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人物風雲譜 第十五章 晉文公救宋伐曹、衛…

作者 ︰ 笑傲江湖

卻說晉文公接到宋國的告急文書後並沒有直接出兵,而是先找眾大臣商議了一下。

文公說道︰「楚國惡意侵犯宋國,宋國向我國告急,孤受宋國襄公之恩不得不報。各位愛卿認為應該如何應對?」

大臣先珍上前稟道︰「主公受襄公之恩,自當相報,但楚國勢大,宋國尚且不敵,我若相助當只可智取不可輕動。我听說齊國國君昭公小白雖然剛剛登基,但素來喜好奉承,好抱打不平。秦國?公胸懷廣闊,志向高遠,喜好被人稱為善人,曾經善待食其善馬之鄉民。今見宋國有難,如襄公能折節向相求,再賄以重金,其必許之。如楚能听其斡旋,宋圍可解,如不听則必和齊、秦結仇。那時我再出兵相助,有秦、齊相助必能順利破楚。」

這先珍素以老成持重、足智多謀著稱,晉文公許之。遂修書一封,派人到宋國送信。

成公接信後將信將疑,想自己父親雖于齊有恩,但那已是昭公之父孝公之事。孝公尚且不知感恩,何況昭公?那秦國偏居一隅,宋國向來以中原大國自居,從來未予重視,更是沒有交情。相當年自己父親稱霸時都沒有邀請秦?公參加。不知他是不是會懷恨于心?事情緊急,迫在眉睫,成公別無他法,只好依言試上一試。派人攜襄公詔書殺出重圍到齊國、秦國求助。

齊近而秦遠,使節先到了齊國。見到昭公「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向昭公哭訴了楚國侵宋的過程,並將成公的詔書奉上。詔書的意思大概是︰「強楚侵宋,宋國不敵,賴上天之助,苟延至今,眼見宋國有屠城之禍,請求貴邦予以援助,如宋國百姓能免遭涂炭願以傾國之重金相送雲雲。」齊國也是中原大國,如此大事正是顯示大國實力之時,況昭公剛剛即位正是樹立國際間威望之時,自不甘于落後。還有一點原因是一旦楚國攻克宋國,楚國實力大增,此消彼長,齊國的相對勢力必會大減,這如何使得?于是慨然應允。秦國雖偏居西戎,但向來有問鼎中原之志,只是因向來被中原各國視為蠻夷,一向不被重視,如今宋國來求救,正是顯示秦國實力,進而和中原各國交好的大好機會,?公焉能不參與?于是也許諾先到楚國斡旋,如楚國不听善言然後在想他法。

齊國于秦國果然派人到楚國斡旋,這楚成王本來就是一個粗人,眼見到手的羊羔又要飛走,如何能夠應允?于是他破口大罵,把齊國和秦國的使節罵走了!

齊、秦和楚國結怨。

晉文公想︰「該是出兵助宋之時了。」

但他還是沒有出兵,他知道楚國強大,單憑晉國之力無法與之抵抗。于是預先修書秦、齊,約共同出兵共抗楚國,匡扶正義!

秦、齊同意。約定同時起兵共解宋國之難。

兵馬準備已畢,文公決定即日出兵。

出兵之日艷陽高照,晴空萬里。在出事前照例要召開誓師大會,鼓勵鼓勵士氣。晉文公站在誓師高台上向下觀瞧。

只見晉國的部隊有五萬有余,戰車五百乘,黑壓壓的一片,無邊無際。從上往下望來,只見旗幟招展,盔明甲亮,各類兵器閃著耀眼的豪光,端的是人如虎馬如龍,軍容齊整,士氣高漲。兩旁是歡送將士出征的老百姓,擠擠挨挨,吵吵嚷嚷,爭睹晉軍之軍容。

文公微微的笑了。

待祭師祭祀已畢,文公舉起酒樽祭拜上天,祝上天保佑晉軍旗開得勝,馬到成功,匡扶正義,解救宋國百姓免遭涂炭。祭拜大地,祝萬物有靈,保佑晉國風調雨順,百姓安康。最後,晉文公舉杯對將士們說︰「宋國和我國是兄弟之邦,今日兄弟有難,我不得不幫。楚國窮兵黷武,征討無度,已觸上天之怒,今我晉國代天行罰,解救宋國危難,保佑我大周基業穩固,傳統永承。將士們上陣後要奮勇殺敵,擊退楚軍,揚我晉國之國威,不得有誤!」

