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傳奇 第一集:中元節群英砸樊樓 第十一回︰南北鏖兵晉遼交惡 …

作者 ︰ 秦淮

赫哲會過杜威,回到幽州,把恆州和杜威會見時的話,一五一十的向耶律德光說了。耶律德光听了、大怒道︰「這賊子倒會使奸,竟想坐觀成敗。待孤王打贏了石重貴他來當王帝。他是白日做夢呢。待孤王拿下了石重貴,把這一班狗賊子一的都押到大漠去,讓他老死塞外,不得還鄉。」

蕭翰忙勸道︰「大王不必動怒,他們漢人本來就靠不住的。不過他既然答應了按兵不動,不去救援定州,對我也是有利。咱們大可派少量人馬屯駐恆州城外,牽制這杜威,大軍盡可悉數前往攻打定州,只要他杜威不來援救,定州兵微將寡,必然?日可下。到攻取了定州時,再與他算帳也不遲。」

耶律德光听了,按下怒氣,命兀欲為主將,赫哲為副將,領兩千人馬,前往恆州城外?營,只是裝個模樣的,千萬別開仗。兀欲只管帶兵。赫哲負責穩住杜威。只要我軍攻打定州時,說得到杜威按兵不動,便是立一大功了。

接著,分兵三萬,以趙延壽為先鋒進攻定州。自己依舊屯兵幽州,養精蓄銳,準備待拿下定州,隨即親自揮軍南下,直取汴京。當即封趙延壽為燕王,並說︰「石重貴這小子,背信負約,叛我大遼。孤王此次興兵滅晉,委爾統帥前部為先鋒。待擒下石重貴,滅掉晉國之後,就由你來當這個中國的皇帝好了。」

趙延壽听了,滿心歡喜,領著人馬直奔定州而去。

那定州刺史姓高名行周,原是當年石敬瑭節度太原,受爵晉王時的屬下。能征慣戰,深受寵信,現帶領五千人馬駐守定州。得知趙延壽興兵進犯,便派人前往恆州,鄴都二處告急。又令快馬前往泰州,雄州求助。泰州,雄州二處,各有五千守卒,那恆州有駐軍兩萬,但卻都不一兵一卒前去救援。你道是何緣故?

原來那鄴都留守,樞密使兼北路招討兵馬大元帥景延廣。掌權之始,深怕各州守將不服管轄,更防他們聯合排斥自己,便下令河北各州守將,均應各守本土,未得朝廷調度不得擅自調動。因此,契丹兵犯定州,附近各州都不前去援救。

如今景延廣得了定州的告急文書,這才下令泰州,雄州,恆州三處,調兵前赴定州增援。又令高行周連同二州兵馬于城外?營,以防遼兵繞過定州,奔襲鄴,汴。

泰州雄州二處守將見是北路招討兵馬大元帥的調令,不好違拗,各只派了五百步兵前去應付。惟獨那恆州卻一毛不拔,對景延廣的調令,不予理?。

前面說了,那恆州守將杜威,娶石敬瑭之妹宋國長公主為妻,是當今皇上的姑父。石敬瑭在世時已授樞密副使,又領恆州節度使之職。既位高權重,又是皇親國戚,哪把這御林軍統領出身的景延廣放在眼里。兼且石敬瑭病危時曾詔宣他入朝輔政,扶立皇子石重睿的。不料景延廣快手打慢手,閃電般的立了石重進。因此而撈了個加官晉爵,把持朝政。新皇帝也迷上馮小仙,那馮玉一時之間也成了宰輔大臣,自己卻撈不到油水,因而惱恨交加,就連那石重貴也暗暗地惱在心里了。日前赫哲潛入恆州,轉告了耶律德光的許諾,滅晉之後就讓自己當皇帝。也就更是生了異心。雖然不敢公然降遼,但也不出兵助晉,只是按兵不動。一面設法擴充實力,即使他日降遼,手上也有一筆本錢。因而只向朝廷報奏︰恆州乃軍需重地,遼兵如今大軍屯駐城外,為防遼人偷襲,不宜輕離,故而不向定州出兵。

景延廣看著調不動恆州之兵,無計可施,只得又往朝廷上報。

石重貴見耶律突然興兵犯境,定州告急,一時也不知緣故,急召百官商議對策。那馮玉卻早已听得邊報,知道是自己惹下的禍,托病在家,不敢上朝。當即有官員奏明,這原是馮玉沒收喬榮財產,把他押解出境惹來的事端。

