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聚頂 第二卷︰紫微帝君 第一百七九章︰範仲淹乃文曲星,王安石為文昌神

作者 ︰ 陳觀魚

章節

「多謝道長。」

王母謝過陳希夷,本是要走,但卻記起剛才幾位善民測算之後,都會留下錢帛他物。為了不讓這位道長因為自己,從而也進入天地大劫,想後,王母卻是將頭發中的一根金釵拿了下來,輕輕的放在了諸多錢帛物資之上。

隨後,王母便駕起雲頭,來得了洛陽都城。

此去洛陽,王母卻是因為得到陳希夷的指點,突然明白了這六大吉星的出處。

如那文曲,主天下之才藝,而文昌,主天下之學問。

如今天地大劫,這個天下,自然指的是為人世間。人世間中,天下學問之人,有才之人,便是有了方向。是以,王母便去得了洛陽,以期在此處,尋得那六大吉星。

為了方便自己尋人,王母幻化成了一位青年男子。只看他手持折扇,隨意輕走,卻是飄渺不定,氣度非凡。

這一日,王母來得了一處酒樓。

這一片地方,是為中土大都名仕常來之地。不說讀書,便是上至廟堂的高官,時常也會微服來到此處。是以,別看這小小的一處酒樓,卻在其中,蘊藏了無數的文人雅事。

「王兄,如今北遼南下,我中土大片河山,恐怕就要落入外族之手,不知有何計策?」

這時,王母旁邊有兩位書生,正在高談當今局事。

「範兄,你卻是高看于我,此乃前朝遺留之下的病患,若要治理,實屬堅難呀。」

這位姓王的書生,卻是楫了楫手,有些苦笑。

「這倒是我的不對了,我自罰一杯。」

看得姓王的書生苦笑,那姓範的書生,心中一想,前朝新唐舊主,石敬瑭,如此賣國,便是再強盛的天朝,也會衰弱。而且如今大宋剛剛建立,最需穩定。北遼實乃虎狼之師,兵騎最為厲害,若要破敵,還真是困難。

「如今我朝剛立,最是圖強之時,然則至大楚過後,天下之民,正要休想生息,若是此時能發動一場變革,或許他日有機會驅逐那北遼之士。」

這時,那姓王的書生,卻是感嘆了一句。

「哦,王兄,變法,不知要變哪里?」

變法之道,便是廟堂之事,不過這兩位讀書人,皆是胸懷大志之輩,只要有一個機會,定當大展鴻圖。

「其變有三,一為農,二為兵,三為商。」

隨後,王姓書生,卻是簡單的介紹了這一些。

「好一個變法之道。」

範姓書生不由感慨,若論才情,他不如我。但若論學問,至世之道,我不如他。

王母在旁邊听的真切,知曉二人有大才,而後又展開天眼,卻是發現這二人身上,卻是有神品。只是這次天地大劫,是為歸紫微帝君掌管。這兩人日後會是何方仙神,王母卻不得而知。不過,自從听得陳希夷說後,她便最為留心這大才之人。

「兩位兄台,我等是為申斗小民,何談國事?」

王母母儀天下,一生才識,自不會低。聞得兩人談將下來,她便接過話來。

「哎,這位兄台,我等讀書人,便是申斗之民,亦應該為天下之事擔憂。如此,一旦居于廟堂,便可處天下之事。便是不居廟堂,亦可如我等一般,時時細看天下之事,每日談論廟堂之言……」

這時,那位姓範的,卻是開口說道。

「兄台高見,請問兩位尊姓。」

「在下姓範,名仲淹。」

「在下姓王,名安石。」

範仲淹,王安石,王母心神一動,冥冥之中,這兩人,似乎正是自己要找的六大吉星之一。只是,現在的王母卻不是很敢肯定。

「原來是範兄與王兄,在下姓楊,單名一個雲字。今日初到洛陽,能結識兩位,卻是有緣。」

「我觀楊兄舉指不凡,亦是人中之龍。」

幾人一翻客套,正又要找些話題繼續閑聊之時,卻看得酒樓之下,突然傳為了一聲雜亂之聲。只听得無數駭語,七吵八吵,卻是不知說些什麼。這聲音之大,三人卻是沒有辦法繼續談將下去。便相互來得窗前,只看得酒樓之下,有十幾人等,卻是瘋瘋癲癲,一時東撞西撞,破壞洛陽街區。

