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劫難 地球大劫難(20)

作者 ︰ 飛飛雨點

矢笸籮星人、?星人和盧戧那星人曾生活在封閉的星球上,獨自進化、展很久很久,都相安無事。直到有一天人類的科技水平生了質的飛躍,他們的生活也隨之有了本質性的變化。

先進的航天技術讓他們走出了原有封閉的星球,步入星際人類的大家庭,使他們相知、相識、甚至于相愛。它擴大了整個宇宙人類的生存空間,給自己一個欣賞各星球物質和精神文明的機遇。以往需人類親手辦理的雜事,現在已全部或部分下放給了機器人,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感受和享受生活,決定是否需要做一次夢幻般的星際旅游等。那些設計精密、具有強智能化的機器人或智能設置,漸漸取代了它們設計者的地位,成為現實生活、工作、交通及軍事防護的主宰。從「奴隸」到「將軍」地位的轉換,使它們可操縱的領域及空間越來越大,而人類卻慢慢地退出了主導地位,將大權拱手讓給冷冰冰的高智能機器人及自制體系。

高科技本身並無好壞之分,關鍵在于你如何去運用及掌控,它尤如是一把雙刃劍,即能讓你進入美好的天堂,也會使你跌入萬丈深淵。關健看人類怎麼掌握、運用和控制它。一旦人類把它變成了滿足自身**的工具時,高科技就會展示出它的另一面,最終也能使其明及使用者自身陷入災難的、無法解月兌的境地,品償自己親手釀制的苦酒。

在茫茫宇宙中,人類第一次找到了自己的同類,那種心情是何等的激動的啊。在系三個有人類生存的行星中,盧戧那星人的航天技術更高人一籌,他們曾多次登6地球。並在地球上留下了保留至今的標記,那就是位于秘魯南部谷地的那斯卡線條。它們即有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菱形和螺旋形等幾何圖形。也有動植物組成動的圖案。最著名的算是那碩大無朋的蜘蛛、蜂鳥和卷尾猴等,它們給地球人留下的不僅僅是一些美麗圖案,簡直是一部撲朔迷離的天書。

其實那只不過是盧戧那星人類對數學、天文及自己生活的星球上生物的記錄而以,正象地球上人類在「先驅者1o號」上,安置用鍍金鋁板做成的「地球簡介」一樣,它只是盧戧那星人試圖向地球人描繪在異星球上人類的信息。不過,浪漫的盧戧那星人將這些信息留在自然界山谷之中。可惜的是那時地球上的現代人類還處于蠻荒階段,根本就無法「欣賞」這部天書,更談不上與其溝通。所以,這十分珍貴、震撼的「信息」,一直被閑置在荒郊野谷之中,無人問津。

最先,現其它星球上有人類的是?星上的強國烏木達齊。由于空間距離上的優勢,烏木達齊人憑借高科技,在茫茫的宇宙之中,終于找到了矢笸籮星生活的人類。其實,當時的矢笸籮星和盧戧那星的人類也在向外探索,尋找自己的同類。也就是生活在本星球之外的外空人,只不過是烏木達齊人的運氣更好些,領先了一步。在此之後,盧戧那星人也很快地找到了他們。烏木達齊人的成功,使生活在不同行星上的人們有進一步的了解,加深了各星球之間人類的交流與合作,同時,也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方式,夢寐以求的星際穿梭也變成現實。由于?星和矢笸籮星距離較近,自然往來「十分頻繁」,星際旅行已成為那時他們生活中的一重要組成部分。這種局面持續了近百年,直到因奩星引爭執為止。

奩星位于?星和矢笸籮星之間,上面沒有人類,呈生命初期的原始狀態。隨著航天科技的展,相鄰的?星和矢笸籮星開始有人登6,從事些采礦等工作,它成了自己的重要的礦藏資源的一部分。奩星上沒有人類,自然無法對進入「領土」的入侵者進行限制,久而久之,奩星實際上變成了一個任何人都可自由進出的星球。由于它本身已出現了原始生物,具備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所以矢笸籮星人、?星人和盧戧那星人開始不斷地前往,在這個處女地上進行圈地和開。因為空間距離的緣故,這塊處女地的主要「入侵者」是矢笸籮星和?星人,盧戧那星人來這里要少得多。生存環境與自己所在星球上沒有太大的區別,而且進出十分地自由,沒有更多法律上和行為上的約束及限制,這都極大地刺激其「近鄰」不斷地移居、開和生活。奩星實際上成為三個星球人類角逐、獲取額外巨大利潤的場所。在這方面,?星和矢笸籮星的人類一直佔據有利的地位,他們大規模、瘋狂地圈地,盡力將其更多地劃入自己的勢力範圍。這種互相爭奪展到極端時,一場勢均力敵的戰爭也就隨之而來了。

