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瀟瀟,馬鳴鳴,軍旗翻卷中,五萬將士疾行前進。自玄宗皇帝即位以來,他老人家為了使自己的軍隊能夠形成快反應和節省軍力的作戰優勢,特地規定︰行兵之際,即便是步軍也必須定量配備馬匹!當然,用意並不是在于沖鋒作戰,這些臨時征調而又沒有經過訓練的馬匹也不能用作戰,只是馱載軍需或步卒罷了。而近衛軍和神策軍本身就各有一千名騎兵!所以,一出京師,我為了更深地了解所部的軍力,定于在河南府整軍進渤海以後,便下令全軍疾前進!
于是,二萬豹騎前方開路,二萬驃騎護衛著我和一干僚屬隨之進,而暫時作為後軍的近衛軍和神策軍雖有八千名步兵,但在輪騎快跑之下,倒也沒有落下多少距離。眼見這五萬人馬行進的情狀,我對各軍的身體素質和反應能力非常滿意。比如豹騎和驃騎,雖然由于長時間地遠離戰爭,這些兵員漸漸淪為用于擺設的禮儀部隊,但他們對于隊形隊列的保持和臨場事故的反應絕對是一等一的水平,而這種保持和反應是需要很高的騎術來維持;再就是近衛軍和神策軍,一路輪騎快跑之下,既展現出了他們的互助精神,又顯出了他們良好的身體素質,總的看來,他們不愧是篩選出來的精壯之士!這支軍隊雖然欠缺臨陣的經驗,但因為他們已經具備了良好的軍人素質,我相信,只要加以磨練,他們一定會成為真正的虎狼之師!
正午時刻,終于到達了河南府境內的洛寧縣——按照郭子儀的將令,一萬東都洛陽的將士將在風道順的率領下,就駐扎于洛陽縣外,洛陽的各級官員也隨同恭候著我的到來。
我接受風道順的拜見後。我命洛陽的文武官員退下,各守本務。並下令軍隊暫時休歇待命,而後召集將僚們在中軍帳內議事。
未幾,五品以上的將僚齊聚賬中。計有天策府司馬郭子儀、天策府掌書記岑參、天策府新任判官高適、天策府前衛將朱信東、天策府後衛將王林、天策府右衛將風道順、豹騎將軍孫望善、豹騎左郎將李思成、豹騎右郎將文若海、驃騎將軍程開芳、驃騎左郎將趙修、驃騎右郎將趙安國、近衛軍統領張離、神策軍統領孫康及豹騎和驃騎地八名宜威將軍等,參拜完畢,分兩旁坐下。(宜威將軍是我在師級果毅將軍的基礎上,設置的軍級統領,掌五千人。)
我思索了一下,沉聲說道︰「我軍現有六萬兵馬。如今本太孫分派如下︰豹騎將軍孫望善充為前將軍,統豹騎一萬為前部;天策府前衛將朱信東充為左將軍,統驃騎一萬為左軍;天策府後衛將王林充為右將軍,統驃騎一萬為右軍;天策府右衛將風道順充為後將軍,統洛陽兵馬一萬為後軍。本太孫自領中軍,統豹騎、近衛軍及神策軍共二萬兵馬;天策府司馬郭子儀與驃騎將軍程開芳護衛中軍,為中軍大將;天策府掌書記岑參充為掌書記,掌管文書往來及軍資供應;天策府判官高適充為孔目官,掌管軍法。且在此整頓兵馬,明晨進登州。諸位以為如何?」我把各人的職司分派完畢,一頓話語,眾人恭然听令,了無異議。
我輕咳了一下繼續說道︰「此次本太孫兵渤海,一共算有兩個目的。想來眾位也已知道,就是掃平渤海和體察民情。但事有輕重緩急,渤海雖是彈丸之地,我們卻也不能因小視它而心存大意地造成不必要的傷亡損失!有道是兵貴神,所以本太孫決定,自明晨起,全軍疾前進,爭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不給它充足地準備時間。出其不意地兵臨渤海地境!至于體察民情,就待我們回軍時候吧!」我這一番話說得斬釘截鐵,在說明情況的同時,更有一種強大的自信感染著眾人,帳中將僚不覺隨聲躬身轟應。
拳拳報國心,戎馬控天涯。六萬將士饑餐渴飲,天曉即行夜半方宿,我一路之間也沒有接受任何官員的接待,如此疾行,總共不過五日,不覺間堪堪到了萊州的地面。我見夜幕垂降,念及登州在即!明日或許就要兵至渤海,為了更多地保持軍力,我便下令就地安營。
立寨已畢,我命人召集臣僚們帳中議事,將僚們剛剛聚齊,就有旗牌官前來稟報︰「啟稟殿下,有一狂儒在營寨的轅門外,大哭不已,高喊大唐將毀于殿下之手,萬千臣民將因殿下而身陷水火!」此言一出,帳中將僚俱是大怒,紛紛請令出營擒拿此人。我卻心中一動,許多高士借故驚動君主,以伸抱負的歷史故事在我腦海里閃過。嗯,莫非我有什麼失于算計的地方嗎?而且不管是否是針對我來的,我都不能懲罰這個狂儒,那樣做倒顯得我沒有為君者的氣度,且看他有什麼利于我的建議再說!
