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聚頂 第二卷︰紫微帝君 第一百八八章︰紫微斗數全書

作者 ︰ 陳觀魚

第一百八八章︰紫微斗數全書

隨後轉念一想,心中卻暗自可惜。這樣的奇人,放在民間,真是浪費了。于是暗自思量,便想出了個主意。

「長安,你說,你若是一直漂泊全國各地,雖然也能賞天下之美景,體萬物之自然,但如此一來,你之所學,恐怕就白白浪費。如今國人,已經鮮少學習國學,集大成者,更是少之又少。國內正需要向你這樣的人才,不說恢復古時之風貌,但將國學傳承下去,卻也是我們作為中華子民,應盡的義務。」

國內當中,雖然有很多人考古,但只是想賺錢。對于袁守仁來說,他之考古,便是挖掘出老祖宗遺留下來的文化。這種文化太過于寶貴,若是我們能吸取得一些經驗,定可使得民族越走越遠,一時傳承千百,經歷不斷。

只是在考古當中,袁守仁也踫到過許多問題,那就是,縱算是將無數老祖宗之文化挖掘出來,但是,卻還是少了傳承之人。好在如今國力正強。俗話說,盛世古董,整個中國,收藏一片大熱。不管是不喜國學的,喜國學的,或者是為了發財的,或多或少,還是將這些文化,傳承了下去。

只是,這始終不美。諸多之人,為了賺錢,便會不假詞句,對一些事物進行特別的包裝,使其失去了原來的意味。如今袁守仁見著李長安,便想令李長安將畢生所學,用在學術研究之上。如此,也為國人盡了一些責任。

「這個……」

說實話,李長安從五歲開始修道,除了每日修道之外,便要遍讀天下群書,特別是自古傳下來的國學知識。如此,書讀的越多,一通而百通。修道之中的許多問題,便是迎難而解。是以,李長安修煉之速度,除了他天資聰慧之外,還跟博覽天下群書有關。

如今听得袁守仁說及此事,心中從未考慮過的事情,卻是一閃而來。

「如今北大圖書館,正好有一個位置空缺,不知長安願不願意暫時入得北大,到時一年過後,你便可報我的研究生,當然,以長安之能,也不用報什麼研究生,只不過是拿一個身份而已。」

做學術這一塊,很講究資歷。袁守仁倒很想助得李長安一把,倒不是為了將李長安收為弟子之類的思想。

「這個,多謝袁先生,只是我自幼皆在山中,甚少下山,容我考慮考慮。」

「也好。」

袁守仁不想過于追問,只好暫且打住。

待袁守仁走後,李長安才細細的思考起這件事來。

此時李長安體內已修出紫氣,到哪皆可以修煉,再呆在故宮之旁,也沒什麼必要。而且,自己年紀輕輕,便在此處擺灘,更有好事者,還用dv將自己拍下發至網上。好在李長安暗運功法,旁人拍之,皆是模糊不清,看不出什麼。

但呆在這里,始終惹人眼球。

若說北大,李長安雖然一直在武當山中修道,沒有接收過正規教育,但也知道,這個北大,著實了不得。而且,袁守仁所說的圖書館,也讓李長安有些心動。要知道,武當一脈,藏書固然縱多,但哪比得了這個國人之最高學府。恐怕館中,便有無數的道家孤本,若是有幸閱之,恐怕對自己的修真非常有益。

譬如《黃帝內經》一書,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不知經歷了多少版本。往往若是錯了一字一詞,對于修煉來說,便是不得而語。若是能在北大圖書館中找到這些資料,縱算沒有孤本,參眾異常,倒也對自己幫助甚大。

「這倒是個好去處。」

李長安暗暗點頭,心中有些意動。

這次下得山中,來得故宮之地,也算是天賜奇緣。居然讓他引得了故宮紫氣,如此,便是一直停止不前的境界,也讓他沖上了一層。

只是,這紫氣雖好,但沒有相應的功法,憑著以前自己的修道經驗,只能發揮紫氣十分之一不到的功效。李長安知道,這股氣流,一定得用特殊的修道法門,才能有所成就。要不然,便是再煉下去,頂多借著這股紫氣,將自己帶到金丹大成,能不能沖破金丹,化為元神,也是一個未知數。

