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劫難 地球大劫難(19)

作者 ︰ 飛飛雨點

假如有一天地球人,乘坐自己設計的飛行器踏上系行星,尋找生活在那里的「人類遠親」,你一定會現與地球相比,系行星有許多奇特之處。

最先印入眼簾的是色彩上的差異。青山綠水是人們常用來形容地球上大自然中山水之秀美,綠色常用來代表「生命之色」,這是因為在我們周圍的植物大部分都是綠色。但在系的行星卻有所不同,如果以周圍大部分植物的顏色作為「生命之色」的話,系行星的「生命之色」可以說是五彩繽紛,矢笸籮星和?星大部分植物是紅色,所以它們的「生命之色」是紅色,奩星的是紫色,而盧戧那星卻是橙色。

設想一下,如果你來到一個周邊的植物都是紅色、紫色或是橙色,會有一種什麼感覺?是不是好象象自己已步入了一個童話世界?我們不知道生活在矢笸籮星、?星和盧戧那星的「人類」,他們童話世界的顏色是何種色彩?也有可能是地球人熟知的綠色!漫步在這樣的星球里,是隨時都會給你帶來浪漫和驚喜。

地球上的植物多為綠色,是由太陽光和葉綠素「共同打造」的結果。光合作用為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質來源和能量來源。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角」,它主要吸收太陽光中的紅色光和藍色光,吸收得最少的就是綠色光。大部分的綠色光被反射,因此地球上大部分植物看起來都是綠色。

在系中,由于恆星出光的光譜與太陽不同,所以在矢笸籮星、?星、奩星和盧戧那星上生長的植物,在進化過程中選擇吸收和反射的光也與地球不同,我們看到植物的顏色取決于它的反射光。

矢笸籮星和?星反射光主要是紅色,所以大部分植物呈現紅色,而盧戧那星反射光主要是橙色,故植物呈橙色。奩星有些特殊,因它正處在行星出現生命的早期,原始狀態的微生物在吸收出光線時,借助的媒介屬于不同的分子結構,它的吸收及反射光與經過漫長演化的星球有些區別,使得奩星上的植物大多呈現紫色。

很快你會有另一個現,這些星球生活的「人類遠親」,其實與我們有點「象」。並沒有傳說中的第三只眼等怪異外表,他們還可稱得上是五官「端正」。額頭要比地球人大很多,碩大的頭上,頭卻出奇地少和柔軟,有點象我們嬰兒稀松的胎毛,這越突出了額頭的大。眼楮有點凹陷、不大但炯炯有神,總讓你感受智慧和神秘的融合。眉毛是淡淡的,好象他們的毛均不達,或者也可以說那正是我們的進化目標。高顴骨、小耳朵、塌鼻梁,寬下巴,皮膚呈棕色。身材協調、魁梧、高大,手臂健壯有力。全沒有那種傳說中的大腦袋、長細脖頸丑陋外形。

這些「人類遠親」,在他們的展和進化的過程中,曾有過與地球人類相似的經歷。

地球上的人類為了生存及對抗自然界的惡劣環境,需要不斷擴大自己的部落或種群。當部落擴大到一定的成度,生存已經不是他們的目的,不斷擴大自己部落的財富和生存範圍成了奮斗的目標,隨後他們采取了佔領、掠奪和奴役其它部落(或種群)等手段,這就是人類早期的戰爭。

冷兵器時代,為了取得戰爭優勢,需要不斷擴充兵源及增加生存的範圍,並需要統一行動才能取得勝利,這樣擁有權力的人物應運而生,成了部落的領,他們領導成員組建成諸候國,還通過一些「條款」來限制部落成員的個體行為。這就是國家及法規的雛形。

諸候國劇增和展的不平衡,使那些實力強大的諸候國(或王國)開始了連綿的征戰,產生了「職業軍人」,他們以戰爭為生。諸候國從戰報中獲取了大量財富和土地,建立起更強大的國家和文化。

隨著航海技術的不斷展,葡萄牙人率先以海洋起點,開始了征服世界之旅。接著西班牙人也從海洋沿著另一個方向航行,再次打開征服世界的通道。後來崛起的大英帝國,他們順著海路收服了早期殖民統治者佔領的疆土,並將自己的殖民地擴展地世界各大洲。

生活在繼續,這種征服與反征服也在繼續,最終地球上,從一個成千上萬小國逐步形成現在的近二百個國家。從某種角度來看︰人類展的歷史就是征服與反征服的歷史。多少文明和文化在反復征戰中被毀滅,許多文明古國因戰亂而中止了文化的承傳。戰爭能催生文明,同樣它也摧毀了更多的文明……

在匯聚、兼並各部落和小國的文明建立起來的中華文明,能完整的保存,並得以不間斷的傳承下來,實為世界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跡。

系行星中的「人類」與我們有其相似的經歷,連綿不斷地征服與反征服的斗爭,文明也遭遇過從興盛到衰落,甚至是毀滅命運。但由于特殊的原因,當那三個有「人類遠親」的行星,最後都合並成一百多個國家的時候,卻以地球人不可思議的因素,在很短的時間里加「合並組建」成為︰在一個星球僅有七、八個國家的天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地球大劫難最新章節 | 地球大劫難全文閱讀 | 地球大劫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