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大帝之奇幻英雄傳 第六十二章 仁政苛政 (上)

作者 ︰ 孫常喜

此解一出,眾人皆驚,這曲仲叔與楊文龍兩人更是大驚失色,眼前的這個小女圭女圭兒竟然解出此謎,並且還是這樣一個極其簡單的謎底。可是此時兩人卻再也無法理會心中的驚愕,因為滿場眾人皆在等待結果,只是兩人也不知道這個謎底究竟為何,一時之間,卻也不知如何是好。

若說這小女圭女圭兒所解不正確,那麼其必會詢問正確答案,兩人不知。可是若說所解正確,曲仲叔、楊文龍心中也是不願。

曲仲叔與楊文龍兩人也是久歷風浪,見慣世面之人,此刻也不敢怠慢,連忙讓謝子亮去「通天書生」沈承乾的閉關之所,向恩師通稟此事,詢問此謎底是否正確,並請示此事如何處置。

這招考平台此刻圍了足有萬余人,除了單闖一人神色如常,一臉笑意地站在那里,其余眾人一面等待結果,一面在台下小聲的議論紛紛。

這眾人以為必會久等,可時間不長,謝子亮便已回來,對著曲仲叔與楊文龍回稟道︰「師祖說……師祖說……」

曲仲叔與楊文龍見這一貫能言善辯的謝子亮吞吞吐吐,便齊問道︰「師尊說的什麼?」

謝子亮面色一暗,十分不情願地說道︰「師祖說讓你們兩位,代他將這位小哥兒收為關門弟子,賜字‘咸伍’。」言罷,一展手中一物,卻是一張寫有「咸伍」二字的豎幅,筆力雄強圓厚,氣勢莊嚴雄渾,卻正是「通天書生」沈承乾的親筆所書。

此言一講,此字一展,眾人更是驚訝地張大了嘴巴。比起單闖能連破三謎,這能進入「白鹿書院」,並被「通天書生」沈承乾收為二代弟子之事更是天大的奇聞異事。

要知道這「通天書生」沈承乾的親傳弟子中,除了平台之上的這南、北兩位掌院之外,其余的五人中不是當朝宰相便是天下聞名的博學大儒,而眼前的這小女圭女圭兒不到十歲,卻要與這些天下知名之士同師平輩,而「白鹿書院」中的三代弟子多是二、三十歲之人,偶有些歲數大者,已經頭現白,反倒要叫這小女圭女圭兒為一聲「小師叔」,這豈不是天下最為尷尬可笑之事。

旁人感受也還一般,這謝子亮卻最為尷尬,只想找個地縫鑽進去。落入這個不到十歲的小女圭女圭兒全套,步步受制,處處為難。誰知這個小女圭女圭兒,一轉眼竟成了自己的師叔,這種變化任誰也是難以接受。

而曲仲叔與楊文龍心中卻想︰難道這小娃兒果真破去了,我們苦思兩載也未解開的‘四十無字謎’?師尊親自給這小娃兒賜字為「咸伍」,更是古怪。要知道這「咸五豐三」乃是稱贊帝王君主,德如五帝,功同三皇之詞,此刻用在這個小娃兒身上,卻怎麼也讓人想不明白。不知師尊賜的這個字究竟有何含義。

不過疑惑歸疑惑,這「通天書生」沈承乾之令卻是誰也不敢違背。這曲仲叔與楊文龍即刻宣布單闖進入「白鹿書院」學習,這一場「三謎約賭」之事便告一段落,天下學子歸散四處,也將這個傳奇故事口口相傳,一直流傳到許多年之後。

單闖見進「白鹿書院」的目的已成,便也不再有異議,雙眼滿場尋找陳伯,可是這萬人之中哪里能夠尋到?只能強壓千般留戀,萬般不舍,被曲仲叔與楊文龍兩人牽手進入「白鹿書院」中。

這日之後,「白鹿書院」眾人只知本院中又多了一個「通天書生」沈承乾的關門弟子,一個與曲仲叔、楊文龍平輩,一個挑戰書院,連續破解三道難謎的,還不到十歲的小師叔。每個人見到單闖皆用一種驚奇窺視的目光打量,只讓單闖很長時間以後尚不適應。

沒有人知道曲仲叔與楊文龍當夜便去拜見沈承乾,希望能得到具體指示。可沈承乾只隔著門對這二人說,讓曲仲叔與楊文龍代師傳藝,至于教授甚麼全憑這二人自定。待二人問到單闖所解的「四十無字謎」是否正確時,沈承乾只冷冷反問一句︰「你們認為呢?」便起身回到內室不再答理這兩個人。