那馮雪仙剛剛封為皇後,正在得寵,因此對馮玉的事,石重貴也不予查究。只對朝臣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既是那景延廣素無建樹,無以立威,難以調兵遣將。如今遼兵壓境,當務之急,眾卿以為如何處置方妥?」

桑維翰奏道︰「既然景延廣無能調兵,則定州危在旦夕矣。若定州有失,則汴京難保。臣請陛下火降旨,著令各路兵馬,奔赴定州。皇上亦宜御駕親征,坐鎮鄴都,調兵遣將,方可保萬全。」

石重貴听了,又與幾位朝臣商議一番,朝臣大多附和此意。于是,便一連下了四道聖旨︰

第一道旨︰令北路招討兵馬大元帥景延廣火率鄴都兵馬,奔赴定州,統領各路兵馬迎敵。

第二道旨︰令泰州雄州二支人馬火與定州合兵一處,听從高行周調遣。

第三道旨︰令恆州節度使杜威,率所部兵馬繼後,听從景延廣調遣。

第四道旨︰令晉陽留守劉知遠率部從土門出兵,進襲幽州,以牽制遼人後方。

那第一道聖旨到鄴都景延廣處。景延廣心想︰「遼國來兵,不過三萬,恆,定,泰,雄四州,合共有兵三萬有余,足夠迎敵。」心中也計較著四州不服自己調遣。萬一自己親自前去,調動不靈,反為不美。因而再三拖延,不願兵。

第二道聖旨分到定,泰,雄三州。那泰州守將皇甫遇,雄州守將石公霸手下雖統兵不多,但都是本州的節度使。先皇在日,皇甫遇曾領太子太師之職,如今太子石重睿雖未繼位,但他太師之職未除,是一忠貞之士。那石公霸出自沙陀,早年跟隨石敬瑭左右,極備親信。也是一條硬漢。不過近年朝廷奸佞當道,群小用事,被疏遠了。如今見是朝廷聖旨親臨,不敢怠慢。各率三千兵馬奔赴定州。

此時趙延壽引著三萬大軍,正浩浩蕩蕩殺至定州,趙延壽知道高行周是一員驍將,不敢造次,本來是打算繞過定州,直取鄴都的。無奈高行周把人馬在通衢大道?營,堵住了去路。便在距城五里處一字兒排開,安營?寨,

高行周見皇甫遇,石公霸二將親率兵馬到來,喜出望外。命皇甫遇領泰州之兵作左軍,石公霸領雄州之兵作右軍,自領三千定州人馬作中軍,在城外立寨,作?角之勢。城中二千定州步兵與此前二州派來的一千步兵共守城池,準備強弓硬弩,以作後盾。

景延廣心恨三將不服自己調遣,但皇上有旨,不敢不來,又知前線三將都是資深將領,自己將兵前去必然調撥到他們麾下,自己就成了空頭司令了。因而領了二萬鄴都兵馬,來到望都駐下,聲言作後援,卻不再向前了。

次日,趙延壽領兵親臨陣前要會高行周。高行周昔年曾在趙延壽之父趙德光麾下,今見趙延壽相邀,便領了數騎人馬,出到陣前,拱手作禮道︰「兩軍相對之際,少將軍召喚末將,未知有何見教?」

趙延壽高聲說道︰「高將軍!當年家父在日,待汝不薄。如今本帥領兵要滅石晉,不想與爾兵戎相見。你可收兵入城,互不相犯。再者,如能率眾前來投我大遼,本王當在大王駕前奏請給你加官晉爵,同享富貴。何必跟著石重貴那傻小子。」

高行周答道︰「少將軍此言差矣。高某受先皇知遇之恩,只知肝腦涂地,盡忠王事,豈能叛逆。再說這遼人狡獪,素不信任我中國,就是趙老將軍,降遼多年,直到老死遼邦,至今也得不到富貴。依末將愚見,少將軍如今手擁大軍,若此時回歸我朝,皇上必定重賞。更不失忠義之名。還請少將軍三思。」

