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家的南屋里,住著一個長工,姓屈名鳳來。屈鳳來五十多歲年級,人高馬大,虎背熊腰,一看就是個干力氣活的主兒。他的飯量也出奇的大,一頓要喝七、八碗稀飯,一箅子窩頭。據說他曾和人打賭,一頓飯吃過一柱餅——蓋簾兒大的大餅摞起來沒過一根豎著插進去的筷子為一柱;也吃過一扁擔饅頭——扁擔放平了把饅頭一個接一個排滿。飯量大,力氣也大,擔著二百多斤的擔子,走二三十里不用換肩;鋤地時,左右兩手各執一張鋤,一伸一拉就像玩兒燒火棍,十來畝地一天就鋤完。
關于他的故事,吳女乃女乃說得最多。雖然有差三落四,事後梅蘭花經過合並補充,整理出來了下面三個小故事︰
在梅老爺子晚年時,曾遇到過一個災荒年,莊稼顆粒無收。梅家因為有張翰林的回報,在梅家莊也算富裕戶。日子到還過的去。
這年的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忙忙活活準備過年。梅老爺子因為年紀大了,就坐在堂屋的八仙桌旁歇著。明燈蠟燭把堂屋和庭院照的亮堂堂如同白晝,寬敞干淨的庭院里已經撒上了踩歲的芝麻桿,孩子們你追我鬧,嬉笑玩耍,一層濃濃的年味兒籠罩著整個梅家大院。梅老爺子望著這一切,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忽然,從大門洞里閃過一條黑影,轉眼又鑽進靠大門的草棚子里。老爺子眼神不錯,看的真真切切是個人。
「不好,有賊!」老爺子心里一緊,便想招呼兒孫們抓賊。但轉念又一想,這人準是實在過不去年了,才在大年三十行這勾當。想到此,老爺子慢條斯理地招呼在偏房忙活的孩子們︰「留申留根,,停停手里的活,到我這里來一下。」
這一喊,孫子孫女都圍了過來。梅老爺子對孩子們說︰「你們的表叔來了,快去接來屋里坐。」
「在哪里?」孩子們不解地問。
「在大門西邊兒的草棚子里。」見孩子們愣,老爺子又說︰「準是你表叔家過不去年了,來了又願意見你們。」
孩子們這才這個喊,那個叫,把小偷從草棚子里請了出來。
小偷這回可傻了眼。跑是跑不掉了,只好硬撐著勁兒來到老爺子跟前。心里捉模︰這老頭抓賊的方法還挺絕的,吃不了兜著走的還在後頭哩。也是自己理虧,哪里還敢有半點兒反抗。羅鍋著腰低著個頭磨磨蹭蹭地來到梅老爺子身旁。
梅老爺子倒是滿近乎。和藹地對小偷說︰「他遠房表叔。來到咱自個家里拉。怎麼不上屋里來呀?過不去年了?用什麼說一聲不就得了嘛。咋兒往草棚子里朵啊。」說完。讓留根給他搬了條板凳讓他坐下。有吩咐留申給他到水端飯。吃罷飯後。又讓梅友仁準備了一樁子米一樁子面。還辣了一大塊豬肉。讓梅留申梅留根小哥倆套上大車送他回家過年。
小哥倆趕著大車要出門時。忽然想起一個問題。一同問道︰「往哪兒送啊?」
梅老爺子腦子一轉個。打個手勢說︰「甭問了。有你表叔給你們說著道兒就行了。」
直到這時。小偷才抬起頭來看了看這位從未見過面地老表親。望著老人那一臉地慈祥。小偷想說點什麼。又一時找不到話題。含著兩眼淚兒走了。
這個小偷就是屈鳳來。
據屈鳳來後來講。當時。他家確實是掀不開鍋了。他一個人還能忍。可總不能讓白蒼蒼地老母親水米不沾牙地過個大年吧。萬般無奈。他便萌生了到大戶人家偷個一星半點兒讓老娘飽月復過年地念頭。沒承想遇上了心慈面善地梅老爺子。不但沒有懲罰他。還接濟他過了個好年。為了報答梅老爺子地大恩大德。年初三就來給梅老爺子拜年。
一個小偷能以做到這份上,著實讓梅老爺子欣慰。便命家人上酒擺菜,留他吃飯。
酒桌上,梅老爺子問起屈鳳來的身世和婚事。屈鳳來懷著一顆感恩心,有問必答。還毫不掩飾地講述了自己曾經騙過一個媳婦的經歷。
原來,屈鳳來家里挺窮。他卻憑著自己的心機娶過一個媳婦。
屈鳳來自幼喪父,和母親相依為命。年輕的時候,因為他飯量大,家里的二畝鹽堿地根本養不活他和母親。就經常去充當腳夫,替別人挑擔送貨,掙倆錢花。
