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由于張巨正的執政,大明朝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各地的案件案率很低,基本上達到夜不閉戶,路不拾昧,社會治安情況良好。,盡在少數害群之馬早應該繩之以法,除暴安良,以正民心,以保國家的長治久安。對這些必殺之徒,如果動婦人之仁,讓他們逃過這一劫天理難容。張巨正思考再三,決定秋決照常進行,決不能讓這些必殺之徒逃月兌法網。
張居正花了很長的時間,寫好一封奏折,詳細闡述了秋決照常進行的必要性,駁回了李太後的婦人之仁,認為對這些害群之馬沒有暫免行刑的必要。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怎麼能因為皇帝大婚而免除讓他們逃過一劫呢?
奏折到了李太後的手里,感到很意外。她以最快的度看完奏折,秀美的臉頰也在迅的變化著。這封信的內容雖然在情在理,然而,張居正出爾反爾讓她十分惱火。張鯨回來說張巨正說他一定會處理好這件事情。這會兒竟然推翻前邊的話,出爾反爾,和太後意思對著干。讓她越看越心寒,越來越感到自己已沒有絲毫的權力可言了。張居正竟把自己當成一個無知的婦人,形同傀儡。她越往下看越生氣,停了半天,思慮再三,覺得張居正說的也合乎情理,他是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考慮,挑不出什麼毛病來。無可奈何,她只好嘆了一口氣說︰「算了!傳內閣,不必擬旨,秋決還是照常進行吧!」
張居正是一個精明的政治家,這一主張是正確的,無懈可擊,再英明的皇帝也挑不出什麼毛病,別說一個婦孺之輩了。
這也正是他的可悲之處,他的精明給埋下了禍根,為他及他的家族留下了禍端。自信使他對這一絲的禍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只是得意的一笑,就埋頭去處理他的正事去了,潛在的危險在他的身邊悄悄的埋伏下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歷史還是按照自己的軌跡行進著。
正在張居正的事業如日中天,權勢燻天,勢力正盛的時候,一條噩耗從江陵傳來。
他七十多歲的父親張文明去世了。
這個消息非比尋常,無疑在朝廷里放了一顆原子彈,引起毀滅性的震蕩。它要比起皇帝大婚,秋決犯人等事情大得多,牽動了方方面面的神經,給張居正的宏偉大業帶來極大的影響。
雖然這個父親沒有什麼過人之處,政治上沒有過什麼建樹,除了納妾選姬,置辦田業以外,再沒有什麼大的愛好。然而他養了一個好兒子,養了一個名震千古的賢相。這些就足夠了,這就是他的功績,就足以對得起天地神靈了。
張居正太忙了,顧不上賦閑在家的老父親,雖然要接他來京居住,無奈老爺子不肯,張巨正只好按時將銀兩寄回家鄉,讓他生活過的富足愜意就可以了。
這個逍遙自在的老爺子,享完人間的幸福,安安靜靜的離開人世,駕鶴西去了。
從江陵到北京,三千里地的路程,一個僕人騎著一匹快馬,日夜兼程,馬不停蹄的趕到北京城,把這個噩耗送到張居正的寓所。
正在審批文牘的張居正,聞听這個消息如五雷轟頂,在太師椅上暈了過去,頓時,整個張府亂成了一鍋粥,被一層濃重的陰霾籠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