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聚頂 第二卷︰紫微帝君 第一百二九章︰聖旨一道破萬法,紫霞山開課講神通

作者 ︰ 陳觀魚

就在地藏王要拿下李長安時,卻見李長安突然目露精光,一字一句,也發下了個宏願。

「願天地萬千,沒有神靈。天地秩序,再無干擾。聖人不死,我不為道。」

「轟……」

此之大願,便是李長安從修行到現在,一直堅持的信念。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天地縱然是無私的,但有了天地聖人的存在,那便存在了不少偷天之人。如此,這天地秩序,已是混亂不堪。如果天地之中沒有了神靈,一切都如太陽一般,東升西落,無論發生什麼,都照常運行。可以說,這便是道之作用。

道之意思,表現的不是個人,而是天地萬物的有序運行。

李長安將此大願一發,無數人縱,皆是變色。此之大願,幾乎顛覆了他們的傳統。天地都已然默認聖人的不死,他小小的李長安,居然發出了天下再無神靈,也無聖人之說。

但不管如何,此之宏願,瞬間便穿透了地藏王的四十八願。那什麼,燒香散花,飲食沙門,起立塔寺之類,傾刻間,全部不見。

「天地眾生,聞我名號,皆是平等,再無大盜……不得此願,我不為道。」

發下如此宏願之後,李長安只感覺自己便是這六界天地。一切的一切,都如自己本意。白天,黑夜。日出,日落……此中之意,是為亙古不變的秩序。

「不可能,不可能……」

地藏王喃喃自語,自己所發的四十八願,便在李長安的宏願當中,破解的一干二淨。要知道,這四十八願,看起來只是一段段的誓言。但這並不是隨便人都能修煉而成,沒有大毅力,大品德的有道高僧,修想觸踫到四十八願中的任何一願。就連多寶如來,他都沒有修成。可見,此願之威。可是,盡管此大願如此宏亮,如此震人心魂,可還是被李長安破去。

「一切邪魔,全都退去。」

 , , 的幾聲,地藏王哪能受得了此之宏願,被李長安的法願一沖,便是連連後退。隨後一口鮮血,不自然間,卻是噴了出來。而且,身上的羅漢金光,也隨之變得淡不可見。

「不好。」

來這里的都是佛門當中的有道高僧,見地藏王如此,心中皆叫不好。此之情形,分明就是要退佛化人,再不入佛門之相。

「阿彌陀佛,地藏王菩薩合該有此一劫。」

多寶如來念了聲佛號,卻是沒有任何辦法。

隨著時間的過去,地藏王從原來的金身菩薩,轉眼間,便退去了身上的金光。只見他雙腿盤坐,兩眼皆閉,手持念珠,口宣佛號。婉如一尊古佛,只是被風兒一吹,就此風化而去,散為塵埃。

「我便入那凡塵,去感受一翻天下無神之境。」

天空中,傳來一句話語,那是地藏王投胎轉世的最後一句轉達。

「阿彌陀佛。」

幾十個高僧,見地藏王仙去,皆口念佛號,一片大圓滿之境。右手持珠,念起了一段**。

「若未來世有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願,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屬分散,或諸橫事,多來忤身,睡夢之間,多有驚怖。如是人等,聞地藏名,見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滿萬遍,是諸不如意事,漸漸消滅,即得安樂,衣食豐溢。乃至睡夢中悉皆安樂。」

此之**,不是四十八大願,而是地藏王本來發所的大願,是為他心中的佛。

「聞地藏名,見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滿萬遍,是諸不如意事,漸漸消滅,即得安樂,衣食豐溢,乃至睡夢中悉皆安樂。」

那**之聲,便是李長安听之而後,也是肅然起敬。發下如此大願之人,必身懷大悲之心,願世人安樂體康,再無悠愁。只是,天地大劫之下,卻不管你是惡是喜。若不識得這天地大勢,便要化為天地間的塵埃。

