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孀 第26章︰多年艱辛路,寒夜遺孀心

作者 ︰ 韓詠明

已是子末,楊氏仍然不眠。盡管蠟燭已熄,可躺在溫褥暖被里的她,卻思緒萬千。

楊氏,劉耀德的生身之母,與青霞的長母同是楊姓,娘家是長葛縣有名的大戶人家,二一年前嫁給尉氏縣、劉氏族的劉迎恩。

楊氏嫁給劉氏族的劉迎恩之後的一年頭上,喜添長女。盡管生了個女孩,對于楊氏來說,仍是天大的喜事,這證明她楊氏是個能生育的女人,因為楊氏總是固執的認為︰做為女人,既然會生女孩,就一定能生男孩,也許自己第二胎生的就是男孩。

可之後,怎奈肚子不爭氣,竟接連生個四個女兒。丈夫劉迎恩望著四個天真可愛、如花似玉,又逐漸長大的女兒,眉額之間的憂愁,卻越鎖越深,表面上樂呵呵的他,每天奔波勞碌,打理著遍布全國各地的生意,可常常在夜深人靜之時哀聲嘆氣,愁不能眠。不時的在言語之中流露出了沒有男丁的恐慌和悲哀。

楊氏深深的理解丈夫,這也是她最擔心和憂愁的。她知道,如果她和丈夫劉迎恩的膝下沒有傳宗接代的男丁,百年之後,不僅遍布全國各地的龐大生意將要流落到族人的手里,那還意味她和丈夫故去之後,將由佔有自家所有財產的族人子息,來送終摔盆,到那時,她和丈夫便成了名副其實的只有女兒們哭喪的絕戶頭了。

盡管族人們與丈夫同是劉姓,也是同一個「劉」字的祖宗,可丈夫這一門的劉氏,已單傳好幾代了,那同是「劉」姓的同族人,早已與丈夫體內的血液,淡稀如混濁的老漿豆腐之水了;與丈夫的「劉」字根枝,也相距很遙遠。只是丈夫劉迎恩雖單傳好幾代,為了喪事喜事的人多勢眾,便主動與劉氏族人拉關系,套近乎,也處處奉迎高枝。但那只是表面上的事,是為了讓不相干的外人看的,但真正涉及到祖業的財產土地問題,可卻是寸金寸土也不相讓的。

可是,如果她和丈夫的膝下終無男丁,寸土不讓又如何,分文不舍又如何,入土之後,別說寸金和寸土,恐怕是連家里的一草一木,都成了別人的了。女兒們雖說也是丈夫的血脈,卻無能為力享受承繼家里的寸土和寸金。世道就如此,世風也如此,這是沒辦法的事,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事。

那時,楊氏每每想到膝下沒有男兒,丈夫劉迎恩的血脈,再也無法一代一代的向下延續了,便恐懼的無以復加,她好像看到了百年之後,被族里某人的子息為她和丈夫摔盆送終的事,好像看到了,為自己和丈夫摔盆送終的族人子息,光明正大、名正言順地接管了自家那遍布全國的生意,佔有丈夫辛辛苦苦操勞置辦的家財田產。每每想到這些,三十多歲的她呀,便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為這事幾乎都愁白了滿頭青絲。

百般無奈之下,聰明的楊氏也像別家通情達理的夫人一樣,開始給丈夫物色做二房的人選,在一次她隨丈夫到許州打理生意時,一眼就相中了布店伙計的女兒。

中原有句俗語︰買掃帚買個趴地虎,娶媳婦娶個大**。

因為,大**的女人生男孩。可許州布店伙計的女兒,**特大,肉鼓鼓的,就像平地凸起的山丘,特別是每逢那女孩走路的時候,那大**在她的長衫下一鼓一吊的,一看就是個生男孩的大**。

在楊氏地多次勸說之下。丈夫劉迎恩便收了張氏做二房。怎奈這個張氏。空長著一個大**。肚子竟與她楊氏地一樣。頭胎生下地仍是女嬰。

楊氏望著丈夫失望痛苦地表情。內心深處地疼痛和恐慌。比丈夫地還厚重濃烈。做為妻子。她卻沒有給丈夫生下兒子。這是她地愧疚;做為妻子。她沒有給丈夫挑選個會生兒子地二房女人。這也是她地過失。于是。她決心一不做。二不休。又接著給丈夫收了三房朱氏。可命中無兒男求子呀!蒼天不隨人願。三房朱氏生下地竟還是女嬰。

就在她和丈夫絕望之時。準備提前在族人里物色好一個族人地子息。來做為自家承繼人地時候。楊氏又一次懷孕了。十月懷胎。瓜熟蒂落。生下了兒子耀德。

對于她和丈夫來說。這簡直是天大地喜事。

有了兒子耀德。丈夫便對她是三人寵愛在一身。家里地內事。處處依著她。順著她。那時地她。簡直是生活在甜蜜、幸福、燦爛和成就之中。而她楊氏地寵愛呢?她楊氏和全家人地寵慣呀。全集中在兒子耀德一人身上。怎奈兒子耀德。他並不爭氣。並不像父母所希望地那樣。將聰明才智用在學習上。而是小小年紀。就跟族里地不爭氣之人。學會了一些玩物喪志地敗家子之類地事情。丈夫劉迎恩先後為他請了四位先生。可兒子不喜讀書。十二歲那年。竟連《三字經》都不會背誦。

兒子十二歲了還不會背誦《三字經》。並不是兒子愚笨。並不兒子冥頑不靈。而是那些教書先生為了保住薪金。不敢對嬌慣壞地兒子使嚴。

沒辦法,丈夫劉迎恩又給兒子請了第五位先生王丙才。

這位年輕的王丙才先生的嚴厲,是遠近皆知的。在他的嚴教之下,兒子耀德的聰明才智,逐漸被扭轉到了讀書之上。就連那位王丙才先生都禁不住稱贊兒子︰天資聰慧,一點就透,前途不可估量。

