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馬北望 第七章 黨爭

作者 ︰ 格靈非斯

「萬歲,大捷,萬歲,大捷」司禮監太監李進忠邊跑邊舉著手中的急報大聲呼喊道,跑的太急,跑丟了一只鞋他猶然不覺。

天子及朝中百官面面相覷,有些人暗自月復謗這太監莫不是得了實心瘋,這年頭從來都是敗報,那里來的什麼捷報。

「萬歲,登州巡撫陶朗、山東副總兵沈有容急報,遼鎮趙千戶率精騎二百,越千山,破遼陽,焚老奴王宮,屠老奴子孫百人,破敵軍上萬。」李進忠跑到御前上氣不接下氣說道。

「萬歲,趙千戶率二百精騎星夜疾行,突入遼陽,殺敵數百,破城中萬余大軍,焚了努爾哈赤的王宮,屠盡了王宮老奴的族人。」緩過氣的李進忠不顧言官們殺人的目光,大聲又說了一遍,說完心底不忘說聲痛快。

「快,拿過來朕與細看。」見李進忠一本正緊,天子帶著企盼跳下御座一把奪過奏章,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

大殿里面一片寂靜,落針可聞,大臣們都摒住了呼吸等待天子讀完奏章。天子的胸膛隨著奏章的內容而不斷起伏著。

「好!好!好!千軍萬馬中有如此作為,端的是大明的常山趙子龍呀。」讀完奏章的天子用力擊打著龍椅,泄著心中的喜悅。

「一遼東少年竟有如此膽色魄力,不輸于沈士弘老將軍當年二十九騎破北虜小阿卜戶三千騎呀。」接過奏章的輔葉向高嘆道。

天子和輔兩人在哪里大感慨,眾臣則是丈二和尚模不著頭腦,到是方震儒隱約猜到些什麼,他朝著天子行禮後對著葉向高問道︰「大人,此子是否姓趙名行。」

「咦」,「咦」天子及輔都出驚奇聲。

「奏那少年姓名正是趙行,方愛卿如何得知,難道先前看過奏本不成?」其實葉向高也有相同的疑問,只是當了三次輔的他知道該什麼時候把出風頭的機會讓個天子。

「微臣並沒有看過陶大人的奏本,只是和這少年相熟而已。」方震儒說道。

「方愛卿。說說,說說他,此少年英雄乃是何人。」奏本說的太過簡略,听說方震儒認識當事人,天子的胃口當即被吊的老高。

清了清喉嚨。方震儒說道︰「此子原本為廣寧太學生員,年雖十四確有報國之心,微臣和他授業恩師王互鳴是同年,听他說此子善騎射。武力高強。建奴大舉進犯廣寧,趙行投筆從戎雪夜疾馳百余里投奔西平主將羅一貴,哦,對了,羅一貴也是他舅舅。林雷」

「可是血戰西平以身殉國哪個羅一貴。」听聞熟悉的名字葉向高忍不住問道。

方震儒向葉向高行了一禮道︰「回大人,正是血戰西平地羅一貴。」

听的精彩處被人打斷天子十分不悅,急道︰「葉閣老不要打岔。方愛卿你接著說。」

「是,萬歲。」「趙行在羅一貫麾下同建奴血戰一天一夜,建奴死傷慘重,巡撫王大人派遣數萬精兵前去救援西平。雙方在平陽橋大戰,可惱那孫得功臨陣投敵導致大軍全軍覆沒。孫賊返回廣寧後當夜動叛亂,城內無統兵大將,形勢十分危急,微臣當時被叛軍追殺走投無路。正巧趙行率幾十騎兵趕到,救下微臣擊破叛軍斬殺叛逆黃進,微臣與趙行收攏潰兵準備對叛逆孫得功最後一擊之時,熊大人和王大人命微臣收攏軍民撤出廣寧。到了右屯趙行沒有隨大隊回榆關而是率羅一貴親信家丁去了西平堡,此後再無消息傳來。所以擊敗叛逆收攏軍民主要是趙行等將士奮勇得力,微臣只是適得其會而已,不敢貪功。」

方震儒說的輕描淡寫。大臣們大多不知曉兵事並不知道里面的凶險。

「好!好!好!」天子連說三個好字。「年少有為。堪稱國器。葉閣老,有功必賞。此等大功該如何獎賞。」天子心情好了,臉色也紅潤許多。

「萬歲,斬一級賞銀五倆,按慣例應賜白銀,可並無級無法敘功,至于突襲遼陽乃是一家之言,待落實後方可敘功,到是擊破叛逆活廣寧軍民之功應重賞,至于如何賞賜還請萬歲示下。」葉向高的話中規中矩,挑不出任何毛病,即肯定了趙行地大功又不明確表態如何賞賜,端的是滴水不漏。

朝班中的六部大臣、督察院的御史們紛紛出言附和,太和殿里地太極打的虎虎生風。

「是呀,萬歲,登州巡撫陶朗、山東副總兵沈有容都是熊廷弼舉薦,都是奸人一伙所言定是夸大其詞,臣禮部主事賀彈劾二奸黨謊報戰功,應立削職查辦。」

「臣、、」

「臣、、」

剛剛提起興趣的天子看著亂哄哄的大殿不禁一陣陣反胃,打著哈欠問道︰「遼東經略,巡撫人選,如何賞賜趙千戶,內閣先議個章程,再呈報給朕吧,退朝。」說完不理會群臣先行離開了太和殿。

