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翻頁

神馬浮雲記 (三六五)四股勢力

作者 ︰ 曲甲

朝堂之上有四股勢力,分別為皇權、胡氏外戚、世家門閥和學院派,這已然是公認了的事實,皇帝自己也是心知肚明。

皇權雖然不及前朝歷代帝王手中的那麼大,但也不小,就看皇帝怎麼去運用它。除天授皇權之外,皇帝還有三個鐵桿心月復,就是理藩院、內務院與錦衣衛,三者都是由皇帝親領,其官僚完全由皇帝指任,前兩者的長官都是內閣成員,所以三者被稱為「帝黨」。

其次就是世家門閥,若是細分,還可以分為「文世家」和「武世家」。文世家是由公孫、葉、皇甫、崔、宋、韓等家族領餃的一批世家貴族,培養大量的子弟門生,專攻朝廷的文職官位,被世人戲稱為「文世家」。二百年來,朝廷有品秩的的文官職位近半都是被文世家所把持;武世家則是楊、安、劉、梁、尚、司馬等家族領餃的另外一批勛武世家,如文官集團一樣,專攻武職,亦被稱為「兵世家」,也霸住了近半有品秩的朝廷武官職位。

本朝官員的選拔與唐以後的歷朝不同,武舉考開國時就已廢除,文舉考因傳統而得以保留,但其規模已遠不能與前代相比,只是作為朝廷選拔高級官僚的一個補充。

除了軍隊以外,朝廷與地方合計有三百來萬公職人員,這些人的選拔都是來自于一套公職資格考任體制。考任制度分為甲、乙、丙、丁四類,丁類是面向所有有中五學歷的人,考取的人有資格來充任低層的公職差吏,如衙門差吏、坊長保長等等;丙類是專業考試,用來錄用各部門的專業人才,如財稅、營造、橋梁、水利等等;乙類是招募軍人的考試;甲類則必需是有大學資歷,考取的人可被錄用作為朝廷與地方所需的高級公職。

考得了這些公職資格就意味著可以被朝廷與地方錄用為各級官僚或差吏,雖只是個資格,並不一定有職位給你,但朝廷與地方也只能在這些具有公職資格的人中授予差使、詮選官吏。

打個比方來說,趙圖同學畢業了,此時他有兩種選擇,一是回家天天摟著老婆睡大覺,這不需要任何資格;二是想出去干點活,那就有了諸般的變化。

簡單點,就拿京都大學來說,它屬于公立大學,所有的講師以及部份學職乃是公職職位。如果他只是想去球場上剪個草,庖堂里打個飯,這很輕松,不需要任何資格;可假使他要去藏館借櫃台做學職,可不巧的是這個職位有為同學們解惑的需要,不能隨口亂說,所以得有資格的人來擔當,需要丁類證;若是他覺得在大學講課很有趣,可以去向學校申請做講師,但大學講師需要甲類高級公職資格,他必須先在甲類考試中獲得證,然後才能被學校延聘為講師。

當了講師後的某一日,或許朝廷的某部有了缺,吏部的官僚就在有資格來任職的人中進行詮選,一看到趙圖的名字就眼前一亮,這可是駙馬如意子啊。得,就他了。接著,吏部就發函或派人上門詢問︰「爵爺,工部有個九品官的缺,您去不?」

如意子發飆了︰「當本爵是賣豬肉的,九文錢一斤啊?」

來人趕緊賠出笑臉道︰「爺先干著,過兩年給您個尚干干,成不?」

「這還差不多。」

于是,趙圖同學走馬上任去做九品官了。

在這種官員詮選體制下,許多並無背景之人,只要讀得好,會考試,便能進入到官僚階層。于是,朝堂上的另一股勢力就應運而生,那就是學院派。如大宋的高級財金官員多出自聚殖,一些官僚與師爺團出自三輔學院,武官出自玄武軍學院、西山軍校等等。這些學院的同窗們畢業後或步入仕途,或進入社會各個領域,彼此相互交通,相互扶持,甚至相互依存,便形成復雜的社會關系網絡,其潛在勢力極為龐大。

此外,學院派與世家門閥間又界限模糊。一個世家門閥的子弟可以是學院派人,但一名毫無背景的學院派官僚在官運亨通後也可成為貴族階層中的新一員。在大宋二百多年的歷史上,十一位丞相中有三位出身于平民學院派,十位樞密院太尉也有兩名是學院派,這五位都開創了本家的新歷史,成為了新的世家門閥。

敬宗皇帝身子孱弱,晚年更是對朝政力不從心,太皇太後便開始替皇帝處理政事。到了敬宗崩,德宗繼位,對母後言听計從。德宗享年不長,只當了五年帝王就龍馭歸天。其後就是崇治帝趙弘繼位,太皇太後垂簾听政。

