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朝舊事 正文 紅毛來了第二回(四)

作者 ︰ 水蠆

要說王夢熊的這份軍報來的實在不是時候。這回為了賑災商周祚殫精竭慮尚且未全妥當這邊又鬧起了海警來這叫商周祚心里豈能痛快?此刻再見王夢熊言辭推諉商周祚更是胸中火起本想出言斥責但他轉念一想卻將話語收了回去。

商周祚不曾帶兵但他知道未謀勝先謀敗的道理尤其他作為封疆大吏商周祚做事更不能僅看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要顧及到朝廷的大局!目下朝廷的大局在哪里?自然是在遼東!

奴酋努爾哈赤于萬歷四十四年1叛明自立朝廷在遼東是屢戰屢敗薩爾滸一役更使得遼東精銳盡失。如今遼東故土已喪失殆盡土蠻的兵鋒直指關門京師震動!天下震動!目下朝廷一心鋪在遼東又哪里管得到福建這邊?

商周祚告誡自己此事務必謹慎不論戰或不戰要立在不敗之地。這王夢熊素來以智勇著稱他如此謹慎只怕未必全是推諉之言。商周祚覺著眼前的局面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否則萬一不能一擊即中澎湖一個島子拿不回來是一回事若是反將福建搞亂了卻不得了!他商周祚一顆人頭事小要緊的是東南一旦鬧起來只怕朝廷就徹底要亂了。

「噢?還有這等事。」

這樣一想不論王夢熊所言是虛是實商周祚都不願輕易冒險了。只是原本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情被王夢熊這麼一說商周祚心里不滿還是有的。況且澎湖是祖宗舊地身為福建一方憲這守土重任在肩任由紅毛鬧下去也難交待。商周祚克制著內心的不滿他緩緩道︰「王指揮起來說話。澎湖舊地不可久置于紅毛之手!素聞王指揮智勇雙全即知紅毛虛實想必已有退敵之策?」

商周祚之前所料倒也不差王夢熊這般要求增建船炮確實存了推諉之心。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水師糜爛戰守之具不備他王夢熊又拿得出什麼退敵的良策來?只是想想紅毛此來的勢頭便足夠叫他寢食難安了。

若說破敵之策亦非沒有不過「整軍精武」四個字罷了。這海上作戰最是取不得巧所憑者唯船與炮爾!名將俞大猷早有言在先海上爭鋒無他大舟勝小舟大銃勝小銃船多勝船寡銃多勝銃寡而已。若要動武整軍精武是絕繞不過去的然而「整軍精武」四個字王夢熊敢說麼?

修船造炮的錢糧朝廷能否拿出來是一頭最為要緊的是一旦真要整軍精武軍中的積弊是否要揭出來?若不揭則整軍精武不過一句空話然若揭出軍中積弊那又要有多少人掉了腦袋?

王夢熊不提非是他自己怕死只因提了于事無補反累死無辜之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自嘉靖以後尤其萬歷以來水師漸次糜爛已有數十年!大明朝廷貪瀆之風極盛文官貪武官也貪上下其手層層盤剝加上萬歷以來海警平息更是一不可收拾。軍中吃空餉缺兵員將士不練船炮器用不足這些問題早已將大明水師掏干了精血如今福建水師上下能往澎湖一游的二百料2以上大船至多不出三十之數!

水師糜爛至此邊將們自然難辭其咎然單拿邊將問罪卻也是不公。

作為邊將王夢熊也吃空額搞走私但他並非因為貪財而為。他自小研習兵法深諳為將之道。所謂為將有操守才能得下屬用命。對軍中的風氣王夢熊其實是頗為反感的早年則是深惡痛絕。王夢熊從軍之初曾立志不扣軍餉不吃空額但有一次戰斗之後他看到弟兄們或死或殘而朝廷的撫恤竟一文也沒有下來面對著臂斷肢殘的弟兄王夢熊心如刀絞卻也無能為力。他于是明白大明朝的貪瀆風氣已經爛到根了不是他小小的王夢熊能夠扭轉的。有些銀子他不拿自有別人拿與其別人拿不如自己拿了還能為自己的弟兄辦些事情。

軍中的敗類不是沒有但王夢熊卻知道盡管原因不同更多的人還是迫不得已的。比如張嘉策也就是他口稱的「張將軍」。

張嘉策吃空額和海盜也有勾連但王夢熊仍然敬重他。張嘉策會帶兵是一面更可貴他是條漢子!王夢熊一個小小守備能履建邊功沒有張嘉策的照顧是不可能的。張嘉策不嫉賢妒能倒是每次都如實為王夢熊請功甚至還要替他多說幾句好話至于張嘉策得了許多銀子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用在弟兄們身上。

王夢熊向商周祚開口要五十條大船和一萬兵馬倒也不全是信口雌黃!如果有了這些船這些兵他王夢熊還真有把握拿下澎湖。而若是朝廷和台院拿不出來卻也怪不得王夢熊了。照王夢熊的心思縱然這一仗無法打他也絕不會去提「整軍精武」的話。難道辦了張家策辦了他王夢熊福建水師就能立時振作?只怕後來者還不如他們罷!

王夢熊心想商周祚是福建巡撫紅毛佔了澎湖他守土有責現在全指著水師。打了勝仗甚麼吃空額、甚麼勾連私商都不是罪過。反過來若因水師無能保不住澎湖讓商周祚無法向朝廷交待嘿嘿商周祚絕不會吝惜一兩顆人頭的。既然商周祚有這份念想王夢熊也不介意給商周祚一個希望。

好男兒當戰死沙場豈能死于兒女子之手!

王夢熊定了定神道︰「良策不敢當但有數言雖然粗陋卻不敢不說于大人知曉!」

「說說看!」

「大人明鑒!

末將以為馭夷之道無非剿與撫爾。二者不可偏廢無剿不能成撫而不撫亦難以成剿。紅毛數度竄來近海卻始終不敢與我交戰可知其必有畏懼之心只是黑了心腸竟妄動刀兵犯我天顏做此蚍蜉撼樹的蠢事!

卑職以為對竄來近海之夷船務要堅決剿滅以示天朝兵威!然澎湖遠闢海中貿然興兵並無必勝的把握故不可逼迫過甚。夷既聲言求市不若派員前去探其口風查其虛實若夷只為互市則勸之轉往香山澳或廣州若夷執迷不悟朝廷興兵征討也可以穩操勝券!」

───────────────

1明萬歷四十四年既基督一六一六年。

2「料」明用以計量船只大小之標準。其具體含義今說法不一有雲容積單位亦有雲用料多寡者。僅就數字而論料數與噸位之比似在二比一至三比二之間文中統一取三比二故二百料船約合公制排水量百三十余噸。

───────────────

?

&1e>.

pp;}

&1t;/>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國朝舊事最新章節 | 國朝舊事全文閱讀 | 國朝舊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