證了武器研制的秘密進行。就拿此次低空轟炸直升機來說吧,三次試驗,都是在台灣西部一帶進行,洋鬼子們一點兒風聲也沒有得到。

而且,由于活塞式發動機獲得了進展,其它武器裝備的研制也大幅度加快,特別是,超輕型坦克的研制,已經進入了收尾階段,只等著測試了。活塞式發動機只有七百馬力,以這樣的功率,想研制出重型坦克是可以的,不過,性能必然受到影響,特別是速度和戰斗半徑,肯定會大幅度減少。而且,現在外國佬根本就沒辦法生產出相應的陸戰利器來,再加上煉鋼廠生產出來的鋼材還沒有完全達到要求,所以,對坦克的研制,側重于超輕型方向。一來,是為了打下扎實的基礎,為以後研制更多更重的坦克做準備;二來麼,現在共和國運輸力量有限,這種超新型坦克可以較快地送上戰場,對地形的要求也不是很嚴格,正適合現在共和國的需要。

超輕型坦克的重量只有十噸,最高速度四十公里,以二十公里速度巡航的話,作戰半徑可以達到兩百公里。這樣的性能,跟後世的那些坦克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就算跟原世界二戰初期的坦克比起來,差別也太大了。但是,對現在的各國陸軍來說,這樣的性能已經完全夠用了。

這種輕便型坦克的產量不大,一個月約為二十輛左右,如果充分挖掘潛力的話,一個月完全可以達到五十輛的規模。不過,由于這種坦克是過渡型的坦克,預計的產量不是很大,按劉一飛的計劃,能夠達到三百輛就夠了,沒有必要擴大產量。這種型號的坦克只要能夠應付幾年的戰事就行了,等過了這幾年,這種坦克只能充當訓練坦克使用,有個三百輛就夠了。再說了,現在共和國所需鋼材都是從外國進口來的,並不是王衛國他們所需的鋼材。用這種鋼材來建造坦克,防護能力差了點兒。既然這樣,倒不如先建小型的算了。這種坦克,對抗海軍的大口徑火炮自然是不可能了,就算是陸軍一百毫米以上的火炮,它們的裝甲也擋不住。不過,一百毫米以下的火炮,倒是用不著太放在心上。特別是現在世界上強國所使用的陸戰火炮大部分是七十多毫米口徑的,這種坦克正好適用。

有了坦克,裝甲車自然也少不了了。此次生產的仍然是輕便型裝甲車,裝甲薄了點兒,不過,多少也能載一個班的士兵及其裝備。為了與坦克配合作戰,裝甲車的速度和作戰半徑跟輕型坦克的幾乎一模一樣,還配備了兩挺機槍,裝甲車的側面還各留了五個槍口,士兵們可以從槍口中進行進攻。

有了飛機,航母的出現也不遠了。航母的設計圖已經拿出來了,所用的設計藍圖,是美國二戰時使用的航母,設計噸位是三萬噸左右,可以裝載一百架各式飛機。不過,這玩意兒,離生產出來還早著呢。飛機是有了,能夠在軍艦上起降的飛機還沒有拿出來,最起碼還得再過幾年時間。而且,想造三萬噸級的航母,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在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軍艦也只有一萬五千噸左右,共和國想在沒有任何基礎的情況下造出三萬噸級的軍艦,的確是太異想天開了點兒。不過,這對劉一飛來說倒不是件難事,在劉一飛的計劃中,只要在一戰以前擁有足夠多的航母就行了,用不著這麼早就讓這種末來的海上霸主亮相。既然如此,共和國完全可以慢慢地打好造船的基礎了。

此次拿下福州船政局,對共和國來說可是一件大事,船塢有了,技術人員有了,基礎設施也相當的不錯。清政府在福州船政局上面還是下了不少功夫的,那些基礎設施,都是相當不錯的。其實,福州般政局在剛剛開始的時候,還是頗有一番氣象的。只是,再有氣象,再有奮發圖強的主官,面對著清政府這艘眼看著就要沉下去的大船,也只能徒呼無奈而已。斷斷續續的經費,貪污無能的手下,朝廷的無端干涉,這使得福州船工政局在輝煌了幾年之後,立刻就陷入了絕境,雖有那些洋務派大臣極力維持,也只能勉勉強強過日子得了。

有了福州船政局,再加上從英國那邊摳來的造船設備,劉一飛相信,共和國的造船事業很快就可以走上正軌。現在,對劉一飛來說,最最關鍵的就是燃油問題了。軍械庫里面的燃油,就算是精打細算,也頂多只能支撐到明年初,沒有燃油,所謂的飛機、坦克和裝甲車,都只不過是一堆廢鐵而已。不過,這問題也不大。早在兩個月前,共和國所雇佣的外國堪探者,就在南海一些屬大清的島嶼以及菲律賓國內發現了好幾個油田,這其中,南海各島油田的存量非常大,足夠共和國用上幾十上百年了。其實,表面上,這些油田是外國佬發現的,可是,要是沒有王衛國他們提供的信息,那些外國佬就算再能干,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發現這麼多的油田。對王衛國等人來說,這些個油田的數據都在自己的腦海里面,連具體位置、存量、能夠達到多大產量都是一清二楚的,隨隨便便指點一下就行了。原油是有了,只要德國佬的煉油設備一到位,就可以進行大規模的開采。初期的產量也不要求很大,一年能有個十萬噸就行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異時空之中國崛起最新章節 | 異時空之中國崛起全文閱讀 | 異時空之中國崛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