「無量天尊。」

李長安嘆了口氣,不知是嘆地藏王的離去,還是感嘆一切不識天地大勢之人。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若天地間再沒有神靈,也沒有聖人,這一切都不會存在。

「爾等還是回西天去吧,我卻不願多造殺孽。」

此之大劫,應在李長安的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之上。而李長安,便是那主持封神之人。他就算殺再多的人,也不會有因果纏身。

「大悲觀音菩薩,大智文殊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將此人擒往西天。」

多寶如來一聲令下,三位菩薩卻是站了出來。

「施主不知我西天極樂之境,我等便請你一同前往西天。」

領首之人,便是大智文殊菩薩。

「就看你們有沒有這個本事了。」

這三位菩薩,是為當年十二金仙之一。只是在封神大劫中,此三位菩薩卻是轉入西域外佛。當時李長安上得昆侖之時,黃龍真人每每講到此處,皆是吁吁不止。也不知道是感嘆封神大劫的無情,還是感嘆這些個闡教弟子的叛教。

見三人前來,李長安暗道,這三個菩薩早在萬萬年前,便是金仙之境。我雖然沒有渡得天花大劫,不為金仙,但命功卻連渡四劫,兩兩相加,比之金仙之境,卻是厲害的多。只是三人來攻,我還是不要托大的好。心中計較,來一個先下手為強。

「爾等身為西域外佛,不屬我中土道門。雖然另闢蹊徑,但對我中土道門來說,便是邪教之輩。我為中土子民,便要鏟除你們一干邪魔。」

說罷,李長安玉旨一揮,說道,「有請天府星君,天相星君。」

天府星君是為南斗之主,掌管天下大令。

天相是為南斗之相,手持中原之印。

大令加權印,比之單獨之天下號令,卻是猛烈幾分。一個是帝星,一個是重臣。身在人間界,周身氣運便滾滾如潮。再加上兩大星君入坐命宮,則成為赫赫有名的「府相天地格」。

此格一出,天下之勢,便是一夜到來。

「邪魔歪教,一律清除。」

天府星君手中法令,隨手一揮,天下之令,便已傳來。天相星君手握相印,人教氣運,猛烈而來。接過天府星君的號令,便要鏟除無數邪魔。

人族帝星及重臣在此,這便是整個天朝之力量。當時李長安將天相星君召進得命宮之時,便已了解到了天相星君的權勢,及人族氣運之大。現在施展開來,卻是得心應手。

「邪魔,歪教。」

不被朝庭承認者,皆可稱為邪魔,歪教。

「破……」

三個菩薩還沒來得急施展神通,便感覺秋水道觀,人族氣運瞬間漲至萬倍。如烈火中燒,氣運翻滾,隨浪而來。隨後天相星君的相印一砸,三個菩薩瞬間便被砸出秋水道觀。

長安城是為大楚國都城,是為人族氣運最為強盛之地。伴隨著天相星君的召出,那人族氣運本來只是虛無飄渺之物,卻在這一個時間,成為了殺人于無形的天地之寶。

「人族氣運。」

各位大能哪會不識得這人族氣運,見李長安一聲怒喝,便將三位菩薩打出秋水道觀。一些個金仙等有道之士,紛紛退後,就怕那人族氣運一燒,連他們都要遭殃。

「唵,嘛,呢,叭,咪,吽……」

多寶如來再也坐不住了,見無數人族氣運燒來,心中也是大駭。沒想到,這人族氣運,居然盛況如廝。再不遲疑,六字大明咒,卻是突口而出。

此六字大明咒,乃佛家至高神通,也是西域外佛另闢蹊徑的獨門功法。比之中土道門的神通,卻是鬼異了許多。

「好一個六字大明咒。」

李長安初次來到長安城時,也曾見過一個大和尚念過此咒。只是那個大和尚顯然境界不夠,念出之時,只能震下普通之人。但現在由多寶如來念出,李長安才發現其中的恐怖之處。

只見如來法身,化身千丈,如百萬光茫。每吐出一個音節,只感覺這便是天地之序,這便是六界之音。比之那四十八願,有異曲同功之妙。但多寶如來明顯卻比地藏王境界更高,他之所念的六字大明咒,只是第一個音節念出,李長安便施展不出任何神通。