一次,一個書生要進京城趕考,屈鳳來挑著書箱去送他。這書生一路上吟詩作賦,屈鳳來覺得怪有意思,也不時地學上兩句。兩人說說笑笑地趕路,很是輕松。
那書生見路邊的地里有一農夫用一牛一馬合成一犁在耕地,便說道︰「牛馬並耕(耕讀音)」
屈鳳來覺得這句話有意思,就記了下來。
又往前走,見一家富戶家里的一座樓房正在拆除,書生就說了一句︰「高樓敗拆。」
屈鳳來听這話文鄒鄒的,也挺有意思,就又記了下來。
走著走著,來到一個場邊。場里有個豆秸垛,旁邊放著許多沒打的豆棵,一頭豬不去吃那豆棵,偏在那豆秸垛里亂拱。書生看見了,就又說了一句︰「有食兒不吃,何必拱乎?」
屈鳳來又把這句話記了下來。
走著走著,驚起了一只兔子,那兔子一見人撒腿就跑了。書生見了這情景,又說了一句︰「無人追趕,何必跑乎?」
屈鳳來又把這句話記了下來。他把這四句話牢牢地記在了心里。
把書生送到京城,屈鳳來便扛著扁擔往回走。當走到一個小鎮上的時候,見一個大戶人家的門口聚著很多人。而且都是與自己年齡相仿的青年男子。屈鳳來好奇,便湊過去想看個究竟。一打听,原來是這個大戶在選女婿。
這個大戶姓王,只個員外。王員外家有三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了個狀元,二女兒找了個舉人,兩個女婿都挺有文才。而今,三女兒也到了談婚論家的年齡了,王員外要給三女兒也找個有文才的女婿。就叫大、二女婿來當考官,凡是來求親的年輕後生,都在這一天里趕來參加兩個女婿的考試,誰的文才好,便將三女兒嫁給誰。
屈鳳來心想︰「我一路上跟著書生學了不少的文話兒,不仿前去試一試,也許能騙個媳婦回家呢。」于是,便擠進那些等著考試的男人群里。
終于該著他考試了。他大搖大擺地來到王員外家。
大女婿一見來人是個窮腳夫,便帶著一臉瞧不起的神氣,微含著雙目,拖著長腔說︰「你知道四書五經嗎?」
屈鳳來一听便悶了腦兒,心里話︰只听說有五谷雜糧,還沒听說過有四叔五經呢!管他呢!我給他炕頭上捋鋤桿把——胡旁吧!他「嘿嘿」一笑說︰「四叔五京我當然知道,我還知道牛馬並耕(音)哩!」
大女婿一听,驚訝地睜大了眼,暗自說道︰「此人不得了,我這麼大學問的人都不知道還有牛馬病經這套書,這大概是套藥書吧!」
二女婿見連襟卡了殼,便自作聰明地問道︰「你既然知道的這麼多,那你都會哪一冊(土語音︰拆)呢?」
屈鳳來說︰「哪一拆都會,最熟的是高樓敗拆!」
兩個女婿一听,都傻了︰他倆誰也沒听說過「高樓拜冊」。可是誰也不願露出自己無知來。都豎起大拇指夸贊道︰「相公真是文才過人,佩服,佩服!來呀,上酒擺菜!」
不一會兒,酒席擺上了。席間,大女婿想挖苦屈鳳來兩句,便問道︰「相公何處公干?」
「腳夫。」屈鳳來實話實說。
「你是雙腳著地,單棍挑天!」大女婿說完,得意地用筷子去抄菜。
屈鳳來也不示弱,他想起了書生說過的話,便回敬道︰「你有食兒不吃,何必拱乎?」
大女婿沒佔了便宜,而又無法答對,只好退席告辭。
屈鳳來一見他往外走,又說道︰「無人追趕,何必跑乎?」
大女婿更是無言答對,心想︰這個腳夫確實有文才。便找到老丈人,把這門親事定了下來。
王員外要得是文才,也就沒有嫌屈鳳來家窮。他幫屈家蓋房又置地,然後把三女兒嫁了過去。小兩口恩恩愛愛,生活過得挺美滿。
這一年的麥收季節,屈鳳來忙不過來,只好雇些短工來給割麥子。由于他們的日子過的並不十分富裕,沒錢支付短工們的工錢。屈鳳來便讓媳婦回娘家去借。媳婦說︰「借這麼點兒錢,哪用我親自去,你寫封信,差個人去拿不就行了。」
屈鳳來一听讓他寫信,便了愁。他一個字也不認識,哪會寫什麼信!可他又不敢明說。想來想去,他想出了一個主意,回家找出紙和墨,又抓來一個屎克螂,在墨里蘸了蘸,放在紙上讓它爬。等紙上爬滿黑墨後,便把那張紙折起來,差人送到王員外家去。
王員外接到這封「信」,打開一看,滿紙都是彎彎曲曲的黑道子,不知寫的是什麼。心里想︰我這三女婿文才好,興許寫的是梅花篆文。把大女婿和二女婿叫來,他們大概能認識。于是,差人把兩個女婿都請了來。兩個女婿拿過信來一看,誰也不認識,都露出了一副尷尬相。