這本來也沒什麼,有十幾人擾亂,自有捕快捉拿關進牢房之中。只是,便有一些捕頭來時,卻發現駭人的一幕。只要是有人靠近這些人等,傾刻之間,便如那些個瘋癲之士一般,瞬間變得瘋狂起來。

原本還只時十幾人的瘋癲之士,便在這一下子功夫,瞬間達到了五十多人。

「各位,各位,下面出現妖人,各位千萬不可下得店中。」

這時,店小二已然上得樓來,通知喝酒的一些客人。而且,這個酒樓,也怕招惹到不干淨的東西,便也將大門關上。若不然,那幾個瘋子跑到酒樓之中,那便大大不妙呀。

「咦……」

王母也是有大神之人,看得一群失心瘋子,卻是發現,似乎這些個平民,好像被他人控制住了心神,是以才瘋瘋癲癲。

「這……」

王安石與範仲淹一生正氣,雖心中奇怪,但卻也知曉,天地之間,那玄之又玄之事,卻是有的。其中那王安石便對範仲淹說道,「範兄,我觀此態,必是妖孽做亂,我等讀書人,一生剛正之氣,如今雖然不能報效朝庭,不仿將那幾個禍亂除了,以敬天下。」

「王兄此舉,大合我之心意。」

「王兄,範兄,難道是高人不成?」

「哈哈,楊兄,我與範兄,哪是什麼捉妖之高人。只是平時之日,常讀聖賢書。只要心中光正,定是百邪不入,萬魔不侵,楊兄,你說是已不是?」

王安石範仲淹近日不覺,卻是發現頂中光明妙盛。他等遍觀群書,卻是隱約知道,恐怕他之頭頂中的光明,便是所謂的正氣。如今妖孽當道,兩人正氣十足,便想下得酒樓之中,除了那一干妖孽。