再念出「嘛」的時候,李長安已然全身發軟,幾乎沒有一絲力量。

「呢。」

這種神通,太過于驚奇。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沒有此法。乾坤八卦中,也沒有此術。

「咪。」

就在多寶如來即將念出最後一個咒言之時,李長安終于說出了一句話語,「傳聖旨。」

「聖旨到。」

這時,大楚國掌印太監手持聖旨,也不管那什麼道佛斗法,雙手拉開,便是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西域外佛不通中土人情,強形布教傳道,鼓惑人心,實屬邪教。特此布召,以告天下……」

隨著一聲欽遲的話語,大楚國李玄一所擬的聖旨,便已讀完。而就在這時,人族氣運,一下子炸響了開來,那多寶如來,應聲倒下。最後一個「吽」的音節,卻是沒有念出。

人族氣運,在聖旨的到來之即,已然達到鼎峰。只見長安城中,漫天都是人族之氣。一些個邪魔歪道被人族氣運一燒,傾刻間,便是身負重傷。最為慘痛的,便是那多寶如來。有大半的人族氣運,卻是燒向于他。

而那些圍觀神通之人,在那聖旨剛來之時,卻是機警非常,再不多看,駕起雲頭,便已消失不見。

「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證離生法,獲陀羅尼。清淨歡喜,得平等住。修菩薩行,具足德本。應時不獲一二三忍,于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就在多寶如來應聲倒下之時,天邊閃現出了一個佛佗。

只見該佛佗身高六丈,面皮黃色,腳踩九品蓮台。也無什麼光輝燦爛,也無什麼飄渺出塵。只是靜靜的行走于半空之中,那人族氣運燒來,他只是揮了揮衣袖,便將此氣運揮到一邊。

「多謝教主。」

此人便是那西天極樂,大乘佛教之教主,號接引,在洪荒時期,又稱為接引道人。也有人稱他為「阿彌陀佛」,意為如來佛祖的導師。

「只怪我西方沒那先天至寶,這天地大勢已被他人干擾,是故只知其厲害,卻不知緣由,白白的讓爾等受了如此之罪。」

接引道人一聲感嘆,將一干個佛佗護在其後。隨後看著秋水道觀的李長安,說道,「紫微道友,不知你可認得于我。」

「我雖不認得你,但如果所猜不錯的話,你便是那西天教主,號接引道人,是也不是。」

「紫微道友卻是聰慧,不錯,我正是接引。」

接引回過話來,爾後又看了看漫天的人族氣運,說道,「紫微道友不愧是天地星辰之主,天下大勢,沒有任何一人,能比得了你。多寶敗在你的手里,卻是情有可原。」

「不敢,不敢。只要你西域外佛不來我中土,我也不會難為你等。」

「紫微道友身人在間一界,便是我在此地,也不敢再來中土傳教。若紫微道友有空,不妨來我西方極樂世界一觀。」

「西天極樂世界,我亦是佩服的,若有機會,我定當前往。」

「如此,再好不過。」

說罷,接引道人一聲佛號,帶著一干個佛佗,卻是離開了秋水道觀。

至此,中州大楚國超辦的一場水陸大會,卻在一干個佛佗大敗之中,進入到了鼎盛。法會繼續進行,無數的孤魂一個一個全被超渡進入輪回之中。一下子,整個地府,卻是變得空空蕩蕩,再也沒有幾個孤魂。

