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大帝之奇幻英雄傳 第五十七章 天地餛飩 (上)

作者 ︰ 孫常喜

俄林帶領部落族人遠遁他鄉,陳伯與單闖也與這群忠勇善良鄂倫春親人灑淚相別,單闖與小布倫特這兩個小伙伴更是友情真摯,不忍別離。可是世間上多是讓人無可奈何之事。

陳伯帶著單闖一路步行進關,白日搖鈴行醫,體察民情,晚間讀書、修習「會心**」,過得倒也充實。

只說這一日便到得有「天下第一關」美譽的「山海關」,陳伯回憶起過往,心中無限感慨,看看身邊八歲的小主人單闖,看著「必賢莊」方向,默默念道︰「老主啊,我把小主人帶回來了,您在天有靈,保佑他平平安安,早日成材,報得國仇家恨,早日解救天下百姓于水火暴政之中。」

陳伯現在滿頭銀,這些年風霜的洗禮與道術的燻陶,使其面容也有了很大變化,就算曾經的舊相識也萬難認出這個貌似七十歲的老人,便是「必賢莊」當年的老總管,陳伯陳天遠。

單闖在「會心**」的境界中,隨著陳伯回憶似見過這座雄關,此刻親眼所見,只覺的「天下第一關」似乎沒有任何變化,雄壯威嚴依舊。

此時雖說東北一部不在朝廷手中控制,但這雄關卻依舊開放,控制著東北一部與中原的人貨流通,只不過關稅商稅卻是極重,這一老一小這次花了四兩銀子,竟順順當當地進得關去。

此次進關的心境與上次出關大大不同,少了驚慌、恐懼與前途不定,多的卻是意氣風、滿懷信心與明確的人生方向。

兩人先去「如安客棧」大餐一頓,又出得西門,打算去「有無寺」拜見「仿是大師」,可是到了「有無寺」,只見這小廟早就破敗不堪,滿園荒草,廟中之人也是一個不見。陳伯嘆口氣,也不停留,只帶著單闖奔向「白鹿書院」所在的廬山去也。

單闖才八歲,正是兒童心性最熾之際,雖然已然修成「會心**」,但也知道一到此行終點「白鹿書院」,自己便要與陳伯分離。

這一路之上,故意戲耍,一會跑到前路藏匿起來,一會緊貼靠在陳伯身邊。以往十分慈祥的陳伯此時卻一反常態,對單闖象待一位尊長一般,恭敬禮致,一臉嚴肅。

單闖極力胡鬧,陳伯也是不睬,使得單闖無比郁悶,加之這一路上,陳伯事無巨細俱交單闖定奪。

只兩個月的功夫,單闖便也小大人似的不苟言笑,沉穩成熟。如此又行了二個月的路程,這一日,終于來到天下讀書人心目中的聖地,廬山之中被譽為「天下第一書院」的「白鹿書院」。

單闖與陳伯在山下休息了一宿,便要上山。來至店中準備應用之物,誰知這店家一听,卻告訴二人上山游玩也可,只是這「白鹿書院」卻萬難進去。

細一打听,這才知道,原來這「白鹿書院」由于在天下讀書人心中的位置太重,前來投考之人太多,影響書院清淨,三年前便定下,每年只在端午節後的三天,開院招生,其余時間全部閉門鎖院。

並且求學之人太多,這些年也訂下了幾條招生的規矩︰第一,只收身世清白之人,一般都要有名閥貴族的推薦信才可。第二,四書五經都得研習精熟,由當年「通天書生」沈承乾的兩大弟子分別考試選拔進南院北院就學。

這南院主持叫曲仲叔,是「通天書生」沈承乾大弟子,為人沉穩持重,主學儒術,習得「通天書生」沈承乾過目不忘的本領,但凡入眼的儒教典籍,研習一段時間,便能倒背如流,對其中的理義內涵也把握得十分明悉,奉命主持南院「真儒堂」,人送綽號「孔孟書櫥」,學生受其燻陶,個個都是強記之人,不過只研習孔孟儒教的書籍典藏。

而這北院由沈承乾的二弟子楊文龍主持,這楊文龍的性格卻與師兄曲仲叔皆然相反,生性活潑,性情風雅,生平最喜讀書,諸子百家、天文地理、野記雜史、佛道經典等,無書不讀,無書不愛,只不過愛讀書卻不求甚解,算是學到了「通天書生」沈承乾一目十行,日誦百卷的本領,在北院掌管「藏書樓」,人稱「第一書蟲」。