趙延壽怒道︰「胡說,本帥好言相勸,你倒反來說我。如今大軍壓境,兵臨城下,你不早早歸降,難道敢與本帥見過高下麼?」

高行周說︰「兩軍相交,各為其主。少將軍如不相讓,末將也只好舍命陪君子了。」

趙延壽見說不動高行周,反倒被他說了個沒趣,憋著一肚子氣,退歸陣內,即令擂動戰鼓驅動人馬,直往晉營沖來。

高行周早有準備,見趙延壽退還陣內,也即便驅馬歸營。壁壘內副將見遼兵沖了上來,一聲號令,弓箭手便一陣的亂箭齊。沖在前面的遼兵,早已倒下了一排。遼將見了,忙令藤盾兵來到陣前,掩護步兵繼續前進,要掃除鹿角欄柵。這時,晉營內又轉出一隊步兵,手持長矛大刀沖出陣前,那持長矛的專挑遼兵的盾牌,持大刀的隨後砍去,又破了遼兵一陣。那趙延壽見沖不動晉營,便令三員副將各率五百騎兵,齊向晉營沖去。

高行周見了,忙令城上調下來一千弓箭手,只管射那沖在前面的馬匹。城上的硬弩專射後隊的人。一時鼓聲動地,喊殺連天,晉營中箭如雨。遼兵死傷狼藉,惹得趙延壽性起,親率了五千兵馬,隨後又殺了過來。務必要踏平高行周的營壘。

高行周見了,率了一百精騎,沖出陣前迎戰。只因營前狹窄,那些遼兵雖多,卻是施展不開,反倒自相擠塞。高行周引著一百騎人馬,左沖右突,槍挑劍劈,遼兵逢之披靡,如入無人之境。但遼兵人多,高行周雖然勇猛,終究勢單力薄。自辰時戰至午後,遼兵仍不稍卻。便令放起一聲號炮,左右兩營將士早以準備多時,一听得號炮,皇甫遇領著左營兵馬,石公霸領著右營兵馬,傾巢而出,沖開遼兵的堵截,直襲遼軍兩翼。

那些攻打高行周營盤的遼兵苦戰多時,已是人疲馬乏,士氣不振之際,突然兩翼被襲,便紛紛退卻,一時亂了陣腳。高行周一見大喜,率領騎兵隨後追殺,齊聲高喊︰「活捉趙延壽,官封萬戶侯!」

遼兵雖然不是全線崩潰,但也確是壓不住陣腳。趙延壽無奈,只得緩緩收兵回到營寨。高行周知道遼兵勢大,見好便收,也不敢貿然去沖遼營。

那趙延壽原來只望一戰成功,直搗汴梁,拿下石重貴,奪了晉室江山,自己馬上就當皇帝的。誰知第一仗就栽在高行周手中,折了一千多人馬,反輸了個頭陣。回思今日之失,在于求成過急,自家雖然人馬眾多,卻未施展,反被他襲擊兩側,損兵折將,吃了個不大不小的虧。心中十分惱怒。計劃明日將兵將分作三軍。左軍由番將解里,白可久率本部落人馬,攻打晉兵右營。右軍由番將赫連與察格爾各率本部落人馬,攻打晉軍左營。自己率領中軍,攻打高行周的中營。

今日晉軍雖然稍挫遼兵,然高行周亦知遼人此來,志在必得,雖然受挫,必然不會善罷甘休。故當夜召集皇甫遇,石公霸二人及城中守將杜知敏,商議明日如何對策。

高行周道︰「今日雖是小挫遼兵,趙延壽必定心有不甘,來日必有惡戰。今日遼兵之敗,全賴二位將軍攻其兩翼。明日再戰遼人必不蹈此轍。故請各位商議應敵之方。」

石公霸道︰「今日趙延壽本想招降將軍,未防我等襲擊兩翼,故招此敗。眼下遼兵眾多,來日必然會分兵進擊,我等則難以合勢矣。」

皇甫遇道︰「趙延壽之兵,雖倍于我,但從今日之戰來看,其軍心不整,就算明日傾巢來犯,諒也難奈我何。擔心的倒是戰我不下時,耶律德光必然前來增援,我方若後援不至,那可就難以撐持了。」

高行周道︰「太師所言極是。趙延壽乃我朝投降遼國之人,日前耶律封為燕王,不過是一時利用罷了,在契丹人眼中素無威望。手下兵將皆是各部落頭人率領,自然不會替他賣力。若攻我定州不下,耶律必定親自來援,他手下有數萬兵馬,如他全軍來襲,則定州危矣。」便問杜知敏道︰「派往恆,鄴,汴三處求援之人,可有回報。」

杜知敏說︰據信使回報︰景延廣領了鄴都人馬,只駐在望都,並不向前,只命三位將軍緊守城池,勿使有失。那杜威只躲在恆州城內,推說遼兵要攻恆州,不一兵一卒來援。據探子報稱,杜威暗下里私通遼人,看來更難望派兵來援了。倒是皇上得知趙延壽兵犯定州,已親帥

