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在大唐愛 第179章 韋氏

作者 ︰

東宮,宜秋宮(夢在大唐愛179章節)。

張良娣坐于妝台前,換了襲輕薄的晚妝。白日李嶼有承應其,待于崇文館看完書之後,稍晚些時辰,今夜便來宜秋宮這邊休息。畢竟,今日是張良娣的壽辰,日間也在明德殿舉辦了場壽宴,慶賀了大半日。

說來李嶼對張良娣亦算恩寵有加(夢在大唐愛第179章韋氏內容)。今下張良娣只不過是個姬妾而已,今個筵席之上的一切禮秩,卻並不比正室差,反而完全是按照太子妃該享的禮遇加以操辦的。李嶼的正妻韋氏,由始至終卻未在宴席上露面。

對鏡梳妝罷,張良娣步向臥榻,側坐輕輕撫模著平整放于榻上的那襲大紅喜服,鵝蛋臉上淨是驕矜之色。這身特做的大紅喜服,白日里穿于身時可謂羨煞人眼,尤其是對出席在座的李嶼的其她幾位姬妾,崔良媛裴承徽陳承徽段昭訓張奉儀等人而言,著實羨慕嫉妒恨到了家,整場壽宴下來,個個擺著副臭臉孔,臉不是臉鼻子不是鼻子。

唐制的「品色服」章制,不單是針對官員而定,凡達官顯貴,不論男女,實則皆適用。正如明黃乃帝後專用,尋常人家的妻妾服飾同樣有尊卑之別。李嶼年前雖被李隆基冊立為當朝太子,並督責監國,但至今尚未舉行冊禮,就連冊封皇太子的制書也還未正式頒布,昭告于天下。故,太子妃之位,同是處于懸虛中。依照慣例,被立為太子之人之前所納孺人,大可順理成章尊佔太子妃位,至于現有姬妾依序封妃晉品即可。然而時下,按制度應配全的姬妾並未滿額,所有的事情仿乎仍是個未知數,是以,今下東宮里的妻妾之爭。更是愈演愈烈。

「良娣還未歇息?」

張良娣正暗自沉思的工夫,但見李嶼已是推門而入,面上略帶倦乏。

「未等見太子殿下來,嬪妾豈敢過早臥榻?」張良娣起身迎上前幾步,說笑著便為李嶼動手寬衣。

「吾先時在書房看書,不覺間打了個盹,這才來晚。」近些年張良娣侍候的勤謹,李嶼基本上夜夜留宿于宜秋宮。早已習慣張良娣的伺候。

張良娣杏眼一勾。藕臂攀上李嶼身,蔥指摩挲著李嶼下頜上泛青的胡渣,嫵媚至極嗔道︰「嬪妾還以為,太子殿下忘卻日間應承嬪妾之事,今夜改去宜好夢了。」

提及宜,李嶼微變色。宜與宜秋宮盡管有且僅為一字之差(夢在大唐愛第179章韋氏內容)。兩宮所住的人,卻是兩個迥異十足者。韋氏正是住于宜。

「太子殿下心思甚麼呢?」察覺李嶼晃神,張良娣細眉蹙挑。

「無甚。吾既有承于良娣。又怎會食言不來?」李嶼不著痕跡推開張良娣,徑自步向臥榻,月兌下腳上的鞋子。

這下。卻惹得張良娣悶悶不樂,轉身拉開剛才李嶼進來時才隨手掩合上的房門︰「太子殿下請回。」

李嶼一愣︰「良娣這是作甚?」

張良娣板著臉,口吻酸溜溜道︰「嬪妾不願看太子殿下心不在焉……雖說今兒個是嬪妾壽誕,太子殿下當宿于宜才是。」

唐制規定,太子之妾可設良娣二人。正三品;良媛六人,正五品;承徽十人,正六品;昭訓十六人,正七品;及奉儀二十四人,正九品。今李嶼身為太子,東宮的姬妾雖不多,離妻妾成群甚遠,但也是一夫多妻。有道是,無規矩不成方圓,侍寢上自是亦須立有一定的規矩。

反觀李嶼,對于張良娣的耍小性子,未怒反笑︰「今兒是十五月圓之夜,韋氏那邊,吾早已讓人告知,今夜將于良娣這邊歇息。」

開元十三年十一月,李隆基前往泰山行封禪大典,不日回宮之後,即于安國寺東附苑城修築了「十王宅」,把業已長大成人的諸皇子均安置在十王宅中,自此以後諸王分院而居,由內侍監差遣專人擔任監院使,負責管理諸王日常起居。亦是在那一年,李嶼遂以忠王的身份入居十王宅中,同年臘月門,賜與韋氏成婚。當時,韋氏之父韋元珪,擔任兗州都督一職,二人倒也夠得上門當戶對。不過,當年李嶼卻未相中韋氏,縱管那年李嶼才及舞勺之年,但也堪稱是個英姿卓然的十五歲翩翩少年郎,而已為碧玉年華的韋氏,相貌上根本算不得貌美如花,恰恰相反,其實是個姿色平平的女子。那時李嶼之所以違心迎娶韋氏為妻,個中曲折,說來話長,尚需從其生母楊氏談起。