「原來如此,我也是讀書之人,想來,正氣也是加于一生,便與二位,一同下得酒樓,不知兩位,意下如何?」

「這再好不過。」

三人商量過後,便要一起下得酒樓。只是那客店之中的老板,卻是打死也不開門。一翻爭執過後,始才小心的開了一小扇大門。待三人出去之後,卻又緊緊的關上。

「這三人恐怕是瘋了。」

店中之人,看著三人出去,皆是各相說道。

且不管店中之人如何,王母一行三人,卻是下得了酒樓,不一會兒,便來得一群失心瘋子之中。而那群失心瘋之人,看得三人到來,一時之間,卻是全部轟了過來。

這些人群,便如僵尸鬼怪一般,伸著雙手,眼露邪態,便要將三人拉入自己邊上。

「好妖孽……」

看得如此之多的妖物沖來,王安石凜然不懼,範仲淹更是輕笑,只看得他們冷哼一聲,只是往那里一站,一股他人看不到的氣息,卻是撲面沖去。

此氣光明而浩大,但並不可見。

眾多在房里觀看之人,只看得一群失心瘋子沖到他們三人身邊之時,卻不知如何,居然一一退去。而後,好像受了重傷,卻是心神大亂,抱著自己的頭,一直痛苦不止。

「好一翻凌雲正氣。」

王安石與範仲淹兩人,雖不是修道之人,但常讀聖賢書,居然生出了儒家正氣。只是區區往前面一站,便如儒家聖人親臨。便是不用什麼功法,也是萬魔不入。

王母身在一旁,在兩人散發周身正氣之時,卻是看得兩人命宮之處,坐著兩個神靈。

範仲淹命宮之內,是為文曲星君。

王安石命宮之內,是為文昌星君。

找遍許久,終于在陳希夷的指點當中,令王母尋得兩大吉星。雖然還有四大吉星不知身在何處,但以陳希夷之語,想也不是很難。

三人剛剛下得酒樓,那五十多個失心瘋的平民,居然就在這時,全部被他等三人制服。

「此地不是說話的地方,二位請隨我來。」

在三人收服這一些妖人之時,已有無數平民,皆向其三人模拜,以為踫到了再世仙人。

眼見三人不走,這些百姓,便要圍了上來。王母只好施展法術,在地上連走了幾步,那王安石與範仲淹前腳跟進,也只是走了幾步。

「想不到,楊兄,卻是仙家門人。」

三人只是區區走了幾步,兩人卻是發現,這早已不是洛陽都成。

「不敢,不敢。」

王母將兩人帶出洛陽,這才對其說道,「二位本是天命星辰神靈,我便幫二位點開靈識。」

說罷,王母伸手一指指向兩人之眉心。

兩人心頭一震,恍然大悟,「我為文曲。」

範仲淹說道。

「我為文昌。」

王安石說道。

「不錯,你們二人,便是天命文曲,文昌星君。我下得凡來,便是喚醒你們。」

……

冥河。

傳說在六道輪回的底下,有血海。血海不知其大,里面住著一位大能,號冥河老祖。傳聞這冥河老祖,早在洪荒時期,便修道有成,而且一直居于血海。有詩雲,血海不干,冥河不死。是以,這冥河老祖,便是一個大神通之人。

萬萬年過去,冥河便在血海之中,創立了修羅一族。

修羅一族,不入六界,不屬六道,不入輪回。是以,其修羅之族,便是有萬萬億之眾。這一日,修羅教教主,冥河老祖,卻是來得冥河大殿。

「欲色天,你此去人間一界,不知有何發現?」

如今天地大劫到來,冥河老祖早就想染指人間,是以,便派了他的弟子,欲色天,前往人間探查一翻。如今幾月過去,他便是招得欲色天,便要問其探查的情況。

「回稟教主,我往人間一界,已有三月,卻是發現,人間一界眾人,其信仰最為繁雜,不論是佛還是妖還是道或是鬼,更或是不知名仙神,人族皆可將其貢奉。」

冥海老祖听得此言,卻是大喜。

「好,好,好,若是如此,我修羅一族踏入人間一界,則不成任何問題。」

居然那人族什麼都信,那阿修羅一族,便也可以成為人族之神靈。

「只是……」

說到這時,那欲色天,卻是話語一頓。

「只是什麼?」

「只是近日之間,我卻是發現一處怪事?」

「何怪事?」

「今日我本派了十位修羅族人,佔具人族之心神,本想以此為機,控制萬千平民……」

于是,欲色天便是一將今天之事,告知于冥海老祖。

「這倒是件奇事?」

冥河老祖神通雖然廣大,但卻沒有證得大羅,而且,又處于六道輪回之下,乃六界的最下面,諸多大勢,更看不真確。是以欲色天告知于此事之時,他卻是在獨自思索。

「如今正處天地大劫,諸多神通之人,可能都混在人間一界,今日之舉,恐怕便是出現了幾位得道高人,這也無甚大事。近日血海與人間一界入口,卻是快要打通,欲色天,你也做好準備,以迎人間大事。」

「是。」

……

不說冥河老祖與王母之事,且說昊天玉皇月兌困回得軍中。只是聞仲與李靖,卻是變成了一個痴呆之人。一時之間,幾十萬兵馬,皆退回幽州,暫不入侵北遼。而那西方佛門也不知為何,在多寶如來回得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卻是沒有再來。連那北遼之兵,也是未曾見得。

「三位愛卿,如今兩位元師如此,不知如何是好?」

天庭之中,除了身在天庭的無數仙神外,還有一干逍遙神仙。這些神仙平時大都不住天庭,有自己的神仙洞府。

如那福祿壽三星,便是其中之一。

這時,昊天心思煩惱,不如該當如何,便喚得福祿壽三星前來。

「陛下,兩位大帥皆是中了西方教主的四十八願,若要解救,恐怕也只有聖人之法,方才能夠讓二人逃月兌。」

「三位之言,我卻是清楚,只是天地聖人,也就這麼幾位,與我天庭交好的,除了紫霞一脈,卻是沒有他人。上次我已去得紫霞山,尋得紫微聖人,破了那闡門幾大法陣,如今之局,我便是厚著臉皮去得紫霞山,恐怕也……」