曲仲叔與楊文龍在門口雙目相視,默默無語地靜立許久,見恩師沈承乾再無聲息,兩人便相攜離開。這「孔孟書櫥」曲仲叔邊走邊對師弟楊文龍說道︰「我覺得此事師尊處置與一貫所為大不相同。」又低頭沉思道︰「謎底怎麼會是‘我’呢?」

「第一書蟲」楊文龍也是苦苦一笑道︰「我已經問過那個小師弟了,他說也不知,只說是當時感悟到你吟念時的的空無意境,心有所觸,便得此解。」

這「第一書蟲」楊文龍性情灑月兌,一貫有一說一,此時也略有幾分不服氣地說道︰「我看這個小師弟根本不知答案,不過是情急之下順嘴胡說。不過這個小師弟如此年紀,臨場絲毫不亂,長大之後,必為卓絕人物。」

轉臉看著師兄曲仲叔似乎還在思索之中,便搖頭笑笑說道︰「師兄,你看他這個答案真有幾分道理。唯有我才可知我。天地萬物,宇宙時空,人間一切情感得失,皆是由我為標尺而知,我知有我,才會有天有地,有山有水,有晝有夜,有黑有白,有上有下,有前有後,有遠有近,有內有外,有好有壞,有喜有悲,有善有惡,有利有害,有東南西北,有春夏秋冬,有生老病死,有愛恨情仇,有是非對錯,有成敗得失,有萬轉紅塵,有洪荒宇宙。反之亦然!」

這曲仲叔直到此時才長嘆一聲說道︰「只有我方能知我,知我方能忘我,忘我方能無我,無我才能無一切。如此說來,此解倒也說得過去。不過先前你不是懷疑這個小師弟可能身俱「他心通」一樣的秘術嗎?當時我也認為如此。現今看來難道不是?」

「小師弟若真憑著過人天資連破三謎,等其長大**之後,成就簡直無可限量。或許真正能傳承師尊衣缽,將我‘白鹿書院’揚光大便是這個小師弟了。哎,只有八歲的小師弟呀,讓你我二人這四十多歲的老師兄如何與其相處啊。」

這「第一書蟲」楊文龍,此刻突地話鋒一轉說道︰「無論這個小師弟天資多聰慧,但為學之道,最為重要的為持為恆。這為持者才能遇難不避,遇苦不躲。為恆者更是為學之道的不二法門。笨鳥先飛,人飛十里,我飛一里,但我勤我專,便可日累百里。若這個小師弟能有大師兄你一半的求學精神,日後天下間的讀書人又會多出個師尊一般的領軍人物。」

這曲仲叔、楊文龍感慨半天,便又商定下對這個小師弟的教法,這曲仲叔的北院重視早讀,每日清晨早起,便集體背誦儒家名篇。而這南院之人都喜愛在夜深人靜之時,借著一盞孤燈,獨自在書海中漫游。這兩人便決定讓單闖清晨至午時在北院由曲仲叔教授。午時之後至就寢前讓單闖在南院跟隨楊文龍學習。

這兩人也俱無藏私,均將自己本院中最精華的部分拿來教授單闖,這倒是對這個小師弟抱有極大的期望。

兩人又議定由北院出一三代弟子負責指點單闖的日常言談舉止,由南院出一三代弟子,與單闖同寢一室,負責單闖的日常起居生活。對這個天資過人,相貌異常俊秀的小師弟兩人也是滿懷關愛之情。

這單闖便在這「白鹿書院」這天下第一書院中開始全新的學習生活。

由于陳伯早就囑咐過單闖,切勿在學習過程之中,施展「會心**」來投機取巧,又不可以將這「會心**」荒廢。平日功課繁忙,單闖只有在每晚臨睡之前,打坐冥想,修習「會心**」。

如此一來,早晨起早詠讀儒家名典,晚上又要按著楊文龍列出的書目刻苦讀習,睡覺時又要打坐,練習吐吶冥想之術,又得時不時運用「會心**」進入「龍楮石」內,運起「羈龍訣」壓制獨眼金龍的蠢蠢欲動。只將僅有八歲的單闖累得日日毫無休息時間。可是比起從前那段寂寞枯燥,艱辛勞苦的修習「會心**」的日子,眼前又算得了甚麼。

更何況每日學習之際,身邊形形色色之人眾多,個個對其又無比恭敬,單闖只覺得這書院中學習的日子,無比充實快樂。而曲仲叔與楊文龍兩人見到單闖人極為聰慧,又全無一般兒童的喜動厭靜心性,平日心性沉靜,全神專注,學習之際無比踏實。這兩人均將一身所學傾囊相授,眼見單闖的學識進境神,兩人更是暗自欣喜。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東漢大帝之奇幻英雄傳最新章節 | 東漢大帝之奇幻英雄傳全文閱讀 | 東漢大帝之奇幻英雄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