所以,再呆在這里,已經沒有用處。

三日過後,袁守仁再度來到。

也未說前幾日之事,袁守仁便與李長安閑聊起來。

兩人好像一別許久的老友,從南到北,天文地理,人物異志,神話傳說,無所不談,無所不聊。而且兩人皆是大家,所說之話語,無一不精。真是句句皆是經典,聲聲讓人側耳。不時之間,卻是將那一些來故宮旅游的游客吸引住了。

每每談到興高采烈之時,旁人皆是大誓稱好,一時稱頌連連。好像兩人這一翻對聊,就是一場電影一般,讓游人看得是如痴如醉。再仔細一看,原來這位老先生,便是國家大名鼎鼎的袁守仁袁教授。

這一听可不得了,眾游客大是興奮,沒想到,便在街頭,還能品味到一方大家的經典名言。只是與袁守仁對談的那位年輕小伙子,倒不知道是誰。看他吐談不俗,隱隱間又散發著一股出塵之氣。便是面對著一方大家袁守仁,也未有任何懼色。只見他侃侃而談,或喜或笑,或怒,皆是錦秀文章。

眾人皆是驚訝,想不到,除了一方大家袁守仁之外,世上還有如此一個人物。只是兩人談的高興,倒未管游人細看。你一言我一語,不覺之間,幾個小時也便過去。

「痛快。」

自袁守仁功成名就之後,便很少有這一翻痛聊。這倒不是他不想聊,而是切實沒有對手。而且往往是這幾年,待做完學問之後,自己發出的觀點,居然沒人反駁。袁守仁一邊感慨之時,一邊也很無奈。只是沒想到今日,聊的卻是酣快淋灕,大是過癮。

兩人相似一眼,大笑起來。

游人看到兩人結束,一時皆是感嘆,好像看到了兩位江湖高手經過一場大戰之後,產生的心心相惜之感覺。也不再打擾二人興致,這時,游人便慢慢散去。但兩人所談之觀點,無不是讓他們印像深刻。便是游玩結束,這一些游客,仍時不時向他們的朋友談及今日所見所聞。

「長安,不知有無興趣去得北大。」

「欣然願往。」

三日的時間,李長安已然決定下來。更不用說,這一翻言談。在李長安心中,袁守仁教授能有如此之高的學問,除了自己每日鑽研之外,還得遍覽群書。其中有一點,最是讓李長安心動。便是當袁守仁談到周天星辰之時,卻是讓李長安大開眼界。

如他談到的紫微星,袁守仁便對這顆紫微星,在學術理論上,有過很高的認識。當然,這種認識,是建立在中國道家學術之上,而不是科學意義上的北極星。

袁守仁提到,紫微星屬己土,乃南北斗中天之帝王星,為官祿主,有解厄、延壽、制化之功。喜左輔、右弼為其輔佐,天相、文昌、文曲為之部從,天魁、天鉞為之傳令,日月為之分司,更喜會合祿存、天府,其威能制火鈴為善,能降七殺為權。

只是最後,袁守仁也暗嘆了幾聲可惜。說是周天星斗當中,他只了解十幾顆星斗的屬性,仍有萬千星斗,袁守仁便是不知真確。也感嘆著道,傳聞宋朝陳希夷,寫出一部「紫微斗數全書」,只是千年以來,一直無緣以見,甚是遺憾。