天子離開後,群臣涇渭分明地分成數堆也離開了太和殿,空曠的太和殿只留下怔怔呆的方震儒。

拖著疲憊的身軀,葉向高回到府邸,接過丫鬟遞過地濃茶,連喝了幾口方才驅走倦意,翹起雙腿閉目養神。

人人都想進內閣,進內閣的都想當輔,這是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可謂是風光無限,可這個位置只有自己坐上才知道其中滋味,那簡直是在火上烤呀。

萬歷三十六年輔朱庚病死,東閣大學士、宰輔葉向高升為輔,神宗久不視朝,朝中政局混亂,黨派之爭愈演愈烈,他幾次調解黨派紛爭,經過多次的調停失敗,葉向高深感自己已無能為力堅決請求辭官。光宗泰昌元年。家居六年後地葉向高被召為輔,但未等他有所作為,光宗就因紅丸而崩。這次擔任輔已經是葉向高第三次擔任輔,按理說朝中重要職位都有東林一派佔據理應放開手腳大展宏圖,一年下來葉向高已經有些心灰意冷了。朝中大臣說是天下無敵,做事則兩眼一模黑,要想做成一事那是難于上青天。

就拿遼東經略人選來說,王化貞是葉向高考慮的第一個人選。只是這個學生太不爭氣,現在能保住他性命就不錯了。昨日剛剛露出口風說要推薦兵部侍郎王在晉經略遼東,東林黨內部上門求情說理的人絡繹不絕,這些人還來頭不小還不能得罪,搞的他不勝其煩。

可是王在晉不去還能讓誰去,舉薦誰去都不合適,如今的京官誰身後沒有地一大幫子人。天子欲遷方震儒為遼東巡撫未嘗不是一個辦法。讓他在巡撫任上呆上一年半載再遷為遼東經略,也省了許多口舌,只是沒有想到好友趙應星等出言反對,此事只得作罷。輔難。想坐一個面面俱到的輔更難。

旁邊的丫鬟跪在一旁舉起粉拳細細捶著,葉向高舒坦了許多,漸漸腦袋沉昏昏欲睡。

腳步聲由遠及近傳來,「老爺,兵部侍郎王大人前來拜會老爺。」腳步聲到了門口。老家人葉大道明了來意。

「把人領到正堂,就說老爺我一會就到。」

「是,老爺」

見老爺站起,站立一旁地丫鬟端過銅盆、毛巾,淨面、整裳過後葉向高邁著步子踱向正堂。

這幾日王在晉是寢室難安,生怕朝廷遷自己為遼東經略,落個有去無回。身為兵部左侍郎他比其他大臣更了解遼東局面。已經糜爛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昨日听聞內閣欲舉薦自己接替下獄的熊廷弼。更是心慌,早朝時分心都提到嗓子眼上。散朝回宅後越想越不放心。朝服都來不及換就來探探葉閣老的口風。

見葉向高進了正堂,王在晉連忙上前行弟子禮「學生見過閣老。」葉向高知道王在晉前來**不離十是為了遼東經略之事而來地。當下也不多話,兩人分賓主坐下,家人上茶。

「明初(王在晉字明初)前來是為了遼東經略人選一事吧。」論聲望、官職,年齡王在晉都不能與葉向高比擬,葉向高沒必要拐彎抹角。

迫不及待地王在晉離坐行禮道︰「經略人選一事鬧的朝中沸沸揚揚,風聞閣老要舉薦學生擔當此任,學生惶恐不安,正是為此事請教閣老。」

「老夫此正有此意,不知道明初意下如何?」

葉向高地回答不啻于一聲驚雷,嚇的王在晉兩腿軟。「遼東局面已糜爛不堪,經略遼東異常艱難,學生若去必敗,敗了難逃國法,難道閣老眼睜睜看著學生將來身陷囹圄不成。」

遼事難為,朝中大臣是個人都知道,葉向高也知道王在晉說地是實情,沉吟片刻後說道︰「遼事雖難,未必到了死局的地步,榆關乃天險,關內更有數萬守軍,朝廷已經征調山東、山西援兵北上,不日即刻到達。明初前去經略遼東,支撐一年便是功勞,支撐兩年那是大功,穩住三年便是奇勛。兵部尚書張大人告病,兵部現有孫學士暫攝,但本朝慣例閣臣不署六部,兵部尚書遲早空缺,此等良機明初把握不住豈不可惜。明初只要撐住一年,老夫在朝中活動一番,你便可回京拜封,明處以為如何兵部左侍郎三品,兵部尚書可是正二品,俸祿也能翻一番。實惠王在晉到不怎麼看中,從容赴國難的名聲才是他看中的。何況今日朝堂中解經邦的例子他也看的清清楚楚,既然閣老把話說明了,自己不妨試試看,有天險有雄兵,加上自己的能力,王在晉暗想在榆關維持一年問題應該不大吧。

被葉向高一點撥,王在晉原本灰暗地心情亮堂了許多,拱手道︰「蒙閣老教誨關愛,學生只有奮力一搏,上報天子厚恩,中報閣老的知遇之恩,下護遼人平安。」

取得了共識事情就好辦的多,葉向高心里也很開心。下個決心的王在晉就榆關地現實情況開出了款款條件,心情大好的輔大人一一準許。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躍馬北望最新章節 | 躍馬北望全文閱讀 | 躍馬北望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