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仙簿 正文 嶗山

作者 ︰ 上古七木

嶗山,古代又曾稱牢山、勞山、鰲山等,史書各有解釋,說法不一。它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嶗山的主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海拔是我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第一名山」之稱。它聳立在黃海之濱,高大雄偉。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山光海色,道教名山。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正是嶗山風景的特色。在全國的名山中,唯有嶗山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繞嶗山的海岸線長達87公里,沿海大小島嶼18個,構成了嶗山的海上奇觀。當你漫步在嶗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邊是碧海連天,驚濤拍岸;另一邊是青松怪石,郁郁蔥蔥,你會感到心胸開闊,氣秋天的嶗山

舒神爽。因此,古時有人稱嶗山「神仙之宅,靈異之府。」傳說秦始皇、漢武帝都曾來此求仙,這些活動,給嶗山涂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嶗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過去最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長春、張三豐都曾在此修道。原有道觀大多毀壞。保存下來的以太清宮的規模為最大,歷史也最悠久。1982年,嶗山以青島嶗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神秘色彩

編輯本段嶗山名勝太清宮

太清宮又名下清宮,始建于西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前臨太清灣,背依七峰,為嶗山道教祖庭,是嶗山最大的道觀。全真道天下第二叢林。道教的「返璞歸真」內涵與嶗山自然生態互為詮釋,渾然天成。位于嶗山南麓老君峰下,三面環山,前瀕面海,四季蔥蘢賽江南。現佔地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500平方米,共有房舍150余間。太清宮共分三個獨立院落,每個院落都有獨立的圍牆,單開山門。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淨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宮的全部建築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組成。風格清淡簡樸。三官殿這組建築最大,前後三進院落。殿內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院內有紫

薇、銀杏、牡丹、耐冬等花木。特別是正殿前院的兩棵干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一棵開紅花,一棵開白花,每逢冬盡春臨之際,拳頭的花朵開滿枝頭,紅的火紅,白的雪白,花期持續三個月。寒冬季節,滿樹綠葉滴翠,紅花嬌艷,猶如落下一層絳雪。據說這兩棵耐冬,是明永樂年間道士張三豐從海島上移植于此。三皇殿院子里有兩株古柏,漢代所植。太清宮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周圍有許多景點和刻石。因此,太清宮一帶就成了嶗山游覽區的中心。蒲松齡寫《聊齋志異》,多次以嶗山為背景。宮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檐。當年蒲松齡寓于此,與牡丹、山茶相對,孕育出優美神話故事《香玉》,寫白牡丹和紅山茶變成美麗的女子,與一位書生相戀的故事,為《聊齋志異》中的佳作。太清宮附近名勝有︰神水泉、龍頭榆、摩崖石刻等。在太清宮,偶爾還可看到「海市蜃樓」奇景。嶗山的上清宮附近景色也很好。多奇峰異石,古樹清泉。嶗山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名泉勝水是嶗山一大特色,巨峰頂上的「天乙泉」、太清宮的「神水泉」、上清宮的「聖水洋」等都是嶗山名泉。嶗山的特產礦泉水,有人譽之「積年之疾,一飲而愈」。票價︰15元

編輯本段龍潭瀑

龍潭瀑又名玉龍潭,位于嶗山南麓八水河中游。水源來自海拔500米的天茶頂和北天門之間的山谷嶗,于百尺懸崖飛流直下,噴珠吐玉,狀如龍舞,故名「龍潭瀑」。潭中碧水凝寒,清澈見底。山雨過後,洪涌瀑注,飛騰叫嘯,蔚為壯觀。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龍潭噴雨」。周至元有詩贊曰:「凌空亂濺沫,疑是玉龍飛。白掛虹千仞,青山環一圍。拋來珠落落,舞處雪霏霏。游客貪清賞,斜龍潭瀑

陽不忍歸。」澗水穿山越嶺,沿路匯集了數十條溪水,聚成一股急流,奔騰而下,在一處高約30米的崖頂平台上,平直地沖出數尺之外;水在半空中飛旋了幾曲折之後,會合成一道長約30米,寬約5米的瀑布,順著九十度的峭壁跌入崖下的碧潭之中。那氣勢,宛如一條矯健的玉龍,從懸崖之顛,騰雲駕霧,呼嘯而下,擊得潭中水花四濺。人們擬其形,取其聲,觀其色,叫它「龍潭瀑」,瀑下的深潭取名「龍潭」,瀑布頂端「龍吟」兩個隸書大字,直徑一米,為當代著名書法家黃苗子1981年游嶗山時所書。瀑下長形巨石下尖上平,游人坐在平台下遠可眺望四周群峰,近可仰視「龍潭噴雨」的壯麗景色。