將士們山呼︰「晉國必勝!晉軍必勝!主公必勝!」

誓師已畢,大軍浩浩蕩蕩向宋國今河南商丘進。

晉軍要到達宋國途中必經曹、衛二國。這曹國、衛二國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兩個諸侯國。曹國國君為姬姓,伯爵。周文王子曹叔振鐸(姬振鐸)後裔。建都陶丘,轄地大致為現在的定陶附近。衛國是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稱康叔。後周公(武王之弟)又將原來商都周圍地區和殷民七族封給康叔,建立了衛國,定都朝歌。二國均系小國,為諸侯。後為楚國所征討,歸附楚國,為楚國的附庸國。

說起曹國,這晉文公還和曹國有個故事。這還得從晉文公當年逃避驪姬之亂說起。想當年重耳由晉國出逃,逃到齊國,被齊桓公收留,並將自己的佷女齊姜氏嫁給了重耳。然而好景不長,剛剛安頓不久,恰逢齊國之亂。隨行的狐堰等人認為重耳在齊國再待下去也沒有什麼前途了,于是和重耳商議逃到宋國,重耳不允。于是和齊姜氏商議將重耳灌醉,扶到車上,直奔宋國而去。路上重耳醒來明知被騙卻也無可奈何。路上經過曹國,曹共公見重耳難中來投,蓬頭垢面,衣冠不整,十分厭煩,本不欲留。幸虧曹國的大夫僖負羈一番周旋曹共公才勉強應允重耳留下。

重耳留下後,這曹共公卻生出一番好奇之心來,他听說重耳「駢脅」(注︰據史書記載重耳駢肋,也就是他的肋骨不是象一般人那樣是一根一根組成的,而是有兩塊板兒組成的,這本來應該是一種殘疾,沒啥大不了的,但在古代的相理書上卻是一個了不得的異相。所謂有異相之人必有異能),于是想親眼看看這駢肋到底有何特異。于是他趁重耳洗澡的時候,竟然帶領一大幫姬妾來堂而皇之的觀看重耳洗澡。堂堂的晉國公子現在竟然淪落到像一個動物一樣被人戲耍、觀賞!這令重耳感到異常羞辱和憤怒!重耳心知在他人一畝三分地上不便怒,只好草草洗完,不作一言。僖負羈听說後,也深感主公孟浪,但因曹共公畢竟是主公他也無可奈何,只得親自帶來食物和玉璧向重耳賠罪。重耳不好再說什麼,只好向僖負羈表示感謝,但卻把對曹共公的仇恨埋在了心里。

因此,此次助宋解圍也是他報仇的大好機會!曹國是必須滅掉的,衛國則未必。晉國卿狐堰深知晉文公的心思,便向文公獻了一計︰「可先向衛國借道進攻曹國。到時如衛國借道于晉,則衛國和楚國的關系必會破裂,如不借道,則伐之有理。曹國是楚國的附庸國,楚國聞听曹國北伐必會舉兵來救,則宋圍可解,如楚國不來解救,則曹衛可滅。可謂一舉數得之計。」這狐堰乃狐突之子,文公之舅,故又稱舅氏。文公當年出逃之事,狐堰隨行,為文公出謀劃策,立下了汗馬功勞,深受文公的信任,文公許之。

文公的使臣到得衛國,說明來意,卻遭到了衛君的拒絕。于是晉國兵伐衛,一舉攻克衛國。楚成王對宋國圍攻將近一年,好歹看到希望,自是不願放棄,遂采取了舍車保帥之計,放棄曹、衛,專力攻打宋國。

晉文公滅衛後,大軍並不停歇,立即進軍曹國。還未到曹國,文公早令人放出風去,說要報當年受辱之仇,把曹**民的祖墳挖出來挫骨揚灰!這個消息令宋**民大驚失色,不知所措。一般的打仗都是對付活著的人的,晉文公這次卻要對付死人!這怎麼辦?

