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仙簿 正文 碧霞元君

作者 ︰ 上古七木

凡是爬泰山的人沒有不拜見泰山女乃女乃——碧霞元君的。有的慷慨解囊,施舍錢鈔;有的虔誠叩首,五體投地。據說,碧霞元君能為眾生賜福,消病去災,所以泰山的香火至今繚繞不絕,每年春天,都有許多人從外地紛至沓來,進香許願。可是,他們未必知道碧霞元君的來歷。碧霞元君,全稱「東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間俗稱為「泰山女乃女乃」。但不能就確定是一人!只能說是先祖母系的偉大人物的融合祭拜!道教認為,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攝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之一。碧霞元君的來歷,一說為黃帝所遣之玉女。據《玉女考》和《瑤池記》記載︰黃帝建岱岳觀時,曾經預先派遣七位女子,雲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中的修道得仙者。—說為華山玉女。但—般作為泰山女神,為泰山神之女。據明王之綱《玉女傳》︰「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黃帝時始見,漢明帝時再見焉。」一說為漢代民女石玉葉,憑靈泰岱。漢晉時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漢代人還在泰山頂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極頂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時殿堂傾塌,石像僕地,金童之像漫渙剝蝕,玉女也淪落于泰山岳頂玉女池內。宋真宗東封泰山,還次御帳,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該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並更名為「昭真祠」,遣使致祭,號為「聖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時,將昭真祠又更名為「靈應宮」,後又擴建,增大規模,為碧霞宮。賜號「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認為碧霞元君乃應九而生,受玉帝之命,證位天仙,統攝岳府之神兵天將,並照察人間一切善惡之事。另一傳說為姜子牙輔佐周武王建立了周氏王朝後,天下統一,武王認為大臣們開國有功,應該重重有賞。可是,想來想去,卻找不出合適的禮物,最後,武王還真想出了個絕頂的好主意,把全國的領地都分給大臣們。卻說他讓姜子牙分封諸侯,封來封去把全國其他的名山大川、風水寶地都封盡了,就留下了一座東岳泰山。姜子牙早就知道泰山氣勢雄偉,風景秀麗,是個供人游玩的好地方,他原準備把泰山留給自己,可誰知半路里又殺出個程咬金,武王的護駕大將黃飛虎找上門來,非要把泰山封給他不可。兩人正在商榷,不知誰又走漏了風聲,黃飛虎的妹妹黃妃也來找姜子牙要地盤,說是武王答應她,要她來找姜子牙。姜子牙見兩人爭得面紅耳赤,就賭氣地對他們說︰"好了二位,誰也別爭,誰也別搶,憑自己的本事,誰先登上泰山,泰山就是誰的。"黃飛虎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武夫,比賽日期一到,便騎上他的麒麟,日夜兼程,從京都直奔泰山。黃妃為比賽絞盡了腦汁,終于想出了一條妙計。比賽一開始,她先將自己的鞋子月兌下一只,使了個神法,將鞋子扔到玉皇頂上,然後才不慌不忙地向泰山趕來。等到黃妃爬上泰山,兄長早在南天門上等得不耐煩了。黃妃趕到後兩人爭論起來互不服輸,她建議自己住山上讓哥哥住山下。等姜子牙趕來,一看便知道黃飛虎上了妹妹的當。可是他見黃氏兄妹都協商妥了,也不好再把事情說破,只好將計就計,把黃飛虎封為泰山神,把黃妃封為碧霞元君,一個在山下天貺殿,一個在山頂碧霞祠。泰山女乃女乃選地方的時候,曾到過徂徠山一次,她發現太平頂周圍有一片大荒地,長滿各種各樣的藥材,還有各種花草,共三百多種。