這些內容,便是李長安修道多年,也未曾了解。

譬如給人測命,最為常用之測算之術,是為四柱八字。

一個人出生時候的年,月,日,時,對應著傳統黃歷的八個天干地支,年對一天干一地支,為一柱兩字,加上月、日、時、合共四柱八字。

所以,生辰八字,很多人以為很神秘,其實就只有八個字,這八個字,便是以天干地支為代表的時間而已。如果現在的記時方式是為天干地支,想必大家一看,便知曉。

只是四柱八字固然無物不可測,但卻太過寬廣,往往具體起來,便是測不真確。而命理一脈當中,傳聞「紫微斗數」能測盡人之一生。只是很可惜,千年以來,大家只當其是傳說。因為至現在為止,也沒人見著紫微斗數一書,更不用說,為他人之測命了。

這些知識,對于李長安這個純粹的修真之士來說,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此時與袁守仁一聊,李長安恨不得立即進入北大圖書館。

隨後,兩人結伴來得北大。由于正值中午,正是中飯時間。

「長安,你第一次來北大,我這老頭也不請你到飯店吃飯,便在這學生食堂,你當如何?」

「既然袁老有請,下次我也請你來這吃一頓。」

兩人開著玩笑,便進了食堂之中。

袁守仁是為國內考古一廟的泰山北斗,在學術方便,也是頗有威名。前幾年,更受央視邀請,去了百家講壇,講述了一段東周列國之事。如此,本來還只是圈內的學術大家,一時之間,便在全國成名。

至袁守仁進得食堂之後,便有學生認出于他,短短的幾步路,居然幾百學生,跟著喊了一聲袁老。隨後排隊打飯,諸多學子便要讓隊。只是袁守仁倒未擺大師之風,謝絕各位同學好意,說是食堂規矩不能破,與李長安一道,排在各學生身後。

一翻忙碌,兩人終于將飯菜打好,來得一處桌上。

眾位學生皆在暗自思語,猜測著那位年輕人是何身份。有人說是袁老的親戚,但旁邊之人立馬反對,便說,你看看袁老的神情,似乎對他挺客氣的。不說袁老如今大名,便是他之歲數,也不可能讓袁老這樣。若是親戚,怎麼可能?

不管旁人的猜測,袁守仁與李長安,卻是在一邊吃飯,一邊閑聊。

「長安,吃完之後,你便與我一道,去得圖書館一趟,順便將一些手續辦好。」

以袁守仁的地位,本來只是一句話的事情。但為了李長安,他也放份,為李長安開了一個後門。

「也好。」

一翻交待完畢,正吃到半路,突然一句聲音傳來。「長安哥哥……」

李長安回過頭來,正是木青青。

「是青青呀,來,坐。」

「我還以為認錯人了呢。」

青青太過激動,隨後才看得邊上的袁守仁,大是驚訝,便說道,「袁老好,沒想到,你與長安哥哥在一塊呀。」

說完,隨後想了想,便又說道,「哦,你們忙,你們忙,便端著盤要往另一桌。」

「木同學,也沒什麼,我還沒謝你向我介紹長安小友呢,你也一起坐吧。」

「多謝袁老。」

木青青听得袁守仁叫其留下,哪會不願意。

「青青,以後我可能就要在北大工作嘍,哈哈,希望青青同學多多關照。」

李長安說著,便是做了一個手勢,好像新人報到,請各位大哥大姐關照的樣子。

「工作,真的麼,太好了。」

木青青差點高興的大叫起來,隨後才穩住情勢,說道,「對了,什麼工作,講師麼。是了,肯定是講師的了,以長安哥哥如此的學問,不當講師怪可惜了。」

「不是講師,是個圖書管理員。」

「原來這樣。」

「木同學,長安小友如今的職位,只是掛個名而已,說不定什麼時候,他就與你一起,報了我的研空生了。」

半個小時之後,三人有說有笑,這才將飯吃完。

「對了,袁老,如今正處午休時間,想必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也都還未上班,下午青青也沒課,不如袁老先回得家里休息,一會由青青陪長安哥哥將一切手續辦好。」

