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劫難 地球大劫難(23)

作者 ︰ 飛飛雨點

印度洋位于亞洲、非洲、南極洲和大洋洲大6之間,是世界第3大洋,約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1/5,平均深度3,。其海底地貌錯綜復雜,除海洋底中部有呈「入」字形的大洋中脊外,還分布著許多海嶺、海丘和海盆等。

盧戧那星人經歷了漫長的宇宙旅行,終于到達地球,盡管老祖宗留下的盧戧那線條(那斯卡線條)依然還在,但歷史上記載的綠色星球已經有了它的主人。而且地球上人類已經有了較高的文明程度,科技實力也展到較高的水平。雖說與盧戧那星人類的科技水平相比還有些差距,但他們已不可能象當年其祖輩那樣自由進出地球,或如自己步入奩星一樣無拘無束了。所以,盧戧那星人要想順利地落戶在地球上,必需要避開地球人的視野,選擇地球人視覺上的盲點。

這是印度洋一個較淺的海盆,表層沉積物主要是粘土、泥質粉沙、放射蟲軟泥和有孔蟲軟泥組成,其中夾有火山噴物,其地勢相對平坦,在它不遠處有一條深海溝。它遠離我們經常航行的線路,屬于地球人類生活所能涉及到海洋部分之外的盲區,自然成了盧戧那星人在地球上修築自己基地的選。在這里,經盧戧那星人多年建設,終于打造出屬于自己的「王國」。

基地集合了盧戧那星人的智慧和科技實力,經幾年的建設,終于在貧瘠而荒蕪的海底深處,打造成一個獨立循環運行的生物系統。它按海盆的地形地貌特點與面積,分期建造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體。主要分為三個大區,最上面的是工作區,為基地的核心部分;中層是生活區,除必備的生活設施外,還建有休閑、娛樂場所;下面是供給區,包括整個基地正常運行所需的氣、水電和其它能源的供應,建有完備的污水、污物處理系統,還配置了生活物資的生產和加工。這里的「土地」能生長各種各樣的植物,既有盧戧那星球上的,又有地球的。基地的生產費料及生活垃圾,經過多次回收、處理之後排泄入離其不遠的深海溝,在海溝暗流的幫助下,地球人很難找到任何有價值的線索。

頂層由透明的隱形防護材料構成,材料表面的涂層除可保證外界光線的直接進入,還能限制基地內光線外泄的範圍,讓基地能輕松地逃過地球人在天空中安裝的「眼楮」。「海底軍團」的海底探測器無意中「闖入」之處,正是當初修建基地時,留下的運輸要道,現早已廢棄不用了,而它停止的地方的確是基地眾多實驗室中的一個。

此時,探測器能傳回畫面的實驗室,只留有一個人,其它的工作人員已經「下班」了。他中等身材,頭已經花白,高高的鼻梁上戴了副眼鏡,身上穿件白大掛,正聚精會神地邊看顯微鏡,邊在本上作著記錄。

他並不是盧戧那星人,其實在這個試驗室內工作的人員也都不是,他們就是二十年前「達基神秘失蹤案」中,被劫持的專家學者。這些情況,在地球的另一端通過探測器觀看的「四大金剛」,自然無法知曉,他們只感到看到的畫面及背後反映出的問題有些奇怪,卻又不知這「怪」的原由。

年在g國海濱城市達基生的轟動全球的事件,正是盧戧那星人的得意之作。為什麼盧戧那星人要攻擊那些手無寸鐵的專家學者哪?其實這都是盧戧那星人對地球實施大陰謀計劃的一部分,不過那只是計劃實施的開始,而不是結束,更大的陰謀正按部就班地展開……

實驗室中還在工作的人,叫戴路,是位中國科學家,南京人,武漢大學教授,為當時國內克隆技術方面的領軍人物。二十年前曾代表中國去達基市參加國際會議,沒想到這一去就杳無音信,與外界失去了聯系。當年意氣風的青年學者,現在已是兩鬢斑白。

戴路取下眼鏡,用手輕輕地按摩著疲倦的雙眼,一會又起身在室內來回走動,最後躺在室內臨時支起的小床。他雙目微閉,腦海中還在思考著剛才試驗的內容,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休息片刻,當他睜開雙眼,正準備起身工作時,突然現在實驗室「天花板」的左下角有一個反光的東西,這里怎麼會出現這種東西?他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楮,「天花板」上面過去也上去幾次,從沒現有這類東西,會不會是自己工作時間長,兩眼有些花了?再說來這里已有二十年了,從來就沒看到過這類異物。所以,他以重新閉上眼楮,讓雙目恢復一會再定神望去,奇怪,那件怪怪的東西仍舊存在。從他躺的位置,借室內光線,根據反射光的強弱來判斷,這件東西還具有幾個面,且幾個面制作的也很規範。

這個現給他很大的震憾,他想︰「從外表看,它不可能是海洋中之物,應該屬于人工制造的東西。這就更加奇怪了,一件人工制造的物品怎麼會出現在地球人從未涉及的海底?它是否說明地球人開始關注這片海域?或者說他們已經現了盧戧那星人的海底基地?」可想想又覺得有點牽強附會,?##庖患?? 湍艿貿穌庵峙卸下穡俊<偃縊?媸羌?厙蛉說慕蘢鰨?炙得髁聳裁茨模俊?

強烈好奇及眾多的疑團,驅使他要探個究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地球大劫難最新章節 | 地球大劫難全文閱讀 | 地球大劫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