沒辦法,王員外只好又差人把三女婿叫來。王員外說︰「你寫的這信誰也不認識,還是自己念吧。」
屈鳳來接過信,說︰「這有什麼難認得,上面寫得清清楚楚,寫的是︰
曲曲彎彎一張鐮,
割了村北割村南。
別的什麼都不少,
就是缺少短工錢。」
王員外說︰「缺錢派人來取就是了,還用這難認得筆體寫信干啥?需要多少錢?我給你去拿。」
屈鳳來把錢拿到手,滿意地回家了。
俗話說︰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過了一段日子以後,屈鳳來的媳婦終于知道了自己的男人原來一個字也不認識。隨後,娘家人和兩個姐夫也都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便時常拿他們夫妻尋開心。屈鳳來的媳婦哪受得了這屈辱,很快郁悶成疾,一病不起。屈鳳來覺得對不起媳婦,變賣了老丈人給置的田地房屋,給媳婦看病。錢花光了,媳婦的病也沒治好。一個孩子也沒給他生養便撒手人寰。
屈鳳來又過起了家徒四壁的窮日子,為了養活自己和老娘,只得四處抗活打短工。又因為自己飯量大,家里長年累月缺吃少穿。更甭說再續弦了。
梅老爺子了解了這些情況後,征得他的同意,收留他做了長工。
屈鳳來長年累月忙碌的就是一天三頓飯。自從在梅家做了長工,再不為吃飯愁。很是感激不盡,把梅家當成了自己的家,無論大活小活,都要盡心盡力地去做。成了梅家的主要勞動力
而讓人最為佩服的是屈鳳來吟詩維護梅老爺子的故事︰
吃盡沒有文化苦頭的屈鳳來,見梅家人個個識字,人人能吟詩作對,有空也拿個樹枝兒在地上模仿著寫寫。梅老爺子見到後,便收他為不在編的學生。每天晚上教他認幾個字。屈鳳來自是高興,學起來極是認真。
梅老爺子過世後,梅友仁便接替父親當起了屈鳳來的義務教師。因為梅友仁喜愛吟詩作對,屈鳳來受其影響,也能給他和上幾句/
有一次,梅友仁帶屈鳳來去烏由縣城趕集買東西。天近晌午時分,踫到一個同窗領著兒子也在趕集。同窗也是梅老爺子的學生,考中秀才後捐了個衙門的肥缺,一天價喝五吆六不能自己。梅友仁礙于同窗的情面,還是邀其到小酒館里小斟幾杯。
一行四人來到酒館,落座點菜,飲酒敘話。而談話的內容,多是有關梅老爺子的話題。
同窗的兒子十六、七歲,在學校里吟詩作對無人能比。自持才高聰慧,任誰也看不在眼里。見自己父親一勁兒稱贊對方的父親,而對方臉上始終洋溢著自豪的神氣,心里便有些不服。
酒至半酐,同窗提議作詩,規定用偏旁結構相同的字,作出內容想連得四句詩。
梅友仁同意。先說︰「草頭底下蔥菜,三點水旁清淡酒;有了蔥菜,好佐清淡酒。」
同窗稱贊一番,說︰「絞絲旁邊綢緞紗,寶蓋下面官宦家;有了綢緞紗,好配官宦家。」
梅友仁點了點頭,說了個「好。」
同窗的兒子見自己父親作的詩比梅友仁有氣魄的多,想父親不愧是久混官場的人。你梅友仁有什麼能耐?不過是靠著教書先生了家,還念念不忘地掛在嘴上。一個教書先生,有什麼了不起?!心里正想著,見父親給他使眼色,知道是讓他做詩。便沒好氣地說道︰「木字旁邊柵欄樓,一撇上前先生牛;有了柵欄樓,好關先生牛。」
梅友仁一听作踐上老爺子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可他一個小孩子家,自己如何與他一般見識?正自生悶氣,只見屈鳳來把筷子一摔,兩眼一瞪,氣呼呼地說︰「父字底下爺爹斧,子字旁邊孫孩孺;有了爺爹斧,砍你孫孩孺。」
同窗見梅家的長工都能吟出如此上乘的詩作,驚得目瞪口呆。同窗的兒子原沒把長工放在眼里,見其出語不凡,也愣在那里沒了主意。父子倆草草扒拉了兩口飯便逃也似的離開酒館。
自此,長工屈鳳來做詩維護梅老爺子的故事被傳的家喻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