御營兵馬,御駕親征,?日起程,前來鄴都。

石公霸嘆道︰「外有強寇,內藏奸賊,新主年少,晉室江山危矣。」

皇甫遇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成敗自有天意,遠非人力可斡旋者。老夫受先皇知遇之恩,惟有肝腦涂地,馬革裹尸以報矣。」

高行周慨然道︰「二公忠勇,心昭日月,高某得二公協力王事,幸也。兩軍相交,兵凶戰危,勝負常在瞬間。強?雖有後援,而我主上亦已移駕鄴都,我等何愁後繼無援哉。還是共商明日戰事,別讓趙延壽這賊子逞強為要。」于是,三人密密計議,商定明日對策。

次日清辰,趙延壽兵分三路,傾巢而出,猛攻晉軍三營。晉軍憑著營壘欄柵,強弓硬弩與遼兵周旋,自辰至午,仍不分勝負。杜知敏見遼兵已漸顯疲怠,便率著飽食以待的一千輕騎從城內沖出,直襲遼兵。正在前邊與晉兵苦斗的契丹步卒冷不防被突如其來的馬隊一沖,紛紛後退,反倒沖亂了自己的後隊。

正在後面押陣的趙延壽見了,喝令手下殺了幾個領頭後退的士兵,又忙調上一隊馬兵接住廝殺……

一連數日,雙方斗得難分難解,互有死傷。那耶律德光得知尚未打下定州,不免心中焦躁,又撥了一萬人馬前來增援。限令三日拿下定州。

這一日,直從晌午斗到酉初,遼兵仍無退意。皇甫遇殺得性起,見前面旌旗綽約,趙延壽正在那里指指畫畫,調兵遣將。心想︰「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今日若拿下趙延壽,勝過滅他千軍萬馬。」便領著百余親兵,殺入重圍,直沖趙延壽而去。

趙延壽正在無計可施,斗得一肚子氣無出泄之際,見皇甫遇竟殺到自己身邊來,也是無名火起三千丈,拍馬舞刀迎了上去,接住廝殺。一面又喝令︰「小的們,不要走了皇甫遇!捉住皇甫遇者,重重有賞。」

一時之間,陣後的遼兵紛紛的涌了過來,將皇甫遇一百余人馬團團圍困,斗了個天昏地暗。

正在右營廝殺的石公霸,忽听小兵來報,皇甫遇領了一彪人馬,殺入敵陣,身陷重圍。自己也忙領了一隊親兵,殺至中軍陣前,告知高行周。高行周道︰「皇甫太傅乃先帝重臣,如今領兵助我共守定州,如若有失,吾等尚有何面目見主上?」說罷,便與石公霸策馬共進,直搗遼人後軍,又傳令中軍數千兵馬火跟進。

石公霸忙說︰「將軍鎮守北門,若全軍俱出,一但城門有失,豈不難以收拾。」

高行周道︰「不妨事的。守城的是高某麾下副將杜知敏,乃一員虎將,智勇兼備,可保不失。且我如今中軍全師直沖其中軍,敵兵不知我目的何在,必然隨後趕來,也就無力攻我北門了。」

說罷,便與石公霸合兵一處,旋風般的直往遼師後軍殺去。轉過一個山頭,只見前面一處開闊地面,千軍萬馬裹在一處,金鼓動地,喊殺連天。知道皇甫遇必是被困在這里了。兩人便分兵兩路,直沖重圍。

那重圍之中,雖是萬千之眾圍著百來人馬,其實與之交手的,也不過是最前面的一層人馬罷了。後面人馬縱多,也不過是吶喊助威,反倒大多是懈惰無備,作壁上觀的。冷不防兩路晉兵如狼似虎般的從後面殺了過來。人踫著就死,馬踫著便傷,那些未被傷著的,一聲喊,向四面散開,倒給晉兵讓開一條大路。

高,石二將借勢殺進重圍,只見重圍之中,皇甫遇一眾人馬血透重袍,尤自酣戰。二位將軍見皇甫遇無恙,心中大喜。高行周高聲喚道︰「皇甫太傅休再戀戰了,且隨我等回去拱衛城池要緊。」