晉軍到後,果然頃刻間把曹國國都陶(即現在的定陶)圍了個水泄不通。圍上曹國國都後,晉軍並沒有立即大舉攻城,而是開始了施工,這工程就是挖祖墳,挖宋國人的祖墳!此一舉令曹國人心大受挫折!連祖宗的祖墳都保護不了了,還做什麼人!曹**隊的士兵大為憤怒,堅持要出城迎戰,殺退晉軍,為祖先報仇!但曹國國君不同意了,他知道,這只是晉國的誘敵之計!自然不會讓他的軍隊妄自送死!曹國人轉而想,其實這都是國君自己惹的禍,誰讓他當時不起人家晉國國君了呢!誰讓他讓人家如此丟人了呢!隱約間,他們在對晉君憤怒的同時又對自己的國君曹共公有了些許怨怒。尤其是在曹國國君曹共公堅持閉門不出,不管百姓們為了自己的祖墳被挖而傷心痛哭,民怨四起的時候,這種怨怒達到了頂點!曹國國都陶城內一片痛哭之聲。然而,當他們在怨怒自己的國君不給自己做主,不為自己的祖墳被挖復仇的時候,他們突然看見,晉軍中突然駛出一輛戎車,這戎車前有八匹馬拉車,車長和車寬均過其他戰車,上有黃蓋覆頂,車上甲士的青銅兵器裝備,前有一駕車之人,那人生的虎背熊腰,虯須如戟,威猛異常。那戎車揚起遮天蔽日的塵土,如風馳電掣般的駛向挖墳的晉軍,在他們面前嘎然而止。車簾跳起,從車內走出一個高大健碩的老人來,那老者頭戴沖天冠,身穿赭黃袍,一副斑白的胡須飄灑胸前,神情肅穆,不怒自威。那老者沖挖墳的士兵說了一些什麼,那些士兵連忙收拾起挖墳的工具。向老者叩頭,看來是像在賠罪。然後曹國人看見有一些晉國人走向前來,將那些骸骨一一收拾起來,搭了一些靈棚,從晉**隊里出來一個巫師,擺了一些祭品焚香禱告起來。禱告完畢,那些晉軍有恭恭敬敬的把那些骸骨重新安葬起來。這讓宋國人大惑不解,不知道這些晉國人在搞什麼名堂。有眼尖之人看出那人是晉國的國君晉文公。果然,晉國人安葬完畢宋國先人的骸骨後,派出軍士對宋國人高喊︰「兩國交戰,不侮先人,我國士兵不知規矩,挖了貴國先人的墳墓,現在我們國君文公已經申斥了他們,並將貴國人民先人的骸骨重新安葬,焚香祈禱,希望貴國國民不要記恨我國,我們的國君在這里向大家道歉了!」此通喊話之後,宋國人紛紛被晉文公感動!這晉文公真是個仁義之君!

這種心理有一點像一個快被處死之人,突然听到了赦免其死罪的命令,對赦免之人必是感激萬分。縱使這個赦免之人實際上也就是下令殺他之人,他也會心存感激。對這種心理現象西方某些科學家做過一些實驗,屢試不爽。

晉文公安葬完宋國先人的骸骨後就回大帳去了,他在等著宋國人的反應。

果然時間不久,宋國人派使節過來向晉國求和道︰「我們國君深感文公不挖我國國民的祖墳之德,晉國勢大,以仁義為本,我君願帥國歸降,特邀晉文公赴陶受降。」

文公听罷大喜!馬上安排人隨行到曹國國都陶城內受降。這時狐堰上前進言道︰「主公稍安勿躁,謹防曹國有詐。」

文公道︰「我大軍環伺,小子敢爾!」

胥臣進言道︰「狐堰卿說的極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啊。不如派軍隊保護主公進城受降。」

文公不允,道︰「曹國向我投降,我們不該無端懷疑,我若派大軍進城不正顯得我們膽怯嗎?不須多人只派幾十人進城便了!」

狐堰他們見拗不過文公,只得作罷。

入夜時分,一彪人馬自晉**中駛出,到得陶城下,向曹國人喊話道︰「晉文公帶人到曹國受降來了,請曹國人開城迎接。」

曹共公听說晉文公到了,忙開城迎接,城門打開,晉文公帶領人馬駛入陶城,二百多人剛剛進入城內,城門就迅關了起來。突然之間燈火通明,號角連聲,數千曹國士兵立于城上,當中一個人沖晉軍大喊︰「晉文公你上當了,納命來!」瞬時間萬箭齊,包括晉文公在內的二百余人立即命喪當場!欲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史記人物風雲譜最新章節 | 史記人物風雲譜全文閱讀 | 史記人物風雲譜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