這「藏書樓」為「通天書生」沈承乾多年積攢,當初紛爭天下之時,每到一處,只要有書籍典藏,沈承乾便派人搜斂運回家中。天下大勢尚未平定,可這天下間的藏書卻有大半被搬回沈承乾老家的書庫之中,更得到前朝的皇家藏書,當時王莽等君臣也無人留心,後來才算明白這沈承乾早在紛爭天下之際便留好了退路。

後來「通天書生」沈承乾建立這「白鹿書院」,家中藏書也被運來存放在這「藏書樓」中。其中之書汗牛充棟,博雜如海,無可計數,比起今朝的皇家藏書也還多了十倍不止。

只不過沈承乾身懷經天緯地大才,卻為人月兌,與世無爭,背後又有天下讀書人的支持,就連「惡名滿寰宇,世人皆驚懼」的馬允真也不得不避讓三分,天下哪還有人與其為難。

加之這以武打天下,卻以文治天下,當朝王莽莽與馬允真一貫殘暴,卻也不得不依靠文人治理天下,天下的讀書人中,盡是「通天書生」沈承乾的徒子徒孫,這才有了「白鹿書院」在文人中的領袖地位,暴君王莽也是加封這「白鹿書院」為世聖地,不受王法管束。

單闖一听此種情況,心中頓時弱了底氣,陳伯卻也不對其指點,也不與其商談謀劃,只憑其自己獨斷。

這日也沒上山,單闖小人小樣,卻如大人般在房中來回踱步,半響之後才苦笑兩下,對陳伯說道︰「知已知彼,方能百戰不貽,明日一早,咱們就上山,先觀賞一番廬山美景,再一探‘白鹿書院’的虛實。」

陳伯見小主人單闖如此行事,臉上雖然毫無表示,心中卻也暗自欣喜,主意一定,這一老一小便早早地安歇了。

第二日起了個趕黑的大早,被打賞了銀錢的伙計,半夜便將飯備好,這一老一小二個足足吃飽,便換上登山履,背點干糧與清水,進得廬山。

沿著攀山小路,行至數里,便見奇山俊景卻與小興安嶺兩樣,四處俱是參天古木,偶有一條汩汩小溪,讓人只覺空氣清新,心中安謐。偶有飛鳥驚人,間有松鼠逗趣,只引得單闖無比興奮,歡呼雀躍。

陳伯見此山雖奇卻不險,也不多加阻止,任單闖戲嬉,又行數里,來至一簇樓閣庭院,只見其樓雖不高,但古樸莊重,閣不見奇,別落有致,門內蔭翳的古木與樓閣構成了如畫般的美景,既無市井之喧,又有山泉之勝,松濤嘯鳴,鳥聲啁啾,加之院落深深,山風吹過,如伴仙樂,真讓人以為到了仙境聖地一般。

再走至近前,只見一高大門斗將人攔住,兩邊五丈高的木樁之上,掛有一幅楹聯,只見︰上聯是「天厚德,鐘情此山此水,天下有識之士,九十有九皆出此山。」下聯是「地載物,偏愛吾院吾生,地上聰明俊才,百中一人不在吾院。」橫批四個大字「白鹿書院」。

旁邊立有一石碑,上題︰「欽命︰文官下橋,武將下馬,諸生叩拜,天子步行。」旁有小字「大新皇帝王莽題」。

門前一道木柵欄將人攔住,雖說不高。可是這般氣勢威嚴,自無人敢于放肆。

單闖看了陳伯一眼,知道硬闖不得,便要離去,卻突然聞到一股香味飄來,只覺這味香美無比,一聞之下,只覺天下再無珍羞美味,一時之間二人立在此處竟呆了。

過了一段時間,單闖與陳伯相視一眼,單闖咽了咽口水說道︰「也不知哪里來的人間美味,真真饞剎了人。」

陳伯也覺此味與尋常不同,其味香濃而不膩人,其味純正又不奇詭,好似含有一種浩然正氣于其中。

陳伯心中雖感驚奇卻可以肯定,做得此種天下美食之人定是個正派高人,卻不知用何物做得成,也不住吞咽饞水,只感饑腸轆轆,卻對背裹里的干糧再也提不起一絲一毫的興致。

眼看天色不早,再不下山,便只能在山上露宿,這一老一小便在這勾人饞蟲,令人無限瑕想的香氣中,下得山去。

等來至客店,月復中饑餓無比,只好帶著對那香味的無限回味,胡亂填飽了五髒六腑。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東漢大帝之奇幻英雄傳最新章節 | 東漢大帝之奇幻英雄傳全文閱讀 | 東漢大帝之奇幻英雄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