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仙簿 正文 南岳

作者 ︰ 上古七木

南岳之秀,在于無山不綠,無山不樹。爭妍斗麗花團錦簇絢爛奪目五色繽紛花香撲鼻樹大根深。那連綿飄逸的山勢和滿山茂密的森林,四季長青,就像一個天然的龐大公園。林深樹多,光听听樹的名字,也夠動人了︰金錢松、紅豆杉、伯樂樹、銀鵲樹、香果、白擅、青銅以及常綠的香樟、神奇的梭羅、火紅的楓林、古老的藤蘿。據統計,南岳現有的風景林等各種植物,有1700多種。這是幾十代人的血汗結晶,其中許多是奇珍異寶。福嚴寺的銀杏相傳受戒于六朝時的慧思禪師,樹齡至少也有1400多年,樹身三個大人合抱亦不能圍攏。藏經殿後的白玉蘭,亦有四五百年的歷史,至今仍然逢春開花,香飄滿山。半山亭的古松,三四百歲的年齡,還是小弟弟呢!上封寺後的原始森林,許多樹都是老態龍鐘,彎腰曲背,遍身青苔,望不見紋路。乍一看去,它們長得拳曲不張,冠蓋不整,盤根錯節,相互依偎,恍如嚴寒中一群衣衫破敗的老人,相擁取暖,令人憐憫而無俊俏風華的贊嘆。但在這高山風口上,它們千百年如一日,在「風刀霜劍嚴相逼」之中,彼此抱得鐵緊,你攙我扶,有的甚至同根所生,枝同連理,不僅獨秀,而且情深。南岳如果只是這些樹木呈現的秀色,那還不足以在天下名山中如此令人矚目。這種秀色只是它的外在之美,而秀中有"絕",才是它的深遠內涵。人們把南岳的勝景概括為「南岳八絕」,即「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磨鏡台之幽,水簾洞之奇,大禹碑之古,南岳廟之雄,會仙橋之險」。正因為「南岳八絕」的出類拔萃,才使它贏得「五岳獨秀」那當之無愧的美稱。

編輯本段宗教聖地

南岳還是著名的佛教聖地。環山數百里,有寺、廟、庵、觀等200多處。位于南岳古鎮的南岳大廟,是中國南方和五岳中最大的古建築群,有「江南第一廟」、「南國故宮」之稱,始建于唐,後經唐、宋、元、明、清六次大火和十六次修繕擴建,于光緒八年(1882年)形成現在98500平方米的規模,依次九進。大廟坐北朝南,四周圍以紅牆,角樓高聳。林澗山泉,繞牆流注。廟內,東側有8個道觀,西側有8個佛寺,以示南岳佛道平等並存。南岳大廟,是一件有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的珍品,其規模之宏大,建築之精美,結構之完整,布局之周密,實屬罕見。在南岳古鎮,還有一座佛教古寺——祝聖寺。它位于鎮的東街,與山上的南台寺、福嚴寺、上封寺和衡山城外的清涼寺等,合稱為南岳六大佛教叢林。相傳大禹治水時曾經來到這里,並在這里建立清冷宮佘禮舜帝。清康熙年間作為皇帝的行宮進行大規模改建,並更名祝聖寺。現在寺的四周古木蒼翠,寺內香煙繚繞,木魚鐘磬之聲,不絕于耳,佛圖佛像滿目,有興趣者,還可入內與法師交談,品嘗一下南岳著名的素餐齋席。其它如廣瀏寺、湘南寺、丹霞寺、鐵佛寺、方廣寺及傳法院、黃庭觀等,都是明代以前的古鐔,規模大小雖不相同,但也各有佳趣。衡山還是著名的道教名山,漢武帝以南岳名安徽天柱山,隋文帝復以衡山為南岳。道教稱第三小洞天,名其岳神為司天王。山有七十二峰,以祝融、紫蓋、芙蓉、石廩、天柱五峰為著,祝融又為之冠。有黃庭觀,傳為晉天師道女祭酒魏華存修道處。上清宮乃晉道士徐靈期修行處。降真觀,舊名白雲庵,乃唐司馬承禎修道處。九真觀西有白雲先生(司馬承禎)藥岩。五代道士聶師道亦修道於此。

編輯本段寺廟宮觀

山上寺廟很多,著名的有福嚴寺、南台寺、藏經殿、方廣寺。福嚴寺規模很大,稱為「南山第一古剎」,寺右有一株1400余年的銀杏樹,樹干粗壯,枝葉茂盛。南台寺建于六朝,到現在已有1400多年。日本佛教曹洞宗視南台寺為祖庭。藏經殿因明太祖賜大藏經一部存放于此,故名藏經殿。其周圍層巒疊翠,古木參天,景色秀麗,附近有搖錢樹、同根生、連理枝等奇樹以及允春亭、梳妝台、釣魚台等古跡。「藏經殿之秀」為南岳四絕之一。方廣寺處于南岳峰嶺間,古樹蒼蒼,流水潺潺,幽雅深邃,因而有「方廣寺之深」的說法。衡山景點之福嚴寺