這時,木青青說了一句。

「嗯,也行,那拜托木同學了。」

袁守仁想了想,反正已向上面打了招呼,自己去不去,也都一樣。于是,便告別李長安,自己先回去休息。

隨後,鑒于李長安第一次來得北大,木青青倒很有興致的為李長安當起導游來。逛了一會校園之後,始才帶著李長安來得圖書館報到,隨後辦了一堆手續。

如此,李長安便成為了北大的一個圖書館理員。

這個圖書館理員的職位,其實就是掛個名而已,除了整理一下書籍,基本沒什麼事做,有的是時間給李長安。而且,學校還給李長安大開綠燈,便是不上班也可以。

時間不知不覺,一個月過去。

這一個月下來,李長安生活的倒很安逸。除了每日看書之外,便是晚上修煉。雖然沒有發現什麼孤本,但北大藏書,還真是不少。諸多古卷,李長安也未有讀過。譬如道藏一卷,北大收藏最多,比武當山這種修真道門,也都多出不少。雖然有一些對李長安沒什麼幫助,但是,也有小部分,對李長安幫助甚大。以前在修道之上,有一些不理解的內容,便在這些道藏之中,了解清楚。一時之間,李長安沉靜在了茫茫書海之中。

這一日,和往常一樣,李長安來得圖書館,正盯著道藏中的書卷。

「唉,就只有最後一部了。」

若不是做學術的,或是真正的修煉之士,對于道藏這些書籍,一般都不會過多涉及。雖然北大也將這些書籍擺在圖書館,但真正看的人,還是少之又少。要不是圖書館里人員經常打掃,說不定,這幾百卷道藏,便要蒙上一大堆灰塵。

「神符類。」

中華道藏歷來有許多版本,幾千年來,收集了一千多卷經書。分類方式,是為三洞,四輔。三洞,便是洞玄,洞真,洞神,四輔是為太清,太玄,太平,正一,四輔是為對三洞的輔助。隨後,三洞之下,又分十二類,又稱十二部。

十二部統管中華道本,一,本文類︰經教的原本真文;

二,神符類︰龍章鳳篆之文,靈跡符書之字;

三,玉訣類︰對道經的注解和疏義;

四,靈圖類︰對本文的圖解或以圖像為主的著作;

五,譜錄類︰記錄高真。上聖的應化事跡和功德名位的道書;

六,戒律類:戒規、科律的經書及功過格;

七,威儀類:齋法、醮儀及道教科儀制度的著作;

八,方法類︰論述修真養性和設壇祭煉等各種方法之書;

九,眾術類︰外丹爐火、五行變化和一切術數等方術書;

十,記傳類︰眾仙傳記、碑銘及山瀆道觀的志書;

十一,贊頌類︰歌頌贊倡的著作,如步虛詞、贊頌靈章、諸真寶誥等;

十二,章表類︰建齋設醮時上呈天帝的章奏、青詞等。

而李長安拿出的這卷,便是第二部,神符類。

道藏一書,太過繁雜,不是專業人士,哪知道怎麼分類,是以,李長安最後拿出來的一本,卻是第二類的神符類。

雖然早在武當一派之時,這神符類,李長安便已看過,但來得北大,他還是想仔細的,是否會有不同之版本。

是以,拿出神符類之時,他便翻開。

「咦……」

這時,李長安突然發現一個異處。

「紫微屬土,乃中天星之尊,為帝,主造化樞機,人生主宰,仗五行而有萬物。以人命為定數安星,各根所司,在處數內,當掌爵祿,諸宮降伏,能消百惡。分有三台,紫微守命,是為中台,前一位是上台,後一位是下台;俱看在廟旺之鄉,有何吉凶之星守照?如廟旺化吉,甚妙;陷又化凶,甚凶;吉限不美,陷則凶也……」

這哪是道藏的神符類,分明便是紫微垣之解釋。

只是,很可惜,神符類中,只有這一垣的解釋,別的星斗,卻是沒有。不過,便是這一顆星斗的解釋,卻令李長安大是驚訝。

如果所猜不錯的,這一章,便是出至《紫微斗數全書》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花聚頂最新章節 | 三花聚頂全文閱讀 | 三花聚頂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