當下,我便止住帳中諸人的騷動,心平氣和吩咐道︰「漸鴻,且將來人請到營賬之中,就說本太孫有事請教!」崔漸鴻恭應一聲轉身離帳,我的這個指令使得帳中一片默然,大部分人不明所以,只有郭子儀、岑參、王林及高適暗暗地點頭。
未幾,崔漸鴻將那儒生真的請了過來。只見這人年在三十以上,身高七尺,面如玉而頜無須,鼻隆眼亮,若非滿身的風塵憔悴,倒可算是一副若仙的出塵之態,而他的神情之間也一無惶恐之色。眼見儒生如此地從容,帳中的臣僚們不禁暗暗佩服他的膽氣,而我卻暗暗高興,看來,又是一位高才之士,借機來向我提出諫言來了!若非如此,他豈能如此從容而來,得失心瘋也不是這般模樣啊!唉,怎麼古人都喜歡以這種方式請求接見呢,一點新意都沒有。
眼見這儒生在帳前躬身一禮,不復多言。我便出聲溫和地問道︰「適才先生在營門之外為何痛哭,高聲言大唐將誤于本太孫之手?」這儒生見我和顏悅色地詢問,便收起靜默之態,躬身答道︰「太孫殿下如此賢明,難道還看不出來嗎?既然如此,就請殿下屏退左右,容草民一一稟敘!」我一掃帳中將僚,除了解一干舊部外,就是高適和經郭子儀整合後的各軍統領,算是較為可以相信的人,而且大戰在即,我可不想讓生死相托的屬下大將心存芥蒂!我心念在一瞬的電轉之間,立即回道︰「這帳中諸人都是本太孫的親近心月復,先生但說無妨!」帳中諸人為我如此地信任他們自己而心中一暖。
這儒生目光一掃諸人的表情,輕嘆著點頭說道︰「殿下不愧天縱英才!既是如此,那草民就斗膽進言了!」他語鋒一頓,面容隨之一肅,開口緩緩言道︰「天下大勢殿下當然心知,為了說明情況,草民在此再賣弄一下!十年來,有識之士皆知,一者聖上不理政務,李、楊二佞恃權橫行,使得政令不明;二者,平盧、範陽節度使安祿山暗存異志,懷有不臣之心,蓄勢待;三者,忠、永二王分掌塑方、河東軍政大權,各培羽翼,日後也必掀爭端。但是,由于聖上恩寵殿下,數日之間,把殿下推立為一代儲君之余,又將殿下兼任為天策府上將,總管天下兵馬!而殿下更是英明果斷,只用月余之期,撥除李、楊二佞,臨朝听政,靖平了朝堂秩序,使政令清明起,使天下更為歸心!一時之間,安祿山及忠、永二王他們失措無計!十年心機幾可算是廢于一旦,更不敢輕舉妄動!照這樣下去,經過殿下勵精圖治的不懈努力,這三藩或許能不足以成為大患。然而,此次殿下出兵渤海,天下形勢為之一變!大唐的臣民也芨芨可危!據草民看來,渤海做出如此狂悖之舉,實是安祿山手下第一謀士高尚所設的計謀!」
這儒生的一番話讓我不禁心中直冒涼氣,他該不是危言聳听吧?這儒生仿佛看到了我心里所思,輕嘆一聲,一轉話鋒,繼續說道︰「眼見自己的君主——安祿山的王業即將成空,高尚憂心之下,才能生出此計!要知道,平盧軍鎮節制室韋、靺鞨,範陽軍鎮撫御奚、契丹,而這靺鞨就是現在的渤海和黑水!多年以來,安祿山為了排除異已,增添邊功,拉攏異族,擴展軍力,不論什麼手段都無其所不用!渤海國自第二代國主大武藝被大唐擊敗以來,國力萎頓。其子大欽茂襲位,既憂慮于國勢漸頹,更懼怕幾為世仇的黑水國來犯!所以,努力著手緩和與我大唐帝國的緊張關系。而作為鎮撫渤海和黑水的安祿山就看中了這一點,脅迫渤海為其籌軍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