編輯本段主峰

嶗山的最高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地處北緯36°10′,東經120°37′,海拔峰頂面積約1.5平方公里,為嶗山的主峰。位于嶗山中部群峰之中,海拔為嶗山九大風景游覽區中最高最險峻的一個景區。有一線天,黑風口,五指峰比高崮,靈旗峰,自然碑等景觀。巨峰極頂有一塊幾尺見方的岩石,名「蓋頂」,又稱「磕掌」,僅能容三四人巨峰山勢陡峭,攀登艱難。西從柳樹台東上15公里。南從煙雲澗行10余公里,西北由魚鱗口向東南攀行約5-6公里,東由上清宮或明霞洞西去,西南循大圈子,迷魂澗均可抵達巨峰。「雲海奇觀」、「旭照奇觀」、「彩球奇觀」是巨峰景物中的三大奇觀。特別是「旭照奇觀」,綺麗壯美,被列為嶗山十二景之冠,稱「巨峰旭照」。巨峰為中國觀日出最早佳境之一,觀「日出海上」,則唯嶗山獨具。清代乾隆年間即墨知縣尤淑孝有詩贊曰︰「振衣直上最高峰,如發扶桑一線通。只有仙靈營窟宅,更無人跡惹天風。群山岳岳憑臨外,大海茫茫隱現中。持較岱宗應特絕,碧天咫尺彩雲紅。」

編輯本段華樓峰

華樓山位于嶗山水庫南岸,海拔408米。華樓峰是矗立山頂東部的一座方形石峰,高30余米,由一層層岩石組成,宛如一座疊石高樓聳立晴空,故稱「華樓」,又華樓峰

因異石突起,猶如華表,又名「華表峰」,嶗山三大奇石之一,古稱聚仙台。在嶗山十二景中稱「華樓疊石」。清代平度文人白永修有詩贊曰:「摩霄卓立碧芙蓉,天開名山第一峰。嵐氣蒸成金液水,海霞飛滿石門秋。」。傳說八仙過海途徑嶗山,何仙姑于聚仙台梳妝,又名「梳妝樓」。史載張三豐等名道皆與此峰有不解之緣,故成為海上名山之一。

編輯本段北九水

白沙河上游河流,因山有九折,水有九曲得名,源于巨峰北麓之水,流入峽谷,一路群峰竟秀,萬木爭榮,佳景迭出,美不勝收,故有「九水畫廊」之美譽……以北九水療養院「九水界橋」為界分內九水外九水,全長9.5公里,是白沙河的中游峽谷地帶。內外九水共有18道灣,澗水遇峰必折,折處旋成深潭,形成一處景觀,各具特色,紛呈異景,《膠澳志》稱北九水之景為:「水作龍吟,石同虎踞,音樂圖畫,文本天成。」在嶗山十二景中,最為秀麗多姿的當數「九水明漪」。清代即墨文人黃有詩贊曰:「怪石嶙峋路可封,一川九曲出盤龍。溪邊疑有胡麻飯,身在桃源第幾重。」北九水景區還有十八潭,統稱為九水十八潭。一水有「至柔潭」,二水有「居卑潭」、「未封潭」、「未始潭」,三水有「無隅潭」、「無極潭」,四水有「自取潭」、「俱化潭」、「中虛潭」,五水有「有間潭」、「得魚潭」,六水有「得意潭」、「無幾潭」、「不滯潭」,七水有「餐霞潭」、「飲露潭」,八水有「清心潭」,九水有「洗耳潭」、「潮音瀑」等重要景點。游覽區內建有旅游度假村和療養院。曾以「九水明漪」之譽列嶗山十二景之一。

編輯本段嶗山十二景

1.巨峰旭照見「巨峰」2龍潭噴雨見「龍潭瀑」3明霞散綺從太清宮北上,行約3公里左右,在竹樹蔥籠、綠蔭掩映中便是明霞洞。這里背後石峰聳立,山高林密,前望群巒下伏,峭壑深邃,每當朝暉夕陽,霞光變幻無窮,因而被列為嶗山十二景,稱「明霞散綺」。清代高密文人孫風雲有詩贊曰:「拾級不辭勞,松篁漲晚濤。嵐光拔地峻,海色逼天高。絕頂霞粘屐,精庭雪暈袍。三壺皆似削,俯勢瞰靈鰲。」4太清水月在太清宮看海上月出,別有一番情趣。當萬籟俱寂之時,光潔的月亮被一團金輝托出海面,溶溶月色傾灑海面,浮光瀲灩,玉壺冰鏡。岸邊清風掠竹,細浪輕拍,景色幽奇絕倫。這便是嶗山十二景中的「太清水月」。清代文人林紹言有詩贊曰:「相約訪仙界,今宵宿太清。煙澄山月小,夜靜海潮平。微雨五更冷,新秋一葉驚。悄然成獨坐,細數曉鐘聲。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錄仙簿最新章節 | 錄仙簿全文閱讀 | 錄仙簿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