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劫難 地球大劫難(22)

作者 ︰ 飛飛雨點

「我說東道主,能不能重新泡點茶,這茶水已泡得就剩下水咧。」海生舉起茶杯,建議道。

「看不出來,學問沒長,茶量卻增長不少啊!」

「都連續工作一天一夜了,總得搞點新的刺激嘛。」海生說得不錯,在現海底奇觀之際,的確讓大家興奮一陣,可接下來卻毫無進展。海底探測器一直停滯不前,傳回來也是些十分單調的畫面,激動的心情也隨之恢復了平靜。現在趙欣家成他們的新據點,工作室已變成了他們的生活、工作的平台。

「看來,海底探測器變成了監控器,我真沒心情去監視他們的行為。」重新沏了茶,趙欣坐在沙上,望著畫面中,那些忙忙碌碌的人們,感到非常無聊。

「嘆,真沒勁。還不如你們從海洋公園拍回來的片子。至少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魚類,還能養養眼,總比這整天關注些螞蟻般工作的人們要強多了。」海生長長的打了一個哈氣,站起來,舒展一下極度疲憊的身體。

「這些人到底是干什嗎?」他倆的對話驚醒的陳霞,她提出個大家一直埋在心中,卻沒說出口的話題。

「我看不象是什麼美軍的海底基地。這里沒看到有什麼與軍事相關的設施,到象是一個實驗室,你還別說,和我們中學的化學實驗室差不多。」海生還沒忘記那個海底軍事基地的猜想,不過此時他還真希望它是美國的海底軍事基地。至少能看些新式武器,或是有些別出心裁的東西,說不定還能遇到些突的戰斗場面,那多過癮!

「是怪怪的。從傳回的圖象看,那環境及工作人員的裝束,還真與實驗室有點象。不過,我一直搞不懂,如果是實驗室,6地上有許多地方可供選擇興建,為何一定要選在海底?」這時,肖揚也醒了,就他們的話題談些自己感到困惑之處。

「當然是為了安靜及安全啦!在這樣的地方工作,誰能來打擾?不過,我真為他們感到遺憾,大海雖然很美,但常年累月地在海底下工作就不舒服了。」海生月兌口而出。

「要是為了安靜、安全,為什麼不去深山老林,那里不但安靜、安全,而且風景還好,還能讓人長壽哪。」趙欣最看不慣他總是這樣信口開河。

「我覺得海生說得有幾分道理,只是他們不僅僅是為了安靜和安全,可能是為了掩人耳目。其實,如果只考慮安靜和安全因素,有許多地方可供選擇,比如趙欣說的,將它建在深山老林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但他們並沒有選取6地上的一切可行的方案,別出心裁地將落腳點放在海底,他們的目的是什麼?要回避些什麼?」這也是陳霞最想了解的答案。

「他們有什麼怕人知道的哪?從畫面上來看,它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實驗室而以。」趙欣一臉茫然。

「是啊,他們怕什麼哪?這說明︰其本身就不是一個普通的實驗室。」這個問題肖揚考慮了很久,可仍沒有答案,現在大家紛紛議論此事,他也覺得應認真分析一下。

「不是一個普通的實驗室?會是什麼?除它建在海底之外,我也沒看出它與普通的實驗室有何區別。」對于肖揚的觀點,趙欣感到不可思意。

「是呀,我也沒看出它與一般的實驗室有何區別,只是試驗的設備有些不同而以。」除地點之外,海生也沒覺得還有什麼分別。

「趙欣,你把這幾個畫面回放一下。」肖揚沒有回答,卻指著中間大顯示屏左邊的幾個小屏幕說。

趙欣不知他是什麼意思,但還是調控著畫面,回放剛才播過的畫面。上面顯示有一群大魚正從左邊的屏幕中緩慢游過,他仔細地觀看了一會,並沒找到有什麼可疑之處。

「你再把右邊的幾個,同樣重放一遍。」肖揚沒有作進一步解釋,繼續說。

「這不就是魚群嗎?有什麼值得反復觀看?」趙欣邊調試邊想,真不知他這葫蘆里到底賣得是什麼藥?

還是一群魚緩慢游過畫面……

「你總不會是要告訴我們︰它是一個研究魚類的實驗室吧。」海生早已失去了耐性,他覺得這是沒事找事,「這看一遍與再看十遍有多大區別,還不都是印度洋的魚,它也沒會能變成青門海洋中的魚。」

「你們注意一下,魚群的肚子變化。」肖揚沒有理會,提示道。

「怎麼?又改為研究魚肚子啦,這不用他們研究,我就可以告訴你。魚群肚子的變化很簡單,就是一些魚的肚子是圓的,而另一些是癟的。你想呀,在激烈競爭的大海之中,那能每條魚都吃得飽肚子,總有些只會混個半飽嘛!」海生不喜歡肖揚這種講述方式,于是,便調侃道。

「誰讓你判斷它們吃的飽不飽,而是叫你觀察魚群肚子的顏色有什麼變化。」看到半天沒有人說出觀察結果,肖揚再次提示。

「被光照的肚子有什麼變化,不都是一個顏色嘛!」海生更不耐煩了,他現在既不關心結果,也根本沒心思回答問題。

「正是因為它們沒有變化,才說明了剛才問題的答案。」通過海生的回答,肖揚越肯定自己的判斷。

海生吃了一驚,沒變化還說明問題,那就是自己的回答是正確了。可自己只是將看到的作些描述,並沒有回答任何重要的內容呀?他越糊涂了。

「肖揚,你快點說說結果吧,不然的話,海生又要睡不著覺了。」對于肖揚的步步設問,陳霞也是一頭霧水,很想听听最終的答案。

「你們看啊,從魚群出現在左邊的屏幕,又游過中間的大屏幕,最後經過右邊的,我估算了一下,起碼有近一分鐘的時間。剛才經過的魚群很大,我們可以把它們的肚皮集合看成一個‘大平面’,這塊‘大平面’在近一分鐘的移動時,它的顏色幾乎沒生太大變化,這說明什麼?我們知道魚群肚皮顯現的顏色,主要是受下方光源及魚群所在的相對位置影響。除非受到驚嚇,在近一分鐘的時間內,魚群運行的軌跡大致為同一平面,高低變化較小,這微小的變化可以忽略不計。那麼,魚群肚皮下面光源的強弱基本決定其顏色的變化,現在我們觀察它們的顏色變化並不大,這說明在魚群移動的過程中,其下方始終存在著持續性光源,且面積還不小吶。」肖揚談出自己觀察感受。

「如果這種推測成立的話,那麼我們剛才談論的實驗室,不過是海底巨大的建築群體的局部而以。探測器提供的信息量只是這大規模建築物中的冰山一角,也就是說,沒有顯示的部分遠大于一個實驗室所需要的空間。這樣,我們過早地斷定它只是一個普通實驗室,那尤如盲人模象,只了解些局部而以,根本無法推斷整個建築群的大小。我看,這個海底建築群的用途,遠比我們的想象要復雜得多。」最後他作了一個大膽的判斷,這個結果大大出了在座各位的設想,同時也提高了大家對傳回畫面的興趣,開始回放細細觀察。

其實被肖揚稱為海底的建築群,實際上只是盧戧那星人在地球總布局的一環,它的內涵不是一個小小的探測器能夠探明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地球大劫難最新章節 | 地球大劫難全文閱讀 | 地球大劫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