那皇甫遇本打算奇兵突襲,打他個冷不防,逮住趙延壽。不料它後隊仍有重兵,一時突不過去,自己反倒陷入重圍。憋著一腔悶氣,心想︰俗話說的「獵犬終歸山上喪,將軍難免陣中亡。」看來今日是我皇甫遇舍身報主之時了。縱然沒逮著趙延壽,也圖殺他個痛快。于是,也不管他有多少兵馬圍著自己,領著一眾親兵,埋下頭來,只顧左沖右突,槍挑劍劈,殺個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忽听有人呼喚,抬頭一看,原來是高行周,石公霸二人領兵殺了進來。心中一陣喜悅,答道︰「二公來得正好,咱們合兵一處,活著趙延壽那廝。」

石公霸忙扯住皇甫遇的韁繩說道︰「今日敵眾我寡,太尉不宜戀戰,我等還是回去固守城池要緊。」說著,一眾人馬,裹著皇甫遇,也不由他分說,依舊殺回本營而去。

再說那守城的杜知敏,見三營主將引軍直沖敵後,心想︰大事不好了,若三位主將有失,則定州難保。一面?令將士緊守城池,一面修下緊急軍報,派了個得力的親信,快馬直奔汴京,必須面稟皇上。

信使得令,一路狂奔回京,不料來至在邢州路上,便遇著皇上浩浩蕩蕩御駕親征的大隊人馬。那信使也顧不得許多了,呈上軍報,便把恆州鄴都二處無兵援救定州……定州三將親率兵馬直沖遼營等情,哭訴一番。

石重貴听了大驚道︰「杜威為防遼人偷襲,不敢調兵,倒也罷了。這景延廣身為北路軍事都指揮,屢抗旨意,不赴定州救援,這卻是為何?」

那信使奏道︰「啟稟皇上︰那杜威私下里與遼人勾結,通敵賣國,因而不兵救援定州。此事前方將士,人盡皆知。那景延廣見杜威按兵不動,他也仿效他的模樣兒,保存實力……」

石重貴道︰「休得胡說!那杜威是宋國長公主的丈夫,當朝駙馬,朕的姑父,現已出將入相,位極人臣,豈有叛朕投敵之理?此必是遼人反間之計,爾等休得听信,自亂軍心。朕自有主張。」說罷,即令秘書監就馬上擬旨︰?令御史張彥澤為恆州監軍,就令杜威毋分晝夜,火進軍奔襲滿城,邀擊遼兵後路,違旨者立斬。

又對信使說︰「汝回告定州諸將︰朕如今已親帥鄴都兵馬,星夜來援定州,汝等無須惶恐。」

那信使听了︰皇上親帥大軍馳援,自是滿心歡喜。心想︰反正你皇帝親自來了救援,定州可保,那就萬事大吉了。至于那杜威通敵之事,俺是說了。信不信由你,那也不是俺這種無名小卒管得上的事……便快馬回定州而去了。

當日杜威接了聖旨,倒是大吃一驚。想不到石重貴這小子除了貪杯,居然還敢膽帥兵赴陣。如今下了聖旨,還派了監軍,命我「不分晝夜奔襲滿城,違者立斬。」這可是稽延不得的。眼看這小子立馬就到。俺若拖延,真的讓他砍了腦袋下來,豈不成了個冤死鬼?至于那耶律德光說讓俺當皇帝的事,十字還沒有一畫,也不知是真是假。暫時也管不了那麼多,先去打了滿城再說好了。于是,便點起兵馬,急急忙忙的奔赴滿城去了。

那石重貴先遣了那信使回定州,他自己率著王師,也果然是人不解甲,馬不卸鞍,急如星火的趕到望都。

原來那景延廣因為惱恨定州高行周等三將,沒把自己放在眼里,想借趙延壽之手,除掉三人。因而只在望都號施令,並未前去援救定州。也未料到皇上突然御駕親征來到軍前。委實嚇了一驚。慌忙編了一些借口,搪塞一番。隨駕大臣馮玉早就妒恨景延廣,暗下里趁機煽風點火,叫皇上以抗旨之罪殺了景延廣。

不料石重貴卻叨念著此前不久自己這個皇帝還是景延廣他一手策劃扶上龍位的,一時之間抹不下這個臉。反把他升調為西京留守,即日前往洛陽赴任。官是升了,兵權卻是沒有了。皇帝把他手下的二萬兵馬一齊帶上,浩浩蕩蕩直奔定州而去。