李嶼的生母楊氏出身于弘農華陰楊家,為關隴地區名門望族(夢在大唐愛179章節)。楊氏曾祖父楊士達在隋代曾任門下省納言,亦即宰相,故而楊氏之父——楊知慶可以祖蔭為官。及至隋滅唐盛,楊家非但未由此衰敗,倒是更勝往昔大顯大貴,只因楊士達之女即是則天女皇的生身親母。恰是因于這種裙帶關系,景雲元年八月,李隆基被立為太子未幾日,便奉旨與楊氏喜結良緣,未多久就懷上李嶼。

但李嶼出生後,並未能與生母楊氏生活在一起。皆因楊氏僅是李隆基眾多姬妾中的一個,而太子妃人選卻是後來做了李隆基皇後的王氏。眾所周知,即便是侯門正妻的地位均比妾侍優越得多,何況是宮廷之中的妃嬪,彼此間的那份尊卑貴賤本即有著天壤之別,不止是權勢懸殊極大,壓根就不可相提並論之。加之此時的太子妃王氏一直未有生養,楊氏又自覺班次位于王氏下,為此不敢獨享為人母的喜悅,種種顧忌之下,便把李嶼交由王氏撫養,幸在王氏倒也樂得其所,在把李嶼接到身邊後,對李嶼更是百倍呵護極為疼愛,慈甚所生。

自古英雄出少年。生為皇子,少年李嶼也是個極聰慧之人,初明世事的年華,已是「聰明強記,屬辭典麗,耳目之所听覽,不復遺忘」,六歲之時便已拜為安西大都護,更難能可貴者,是其「仁愛英悟,得之天然」,從小到大甚討王氏歡心,母慈子孝,李隆基自也頗覺欣慰。而與楊家聯姻的這門親事,偏也是經由王氏看中選中並親自請諫于李隆基允肯之事,況且,那段時日王氏一再直接或間接的跟李嶼當面點撥些說教之言,諸如「女子貴德,而不在色」、「娶妻當娶賢,納妾才貪色」之類的告誡之語,且搬出楊氏從中做說客,訓導紅顏禍水之理,如此一來,即使李嶼百般不願卻也惟有從命。

十三年來,居住于十王宅中,韋氏實也恪守本分,除卻有何傳召,鮮少于外拋頭露面,一年之中大半的日子里,成日待在佛堂吃齋念佛,從不與誰人爭寵吃味,即便遷入東宮以來,亦一如從前樣子,于宜設了個小佛堂,見日禮佛不出門,東宮的大小事照例交由張良娣說了算。譬如今日之事,李嶼日前提及有意為張良娣操辦壽宴,借邀諸王親以及朝中臣子同來赴宴,君臣同樂番,韋氏不但毫無異議,為免掃興,就連張良娣私下命人裁制了套正紅壽妝的事,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當眼不見心為淨,並大度的把今夜一月一次獨享夫君的良宵讓與人手,不與爭鋒(夢在大唐愛第179章韋氏內容)。

驀地思及陳年舊事,李嶼心下突兀涌上股子五味俱全的感觸。結為連理的這十余年間,其待韋氏可謂薄情寡義,無異于陌路人般。就算每月待上一晚時,無不是背對而臥,而非相擁共枕。

關于立妃之事,李嶼並非未曾斟量,對身邊姬妾心中各自在劃拉的盤算,早也了然于胸。忖至此,于是斂神看向張良娣,正色儼然道︰「今日良娣與壽王妃,游園時分可是相談甚歡?」

見李嶼詢及正經事,張良娣適才的醋壇子氣頓收,反手關上門扇,旋即回身步向臥榻來︰「太子殿下的這個弟媳,可著是心機頗深著呢。日間嬪妾與之攜手游園,繞來繞去少說也有個半時辰之久,楞是未從其口中探出半點虛實。園中栽植的花草,其倒是滔滔不絕于口,偏絕口不提晨早探望江梅妃的事兒。」

因壽宴時,江采隻有差近侍彩兒特來尋李瑁、楊玉環夫婦,言說是來奉還晨早二人至梅閣探望江采隻時,所落下的東西。此事看似不足為怪,李嶼卻莫名感覺這樁事不簡單,其中必定另有隱情。故才在宴散時單獨留下李瑁夫婦小坐,張良娣借由東宮園中的百花盛綻,拉了楊玉環游園。原以為,有些事男人之間不便一本正經的開口關詢,女人間嘮家常的工夫也就無心的說白。熟料,楊玉環口風極緊,連心計與手段俱自恃高明如張良娣者也,臨末竟也白費了場心機。

「以嬪妾之見,太子殿下的這個弟媳,貌似少不經事,實則不然,當是與當年的武惠妃有的一拼……」張良娣于李嶼身側挨坐下,凝目若有所思的李嶼,須臾續道,「太子殿下與壽王,座談的如何?可有發現甚麼不對勁兒處?」

李嶼不禁皺眉,搖搖頭,想來結果卻也在意料之中。正如張良娣所言,當初武惠妃從名門淑媛堆里千挑萬選,卻惟獨選中楊玄琰的這個義女給李瑁做壽王妃,可想而知,楊玉環定有其過人之處。否則,以武惠妃骨子里的陰狠,及其一貫行事作風,又豈會純粹以姿色挑中一個黃毛丫頭?(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夢在大唐愛最新章節 | 夢在大唐愛全文閱讀 | 夢在大唐愛全集閱讀