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聚頂 正文 第三十七章︰天意道意

作者 ︰ 陳觀魚

次日,李長安早早出了房門。這時,白鹿洞書院已經有三三兩兩學子。有的坐于石旁,背讀經義,有之對著湖水,縱歌呤詩。也有的學子,尋得偏些的地方,正在練武強身。

「這比神宵道派可熱鬧多了。」

神宵道派顧然是人間仙境,只是道派如此之大,但弟子卻沒有多少。大都弟子,都是一人獨處一座山頭。看起來氣派,但多少有些冷清。現在李長安來到世俗,觀這俗世之風情,人意喜然,好不熱鬧。

李長安手付于背中,走了過去。在湖邊一石桌上,停了下來。感受著白鹿洞書院的學子之氣,李長安跟著朗讀起來。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這是詩經,衛風,里的一首詩歌。

做為君子,要有青銅器般的精堅,玉禮器般的莊嚴。

而命功修煉,同樣要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神。

只一瞬間,伴隨著朗讀之聲,李長安就已入定。隨後,李長安進入了內視境界。

所謂內視,也稱為內觀,是從外觀內的一種修煉法門。

如果按照基礎的步驟來做的話,先要拋開雜念,雙目聚于身軀的某個部位。比如肺部,雙目聚于肺處。練至深處,那麼在修煉者腦海之中,就可以看到自己身軀之內的肺之形狀。

當然,區區凡人是不可能進入內視境界的。人之內髒反映最是緩慢,往往內髒受到損傷也不能當天就可以看得出來。有的可能停留在一個月後發病,有的是一年。更長者,直到幾十年後。隨著身體的瘦弱,這時,內髒之病就表現的越厲害。

對于修真之人來說,達到了內視境界,那就可以更好的檢查自己的肉身是否有所損壞。只要進入內視,探查著各個器官的運行情況。若發現哪里出了問題,則依法修補。

李長安伴隨著古詩經義,進入到了內視之中。不過,李長安的內視境界卻比其他修真之人要高的多。大都修煉者,只能一個部位一個部位觀看體內器官。但李長安只是一眼,體內所有器官全都立立在目。

左下角之心髒,在李長安打通心輪之後,心髒的跳動明顯慢了許多,但現在每一次的跳動都更為有力。李長安甚至感覺到,心髒的每一次跳動,都能暴發出無與倫力的殺傷力。這些力氣慣輸在手,腳之中。只要李長安心意一動,心髒就能從不斷跳動當中,傳遞于力量。

其次是喉,氣魄所在的位置。

李長安現在的喉之呼吸,比之前大了無數倍。表面中,李長安並不能感覺到喉口的變化。但他卻隱隱有些覺得,喉口之內,似乎自成了一個空間。

這個空間似乎就像一個「引氣池」,只要李長安輕輕呼吸吐吶,「引氣池」就可以無窮盡的吸收天地元氣。然後,通過喉口傳遞至李長安身軀各處。

除了喉輪與心輪之外,最先打通的是為「生殖輪」與「海底輪」。這兩大脈輪主管著肉身的堅固程度,如果李長安探察,只要觀察身軀之血肉是否結實堅固,就可以明白。

吾日三省吾身,除了身心上的自省,還得細細的查看的精細。

這樣才能做到表里如一,無不堅韌。

慢慢的查看,突然,李長安發現自己的肉身出了一絲絲變化。

「血肉合一。」

一塊塊肌肉與體內之鮮血慢慢合在一起,不分彼此。

此時李長安的血就是肉,肉就是血。血肉再也不能分開,達到了「血肉合一」地境界。

這種現象初時還並不明顯,在神宵道派之時,李長安也沒注意到。但是,直到昨天李長安突破氣輪與心輪時,血肉就開始合二為一。

如果李長安繼續練就下去,血肉合一之後,那就是靈肉合一,意思是自己的魂魄與合二為一。對于修煉命功來說,靈肉合一,是一個非常高深的境界。但是,對于修真來說,靈肉合一,就是修真盡頭。

「我早做好了準備。」

待李長安看到自身「血肉合一」之時,心中並沒有驚慌。退出內視境界,李長安睜開了雙眼,吐出了一口濁氣。

這一次的內視,李長安發現自身的成長的非常好。不僅是「腎」與「肺」得到了加強,其他一些內髒,雖然並沒有開始修煉。但在腎與肺的帶動下,慢慢的跟上了腳步。

為了表現的與常人一樣,李長安在退出「內視」之後。離開了湖邊,在白鹿洞書院外面,買了一點早餐,草草吃掉。然後,收拾好書籍,筆墨,來到了昨日那位管事的老者處。老者模了模胡須,寫了一個條子,帶著他,來到了一處學堂。

