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回亂齊國田乞弒君
惠公也是一個愛好和平之人,他在位的十年里秦國沒有大的戰亂。
秦惠公在位十年去世,兒子悼公繼位。秦悼公二年(前489),齊國大臣田乞殺了他的國君孺子,立孺子的哥哥陽生為君,這就是齊悼公。
這田乞為何弒君,趁著秦國無事我們過去看看。
田乞,媯姓,田氏(陳氏),亦稱田晏子。田桓子之子。
齊景公時,他以大斗借出,小斗收進的方法籠絡民心。田氏宗族益強,晏子曾諫齊景公,不听,晏子對叔向說齊國之政終將歸于田氏。齊景公死後,景公的兒子荼即位。田乞同鮑牧攻殺高國,迎立公子陽生(悼王),又殺子荼,專齊國之政。其子田常(田成子)。這天常可是個了不得的人物,我們以後或許會提到。
這古代的姓和氏是有區別的,不像現在的人,姓什麼就是姓什麼了,只跟父姓,而無須考慮母系淵源。
在古代,姓,所代表的是氏族的血統,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具有共同血緣關系的族屬所共有的符號標志。它最早是氏族圖騰標志,有了文字後,才形諸文字。而氏則是相對靈活的,氏,是部落、宗族的分支,是小宗(支系)的族號,子孫分支,就以氏來區別。他們的姓不變,而以分支的國、邑、地、官、謚、字、業等各自為氏以示區別。
這媯姓最早可推到黃帝,黃帝─昌意─高陽(帝顓頊)─舜,帝舜姓虞,舜之子曰商均,居媯(今山西永濟南)。其後世,周武王克殷後,將舜之子孫媯滿封于陳(今之河南省淮陽),稱胡公。
可見這田乞也是個有來歷之人。
這田乞弒君的動機是爭權,其手段可以說自他大斗出小斗進,買好齊國百姓之時起就開始萌了。
我們在上回書中說到,晉國範氏、中行氏作亂,範氏中行氏向齊國求救,請求向齊國借糧食,田乞心懷不軌,為拉攏諸侯,勸導景公說︰「範、中行數有德于齊,齊不可不救。」齊使田乞救之而輸之粟。當然在這件事上,田乞站錯了隊,他沒想到,範氏、中行氏輸了,不但輸了還輸得很慘!
齊景公死後,齊國相國高昭子、國惠子立景公的兒子太子荼為齊君號晏孺子,田乞不喜歡這個太子荼,他想立的人是景公的另一個兒子陽生。這個陽生和田乞關系很好,田乞自然喜歡他做齊國的國君。于是他在假裝和高昭子、國惠子很好,經常在二人面前說道︰「多數大夫不想讓晏孺子作為齊國的國君,立晏孺子為君,大夫人人自危,必會導致齊國之亂!」
二人對諸大夫非常惱恨。
又對各位大夫挑撥離間道︰「高昭子未經大家同意就強立晏孺子為齊國國君,企圖借控制晏孺子來控制齊國啊!」
各位大夫見田乞如此正氣凜然,自然願意給他效勞,紛紛對他說道︰「高、國二人的確可恨,如有用著我等之處盡管吩咐,我等必會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田乞見火候已到,遂約同鮑牧,帶領諸大夫帶領精兵,攻入齊國國君府,高昭子急召國惠子應敵,力戰不敵,遂殺晏孺子,並殺高昭子,國惠子逃得快,逃到了莒國才幸免遇難。
殺了晏孺子後,田乞把陽生迎接到齊國,立陽生為齊國國君,陽生謚號也是悼公,自然稱呼是齊悼公。
田乞立齊悼公有功,開齊國田氏貴族專齊政的先河,從此田氏成為齊國的最大專權世家。
這就是田乞亂政的故事。
放下齊國,我們再回到秦國,這秦悼公有乃父及乃祖父之風,堅決奉行和平展的國際政策,不參與國際糾紛,國內事務也處理的井井有條,風調雨順,人民生活相當的富足,安居樂業,其樂融融。
正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秦國成了看戲人。當不了演員就當個觀眾吧!
秦悼公六年(前485),吳軍打敗齊軍。齊國人殺了悼公,立他的兒子簡公為君。
這時在中原南方的吳國自大敗楚國以後,在吳王闔閭的帶領下,威名遠揚,愈強大了起來。
秦悼公九年(前482),秦悼公又看了一場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