可就在全家為此事喜悅興奮之時,那位年輕嚴厲的王丙才先生卻突患急癥,撇下年紀輕輕的生命,撒手西去了。

怎奈禍不單行,就在嚴教兒子的王先生撒手西去的第二年,丈夫劉迎恩到鄉下收帳返還時,在前不靠村,後不臨店的荒蕪境地,突遭暴風驟雨,又在暴風驟雨之中,遭到了一伙強人的搶劫,將他半月來收來的銀兩一掃而空。

丈夫一直都在苦心操勞著遍布全國的龐大生意,突遭暴風驟雨和強人搶劫,竟然一病不起,于光緒十四年九月,在一個陰雨綿綿的秋夜,拉著兒子耀德和她楊氏的手,淚水模糊的雙眼里,滿是依戀和牽掛。他就那麼淚水模糊地看著她和兒子,仿佛要把她和兒子刻骨銘心的記在心里,直到眼神變成了空洞迷茫的僵硬,才知道他已死不瞑目地離開了人世。

楊氏知道,丈夫劉迎恩的死不瞑目,暗示她和兒子未來幾年的淒苦和堅辛。

六年了,丈夫已經過世六年了,那時,兒子耀德才十四歲,剛剛被那位王丙才先生嚴教出來的一點希望,又隨著那位王丙才先生的西去和丈夫的離世,而消失的無影無蹤。族里的人都以為她家遍布全國的生意將要江河日下,家道也將要衰落,每個人也都抱著既憐憫又興奮的心態看她的。那眼神,那表情,似乎在看一座根基堅固的高樓大廈突然坍塌一樣。可她,卻憑著女人的堅強和一定要將兒子拉扯**的信念,將龐大的生意支撐下來了。常言說︰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這其間的她,默默飲吞了多少風霜雪雨、酸甜苦辣,孤獨地品嘗了多少個不眠之夜,承受了多少磨難與煎熬,那豈是局外人所能感受的。

讓人欣慰的是,兒子耀德自他父親離世,像一下子長大了好多歲一樣,突然變得禮度周全,曉明懂事了。說出來的話,也仿佛不是出自他那種年齡人之口︰母親,以後兒子要邊讀書邊學習經商,如果只一味地讀書,讀成了一個書呆子,如何承接這份龐大的家業?

盡管兒子突然長大懂事了,可生意上的有些事情,是不能因為懂事就能立刻學會的,楊氏只得舍金錢,求告族里一些精通生意的人,來幫助兒子和自己。

可世人都是有貪婪和**的,精明的族人在幫助自己和兒子的同時,也窺一斑而知全局地隱約看到她家的財產底子。在得到了幫助自己和兒子的報酬後,又順手牽羊地想盡一功辦法把兒子往邪路上引導。怎奈兒子還是冷靜、沉著、堅強的,沒有被那些不良的嗜好所誘惑俘虜。

現在,終于熬過來了,熬到了出頭之日,兒子不但駕輕就熟地掌管了遍布全國的所有生意,今天,還喜結良緣,完成了終身大事,娶了美妻,並且,新媳婦也是豪門之女,她的父兄都在出仕為官,特別是她的兄長,據說就在天子子腳下的北京翰林院里做官。

民間俗語說的好︰婆婆娶媳婦的時候,是不知道饑累的。那話真是不假,沒有經歷過娶媳婦的婆婆們是不知其中滋味的。特別是她袁氏,早在兒子的娶親隊伍出那一刻起,就已不知饑累,並且,是夜夜圍坐在炭水旁,靜坐到天亮。今天,終于盼到了,靜夜之中的她,看著透進來的滿屋子模糊的月輝,似乎听到了兒子耀德,正在他那垂掛著新羅帳的錦繡床上,酣暢淋灕地進行著顛鸞倒鳳、鶯醉燕狂的洞房之事。

嗯,明天早上,就讓貼身僕女到兒子的房中,去取換新床上的床單,看是否有兒媳的元紅遺留在上面。如果兒子已破了媳婦的元紅,那來年這個時候,自己就要做女乃女乃抱孫子了。

想著這一切的楊氏,嘴角不由自主地張揚出了苦盡甘來的微笑。她听著外面的更鼓聲,在心里磕算著,時至今夜,她已經是三天三夜沒有合眼了,但卻毫無睡意,並且還挺精神。

這就是全天下婆婆娶媳婦的心情吧。楊氏心想。

夜已經很深了,外邊已經敲過了二更鼓。冰冷的華月,透過窗戶上能透過的所有的薄弱,悄無聲息地泄進來。而楊氏的睡意,仿佛像飛走的歲月,再也回不到她身上似的。只是突然之間,她又有了那種想要的感覺,並且,一刻也不能延緩。但她知道,今天是兒子的大好之夜,這些天來,不僅僅是她做婆婆母親的辛苦,下人們也早已累的七葷八素的。

楊氏想到這里,便悄聲無息地起床,就著模糊的月輝,用老年人特有的小心和謹慎,將蠟燭點燃,沒有驚動任何僕女,徑直走到床頭邊的紅木桌案上,在看到了她想要的東西的那一瞬間,臉上立即蕩漾著迫不及待的渴望。她似乎有些急切地劈手抓過那些東西,快又很愛惜地擺布好之後,便激動地抱著那些東西,斜躺在尚有余熱的炭火旁的軟榻上。

立時,五十多歲的她,儀容端莊的她,像突然變了個人似的,開始貪婪地、陶醉的吸食起了福壽膏。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遺孀最新章節 | 遺孀全文閱讀 | 遺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