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靈大帝 正文 第十三章 真人面前不說假話

作者 ︰ 大石浪

第十三章真人面前不說假話

牛弘想了一下,對劉洪說︰「那是因為有地心引力。地心的引力把人、動物和其它東西吸引在地面上。因為引力來自地心,所以人不管在郭煌、東萊、交州還是在遼東,都可以在地面上站直。來自地心的引力使汪洋大海的表面也是個球面,而不是平面。」

劉洪不是一般的人,面對這樣新潁的觀點也沒有抗拒,而是陷入了沉思。一會兒,劉洪面帶微笑,有點自嘲地說道︰「陛下道出天機。微臣自負聰慧,實則愚不可及。」

牛弘松了一口氣,剛準備把劉洪引導到地面定位上去,誰知劉洪的問題又來了。

「那月亮為什麼不會掉下來呢?」不愧為搞天文的,劉洪的思維又從地面飛到天空去了。

「愛卿請看」,牛弘借用剛才顯示單擺振動的道具,抓住吊繩的一端把錢幣在空中打起圈圈來,手一放錢幣就飛了出去。

「做園周運動的物體具有離心力,沒有吊繩拉住,就飛出去了」。牛弘說道。

劉洪象現新大6一樣,全神貫注地觀察,思考。

「月亮是在圍繞地球作園周運動,它一方面具有離心力,另一方面又受到地球的吸引。兩力平衡,所以能在穩定的軌道上運行」。牛弘接著解釋。

「月動時時緩,何也?」關于月亮的運行,劉洪可是有大量觀測數據的。不過他的數據是來自空間位置的變化,他說的「、緩」是指相對于地球的角度。

「愛卿來試試」,牛弘把道具交給劉洪,讓甩著錢幣旋轉,先由慢到快,又由快到慢。

「度越快,離心力就越大;反之而小」牛弘說這話時劉洪點頭。

「月亮與地球之間沒有繩索牽引,所以月亮到地球的距離不是一個定數。當月亮在離地球最遠時,度最慢。這時,地心引力大于離心力,就開始向地球靠近,並且由于引力加。當月亮轉到近地點時,度最快,使得離心力大于地心引力,月亮又開始遠離地球,到最遠點時就完成了一個循環。象這樣的循環周而復始,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牛弘拿出準備好的橢圓規,在地上畫了一個橢圓;又畫了一個園。

「園球可以當作地球,那麼月亮就沿著橢圓型軌道在白道上運行」牛弘借用白道這一概念,劉洪能很快理解。因他曾測量並研究黃道與白道的夾角。

劉洪看得很興奮,因為這個模型與劉洪多年的觀察吻合。

「那太陽就是圍繞地球,沿著橢圓型軌道在黃道上運行。」劉洪的思維轉向太陽。

牛弘一想,麻煩終于來了。如果說出真相,就推翻了地心說,對自己的皇權有多大的影響呢?心里沒底。如果僅談太陽,地心說還是能糊弄的。因為運動是相對的,如果以地球為參照物,太陽還真是在圍繞地球運動。但再延伸到劉洪觀察已久的其它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就非穿幫不可。

是富不為禍,是禍躲不過。牛弘作出了決定,對待學者,特別是自然學科的學者,應尊重科學。

「太陽是比地球大幾十萬倍的火球,太陽的引力比地心引力大得多。地球是圍繞太陽在黃道平面上作橢圓運動。五大行星也是圍繞太陽作橢圓運動。」

這話一出口,把劉洪驚得目瞪口呆。人類都有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劉洪也不例外。當得知自己所在的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時,沖擊是巨大的。但學者與一般人還是有區別的,劉洪沒多久就緩過神來,開始思考。

「地球在黃道平面的橢圓形軌道上,那麼春夏秋冬是不是因為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遠近不同而造成的?」劉洪在思考太陽系模型時就會聯想著思考。