前面說過耶律德光兵分三路入侵晉國。這河北一路的戰事說到這里,暫且按下不說。回過頭來先說說那東路的戰況︰

那東路領兵主將麻?是耶律德光的同父異母兄弟,非蕭太後所生。驍勇善戰,有勇無謀。當日領了二萬精騎,從東路而下,進犯鄆州。進入山東境界,德州兵馬便堵住了去路。麻?見德州城牆頹舊,守軍不多,便將德州團團圍困,不分晝夜輪番攻打。德州守將尹德,手下只有三千人馬,只得撤入城中固守。一面派快馬往汴京求援,一面盡把城中青壯百姓編入軍中效力。協助守城。

這時晉帝領軍前往定州,汴京留守桑維翰主持朝政,得知德州被圍,即遣羽林軍指揮使李守貞為東路軍馬步指揮使。點集一萬羽林軍,兼指揮東路各州兵馬,火馳援德州。

不料德州城牆年久失修,兵微將寡,難以抵擋三萬虎狼之師。那李守貞來至半途,前面各路探子回報︰德州被陷,守將陣亡,遼兵大肆燒殺搶掠,德州被屠……麻?率眾渡河南下……麻?渡河後,休兵三天,在距歷城五里處築壘以駐兵,為攻打歷城作準備……

李守貞得報,大喜道︰「勞師遠征,利在戰。如今卻築壘駐兵,驕兵必敗也!」便分兵五千,埋伏于遼兵渡河之齊河渡口。自率五千人馬,在銅城渡河。派人與歷城取得聯系,探明了情況。

原來那麻?攻下了德州之後,躊躇滿志,知到石重貴御駕親征去了鄴都,汴京群龍無,無人顧及山東。又知歷城守兵不過三二千人,根本就沒放在眼內。因此,便在距歷城五里處,命士兵修築營壘安營?寨,準備從容收拾了歷城然後再分兵攻打各州。

李守貞得知確切,派信使傳令歷城守將,今夜四更時分,整備人馬,先用火箭射向遼營,然後擂鼓助威,務要造成聲勢,最後出兵從東側襲擊遼營。務要把遼兵的注意力吸引到歷城。

那些遼兵白天築壘,已是疲憊,夜里便蒙頭大睡。打量著晉兵是絕不敢來犯的,如今突然被襲,也不當是一回事。只令前營堵住晉兵,別讓他沖進來。麻?卻穩坐中軍帳笑道︰「兒郎們!你們听好了。別看他們又是放火,又是擂鼓的,看來他們是要開溜了。你們坐好了,到了天亮,他們要是溜了,咱們敲鑼打鼓的進城。他們要是不溜,咱們殺他個寸草不留也是進城。進城後也照著德州的辦,爺爺俺給你們放假三天︰燒!殺!搶!由著你們去樂。糧草歸公,錢財女人誰抓到歸誰!」

眾遼兵听了,都樂不可支,齊呼萬歲。都沒把營外的晉兵看在眼里,只在計議著明天進城後如何如何的取樂。不料過了片刻,忽然後營一陣騷亂,大隊晉兵從側後面掩殺過來,千軍萬馬,踏營而進,直踩中軍。黑夜之間,只听得殺聲鋪天蓋地,也不知是多少人馬。一時軍心大亂,麻?也無法指揮,慌亂中亂兵只顧著沿來路退回北岸。

退兵最忌的是渡河,必然爭先恐後,難以指揮。遼兵來至渡口,見河上所有浮梁都並無損壞,渡口又無敵兵,便紛紛搶著過河。不料前隊剛登岸,驀地里又是殺聲四起,無數晉兵沖殺過來,黑夜之間,遼兵互相踐踏,死傷慘重。麻?在親兵簇擁下,雖是得渡黃河。且戰且走,戰至天明,整編人馬,只剩四千余眾。河上遍布浮尸,河水盡赤。遼兵大哭而逃。

那麻?以得勝之師,興興頭頭的來到山東,眼見得石重貴已領兵前往鄴都,汴梁無主。這濟州鄆州一帶,零零星星的充其量也不過幾千人馬,根本不放在眼內。故而就生了個輕敵之心。冷不防深夜之間被李守貞偷襲,兩面夾攻,遭致損兵折將,大敗而逃。因而既不敢到幽州見耶律德光,又不敢回上京見蕭太後。只得領著這支殘兵敗將,悄悄地揀小路北上沙陀,銷聲匿跡,找到個親信部落里躲了起來。

正是︰南北相爭亂神州,中原動蕩費籌謀。東征西戰無寧日,殘唐歷劫幾時休?

東面的戰事,已經以麻?大敗而告終,其它方面的戰況又是如何呢?請看下回分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趙匡胤傳奇最新章節 | 趙匡胤傳奇全文閱讀 | 趙匡胤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