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人物風雲譜 卷二、夏本紀篇 第一章 …

作者 ︰ 笑傲江湖

爭帝位啟開繼承制

啟,史稱夏啟,生卒年不詳,夏禹子。禹病死後繼位,成為中國歷史上由「禪讓制」變為「世襲制」的第一人。同時啟也是中國氏族公社向奴隸社會變革的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這個人可不能不提。

禹在位十七年崩,在禹駕崩之前,此時中國已由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向奴隸社會變革。國君的權力已較堯舜時大大加強。隨著權利的增大,油水自然也大大的增加。禹經過十七年的努力已把整個夏朝治理的蒸蒸日上,國民服服帖帖。每每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將要傳給外人,不免心有不甘。于是在這一天將其子夏啟招致近前面授機宜。

回去後,啟借參與國事期間大肆收買人心,禮賢下士,謙恭待人,很得國人歡心。轉眼間,又幾年過去。禹自知去日無多又招幾位大臣覲見。幾位大臣到後禹半天不響,最後竟然落下淚來。大臣們連忙驚問何故。禹抽泣曰︰「朕受舜帝踐位以來,十七年矣,在這十七年里朕雖無為,但為天下治理了洪水。賴上天之助,得享國泰民安。朕已垂垂老矣,想必時日無多。真最憂心的就是夏啟。望諸位能給朕出個主意。」各位大臣忙說︰「陛下還很康健,哪講的上什麼老,想當年堯帝年歲仍精神矍鑠,陛下神靈護體想必不會次于堯帝。再說,小王子英明神武,誠懇守禮,禮賢下士頗得國人愛戴。陛下歸天後自然當由小王子繼承帝位。」禹說︰「奈何自堯帝開禪讓制度以來,祖宗之制是將帝位山讓給外姓之人,朕豈能開此先例?」皋陶說︰「祖宗之制雖有禪讓之說,但也有讓賢之制,小王子之賢明天下皆知,大王豈可拘于古制?」禹無語。

禹去世時依例將帝位禪讓與伯益。伯益這個人倒挺實在,三年之喪畢,依慣例避于箕山之陽,把帝位讓給了夏啟。按照伯益的想法他本以為夏啟會向丹朱和商均一樣,再次依照慣例將他讓出去的帝位再讓還給他。沒想到夏啟在皋陶等大臣們的堅持下,竟然老實不客氣地做起了帝王。天下之人竟都去朝拜夏啟而不去朝拜伯益。這令伯益十分生氣,但又無可奈何。畢竟是自己讓給人家的!說出來的話還能收回來!他心想︰真是人心不古啊!這人怎麼能這樣呢?這里不說他正在生悶氣。

有一個人不干了。這個人就是有扈氏。有扈氏和伯益關系很鐵,本來準備在伯益當上帝王後,沾上一點什麼光呢。這下倒好,啟拿走不還了,這還得了!于是他找夏啟論理,你怎麼不按規矩出牌呢?啟笑了,這不是伯益讓給我的嗎?他為啥讓啊?是因為帝位本來就應該是我的!你沒看到堯舜都在即位前讓給前任帝王的兒子了嗎,那是因為,他們自己知道本來這帝位是應該由他們兒子繼承的。當帝王本來沒有一定的規矩,唯有德者居之。再說,也不是我自己相當這個帝王的,是大臣們逼我做的。不信你可以問問諸位大臣。他們非得讓我做我有什麼辦法?有扈氏氣的張口結舌,甩門而去。

這有扈是個很較真的人,也是個很迂腐的人。他轉不過彎兒來,回去後越想越氣,于是他招呼人馬,反了!

于是啟召集兵馬征討有扈氏,二人大戰與甘(甘澤,今陝西戶縣一帶)。兩軍對壘,大戰開始前,夏啟激勵將士們說︰「我要告訴大家,這個有扈氏對天帝不敬,王命不遵,是上天借我的手來消滅他!因此你們要服從我的命令,奮力出擊,不可懈怠!你如果听我的話奮力殺敵,我就在祖宗的宗廟前賞賜與你,如果你不听我的話,我就殺了你!」。這是一篇挺好玩兒的戰前總動員。直白,簡單,通俗易懂,且很有效。士兵們果然奮力殺敵很快就把有扈氏打敗了。打敗了有扈氏的夏啟順便也把伯益也給殺了。有扈部落的成員被罰做奴隸。

坐上了帝位的夏啟徹底廢除了原來的禪讓制,正式確定了帝位世襲制制度。天下為公氏族部落會議制度已經轉化,開始出現了國家的雛形,奴隸社會天下為家到來了。

在夏啟的治理下,農業和手工業有了分工,社會生產力得到很大提高,生產得到很大的展,人們的生活也得到很大改善。

這以後,他又一反以往的作風,生活變得腐化起來,整日飲酒作樂,歌舞游獵。傳說他曾創作了名為《九韶》的大型樂舞。由此可見,他以前的禮賢下士、愛護百姓,其實都是做給別人看的。

啟的年紀老了,他的幾個兒子激烈地爭奪著繼承權。小兒子武觀(一說為幼弟)因為爭得最凶,啟就將他放逐到黃河西岸(今陝西義帶)。武觀聚眾反叛,啟派大將彭伯壽帶兵將他打敗,並押來見啟。武觀只好認罪服輸。不久,啟因為荒婬過度而病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史記人物風雲譜最新章節 | 史記人物風雲譜全文閱讀 | 史記人物風雲譜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