還有一說,那便是李靖與聞仲,皆可能入得周天星辰之上。如此,那紫微帝君,更不會相幫了。那可是直接干系到紫微帝君封神一事,不說昊天,便是幾大聖人,也不敢干涉。

「這個……」

听得昊天一言,三仙卻是沒有了主意。

「陛下,我等三人,夜觀天相,卻是發現人間一界,長安城突然氣運大漲,雖無天子龍氣,但卻發現,那里居然福祿壽齊至,是為一方淨土,陛下不妨去得長安城,或許有一些轉機。」

若是福祿壽齊至,便是天下盛世之局。只是如今是為天地大劫,中原之地,也在征戰之中,哪有什麼盛世?

「哦。」

听得三仙說話,昊天卻是心中意動。

傳聞紫霞一脈中二代弟子陳希夷,卻是下得了世俗。而且,前些時候,天地發生異相,似乎與紫霞一門有關。若陳希夷呆在那長安城,或許兩位還有一些解救之機。

要讓昊天去求紫微,他有些不好意思,但要去找陳希夷,那便還好。怎麼說,陳希夷也是他的晚輩。

「我且去得長安城一去。」

想後,昊天便駕起雲頭,往長安城去了。

在玉皇道觀之中,打听得長安城中,有一處紫霞道觀甚為有名,昊天便來到了紫霞觀。

進得觀中,卻是發現正中坐于一個道士,此時,正給他們測算命格。

昊天身杯昊天鏡,暗自測看了一翻,可是這次,鏡中再無人影。昊天心中大異,難道那陳希夷也跟紫霞帝君一般,成就了周天聖人不成?帶著疑問,昊天卻是想看看這位測算他人命格的道長,到底有何奇特之處。

過了大半個時辰,終于,卻是輪到了昊天。

「這位善人,敢問要測算何事?」

「道長,近日我有一位朋友,連日受西方佛門鼓惑,居然想棄掉家中妻女,出家當那和尚。身為好友,不忍一個家庭破滅,不知道長能否幫得我這位朋友,遠離佛門。」

「佛門之術,本是存想之功。若要破去,卻也不難。我這有卷金光神咒,你日讀三遍,三日之後,你之朋友,便會身醒。」

說罷,這位道長,卻是將一部分金光神咒,念給了昊天。

「多謝道長。」

昊天听後,留下了一只大紅蟠桃。

這蟠桃是為天庭蟋桃園九千年成熟一次的蟠桃,雖然不是仙丹妙藥,但凡世之人,聞一聞,便可活個幾百來歲,若是吃了,便可長生不老。

昊天得到金光神咒之後,回到了玉皇道觀。爾後,將聞仲與李靖從錦囊當中放中,卻是默念起法咒。

天地玄宗。萬氣本根。廣修億劫。證吾神通。

三界內外。惟道獨尊。體有金光。覆映吾身。

視之不見。听之不聞。包羅天地。養育群生。

誦持萬遍。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

萬神朝禮。役使雷霆。鬼妖喪膽。精怪亡形。

內有霹靂。雷神隱名。洞慧交徹。五氣騰騰。

金光速現。覆護真人。

聞仲與李靖聞得此咒,卻是心神一動,那環繞在自己內心當中的佛門經言,卻是悄然間消去。隨後,雙目微睜,似要蘇醒。

昊天看得此態,心中大喜,知道那紫霞一門當中的道長,想必便是那陳希夷了。不過,他不想前去點破。

隨後三日,每日念了三遍,終于,李靖與聞仲,已然痊愈,退去了一身佛念。V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花聚頂最新章節 | 三花聚頂全文閱讀 | 三花聚頂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