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高適才出眾,在我隨駕諸臣之中確屬翹楚,對于文房四寶當然耳詳目熟,憤然間的一席話說得日本君臣面如豬肝,藤原仲麻呂更是為之額頭泌汗。身為日本一國之君的孝謙天皇有四位重臣在側,自然不會輕易涉言其中,位在一人之下的吉備真備眼見情勢如此尷尬,連忙出語說道︰
「大唐人杰地靈,風物鼎盛,所產之物,自不是鄙國這域外一隅所能,比擬,藤原大納言所言不過是為貢物籌思而已,實無別意!哦,但不知陛下心中可有取舍?」
我一听吉備真備所言,心知不必贅言,此中事情自可由堂下的臣子出面,便直接點明道︰「此等禮土之事,但得有心,朕不便置言!不過,涉及大唐將士駐肪日本之事,可與朕的行軍司馬員俶員卿、軍中長史岑參岑卿、書記官高適高卿、軍中孔目高尚高卿商議,朕待駐防協議商定之後,便立時回駕長安!」為了讓高尚得以參加駐防協議的協商,我特地給了他軍中孔目的職務。軍中孔目,就是專管執行軍法的長官。
上貢之事,只是一個提出相關利益的借口,現在來論已沒有多大的關礙,當前最主要的是大唐軍隊駐守日本的條件、具備的權限、所駐地及補給問題,相信在我的面援機宜下,與幾無自保能力的日本所要磋商的駐防協議的條條框框,很快就可以塵埃落地了。日本君臣此行的目的已然達到,且在言談上與我的隨駕大臣又鬧了一些不愉,此時眼見我頗有送客之意,便知機識趣地躬身告退而去。
倭奴走遠,我一抿香茶,就著駐防協議的問題,開門見山地詢問道︰「卿等以為我大唐天兵駐守日本應以多少人馬、多長時間為宜?」
郭子儀做為軍中名義上的統帥,略一沉吟,先回答道︰「依臣看來,一旦大唐人馬駐留日本,不論多少兵馬,都能威懾住蝦夷的窺覷之心,如果只是單純地保護日本周全,五千唐軍就足夠了!」郭子儀此話很是正確,史朝信只不過六萬人馬就橫掃日本,而我軍摧枯拉朽閃電般地滅除史軍,這兩個大事件,落在有心人的耳目中,完全可以從中看出我大唐軍隊的恐怖實力,蝦夷、新羅軍隊的戰力,即連原先的日本軍隊都有所不及,怎麼有膽主動與我大唐為敵?而郭子儀話中的「如果只是單純「這六個字,更是頗含機變之巧!在場之人莫不是高智之士,這六字入得耳中,員俶、高適、岑參之輩立時捕捉到此時聚議的重要,高尚和令狐潮更是佩服地看向郭子儀。
「至于駐留日本的時限,臣以為日本若經過十年的休養生息,應該能恢復國力,足以自保。今日日本君臣來訪,也曾言及有十年協防費之語,可見日本朝廷也希望大唐天兵不多不少最好駐留日本十年!而我大唐兵馬若以十年之期遠駐日本,思鄉之情定然難以禁絕。是以,臣以為我大唐駐留日本的將士期限為十年,最好是三年左右一換戍!」郭子儀繼續答道。
我目光輕掃諸人,點了點頭說道︰「郭卿所言甚是有理,不知諸卿還有什麼看法?」一句「甚有道理」,而不是「甚合朕心」,堂下諸人立知我思考問題的角度絕不單純。
高尚上前一步躬身言道︰「臣以為郭將軍所言頗有一定的道理,我大唐留駐日本的兵馬多寡對于護衛日本的安全沒有多大的影響。然而,既沒有很大的影響,為大唐的利益計,除了第一批留駐的將士外,後來之人,是不是可以將衣食無著、無家可歸之人集召起來,充作唐軍前來這男丁奇缺之地安身立命?一則,有大唐的軍營在,照樣可以使新羅、蝦夷不敢輕啟戰端;二則,可以彌補日本陰盛陽衰之勢,有足夠的男丁進行生產勞作,可使日本盡快恢復國勢;三則,以此更促進兩地之間的交流,也省卻遣唐使往返的次數和人數,為日本朝廷節省一筆開資和風險;四則,緩解大唐內部的土地壓力。陛下雖秉行新政二年有余,但土地問題並不是一就而成的,衣食無著的流民還是有的,如此而為,正是兩利局面!」高!高啊!高尚此策真是神來之筆,既合大唐長遠的利益,也與我清倭的計劃完全可以配套相合。
諸臣的思路跟著消化了一下,岑參當即反問道︰「高大人所言確實算是良策了!不過,日本朝廷所要的,卻是可以護國安民的威武之師,如此而為,如何面對孝謙君臣的詰責?這不是言而無信嗎?」隨駕的大臣們早已知道高尚是我特意安排到史朝信軍中的暗棋子,所以自同僚相處以來,倒也沒有什麼隔閡。
「確如岑大人所言,日本朝廷所要的,是可以護國安民的威武之師。簡而言之,日本朝廷就是想要平安展的環境。其實,我大唐第一批的駐軍可以在威懾新羅、蝦夷的同時,盡快肅清日本境內殘存流竄的史賊匪兵及隼人殘部,給日本打下安寧平穩的基礎!此後,大唐駐軍猶如門神一般,只是懾鎮新羅、蝦夷的架子而已,空受軍資,再無樹建。而日本朝廷自受史軍禍害之後,雖有勵精圖治之志,卻惜乎國中男丁奇缺,許多行業只能阻滯不前,如若在此時向日本朝廷提出下,涌入一批男丁勞力代替大唐軍隊,既滿足日本朝廷的需要,又減少日本軍資的支付,那麼,上至孝謙天皇,下至臣民百姓,喜猶不及,怎會有詰責之詞呢?」高尚微一躬身從容答道。
郭子儀、員俶等人聞言而忖,不禁連連點頭。令狐潮眼見同僚們認可了高尚的說法,卻又微微一笑,上前一步,接著高尚的話語,躬身說出一番駭人听聞的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