泰山女乃女乃很喜歡這個地方和這些花,就給這個地方取名叫"花坡"。她在泰山長久居住以後,每年五月都要到徂徠山賞花。她來的時候,讓人用小車推著上山,山上就留下了車轍印,這就是車轍山的來歷。她認為這些花雖好,但也需好好管理,她就從泰山上領來一個和尚,讓他在花坡為她養花養藥,所以花坡旁還有個山,樣子很象一個和尚的頭頂,叫"和尚頭"。和尚就常年在這里為泰山女乃女乃澆花。第二年,泰山女乃女乃又來了,和尚就向她提了幾個問題,讓他老人家想辦法︰第一,這里水不充足;第二,這里經常有牛來吃花。泰山女乃女乃根據和尚的要求,在花坡附近點了兩個池,一個叫"上池",一個叫"下池",兩池水供澆花用;在人們進山經常走過的路上,她袍袖一抖,出來了兩塊石頭,叫"夾牛石",如果牛到這里,就會被夾住。第三年她又來了,坐在一個地方歇了一會兒,她看到好多老百姓上山拾柴禾,鞋都磨破了,用葛條和荊條纏一纏還繼續穿。泰山女乃女乃覺得很可憐,覺得應該給老百姓點兒施舍,于是她把頭上的簪子拔下一個說︰"你變作一個錐子,為老百姓錐鞋。"這簪子就變了個閃閃發光的錐山。她又讓葛條和荊條圍著錐山轉了一圈,讓老百姓補鞋用。泰山女乃女乃到了山上,見到了和尚,跟他說︰"你的花養得不錯,可還沒達到我的要求。"和尚說︰"那上水池和下水池的水太大,花受不了,得想個辦法既要澆了花,又不能讓它澇了。"泰山女乃女乃又一甩袍袖,山上就出來個泉子,不管春夏秋冬,天旱天澇,它總是一點一滴地往下淌水澆花。它就是現在的"滴嗒泉"。泰山女乃女乃後來又覺得每年都這樣來看花也不大舒服,就對和尚說︰"你能不能給我想個辦法,讓我每年來了能舒舒服服住幾天?"和尚說︰"你讓底下那些人給你修個觀音樓吧!"泰山女乃女乃就派和尚化裝成一個平常人到底下的村子里叫老百姓給泰山女乃女乃蓋個觀音樓。老百姓就獻石獻料,在花坡上蓋了個觀音樓。泰山女乃女乃覺得老百姓出了力,也應該酬謝酬謝,于是袍袖一甩,花坡上裂了個大縫,縫里有兩個甕,一個叫"米甕",一個叫"面甕",在這兩個甕里種莊稼,年年都大豐收。老百姓上山來拾柴,吃完了煎餅,用包煎餅的包袱從甕里包一包米,包一包面,就回家了。後來,泰山女乃女乃邀了她身邊的男女隨從一起來看花。這樣呢,上廁所就很不方便,于是泰山女乃女乃又一舞袍袖,山上出現了三塊奇形怪狀的石頭,叫"三人不見面"泰山女乃女乃在花山采了很多花,想帶著回去,可是沒法拿。她的一個女隨從就對她說︰"你不是帶著臉盆、鏡子和梳頭匣嗎?咱把花裝在梳頭匣里不行嗎?"泰山女乃女乃說可以。打開梳頭匣,里面有把梳子和一個簪子,泰山女乃女乃把梳子帶走了,覺得簪子沒什麼用,就隨手丟下山去了,時間長了,就變成了一塊很象簪子的石頭。岱宗坊相傳,當年碧霞元君為了獨佔泰山,用各種方法,戰勝了很多對手,終于成了一山之主。雖如此,碧霞元君仍貪得無厭。她依仗自己父親玉皇大帝的權勢,不斷將管轄範圍向四周擴張。這樣便引起了各方神仙的憤慨,大家紛紛到掌管封神大權的姜子牙那里去告狀。一天,姜子牙帶著《封神榜》來到泰山,給碧霞元君劃定管轄範圍︰從泰山極頂算起,四周各管五十里。碧霞元君嫌管的地面小,當場就和姜子牙爭吵起來。姜子牙不氣不火,好言勸道︰"元君!你若嫌地面小,咱們可以再作商量嘛!""怎麼商量法?"碧霞元君問。姜子牙不慌不忙地說︰"你可以找件東西來,往山下扔,東西落到哪里,你就管到哪里,你看行不行?"碧霞元君心想,就憑我的本領和力氣,扔個百兒八十里是沒問題的!便答應說︰"好,就這樣辦!不過,咱可要說話算數,誰也不許反嘴呀!""一言為定,絕不反嘴!"姜子牙一本正經,十分認真地說。這時,碧霞元君弓腰揀起碗口大的石塊,抬手就要往下扔,姜子牙急忙攔住,說︰"慢!石頭遍地都有,你把它扔下山去咋能找得到?就算找到了,別家神仙不承認也不好辦啊!依我看,還是扔件別人都沒有的東西最好。"碧霞元君也覺得這話有理,但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東西,喃喃自語道︰"這可叫我扔什麼東西好呢?"姜子牙慢吞吞地啟示道︰"依我看,你穿的這繡花鞋別人都沒有。你將它扔出去,既好尋找,別人也不敢不認帳!"碧霞元君听了,心想︰對,我把一只繡鞋扔下山,一只拿在手中,誰敢不認帳?!G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錄仙簿最新章節 | 錄仙簿全文閱讀 | 錄仙簿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