但是,南岳最大的寺廟是位于衡山腳下的南岳廟。它規模宏大,布局嚴謹,佔地面積多達98500平方米,在南方一帶也是數一數二的大廟。南岳廟始建于唐,歷代進行重修、擴建,規模不斷擴大。現存建築是清代重修的。整個廟宇有9進,包括正殿、寢宮、御書樓、盤龍亭等建築。正殿高22米,莊嚴肅穆,氣勢雄渾。殿內有72根石柱,象征著衡山七十二峰。正殿中央供奉著「南岳司天昭聖帝」,即祝融神君。南岳廟以總體布局完整著稱。

祝融峰

衡山山勢雄偉,綿延數百公里,號稱有七十二峰,其中以祝融、天柱、芙蓉、紫蓋、石稟五座最有名。南岳四絕是︰「祝融峰之高,方廣寺之深,藏經殿之秀,水簾洞之奇。」衡山景點之祝融峰

山巔祝融峰,海拔登衡山必登祝融。唐代文學家韓愈詩雲︰「祝融萬丈拔地起,欲見不見輕煙里。」這兩句詩既寫了祝融峰的高峻、雄偉,又寫了衡山煙雲的美妙。登臨其上,可見北面洞庭湖煙波渺渺,若隱若現,南面群峰羅列,如障如屏,東面湘江逶迤,宛如玉帶,西面雪峰山頂,銀濤翻騰,萬千景象,盡收眼底。傳說祝融峰是祝融游息之地。祝融是神話傳說中的火神,自燧人氏發明取火以後,即由祝融保存火種。峰上有祝融殿,是明代所建。祝融峰的西邊有望月台,在無雲的夜晚,到這里賞月,別有一番美景。峰上還有觀日台,是看日出奇景的好地方。

山下水簾洞,飛瀑如瀉,簾影高懸,宋朝畢田有詠水簾洞詩一首,專道其妙處︰「洞門千尺掛飛流,玉碎珠聯冷噴秋;古今不知誰卷得,綠蘿為帶月為鉤。」可見其景致之不一般。衡山景點之水簾洞

會仙橋

站在會仙橋,四顧奇珍異寶,金光燦燦,綠浪滔滔,蔚為壯觀,還可望見祝融峰側的一巨石,宛如烏龜,人稱「金龜朝聖」。橋之險,可謂一絕,真乃是無限風光在險峰。

煙雲

衡山的煙雲可與黃山媲美。游人在山上,忽然雲霧升起,轉眼之間,清晰可見的一座座山峰,竟被一團團煙霧籠罩住,漸漸隱去身形使游人自己也感到象在騰雲駕霧,只覺得一縷縷、一團團的青煙白氣,蕩于胸前,流于指隙,似乎伸手可捉,可又什麼都捉不到。突然,一陣清風拂面而過。風過處,天空便由灰而白,由濁而清,濃霧消散,遠處的山峰又清晰可辨了。

衡山民俗文化

「凡民稟五常之性,而有剛柔緩急聲音不同,系水土之風氣,故謂之風;好惡取舍動靜無常,隨君上之情.欲,故謂之俗」。南岳風俗是在特定的自然條件下合社會環境中產生和積澱而成的,它涉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反映了南岳的社會歷史、自然環境和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又表現了歷代南岳人所走過的生活發展道路,同時,也體現了積久而成的風尚、習俗與南岳的山水名勝、佛道宗風的密切聯系。

廟會是南岳極具特色的民俗。南岳廟會始于唐朝,傳說每年農歷五月十七日為天符大帝誕辰。在此前後舉行各種祀神及娛樂活動,以示慶祝,名曰「廟會」。廟會于五月十四日拉開序幕,是日,由居民裝扮騎馬文武判官、隨行差役、打路鬼等游行各街,名曰「清道」。舊時這種廟會活動,純屬祭祀性質。現今廟會已失去了這一意味,而逐漸演變成了集武術、雜技、歌舞、表演、書法、彩燈、文物珍奇等的展覽及商貿洽談于一體的大型盛會。

每年的農歷二月初八,就是南岳的朝壽佛日。相傳,無量壽佛名金真,號宗慧,唐朝資興人,16歲出家,享年139歲。修神123年,因道行甚高,駐息雁峰寺,圓寂之後顯靈于湘南一帶,大約明代中期出現在衡陽一帶,故有「五百年轉回雁峰」之傳說,當地人看到這些跡象,把他視為「萬壽無疆」的活佛,所以衡岳一帶為了祭祀他,每年農歷二月初八,在他生前坐禪的壽佛殿前舉行朝壽佛的盛會。每到此時,壽佛殿內舉行盛大.法會,各地善男信女齊聚于此,為壽佛慶壽,為家人祈福。形成「二月初八朝壽佛」民俗。G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錄仙簿最新章節 | 錄仙簿全文閱讀 | 錄仙簿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