伴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提,矢笸籮星人對資源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工業產生的污染時刻威脅著星球上各國。因惡性的循環,巨大排污量已大大過了矢笸籮星所承受的極限。尋找一個新的、理想的生存之地,借以擺月兌日益惡化的生存環境,成為矢笸籮星各國共同關心的議題。在種種償試都失效的情況下,矢笸籮星人將未來的希望寄托在尚未有人類的奩星,巨大的奩星成了他們心中的香格里拉。

誰知道,此時,與矢笸籮星人有同樣想法的還有一個星球,那就是?星上的人類。

?星與矢笸籮星的星球面積差不多,但人口卻是矢笸籮星的一點五倍,已達到了九十八億,沉重人口負擔漸漸耗盡了自身的資源。?星上各國也急需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經專家充分論證,其結論是︰解決?星問題最迅捷、有效的辦法就是進行星際人口的大轉移。與其對奩星進行開采,再將獲得的資源運回?星,來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還不如直接將人口遷移至奩星。這樣既能減輕人口增長的壓力,也可緩解污染對?星的破壞,可稱得上是一舉二得。

不過,?星各國的政客野心可比這要大得多,他們想借專家的良言,擴大對奩星進行有效佔領,把它變成自己可以控制的「殖民星球」。在這種目的及利益的驅使下,?星各國開始動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傳媒,偏面地夸大、歪曲專家的意見,使其成為達到政治野心的輿論工具。

就這樣,奩星頓時成了兩大星球人類的「救命之星」。因奩星沒有「代言人」替其說不!根本沒有能力拒絕來自三個星球,幾百個國家的商人、移民及軍人的入侵,它實際上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山羊,一場真正意義的星際大戰即使上演。

在這場事關兩大星球的角逐中,迫使?星與矢笸籮星球上一些弱小的國家,必須放棄主權,依附于本星球的航天強國,否則自己將無法生存,從而引了第一次非戰爭因素的國家合並潮。隨著爭奪的不斷升級,已漸漸從經濟利益,轉化為一場戰爭。因空間距離的阻礙,制約了盧戧那星人的「競爭力」,使其早早地放棄了這漫漫無期的角逐。由于盧戧那星人的「主動」退出,使得在奩星三個星球人類的演義,變成了兩個星球的對手戲,沒想到盧戧那星人當初的主動放棄,卻讓其因禍得福,這都是後話了。

戰場的主要對手?星與矢笸籮星人,不約而同地選擇用武力手段來解決這場曠日持久、經濟利益的競爭。軍事沖突由奩星開始,後來戰火漸漸演變到各自所在的星球,常規兵器也逐步被太空武器所代替。戰爭的升級,加快了兩個星球各國家之間進一步的合並,因只有國與國的合並,才能不斷地壯大本星球的力量,擊敗外星球人的進攻。這樣不停地合並的結果,在兩個星球都出現了只有七、八個「國家聯合體」的奇觀。

不過,最後給交戰雙方致命一擊,並不是對方的軍事力量,而是由兩星球核武器控制體系演繹了一場驚世的人類悲劇。雖然參戰的兩個星球各國都擁有先進的核武器,但對待是否在這場星際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的問題雙方都比較謹慎,他們都知道︰一旦將核武器導入戰爭,以後的情況誰都難以控制和預料,失控的局面對雙方都沒有好處。所以在戰爭的初期,無論戰斗進行得多麼殘酷,雙方一直未產生動用核武器的念頭。最後,是兩星球核武器控制體系「扮演」了這場戰爭的「終結者」,讓人類為之付出了殘痛的代價。高科技是人類創造出的產物,是整個人類智慧的結晶,可有時它也會反作用于人類,決定其命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地球大劫難最新章節 | 地球大劫難全文閱讀 | 地球大劫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