「治兒,你我師徒一場,這是為師為你做的最後一事。日後行事,你卻記小心。」

李長安嘆了口氣,望了一眼長安城,對袁天罡說道,「天師,我便要離去。」

「多謝帝君相助我朝。」

一場大戰,李長安的身份,卻是暴露出來。但李長安並不計較,至此以後,便是量劫來臨。那什麼身份不身份的,此早也會有人算出。

李長安點點頭,再沒多作留戀,一下子消失于秋水道觀。

「恭送帝君。」

隨著李長安離開秋水道觀之後,從此,大楚國一心向道。家家戶戶,皆掛著紫微帝君的形像。並且每日三餐,不時供奉。

……

不覺時間,已是百年過去。

李長安終于將自己的記憶全部拾回,這個時候,他便是真正的紫微帝君。只是,在這一次轉世之後,卻令紫微帝君改變了許多。比如,紫微帝君常住的北極星宮,李長安卻是甚少來往。平常時候,大都住于紫霞山。而地仙界眾多散修在打听到,原來李長安便是紫微帝君轉世之後,一時之間,整個紫霞山變的門庭若市。

這里沒有仇恨,這里沒有紛爭,有的便是無數的煉氣士。不知不覺,整個紫霞山,居然變成了妖族當中的雲中城。

無數的散修聞得此地,紛紛來到這里,有打著拜師之意的煉氣士,也有的是為了交朋結友,更有的是為了尋得一處安身之地。

當年李長安去了妖界之時,心中便有想法,日後也要在人間界開闢一個雲中城。只是沒想到,世態變遷,那人間界李長安已甚少回去,不料卻在地仙界,居然開闢了一個桃園之地。無數的煉氣士,雲集其中,好不熱鬧。

李長安見此,欣然高興,為了照顧這些煉氣之士,不僅將紫霞山的紫霞之氣大開,便連周天星斗之力,也一股腦兒的往紫霞山灌入。此舉一出,不說一個個煉氣真君歡聲跳躍,便是那紫霞的山花草樹木,也是得益不少。其中就有不少精獸,在得到無數星辰之力的灌入後,從而化形成人,一躍成為了一個修煉之士。

除了這些,在百年的時間里,李長安已然渡得了天花大劫,頂上三花全部化為金色之花,成就了絕世金仙之身,就差五行之火劫未渡。若是渡得,便是大羅金仙。只是火劫之難,比之金花大劫都難多,李長安沒有萬全準備,卻是不敢輕易渡過。

此後,李長安便年年歲歲一直處于紫霞山中修煉。

偶有無聊之即,看著紫霞山中的無數修煉之士,李長安心中一動,卻是吩咐童子,在紫霞山巔,設了一座三尺講台。爾後,學著小時老先生的模樣,開起課來。

這些課程,卻是自小李長安常讀的聖人古籍。

帝觀的一些妖類,初時見李長安開課,以為紫微帝君要開山傳授神通,只是听得一听後,卻是一些聖人古籍,不免心中失望。如此,便有一些妖怪,卻是沒有听進去。不過,有些妖怪,卻是心思堅定。從李長安開課之始,他們都一字不落。

漸漸他們發現,紫微帝君雖然教的是為聖人之言,但無數神通,卻與那聖人之言一般無二。偶爾李長安說到興致之時,也會拿著聖人之說與神仙之法相互比較。更有甚者,時常將一大段修煉之妙言隨口而出。

譬如那八九玄功,居然在某一天的講學過程當中,李長安卻是月兌口而出。一些個有心之士,皆是暗暗記住,不覺有一天,其中有一個天資聰慧者,聞得李長安之言後,一躍而起,連念三聲,說道,「變,變,變……」

此翻騰空,一躍而起,居然變成了一只白鶴。

白鶴迎空而飛,飛至紫霞山巔,朝著李長安叩拜下來。

從此,這個煉成八九玄功,化為白鶴的修煉之士,便成為了李長安的開山弟子。

這個弟子沒有名字,眾人皆傳其神奇,已是大家便叫他白鶴仙人。V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花聚頂最新章節 | 三花聚頂全文閱讀 | 三花聚頂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