在過去的三十幾年的歲月里,實際上是太皇太後把握了皇權。加上後來胡長齡出相,胡氏外戚便完全把握了朝政,胡氏一黨也因此盛大了起來。一黨興盛必是建立在別人衰落的基礎上。作為世家門閥的成員,首要考慮的是自己家族的前途,只要不被壓制得太過,一般也就是忍受了,沒人願意壓上全族的命運來與胡氏進行一番魚死網破。學院派就沒有家族這個包袱,敢壓上身家與人放手一搏,「丁丑謀逆」就是一例證。加上學院派根基龐大,又基本上算是能得民心,也容易出領袖人物,所以胡氏一黨定下的決策就是拉攏世家貴族,而竭力地打壓學院派。

如今,學院派基本上是偃旗息鼓了,帝黨與世家門閥也都受到了胡氏的擠壓,朝堂之上便形成了帝黨、胡氏與世家門閥三大權力集團。但這也並非是說學院派就此煙消雲散了,只要這些學院還存在,還在源源不絕地培育新人出來,哪怕是暫時地雌伏于低級官僚階層,可打不定那天就翻了個大身,一攬朝權。

在皇帝下出兵的詔令以前,因尚思明並未上折請戰,所以趙弘曾私下征詢過他的意見,得知他並不怎麼贊同朝廷即刻出兵美洲。

听尚思明的話中暗含深意,但皇帝沒有權力去直接管那些軍隊,假使覺得不妥,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出兵的詔令給撤回來。可遠征的詔令已下,難道還能收回不成,那豈不變成了一個天大的笑話?再說,樞密院的總體意見不也是即刻發兵美洲嗎?于是,不置可否道︰「尚卿的話朕知曉了,但北洋那邊樞密院還是再催催,讓胡督拿出個具體日期來。倘若你們樞密院最後的方略有變,也要即刻呈一份給朕。」

皇帝下令,楊戡與尚思明齊齊拱手道︰「臣遵旨。」

再說了一陣關于備戰的事,在皇帝的暗示下,楊戡與尚思明便揖手而退,暖閣里就剩下了另三名大臣。

兩名大臣走後,閣內似乎空了許多。

趙弘揉了揉額頭,舒緩一下有些發悶的頭腦。他這段時間有些失眠,有時會于後夜突然醒來,而後就再也睡不著了。

「陛下請保重龍體,勿過于操勞。」黃國夏勸道。他今年五十二歲,身形胖大,滿面紅光,可說話卻是輕言細語,是個出了名的好*性子。

趙弘在頭上又揉捏了幾下,對著他點點頭,表示知曉了,然後道︰「黃卿再說說那個出雲國的事吧,大家商議下看怎麼辦?」

「遵旨。」

出雲國的事其實在座的各人都知道了,此事涉及到分封與歸宗兩項,屬于理藩院與內務院的事務範疇。

接著,黃國夏就把海外司的密探去出雲國調查得來的結果敘述了一遍,說那個女國主花想容因被豪臣所逼迫,便尋思著把封國退回給皇家,期望能認祖歸宗,列于宗室。

諸侯要退回封國,這是二百年來所未遇之奇事。哪一位高官顯貴不期望著能有朝一日做到公爵,然後還得是在幸運的情形下獲得皇家的分封。自睿宗以後,敬宗、景宗與德宗三位皇帝于八十一年間僅封了區區六位異姓臣子封國,且大者不過一縣之地,小者半縣而已,可見封國之難。出雲國有四縣,民戶十幾萬,國主能做出這個請求,多半是瘋了。

趙弘在收到出雲國這份國時,第一感想就是老著臉收回封地,可轉念一想,覺得那個回歸宗室的請求似有蹊蹺,召來黃國夏一問,便大致給琢磨清楚了。等到理藩院海外司派出去的密探回來一稟報,便更是了然。

出雲國那個女國主的如意算盤無非是因為豪臣太強,覺得管不了這個國家了,干脆就想著拿封國去向皇家換個公主的稱號,以後伺機再分封出去做一新國的國主。雖然新封之地不可能有出雲國那麼大,但再怎麼說也是公主,一縣之地總是有的。以管不了的四縣來換能把握住的一縣,女國主也就認了。

認下這個女國主為宗室,收回四縣,封出一縣,淨賺三縣,這筆生意似乎做得過。可這三縣不是好賺的,朝廷一旦收回了某個封國,那麼天下的諸侯就會人人自危,雖然出雲國是處于國主自願,但別人可不一定會那麼想,總會有人懷疑是暗地里受了皇家或朝廷的脅迫。

懷疑的種子一旦播下,諸侯就定會起防備之心,甚至是異心。晉惠帝時的八王之亂,漢景帝時的七國戰亂,都說明一旦藩國起了異心,天下就會大亂。大宋有二百多家諸侯,地域是本土的二倍有余,民數總計有一億五千萬,一個小小的緬甸就搗騰了四年,若是普天之下烽煙四起,那又是何等地慘烈。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收藏此書

加入書簽

神馬浮雲記最新章節 | 神馬浮雲記全文閱讀 | 神馬浮雲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