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罰張四維等人的旨意傳到內閣,呂調陽曾經到張府中求情,希望他能出面求情,但遭到了拒絕。說閱讀,盡在呂調陽等人離去後,張居正的心情安靜了許多,知道張四維等人的命運不可逆轉,大臣們也不會再有人來打攪他了。
沒有多長時間,呂調陽就離任回家養病。他已經病入膏肓。這個人是張巨正唯一的知己。他的離去對張居正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劫難,再也不會找到呂調陽一樣的伙計了。張四維被貶,內閣空虛,經過反復的思考,終于確定讓申時行進入內閣。
這個時期,申時行開始在皇帝和張居正之間奔走。將皇帝的聖旨拿到張居正的孝闈里,請他過目,然後按張居正的指示分到各部。對于申時行,張居正是放心的。他剛到內閣還不是他的對手,暫時不會給他找什麼麻煩。
張居正已經取得了勝利,在這場守制與奪情的斗爭中,經過那麼多的血雨腥風,處罰了許多的大臣才使朝野暫時沉寂下來,再也沒人討論這件事情,他可以專心致志的工作了。
彗星仍然掛在京城的天空。每天夜里,它都在天空出耀眼的光芒,並沒有別的什麼災難生,如果預示著什麼災難的話,恐怕只能落在張四維等人的身上。
皇宮里並沒有因為處罰幾個大臣,而影響萬歷的婚禮。馮保和太監們忙得很,大家都在為皇帝的婚事忙碌著。
張居正也過了七七之限,按照事前的約定,他穿著青衣角帶回到內閣。一切都恢復正常,就像本就沒有生過什麼事情一樣。然而,這場風波讓張居正的內心世界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好像過了幾十年,張居正再也不是風度翩翩,神采奕奕,意氣風,已變成神態憔悴,步履闌珊,形同木偶,除了花白的頭,表明他還是一個充滿智慧之人外,再也看不出與大學士相匹配的儀表風度了。歲月是無情的。歷史將逐漸讓這位老人退出大明朝的政治舞台,毫不留情地摧殘著他的身心。
其實站在個人角度,此時激流而退仍不失為明智之舉,古人曰:應時而動,識時務者為駿杰,是一個真理。小皇帝已經初步長大即將大婚,希望親政的想法日益迫切,他不想大權旁落。在奪情與守制的問題上存在著激烈的斗爭,張居正處在這個漩渦的中心,盡管萬歷對官員進行了殘酷的鎮壓,但暗流洶涌,無論局勢還是輿論對他都極為不利。然而,當局者迷,一心想建功立業,報效朝廷的他,並沒有听從眾多官員的勸阻,執意要按照李太後的意思留在京城,繼續他的改革事業,為他今後的悲劇命運埋下了火種。
張居正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刺激,認識到人間的冷暖,世道的艱辛,也讓他看清了官場的黑暗,似明似暗的看到身邊潛在的危險。于是,在他回到內閣之初,就擅自開始了所謂的京察,在兩京及官場開始了一場大清洗。清洗的唯一的標準就是奪情與守制,以在他的去留問題上的態度為藍本。凡是反對奪情的均是裁撤罷官的對象,許多官員因為提倡恢復禮制,主張他回家守制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懲罰,最輕的也是被罷官回家,而在這場斗爭中凡是擁護奪情的,不論親疏,均予以重用。就連當初與高拱有很深關系,被迫辭職的江南才子張佳贏,也被啟用並從地方調入中央委以重任。
張居正徹底改變了對人生的態度,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溫文爾雅,換之一個驕橫高傲的張居正。人們再也找不到以前的影子。在皇權與政權的高壓之下,官場上又恢復了平靜。官員們禁如寒蟬,畏之如虎,在他面前只有唯唯諾諾,不敢大聲說話,形同奴僕。正是這樣一種情況,在他日後失意的時候,才遭到眾人的誹謗和詆毀。
清丈土地將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斗爭。這項工作的開展將給農民帶來極大的好處,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這項工作的最大阻力來自大地主、大官僚,清丈土地將使他們的既得利益受到很大的損失,這是這場改革不太順利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一條鞭法已經取得極大的成功,國家財力得到極大的加強,張居正並不滿足。他認為清丈土地則是根本,是從根本上改變現狀的措施。他已經感到上天給他的時間不多了,必須利用現有的時間,集中精力把這件事情做完,免得使改革半途夭折。他橫下一條心,不惜以自己的生命健康為代價,要把這件事情做完,把身家性命都已拋在腦後,千秋功罪任由後人評說了。
朝廷的官員已經換了多半,原來的戶部尚書已經調任吏部尚書,從地方上調入的段正茂擔任戶部尚書。張居正把他找來商量在全國開展丈量土地的事情。段正茂與張居正的關系歷史久遠,特別是在最近的**中,堅定地站在張居正的一邊,于是,官運恆通,青雲直上。對于張巨正的政治主張,段正茂是十分了解的,在無數的奏章中,在朝會上,張居正反復的闡述這一問題,已經耳熟能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