「地球運行軌道盡管是橢圓的,但很接近于園形。兩者之間的距離變化對地球氣侯的影響不是很大。」

「地球除了圍繞太陽公轉外,還在不地自轉。地球自轉一圈是一天,繞地球公轉一圈是一年。地球的自轉平面赤道與公轉平面黃道有一個夾角(劉洪知道這兩個平面及夾角。只是他原先認為赤道是天圍繞大地旋轉的平面,黃道是太陽圍繞大地旋轉的平面),當地球在軌道上運行到遠日點時,陽光直射北半球。太漢帝國在地球的北半球,處于夏天。此時南半球處于冬季。到近日點時正好相反。春秋兩季季節交匯」。說到這兒,牛弘這個非專業人員對太陽系模型的認識都說得差不多了。要是劉洪最往深里問,牛弘就沒轍了。

還好,劉洪沒有接著問,而是又陷入了沉思。

太陽系里的事情不是三兩下想得明白的,牛弘得把這位學者拉到現實中來。

「劉愛卿,請過來看」。牛弘拿出了水晶球,放在掌心。透過水晶球,可以看到一些掌紋被放大了,看得很清晰。

「透過水晶球面可以改變視角。可以把物體放大,也可以看得更遠」。牛弘說道。

「做個什麼樣的球可以看得更遠?」劉洪問道,在他心里,小皇帝簡直是先知。

牛弘拿出帛紙,畫了一個凸透鏡與凹透鏡組合成望遠鏡的圖。告訴劉洪,用水晶磨制這樣兩個鏡片,裝在竹筒上,就可以看得很遠。

劉洪不用牛弘說,表示自己願意去試著做一個望遠鏡。

牛弘提醒這位學者,如果做出了望遠鏡,千萬不要直接對著太陽看。牛弘害怕把帝國的這位學者整成瞎子。

「要是度足夠快,人是能夠飛到月亮上去看看的。」牛弘還要觸動一下這位學者。

「要多快?」劉洪幾乎有點急不可耐了。

「一秒鐘二三十里」,牛弘說道。

劉洪覺得需要很快,但還不知要快到什麼程度。

「現在帝國良將用硬弓躲箭時,射出時的度大概一秒種一里左右」牛弘得給這位學者一個參照,讓他有個基本概念。

「要怎麼樣才能飛得那樣快?」劉洪還是不願意放棄這個念頭。

「現在帝國的技術是不可能做出這樣快的飛船的」,牛弘借力打力,要把這位學者引導到地面上來,「帝國需要一步步地展技術,象愛卿這樣的學者更要挑起大梁,做出更精密更好的東西來」。

「願憑陛下吩咐」,劉洪的態度還是蠻端正的。

「萬丈高樓平地起。要想上天,先得把地面上的功夫做好。比如在大漠里,人怎麼確定自己的位置?」牛弘開始了第三個議題。

「只能憑起伏地貌,只是太漠變幻莫測,很容易迷路」。劉洪實話實說。

「要是汪洋大海中就更難了。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可以把地球看成是用經緯網格罩起來的球,只要確定一個地方的經緯度數,就能定位了。」牛弘向他推銷現代的經緯理論,並說了經緯怎麼劃分。

劉洪想了些時,回道︰「春分日或秋分日正午,測量豎桿的影長。再通過桿長與影長來推算緯度。但經度沒辦法確定。」

牛弘有點吃驚了,自嘆弗如。這位學者竟這麼快想出確定緯度的辦法了。

「測定經度需要精密的時鐘。比如,你先在洛陽正午校對好時鐘,把時鐘帶到另一個地方,看看正午時鐘指著的時間。就能知道自轉了多少角度,經度就出來了。」

劉洪恍然大悟。

牛弘在接下來說如何用經緯度來畫精確的地圖時,這位學者完全跟上了思路。

這時,張讓進來了。

「陛下,您還沒吃飯呢」,張讓說道。

牛弘這才現,兩人談了大半天,連太監中途送來的飯都沒及時吃。肚子還真有點餓了。

「劉愛卿,一起用餐」,隨著牛弘的招呼聲,兩人都不講究。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飯。

臨走前,牛弘交待劉洪,帝國的建設需要大量的學者。希望劉洪在做這些研究時帶一些年輕的助手。劉洪滿口允諾。牛弘還把橢圓規送給了劉洪。劉洪道謝後就告辭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靈大帝最新章節 | 漢靈大帝全文閱讀 | 漢靈大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