「今後的文科,你就在這間學堂學習。嗯,你到這個位置座下。至于下午的武科,你拿著這張條子走到那處「習武場」,然後教給那里的教頭。到時,他自會安排你學習相應的武藝。」

老者說完之後,就已離開。李長安將筆墨書本之類放于桌上,然後,開始打量起學堂起來。

學堂大概有二十幾人,皆和李長安差不多年歲。個個正禁危坐,只偶爾描了李長安一眼,隨後就做起自己的事來。想來,對于這種新進的學子,他們已然習慣。誰叫白鹿洞書院乃大楚國四大書院之一,普天之下,個個都都想進入這個書院。所以,不時就有新入的學子。

不過,一般中途插進來的學子,大都是官宦子弟,胸無點墨,但家里卻有些勢力。白鹿洞書院不好得罪,只好給他們隨便安排一個位置。只要這些人不打擾各位同窗,主管書院之人,就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眾人猜測,這位剛進來的俊俏學子,指不定又是出至宦官之家。

暫且不管這些學子的猜測,沒過多久,講習夫子就已進入學堂。

李長安抬頭看了看這位夫子,夫子長的甚是年輕,大概三十歲的樣子。為了給自己增加些成熟氣質。于是,這位夫子留了點八字胡。

年輕夫子手拿戒尺,輕輕敲了下課台,然後緩緩開口念道。

「讀書講究的是為悟性,然悟性最為重要的就是入靜。我輩讀書人,若能在鬧市中听而不聞,在街區中視而不見。入得靜來,則萬千之書,皆可通之。今日我之所述,只是一個靜字。」

然後,夫子吩咐各位學子,拿出筆墨,各寫幾個字出來。

「修真,煉武,讀書……最先開始的,都是入靜法門,原來天下間的法門,都是殊途同歸。」

李長安所學寬廣,將修真,煉武與讀書相聯系,也就明白。

「不知有我,謂之意靜。」

想後,李長安執起筆。在未寫出字時,進入到了意靜之中。此之意靜,雖然明為「不知有我」,但並不是真正的不知有我。而是身心沒有任何的雜念,將自己放于一片虛無之中。

但如果,練到這個層次,什麼也做不了,那意靜又有何用?

其實,將自己放于虛無之中,仍可以超月兌出來。就是說,自身是在虛無之中,但心中的本能反映可以命令自己完成某件事情。

就如天道一樣,天將自己融入進了道的懷抱之中。于是,上天表現出來的一切,都是暗合道之意思。天道的本能反應到了此時,就謂之道也。

天意,在有的時候,就是道意。

為何將「天道」視為「道」的代表,正是因為「天道」已經融入到了虛無之中。

于是,一切有違天道之意的存在,就是違反了道之本意。違反了道,自然會受到「天道」的懲罰。

順者凡,逆者仙。

如果順著天意來走,那就是凡人。如果逆著天意求「道」,就會受到天道的懲罰,因為天意就是道意,天道並不容許超越他的存在。

正如李和安現在進入「意靜」之中,在他的心里,已經產生了要寫出「不知我有,謂之意靜」這八個字的本能反應。

于是,李長安在意靜之中,寫下了這八個大字。

這八個字的寫出,就是「道」讓他這樣做的。

只是李長安現在遠遠沒有明白這一點,一切的一切,還要他自己去領悟。

「好一個不知有我,謂之意靜。」

夫子走到李長安身前,只見桌上已然寫出了八個大字。

八字飄逸出塵,靈動不凡。夫子只是看了一眼,就感覺能明心去念,退魔止亂。一瞬間,夫了竟然斬斷了自己的念頭,進入了心靜之中。

沒想到,就這八個大字,就讓自己進入了心境之中。

稍後,夫子從「心靜」中跳了出去,不由驚嘆起這幅字來。

「學生胡亂之作,還請夫子多多指點。」

「這位同學是今日才來書院的麼?」

「學生今日才剛剛入學,姓李,名長安,見過夫子。」

「李長安,倒也好記,不知這八個字能否贈于夫子。」

夫子是越看這字越是喜愛,若論筆法,可能算不得大家。但是這字中靜意,卻撲面而來。

如果將這幅字畫放在一個練武世家,簡直比什麼靈丹妙藥還來得真貴。一但有走火入魔者,讓其觀這八字,大都能將心魔暫時壓住。

「能贈于夫子,是學生之榮事。」

李長安說罷,將桌上的八字,遞給了夫子。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花聚頂最新章節 | 三花聚頂全文閱讀 | 三花聚頂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